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16)
2023(4799)
2022(4055)
2021(3795)
2020(2947)
2019(6995)
2018(6911)
2017(12912)
2016(7154)
2015(8077)
2014(7717)
2013(7818)
2012(7333)
2011(6553)
2010(6359)
2009(5546)
2008(5349)
2007(4538)
2006(3982)
2005(3352)
作者
(20942)
(17658)
(17531)
(16513)
(11242)
(8663)
(7930)
(6794)
(6784)
(6214)
(6092)
(5989)
(5664)
(5437)
(5410)
(5388)
(5266)
(5156)
(5124)
(4947)
(4333)
(4313)
(4276)
(4144)
(3896)
(3870)
(3859)
(3764)
(3559)
(3530)
学科
(29338)
经济(29309)
管理(14234)
地方(13008)
(11879)
中国(10693)
(8792)
方法(8589)
数学(7793)
数学方法(7697)
(7229)
企业(7229)
(7130)
城市(6996)
农业(6485)
地方经济(5892)
环境(5570)
业经(5457)
城市经济(5144)
(4539)
(4064)
(3858)
理论(3708)
(3700)
(3677)
税收(3626)
(3589)
资源(3577)
土地(3562)
(3402)
机构
学院(95095)
大学(94478)
研究(37371)
(33683)
管理(32752)
经济(32562)
理学(27849)
理学院(27300)
中国(26792)
管理学(26728)
管理学院(26529)
科学(26207)
(21690)
(19374)
(18357)
研究所(18011)
中心(17314)
(15908)
师范(15775)
业大(15616)
(15273)
农业(14535)
(14422)
(14401)
北京(13317)
师范大学(13104)
(12560)
(12030)
科学院(11970)
财经(11544)
基金
项目(71162)
科学(55304)
基金(50398)
研究(50059)
(45637)
国家(45259)
科学基金(37836)
社会(30773)
社会科(28979)
社会科学(28972)
基金项目(28418)
(28157)
自然(25598)
自然科(24901)
自然科学(24894)
(24776)
自然科学基金(24369)
教育(21655)
编号(20050)
资助(18845)
(16926)
重点(16502)
成果(15619)
(14607)
课题(14480)
计划(14216)
(14089)
科研(13515)
创新(13266)
发展(12948)
期刊
(40445)
经济(40445)
研究(28647)
中国(18337)
学报(16660)
科学(16430)
(16145)
大学(11663)
学学(10945)
农业(10837)
(10211)
教育(9340)
管理(9106)
资源(8446)
城市(8189)
(7382)
问题(7166)
技术(7056)
(6301)
业经(5908)
(5762)
金融(5762)
经济研究(5041)
现代(5034)
地理(4989)
图书(4987)
(4928)
财经(4747)
科技(4577)
(4178)
共检索到1410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罗晶  过伟敏  
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是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期产生的一批造型独特、工法精良的建筑。这批建筑遗存数量较多,并且由于体现出中西建筑文化双向流动的典型特征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通过对南通地区近代"中西合璧"建筑遗产的考证和实地调研,从建筑的形态趋向总结了式样的四种基本类型:即洋门面式样、石库门式样、外廊式样及大屋顶式样,通过对建筑式样的典型特征及形成原因进行剖析,可以看到西方建筑文化在进入中国内陆中小城市过程中被吸收、被改造的本土化过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邱冰  过伟敏  
无锡地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西合璧”建筑是一批工法精细,气质独特的建筑。这些建筑不仅延续了无锡地区传统建筑文化的地域特征,而且初步形成了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重叠的基本方法,通过对上世纪初“中西合璧”建筑的解剖和分析,有助于我们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处理好吸收外来优秀建筑文化和保护地域传统建筑文化的关系。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文燕  
近代以来,在海外华侨的影响下,中国侨乡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侨乡民居变迁是其中重要方面。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本文在占有大量地方文献和实地调查材料的基础上,以全国著名侨乡——客都梅州为例,考察客家围屋的"洋化",探讨华侨影响下的侨乡民居变迁以及华侨在这一变迁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原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崔峰  
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发展特定阶段不可回避的问题。借助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的方法,在阐明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南京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两难境地,剖析了其原因,进而提出了协调二者关系的具体建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赵宗波  
中国的文论,像《文心雕龙》这样系统性的专著较少。现在学术界中研究西方文论的著作,研究中国古典文论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然而,研究东西方文论结合的著作,尤其是结合得比较好的著作恐怕是凤毛麟角。(金开诚语)北京大学龙协涛先生的《文学阅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二版)立足西方阅读学的理论研究,建立了"文学阅读学"的范畴,不禁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之所以立足文学阅读学的研究,根据他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丽华  何军  韩福文  
基于文物保护单位的视角,采用文献分析方法和实地调研方法,从历史时期、空间格局、产业类型和社会属性四个维度对东北近代工业遗产进行分析。认为东北近代工业遗产的形成与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自然条件和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东北地区的经济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它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打上了鲜明的殖民烙印,体现了东北人民伟大的民族抗争精神和创业创新精神,因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突出的普遍价值,并为东北近代工业遗产保护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贺海芳  郑侃  黄惠贞  李想  
旨在对城市工业遗产再利用后的环境使用效果进行评价,为城市居民判断其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以层次分析法、观察法、问卷调查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采集到的数据为基础,运用AHP法计算出各级指标权重,并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构建满意度评价模型,分析工业遗产项目再利用后运行过程中的规划布局、空间功能、环境品质及使用感受,选取南昌市2个工业遗产再利用项目作为实证对象,对指标权重值、项目层评价以及方案层等综合评价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对目前南昌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鸿雁  
世界各国的许多城市中,文化遗产丧失其原初功能后面临被废弃的命运,旅游业的发展为其带来转机,但同时也造成对遗产真实性的破坏。针对这一矛盾,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会同国家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提出遗产地成功发展旅游业的7个指标,以协调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甘熙宅第是南京市现存最大的民居建筑群,自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并改建为民俗博物馆作为旅游景点开放以来,其文物保护工作不断加强,但也存在忽视社区参与、非物质遗产失去活力等问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汤晔峥  
通过对南京老城南事件中的焦点问题:保护分歧与拆除意愿解析之后,发现制度建构的失效——即合理性基础的缺失是南京老城南事件爆发的关键,而合理性的缺失是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路径下的普遍现象。提出沿袭营造学社的保护思想,用"全部文化史"的视角"依科学之眼光作系统之研究",来实现城市转型下的文化遗产保护路径重构的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贺海芳  郑侃  黄惠贞  李想  
旨在对城市工业遗产再利用后的环境使用效果进行评价,为城市居民判断其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以层次分析法、观察法、问卷调查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采集到的数据为基础,运用AHP法计算出各级指标权重,并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构建满意度评价模型,分析工业遗产项目再利用后运行过程中的规划布局、空间功能、环境品质及使用感受,选取南昌市2个工业遗产再利用项目作为实证对象,对指标权重值、项目层评价以及方案层等综合评价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对目前南昌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姜照君  顾江  
文化遗产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是延续城市记忆的文化空间。从文化空间生产的视角审视文化遗产的空间开发、设计和改造过程,探寻文化遗产的多元化开发模式,有助于缓解文化遗产管理和文化遗产开发之间的矛盾。该文以南京民国文化遗产为例,从文化空间生产的角度将其划分为基于日常生活的文化空间生产、基于休闲娱乐的文化空间生产和基于创意设计的文化空间生产,并提出与之相应的动态耦合开发模式、双边市场推动模式和J型成长开发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佳  过伟敏  
从遗产经济学的角度切入,分析了建筑遗产的经济学特性,揭示了建筑遗产在保护和再生过程中的问题,探讨了保护与再生的途径等问题,指出遗产的管理与经营是当前建筑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力求为其他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再生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静  徐苏斌  
通过查阅山东近代史、志等文献资料,梳理出山东近代工业发展的5个阶段,以及形成的特有的产业链体系。通过采集现有文保单位名录中的山东近代工业遗产,建立GIS数据库,并与历史时期的工业化进程相对比,发现山东境内现有遗产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多始建于创始起步期和快速发展期,以清末民初为主;行业类型覆盖近代工业产业链体系中的多个行业,其中以交通运输业与采煤业遗产数量最多;空间分布上形成了胶济铁路沿线、津浦铁路沿线、烟台-威海北部沿海3大遗产带。通过山东工业遗产的基本特征提取可以为遗产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方向性理论支持,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工业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前期遗产特征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蒋楠  王建国  
文章首先对创意产业及产业遗产改造再利用等概念进行了解读,继而通过实证及相关数据阐述了创意产业与产业遗产改造再利用二者结合的现状与特征,并分析了其结合的可能性与必然性等内在成因。其后又以南京为例,介绍了该地区利用产业遗产改造发展创意产业的现状概况,研究分析了其空间布局特征,归纳整理出其功能模式类型,并概括总结出其发展趋向。最后,在现状调研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利用产业遗产发展创意产业时应注重规划引领,重视遗产保护,实现整体改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