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61)
- 2023(7097)
- 2022(5941)
- 2021(5343)
- 2020(4437)
- 2019(10089)
- 2018(9750)
- 2017(18575)
- 2016(9784)
- 2015(10917)
- 2014(10871)
- 2013(10500)
- 2012(9745)
- 2011(8971)
- 2010(9048)
- 2009(8526)
- 2008(8619)
- 2007(7703)
- 2006(6822)
- 2005(6402)
- 学科
- 济(39872)
- 经济(39798)
- 管理(33484)
- 业(28448)
- 企(24530)
- 企业(24530)
- 贸(18911)
- 贸易(18901)
- 易(18346)
- 方法(16825)
- 数学(14174)
- 数学方法(14037)
- 财(13425)
- 制(12730)
- 中国(10772)
- 农(9724)
- 业经(9427)
- 体(8950)
- 出(8062)
- 务(7825)
- 财务(7806)
- 融(7791)
- 财务管理(7789)
- 金融(7788)
- 体制(7734)
- 地方(7665)
- 银(7455)
- 银行(7443)
- 企业财务(7278)
- 行(7141)
- 机构
- 大学(146015)
- 学院(144450)
- 济(67472)
- 经济(66208)
- 管理(53486)
- 研究(49201)
- 理学(46221)
- 理学院(45732)
- 管理学(45134)
- 管理学院(44845)
- 中国(36044)
- 财(33334)
- 京(28602)
- 科学(26403)
- 财经(26144)
- 所(23932)
- 经(23707)
- 经济学(22263)
- 江(21537)
- 中心(21499)
- 研究所(21285)
- 经济学院(20246)
- 农(19884)
- 财经大学(19515)
- 业大(18397)
- 院(18309)
- 范(17496)
- 北京(17471)
- 师范(17320)
- 州(16325)
- 基金
- 项目(96081)
- 科学(76528)
- 基金(72237)
- 研究(71210)
- 家(62375)
- 国家(61920)
- 科学基金(53264)
- 社会(48539)
- 社会科(46247)
- 社会科学(46240)
- 基金项目(37647)
- 省(35404)
- 教育(32578)
- 自然(32568)
- 自然科(31818)
- 自然科学(31811)
- 自然科学基金(31256)
- 划(30192)
- 资助(28964)
- 编号(27353)
- 制(24150)
- 成果(22646)
- 部(22638)
- 重点(22028)
- 国家社会(21259)
- 创(20332)
- 发(20267)
- 教育部(20100)
- 人文(19463)
- 课题(19285)
共检索到2213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近代上海经济的百年发展是个奇观,在贸易条件长期不利状况下,城市经济持续发展;其商业化、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莫不与"被迫的""自由贸易"形态相关。从开埠初期的区位优势,至清末民初的规模优势,再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制度优势,是近代上海经济转型的三次递进,有效的市场化是贯穿其中的内在逻辑。以历史的高度审视近代上海外贸的利弊得失,对于现今的自由贸易,具有鉴往资今的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殷华 高维和
建设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常态"下国家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一项重大战略,是新一轮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文章以上海自贸区为例,基于面板数据的政策效应评估方法,利用地区间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构造上海市的反事实经济绩效,并对比上海市的真实经济绩效,进而估计出上海自贸区产生的"制度红利"效应。研究表明:(1)上海自贸区建设显著促进了上海市GDP、投资、进口和出口的增长,且这一结论在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随着制度创新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大,扩区后的自贸区建设对上海市经济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3)上海自贸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推进改革,具有显著的长期经济效应。文章客观地评价了上海自贸区建设的经济绩效,为我国自贸区的建设、完善和复制推广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殷华 高维和
建设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常态"下国家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的一项重大战略,是新一轮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文章以上海自贸区为例,基于面板数据的政策效应评估方法,利用地区间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构造上海市的反事实经济绩效,并对比上海市的真实经济绩效,进而估计出上海自贸区产生的"制度红利"效应。研究表明:(1)上海自贸区建设显著促进了上海市GDP、投资、进口和出口的增长,且这一结论在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随着制度创新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大,扩区后的自贸区建设对上海市经济的促进效应更加显著;(3)上海自贸区以制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曹旭平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主要涉及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制度、政府治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税收制度等领域,这些改革措施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一旦实施成熟,将在国内其他城市相继推广。作为紧邻上海的港口型城市,常熟必将受到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的"虹吸效应"影响,其部分高级人力资源、资本、企业等资源可能会向上海转移。但从长远来看,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将给常熟带来更多的辐射效应,有利于常熟承接新一波产业转移、发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升级港口经济、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等。据此提出常熟做好与上海自贸区部门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沈玉良 冯湘
本文比较了区域贸易协定中有关国际服务贸易和国际投资方面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类型和NAFTA类型,分析了NAFTA类型的基本框架,并对NAFTA类型在实际区域贸易协定中有关跨境贸易和投资定义、产业分类方法以及不符措施等方面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具体阐述,最后提出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的制度设计取向。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江林
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目标已明确地设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制度”,这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体改革目标相一致的。自由贸易制度的核心就是让企业根据企业自身的利益在国内、国外市场上自由地进行交易,政府不干涉企业的这种自由交易权,政府的各种经济调控政策措施是稳定的、可预见的和非限制性的;在这一点上,任何国家和地区的自由贸易制度都应该是一致的、无特色可言的。我国所建立的自由贸易制度也应如此。然而,我国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许多产业与国外相比都落后很多,削减贸易保护、建立自由贸易制度后,我国国内产业还能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卢迪
2013年9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贸试验区以来,中国的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已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上海自贸试验区基本制度框架确立阶段,上海自贸试验区基本制度框架完善和制度创新快速推进阶段,推广政策试验经验和开展对比性制度创新试验阶段。在投资管理制度、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制度、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制度创新成果。自贸试验区的政策试验之所以能够不断深入,主要在于其有效的推进机制。顶层设计和顶层推动是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关键动力源;顶层设计和顶层推动需要各个方面积极参与,汇聚起推动改革的强大合力;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太平 姜舰 庄芮
2013年,我国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代表的外资管理制度变革初步展开,重点围绕"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通过"试验田"方式试行国际规则,积累外资管理经验,为我国顺利完成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做准备。然而,这仅仅开启了我国外资管理制度变革的序幕,后续如何落实创新举措、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琪 刘卫
本文通过服务业集聚理论结合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梳理了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动因及理论基础,根据已发布的"总纲"与"负面清单"力图深入剖析其未来可能的发展路径。在此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对我们带来的经济意义,认为自贸区不仅同"沪港股票交易通"一样担负着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重任,还肩负着通过"制度红利"与产业集聚,稳步推进中国经济改革。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江若尘 陆煊
本文借鉴制度创新相关理论,探讨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文简称"上海自贸试验区")实施制度创新的紧迫性,评估了上海自贸试验区自成立以来在市场准入、财税制度、金融外汇、贸易便利和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的阶段性成果,并分析了其与国际高标准制度间存在的差距。由此,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制度创新需要把握的三项原则。作为政府主导下的制度创新,上海自贸试验区可以在深入对接国际贸易新规则、转变政府职能两方面实现制度创新。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价值取向、法理依据和路径选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车春鹂 祁震
2014年12月12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与制度创新"研讨会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就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在投资管理制度、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制度、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与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龚正 赵春红
我国近期内不能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完全的贸易保护也不可行。简单地选择自由贸易或选择拒绝开放都是行不通的,只有融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之中,以正确的贸易政策决策为指导,才可以走向经济振兴。
关键词:
自由贸易 贸易保护 关税制度设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丁国杰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要经过2~3年的改革试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新型贸易业态,加快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探索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努力形成促进投资和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着力培育国际化和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冯佩蓉
中国现有的贸易体制虽经多轮改革,仍然存在不少弊端。中国的对外贸易要发展,贸易自由化是必由之路。中国入世在即,建立自由贸易体制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国际大环境的客观需要。但中国的自由贸易制度必须体现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有限的、合理的、必要的干预;二是本国产业和市场合理、有效的保护;三是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积极参与。
关键词:
贸易体制 贸易自由化 中国特色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匡增杰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一年多来,海关积极探索适应自贸区的新型海关监管制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并形成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按照"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要求,实施了监管模式的创新;试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大幅提升贸易便利化程度;对保税及口岸货物探索建立了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因此,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关监管创新未来发展的方向为:继续深入创新监管服务模式,实现监管理念、监管重点、监管手段的逐步转变;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分阶段方式发展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不断拓展"单一窗口"功能;大力借鉴美国等国家的分类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自贸试...
关键词:
自由贸易试验区 贸易便利化 海关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