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91)
- 2023(8898)
- 2022(7209)
- 2021(6495)
- 2020(5406)
- 2019(12024)
- 2018(11832)
- 2017(23182)
- 2016(12379)
- 2015(13643)
- 2014(13625)
- 2013(13812)
- 2012(12558)
- 2011(11180)
- 2010(11641)
- 2009(11219)
- 2008(11351)
- 2007(10459)
- 2006(9458)
- 2005(8529)
- 学科
- 业(77194)
- 济(62185)
- 经济(62099)
- 企(60814)
- 企业(60814)
- 管理(48409)
- 农(43981)
- 农业(29363)
- 业经(26693)
- 方法(23032)
- 财(19811)
- 中国(18463)
- 数学(16020)
- 数学方法(15955)
- 务(15412)
- 财务(15410)
- 财务管理(15403)
- 技术(14598)
- 企业财务(14546)
- 策(13438)
- 制(13316)
- 地方(12747)
- 划(11770)
- 体(11081)
- 和(10727)
- 企业经济(10257)
- 理论(9882)
- 发(9836)
- 农业经济(9800)
- 经营(9790)
- 机构
- 学院(190588)
- 大学(180646)
- 济(86463)
- 经济(84831)
- 管理(80679)
- 理学(69643)
- 理学院(68969)
- 管理学(68322)
- 管理学院(67954)
- 研究(60498)
- 中国(49472)
- 农(46383)
- 京(37405)
- 财(36914)
- 农业(35063)
- 科学(34968)
- 业大(31837)
- 所(30482)
- 江(30044)
- 财经(29594)
- 中心(28200)
- 研究所(27158)
- 经(26830)
- 经济学(24988)
- 经济管理(24788)
- 州(23182)
- 经济学院(22764)
- 北京(22571)
- 商学(22004)
- 商学院(21826)
- 基金
- 项目(124013)
- 科学(100742)
- 基金(92646)
- 研究(92516)
- 家(78945)
- 国家(78061)
- 科学基金(69881)
- 社会(63290)
- 社会科(59635)
- 社会科学(59619)
- 基金项目(50509)
- 省(49528)
- 自然(44161)
- 自然科(43207)
- 自然科学(43201)
- 自然科学基金(42475)
- 划(39478)
- 教育(38427)
- 编号(37695)
- 资助(35178)
- 业(32215)
- 创(28789)
- 发(28564)
- 农(27564)
- 部(27352)
- 成果(27241)
- 重点(26716)
- 国家社会(26196)
- 创新(26006)
- 制(25548)
- 期刊
- 济(107132)
- 经济(107132)
- 研究(55631)
- 农(50754)
- 中国(35679)
- 农业(34102)
- 管理(30265)
- 财(29863)
- 科学(27369)
- 业经(25313)
- 学报(23233)
- 融(19067)
- 金融(19067)
- 大学(19063)
- 学学(18800)
- 业(17404)
- 技术(16456)
- 问题(16405)
- 经济研究(14389)
- 财经(14377)
- 农村(13504)
- 村(13504)
- 农业经济(13389)
- 经(12535)
- 技术经济(12156)
- 世界(11709)
- 现代(11397)
- 资源(10783)
- 经济问题(10411)
- 商业(10279)
共检索到2860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翟建
上海开埠后,随着外国人的涌入及城市人口增加,饮食需求的数量和结构发生了变化,呈现出需求量大、多样化等特征。在需求驱动下,本地农业及农产品供给方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主要表现为各类蔬果扩大种植、养殖业迅速发展以及食品加工业的兴起等。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本地农业呈现出区域经营的分化、对高端市场供给的兴起等特征。这些变化促进了农业劳动分工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近代上海 人口扩张 种植业 养殖业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向东 孙文慧 郑敏
研究1990-2004年上海户籍人口分布变动情况,发现1993年上海人口分布变动出现拐点,1994年人口分布变动与郊区化明显活跃。通过建立模型进行模拟,对上海人口郊区化的经济影响因素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人均GDP、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住宅投资这三个经济因素对上海城市人口郊区化产生重要影响;上海人均GDP恰好为2 000美元时,上海城市人口郊区化明显活跃,这与西方发达国家在人均GDP3 000美元时人口郊区化活跃形成对比。
关键词:
人口郊区化 经济 模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耀军 任正委
经济社会越发展,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力度越大,同时,沿海地区聚集的人口也越多。21世纪以来,沿海城市人口规模及其变化的市别差异较大,个别城市出现了人口自然负增长的态势,总体上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显著高于内陆城市,人口迁移流入集中于24个沿海城市,约占沿海城市总数的一半。借助GIS技术,应用空间聚类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沿海城市人口重心向西南略微移动;人口分布趋于均匀,从人口密度方面看,2010年较2000年在空间上人口聚集程度有所下降。提出了优化沿海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GIS 沿海城市 人口 空间分布格局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贾彩彦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土地利用与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将视角投向近代,分析指出近代上海城市化极大地影响了政府对城市土地利用管理方式,促使其向近代化转变。
关键词:
近代 城市化 城市土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曙华 沈玉芳
近10余年来,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城市化的任务艰巨,面临的矛盾十分复杂,而城市扩展是城市化进程空间行为的直接表现形式。文章把上海作为具体案例,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上海城市扩展在地域空间上的动态过程及其各阶段所表现的特点,做出了四阶段的划分。提出了新上海“一个中心,三个圈层,四个副中心,九个中等城镇”主体发展框架,并对城市扩展的模式、动力机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城市扩展 空间扩张 动力机制 上海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任远,王桂新
文章定量说明“移民城市”是上海大都市的重要特征,人口迁移是城市发展的巨大引擎。近5年来,上海市常住人口迁移数量大约为户籍人口迁移的6.3倍,常住人口迁移比户籍人口迁移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高。作者指出,传统的建立在户籍制度上的人口迁移统计和人口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并将越来越不能适应人口研究、分区域人口预测和城市动态管理的需要;提出完善常住人口迁移统计,需要积极引导人口迁移促进城市发展,需要大力推动城市户籍体制等人口管理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
常住人口迁移 户籍人口迁移 城市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安佑志 尹占娥 殷杰 张华 张书娟
基于上海市1987年和2007年的Landsat-TM遥感数据,采用监督分类方法,获得2个时相遥感土地利用分类数据;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土地利用综合生态风险指数,通过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编制上海区域生态风险等级图。研究结果表明:20年来,上海市土地利用的总体趋势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农田面积大幅减少;对半变异函数曲线中块金值、基台值和块金基台比3个主要参数的分析,表明上海市生态风险指数的空间相关距离在逐年增加;1987年和2007年的生态风险指数分别在0.15~0.31和0.12~0.32之间,该指数从市中心向郊区呈圈层状递减,且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在大幅扩大;通过缓冲区分析得出土地利用类...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风险 上海市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吴绍中
上海城市居民家庭消费的变化吴绍中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社会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分配格局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上海城市居民家庭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收入增加带动了居民家庭消费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吃、穿,由温饱型消费格局向享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晓文 方精云 朴世龙
基于多时段TM遥感影象资料,对上海地区近10年来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形成过程和相关空间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农业用地是全区近10年来城市用地扩展的主要来源;②灌草丛与弃耕地作为一类独特的“中间过渡”土地利用类型,其数量、分布在一定程度上指示着新开发区形成、扩展的强度和方位;③具有较大面积、较少转变次数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其空间格局强度最为显著,空间凝集度和亲和性也最强,构成区域城市化扩展的主体骨架。在此基础上,以具有较大规模的多个扩展核(常构成城市的CBD)为核心的“多核扩展”和以卫星城、交通干线周围为主的“点—轴扩展”模式,成为本区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形态组建和扩展的主要形式;④上海中...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晴宇 李月芬 解小雨
我国系统协调性研究多以协调度以及协调发展度构建模型,不能很好地描述系统间的不确定性。而集对分析主要用于处理问题的不确定性,能够较好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基于集对分析对位于长吉图区域的长春、九台、吉林、蛟河、敦化、延吉、龙井、和龙、图们以及珲春等10座城市的人口增长与空间扩张系统协调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2012年除龙井与和龙以外,其他城市均已达到基本协调状态,但有些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结构也未能满足人口集聚所需,并且所有城市的协调性都十分不稳定。从2006-2012年数据来看,长春、吉林、延吉以及图们的系统协调性都呈现出上升趋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鹏超 张宏敏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Kernel密度分析、均衡度分析和Logistic模型,分析河南省18个城市人口增长与土地扩张的演变特征、协调性及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城市土地扩张速度整体上快于人口增长速度,二者增量在空间分布上均呈现以郑州、洛阳、漯河等核心城市增长为主和以安阳、南阳、信阳等边缘城市增长为辅的核心一边缘形式。(2)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增量的空间分布关系以均衡型为主,其城市主要分布在以郑州、安阳、洛阳为轴线的西北部地区;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空间协调性较弱,以土地超前发展为主,其城市主要集中在京九铁路和陇海铁路沿线、以郑州为中心,洛阳、开封为副中心的经济相对发达地区。(3)预测结果表明2003年之前城市人口增长与土地扩张保持同步,之后二者关系出现失调;2030年城市人口与土地规模分别为3474万人、2710km2,结果比较可信。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忠民
近代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进一步体现是上海城市的国际化和由此形成的国际竞争力。在当今城市的国际化以及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中,学者们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设定指标以及通过指标数量对比的办法来进行。但对于近代上海而言,由于缺乏应有的资料和数据,我们试图从开放性的国际观念、租界与外籍人口、外贸依存度、外国资本的集中度和对外金融的活跃度、上海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重要的国际活动场所以及与香港的竞争力比较等方面来认识和比较近代上海城市的国际化与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国际竞争力 上海城市 近代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贾彩彦
近代上海开埠以后,租界的设立及新的土地管理模式的设置,激发了学者们对西方土地规划理论的探讨,而且从清末开始到国民政府都从城市规划上进行设计、尝试,这些理论探讨和实践运用,促进了传统规划经济思想的近代转型。
关键词:
开埠 城市规划 转型 经济思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