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82)
2023(9575)
2022(8408)
2021(8260)
2020(6772)
2019(16123)
2018(15574)
2017(28852)
2016(15449)
2015(17547)
2014(17539)
2013(16757)
2012(15161)
2011(13425)
2010(12974)
2009(11438)
2008(11203)
2007(9169)
2006(7822)
2005(6851)
作者
(39482)
(32723)
(32326)
(31203)
(20890)
(15608)
(15218)
(12731)
(12692)
(11738)
(11449)
(10940)
(10341)
(10234)
(10047)
(9898)
(9680)
(9646)
(9600)
(9400)
(7866)
(7796)
(7796)
(7546)
(7501)
(7383)
(7217)
(7205)
(6541)
(6328)
学科
(57172)
经济(57120)
管理(42232)
(38556)
(32352)
企业(32352)
方法(29458)
数学(26495)
数学方法(26087)
(19118)
银行(18972)
(17644)
(17319)
中国(16347)
(16197)
(14294)
(12842)
金融(12839)
业经(12249)
地方(10983)
(10907)
财务(10868)
财务管理(10836)
(10828)
制度(10811)
(10619)
贸易(10610)
(10339)
企业财务(10271)
业务(9809)
机构
大学(196192)
学院(195692)
(80488)
管理(79332)
经济(78699)
理学(67858)
理学院(67156)
管理学(65984)
管理学院(65589)
研究(60768)
中国(54488)
(40085)
(38858)
科学(34234)
中心(32162)
财经(31073)
(29434)
(28504)
(27697)
(27550)
业大(25898)
(25240)
经济学(25112)
师范(24998)
研究所(24821)
北京(24475)
(24068)
财经大学(23602)
经济学院(22798)
(22777)
基金
项目(134857)
科学(107237)
研究(101477)
基金(99081)
(84769)
国家(84045)
科学基金(74178)
社会(64351)
社会科(61123)
社会科学(61110)
基金项目(52462)
(51475)
教育(47897)
自然(47771)
自然科(46686)
自然科学(46678)
自然科学基金(45803)
(43954)
编号(42339)
资助(40433)
成果(33037)
重点(30281)
(30232)
(28738)
(28130)
课题(27785)
国家社会(27141)
创新(26820)
教育部(26808)
大学(26627)
期刊
(81905)
经济(81905)
研究(61673)
中国(39833)
(32492)
(32161)
金融(32161)
管理(29007)
学报(25725)
科学(24922)
教育(23243)
(23203)
大学(20926)
技术(19944)
学学(19295)
财经(15160)
农业(14369)
经济研究(13440)
(13005)
业经(12996)
图书(12198)
理论(11806)
实践(11024)
(11024)
问题(10579)
财会(10454)
技术经济(9167)
(9066)
统计(8934)
国际(8827)
共检索到301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潘庆中  龙登高  
本文以近代上海钱庄的"银拆"利率为研究对象,从货币市场的角度分析近代上海金融市场发展变迁过程。以"银拆"简单的水平值和标准差来衡量,1912年较之以前,上海金融市场的资金效率和稳定性显著提升,1927年前后指标进一步得到了提升;与同时期的英美两国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相比较,上海钱庄利率均值水平显著高于英国,但在剔除了高于10%的高值月份之后,与英美的利率水平也没有显著的差异。在近代上海金融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影响金融市场波动和"银拆"变动的因素很多:一方面,开放竞争的环境使得其比较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的扰动;另一方面,变迁中的金融制度安排和市场特点会放大外部扰动的影响。外部的频繁冲击与深度不够和制度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施利民  
在浙江的不少地方 ,近些年来一直都存在并活跃着“地下钱庄”等地下金融活动 ,在当地形成了一定的影响 ,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危害。“地下钱庄”的出现和活跃 ,表面上反映的是金融秩序问题 ,但本质上却是反映了金融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 ,是金融工作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金融供给不能满足金融需求的结果。本文对有效解决“地下钱庄”等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傅为群  
钱庄、银号从明朝中叶开始建成,到清初期、晚期及北洋政府时期有所发展,"废两改元"后时起时伏,直到1952年,约五百余年。它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基地,兼及平津、闽广、川陕等地区。它起源于兑换,其业务重心是发行庄票,广泛开展多种信用业务,并成立钱业公会。钱庄对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婧  
镇海方氏家族是近代上海家族钱庄集团的典型。方氏家族的安康、安裕、承裕和赓裕钱庄是近代上海钱庄中的代表。方氏家族钱庄股权变动有两类,一类是继承性,另一类是非继承性。非继承性股权变动的起因是外部危机和股东撤股。钱庄牌号变动昭示了钱庄所有权发生了变化。继承性股权变动不会引起牌号变化,非继承性股权变动会引起牌号变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耀华  狄丹阳  
劳资争议是社会矛盾中最为激烈的一种表现形式。本文利用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钱业公会挂牌银拆利率和劳工统计微观数据,对银拆利率和劳资纠纷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研究发现:银拆利率和劳资纠纷是显著负相关关系,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讨论发现,银拆利率实际发挥着市场交易的信号传递功能,当国内国际市场交易越繁荣时,银拆利率对于劳资纠纷的负向作用越大,银拆利率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降低商品价格,减少劳资纠纷,同时银拆利率对于行业集中度较低和人均资本占有量较高的行业的资金敏感度更高,但不改变显著的负向关系。本文不仅丰富了利率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实证经验,也为当前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解决劳动争议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克祥  
农村钱庄是近代后期农村资金融通的重要方式,是全国钱庄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最初源于银钱兑换,但普遍产生和兴起则是农村商品经济和区域及对外贸易发展的结果。农村钱庄兴起的时间比城市钱庄稍晚,整体存续时间亦较短。鸦片战争前,农村钱庄依稀出现,鸦片战争尤其是甲午战争后,农村钱庄业全面形成,迅速壮大,1921—1931年间达于高峰。20世纪30年代,东北沦陷,银行势力不断向农村扩张,币制改革全面推行并最终完成,农村钱庄失却生存空间,急剧衰落。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克祥  
近代农村钱庄有官(军)办、官(军)商合办、商办等形式,资本相对薄弱,经营规模较为狭小,经营管理亦不如城市钱庄规范、专业,大部分兼营或主营商贸业务,且投机、欺诈盛行。同时相当部分地区和钱庄带有浓厚的封建高利贷色彩。这是农村钱庄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局限性。尽管如此,农村钱庄在近代农村金融业从民间传统合会、典当高利贷向新式银行、信用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自己的脚印;在调剂、融通农村资金,促进乡村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流通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俞罡  
在中国金融业告别传统走向近代的制度变迁中,以宁波商帮人士发起并经营的宁波钱庄业较快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抓住上海开埠通商和新兴工商业兴起的历史机遇,长时间活跃在经济金融的舞台上,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宁波钱庄独特的经营特色,忆古思今,不乏亮点值得当前银行人深思。构造合伙制"联枝钱庄"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梅英  
近代历届政府对私营金融机构立法监管呈现的特点有:注册与核准程序和破产清算程序日益符合规范并逐步法律化,公司治理模式开始注重结合传统而逐步实现股份化,法定最低资本额和存款保证金注重区分钱庄银行自身的不同,业务范围适时变化和信用多元化。这要求政府在顺应中外金融监管现代化潮流中设计要体现银行钱庄各自的制度特色,适时调整注册程序、治理模式、最低资本额、存款保证金等进入退出及经营各方面的监管内容,并要做到:遵循宏观调控的立法原则,完善监管立法体系,全面推进和实现监管法律现代化;优化立法制度,尊重各类机构的行业特色,加强进入、退出和业务的监管;推进立法实践,充分发挥准备金制度和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梅英  
上海钱庄通过资本控制制度、合同及保证人制度、组织结构控制制度等有效地防范了各种金融风险的发生,所有这些制度的实施与其内部控制机制,即硬激励与约束机制——红利制度、人员监督政策,软约束机制——泛家庭主义的影响切实分不开的,这启示当前民间金融机构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更好地利用民间金融机构特有的文化机制加强风险防范。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玲强  
钱庄与票号同为旧式金融机构的代表,然而钱庄的投机性却比票号严重得多。本文从上海钱庄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特点出发,运用委托代理理论从薪酬激励的角度来分析钱庄经理与职员的投机行为,特别是通过对钱庄与票号薪酬制度的对比,辅以对顺康钱庄薪酬制度变迁的个案研究,揭示上海钱庄业普遍采用固定薪俸与分红相结合的薪酬激励方式,因固定薪俸过低、分红间隔过久,反而诱发了钱庄经理与职员的投机心理。民国初年,钱业薪酬结构的变动、宕账制度的废除则有效抑制了钱庄业的投机行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马长林  
清代末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发展,特别是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开设和对外贸易开展,已有几百年历史的钱庄的经营模式出现变化,逐渐向近代金融机构转型。在中外资本相处的新环境中,钱庄利用其悠久的业务经营基础并加以拓展,在金融活动中开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一翔  
近代中国发生了一场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化的巨大变革。在新兴的转型经济变革中,作为旧式金融机构的钱庄由于较早与年轻的资本主义经济成份有了联系,导致其性质出现变化,部分地完成自我改造,从而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作为按照西方企业组织形式建立起来的新式金融机构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爱民  
论票号与钱庄在中国近代资金清算中之作用王爱民中国的商品经济,在经历了清王朝康乾盛世之后,获得了较大发展。随着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和手工业生产的分工发展,在全国范围之内,不仅兴起了众多的地方性市场,而且出现了一些全国性的大市场,如北京、汉口、苏州、佛...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何启志  
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深化,利率风险将越来越大,同时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将逐步成为中国的基准利率体系。在构建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期限结构动态模型的基础上,首先利用风险值模型度量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的风险值,然后进行后验检验,再利用期望损失模型度量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的风险值,并对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风险度量的风险值方法和期望损失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动态拟合效果,还是从风险度量的后验检验看,GED分布都优于正态分布和t分布,适合用于刻画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序列的分布;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序列具有均值回复特征和反杠杆效应;当风险值模型不能有效测度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