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74)
- 2023(10213)
- 2022(8352)
- 2021(7411)
- 2020(5998)
- 2019(13574)
- 2018(13282)
- 2017(25347)
- 2016(13818)
- 2015(15669)
- 2014(15750)
- 2013(15398)
- 2012(14723)
- 2011(13710)
- 2010(14332)
- 2009(13586)
- 2008(13421)
- 2007(12104)
- 2006(11288)
- 2005(10504)
- 学科
- 济(80827)
- 经济(80727)
- 管理(44094)
- 业(35989)
- 企(28848)
- 企业(28848)
- 方法(23330)
- 中国(21696)
- 地方(21627)
- 数学(20172)
- 数学方法(19963)
- 财(16361)
- 制(16360)
- 业经(15838)
- 农(15603)
- 学(15186)
- 地方经济(13491)
- 环境(12469)
- 体(12049)
- 融(11260)
- 金融(11257)
- 农业(10947)
- 银(10525)
- 银行(10508)
- 行(10118)
- 划(9512)
- 和(9452)
- 发(9401)
- 体制(9142)
- 经济学(9091)
- 机构
- 大学(214674)
- 学院(212056)
- 济(98942)
- 经济(96803)
- 研究(80516)
- 管理(75701)
- 理学(63874)
- 理学院(63001)
- 管理学(62013)
- 管理学院(61580)
- 中国(59021)
- 财(46626)
- 京(45657)
- 科学(45308)
- 所(40461)
- 财经(36207)
- 研究所(36083)
- 中心(34335)
- 江(33464)
- 经济学(32707)
- 经(32636)
- 农(29934)
- 范(29241)
- 院(29165)
- 师范(29022)
- 经济学院(28922)
- 北京(28888)
- 财经大学(26622)
- 业大(26445)
- 州(25716)
- 基金
- 项目(133662)
- 科学(106714)
- 基金(98914)
- 研究(98559)
- 家(85346)
- 国家(84680)
- 科学基金(72891)
- 社会(67212)
- 社会科(63672)
- 社会科学(63653)
- 基金项目(51740)
- 省(50078)
- 教育(44536)
- 自然(44365)
- 自然科(43296)
- 自然科学(43281)
- 划(43046)
- 自然科学基金(42479)
- 资助(39711)
- 编号(37396)
- 成果(32128)
- 重点(30658)
- 部(30246)
- 发(30063)
- 制(29525)
- 国家社会(28795)
- 课题(27847)
- 创(27106)
- 教育部(26467)
- 创新(25673)
共检索到3397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贾彩彦
近代上海开埠以后,租界的设立及新的土地管理模式的设置,激发了学者们对西方土地规划理论的探讨,而且从清末开始到国民政府都从城市规划上进行设计、尝试,这些理论探讨和实践运用,促进了传统规划经济思想的近代转型。
关键词:
开埠 城市规划 转型 经济思想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仙德 白光润
转型期间,上海城市空间重构主要表现在郊区化、城市土地利用优化、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新城市空间浮现、公共空间失落、历史文化街区消亡等方面。影响上海城市空间重构的动力主体是政府、企业、个人。政府通过制度和政策经营城市空间,企业通过市场实现对城市空间的组织,个人主要通过对居住空间选择等来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制度变迁、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居民活动共同驱动着上海城市空间重构。
关键词:
动力机制 城市空间重构 转型期 上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曙华 沈玉芳
近10余年来,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城市化的任务艰巨,面临的矛盾十分复杂,而城市扩展是城市化进程空间行为的直接表现形式。文章把上海作为具体案例,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上海城市扩展在地域空间上的动态过程及其各阶段所表现的特点,做出了四阶段的划分。提出了新上海“一个中心,三个圈层,四个副中心,九个中等城镇”主体发展框架,并对城市扩展的模式、动力机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城市扩展 空间扩张 动力机制 上海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毅 彭震伟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生态系统维持正常运转的重要物质空间,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与此同时,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空间的有机构成,具备城市空间的一般特点,其发展演化的空间过程受到城市发展动力的影响。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至2010年间,上海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上海城市生态空间的快速演化,重点论述了此期间上海城市生态空间演进的空间过程,并进一步分析了上海城市生态空间演进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
城市生态空间 空间演进 动力机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稷 张沛
本文在行为经济学视角下探讨公众参与的动力机制,寻求相关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支撑,意在研究公众的非理性思维,进一步了解人们参与的真实需求和动力,从而加强参与的积极性和可能性。笔者基于互联网信息时代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通过提出构建互联网+参与社区网络信息共享平台,以行为经济学作为理论支持,保证公众更好的参与城市规划的工作过程中,推动城市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落实。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蔚镇 卢源
以城市开发中一个最基本的影响开发决策与规划管理的要素———区位(开发选址)作为研究的楔入点,通过对上海城市开发中区位选择表征和机制的分析,揭示目前上海城市开发中所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并在城市开发的运作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症结,提出城市规划在这个方面可能有的改进和控制方法。
关键词:
上海 城市开发 城市规划 区位选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贾彩彦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土地利用与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将视角投向近代,分析指出近代上海城市化极大地影响了政府对城市土地利用管理方式,促使其向近代化转变。
关键词:
近代 城市化 城市土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文娜 沈果毅
在当前上海城市转型过程中,部分地区也在寻找新的发展抓手。对于上海首先转型的区域-中心城来说,文化内涵的继承与发展成为转型的关键要素之一。文章选取了上海比较典型的区域长宁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在现有条件下进行文化规划编制,既体现规划的前瞻性又保证规划的实施性。
关键词:
文化 规划 实施 机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晓文 方精云 朴世龙
基于多时段TM遥感影象资料,对上海地区近10年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形成过程和相关空间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农业用地是全区近10年来城市用地扩展的主要来源;②灌草丛与弃耕地作为一类独特的“中间过渡”土地利用类型,其数量、分布在一定程度上指示着新开发区形成、扩展的强度和方位;③具有较大面积、较少转变次数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其空间格局强度最为显著,空间凝集度和亲和性也最强,构成区域城市化扩展的主体骨架。在此基础上,以具有较大规模的多个扩展核(常构成城市的CBD)为核心的“多核扩展”和以卫星城、交通干线周围为主的“点—轴扩展”模式,成为本区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形态组建和扩展的主要形式;④上海中...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洪恩 郝赤彪 聂彤
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城市化的内因导致城市空间结构重构,而滨海城市特有的海洋资源在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影响不可忽视,从动力机制的角度出发,以青岛为例研究滨海城市在港口经济、产业结构、土地政策、居民生活因素等方面之于城市空间扩展的作用。
关键词:
滨海 城市空间扩展 动力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治彦
本文从消费升级、技术创新和制度政策导向角度,对城市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作了系统分析,认为消费升级是拉动我国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侧动力,技术创新为转型升级提供了供给侧动力,与拉力和推力相匹配,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国家因势利导的调控政策共同作用于供需两方面,尤其是对制定以土地资源配置为核心的城市空间发展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消费升级、技术创新、制度政策三者共同构成驱动力,促进城市经济沿着绿色、人文和智慧的路径逐步实现转型升级,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支撑。
关键词:
城市经济 转型升级 动力 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俊峰 焦华富 韩玉刚 杨成凤
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借助RS、GIS等手段,对上海市跨黄浦江发展过程和机理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上海市跨江发展经历了萌芽、发育、加速发展和稳定发展4个阶段;各阶段在空间形态、产业发展与布局、空间拓展强度等方面有较大差异;由于社会背景、经济水平不同,在不同发展阶段推动跨江发展的主导驱动力各不相同。而在加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发展需求是上海跨江发展的原动力,全球化、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以及政策和市场机制等因素是其跨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
跨江发展 演化过程 驱动机制 上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金 王颖 王超
作为鸦片战争中最早开埠的城市,上海逐步脱离了中国传统的城市发展、形态和布局模式,开始受到西方城市规划的影响。本文将上海自开埠至建国这一历史时期的城市发展分为租界发展时期(1843年至1927年)、国民政府《大上海计划》时期(1927年至1937年)、日本占领上海时期(1937年至1945年)、国民政府《大上海都市计划》时期(1945年至1949年)四个阶段,详述了各时期几次规划的主要内容,分析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规划实践对上海城市发展与规划的影响。本文认为近代上海是中国接受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先锋据点,从一定意义上代表了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
上海 近代城市发展 西方城市规划 影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尹占娥 殷杰 许世远 廖邦固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化时空格局演化成为城市发展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主要采用遥感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利用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4个时相的遥感数据,通过城市扩展强度指数、圈层同心圆分析和扩展方向扇区分析,探讨转型期上海各时段城市化发展的空间扩展速度和水平、时空格局演化及其驱动力。研究表明:1)1979-2009年上海城市化面积增长幅度达1064%,城市用地占市域面积由3.95%增至42.22%,2000年后城市化进程加速增长;2)上海城市形态1979年呈"单核"团状分布,2000年发展到由中心城区、卫星城、郊区城镇和沿交通干道组成的"多核—多轴"多边形分布模式,到2009年城市形态呈现网络状大面积大都市化扩展模式,传统的中心城区和郊区连成一体;3)上海城市化发展驱动力具有政策和经济发展双重驱动特点,城市化扩展阶段性明显,不同时段、区域表现的城市化时空格局演化特征有所差异。
关键词:
上海 城市化 时空格局 驱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