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77)
- 2023(18927)
- 2022(15945)
- 2021(14900)
- 2020(12338)
- 2019(28306)
- 2018(27882)
- 2017(52934)
- 2016(28780)
- 2015(32865)
- 2014(32788)
- 2013(31805)
- 2012(28989)
- 2011(26262)
- 2010(25999)
- 2009(23945)
- 2008(22967)
- 2007(20002)
- 2006(17637)
- 2005(15611)
- 学科
- 济(132206)
- 经济(132071)
- 管理(80996)
- 业(73765)
- 企(59950)
- 企业(59950)
- 方法(56539)
- 数学(49986)
- 数学方法(49437)
- 中国(35357)
- 农(31930)
- 财(27997)
- 业经(27082)
- 地方(26966)
- 学(25864)
- 贸(22473)
- 贸易(22459)
- 易(21785)
- 农业(21475)
- 制(20744)
- 理论(19054)
- 环境(18605)
- 和(18456)
- 融(17605)
- 金融(17603)
- 银(17306)
- 银行(17264)
- 技术(17153)
- 务(17148)
- 财务(17068)
- 机构
- 大学(413503)
- 学院(408410)
- 济(174435)
- 经济(171077)
- 管理(159530)
- 研究(139241)
- 理学(138571)
- 理学院(137092)
- 管理学(134616)
- 管理学院(133897)
- 中国(103652)
- 京(87204)
- 科学(83292)
- 财(76583)
- 所(68410)
- 研究所(62521)
- 财经(62348)
- 中心(61916)
- 农(61871)
- 业大(58400)
- 江(58024)
- 经(56905)
- 北京(55150)
- 范(54610)
- 经济学(54450)
- 师范(54082)
- 院(50707)
- 经济学院(48949)
- 农业(48245)
- 州(46838)
- 基金
- 项目(278992)
- 科学(220432)
- 研究(205775)
- 基金(203802)
- 家(176731)
- 国家(175303)
- 科学基金(151422)
- 社会(132047)
- 社会科(125257)
- 社会科学(125226)
- 基金项目(107157)
- 省(106637)
- 自然(96657)
- 教育(95498)
- 自然科(94456)
- 自然科学(94433)
- 自然科学基金(92755)
- 划(89848)
- 资助(84699)
- 编号(82938)
- 成果(67701)
- 部(62500)
- 重点(62245)
- 发(59568)
- 创(57435)
- 课题(57345)
- 国家社会(55231)
- 教育部(54317)
- 创新(53629)
- 大学(53430)
- 期刊
- 济(188152)
- 经济(188152)
- 研究(123754)
- 中国(76492)
- 学报(62132)
- 管理(59025)
- 科学(57496)
- 财(57285)
- 农(55534)
- 大学(48530)
- 教育(48347)
- 学学(44801)
- 农业(38727)
- 技术(36672)
- 融(33399)
- 金融(33399)
- 经济研究(31577)
- 财经(31259)
- 业经(28365)
- 经(26888)
- 问题(24552)
- 图书(22701)
- 技术经济(20719)
- 业(20367)
- 贸(20087)
- 统计(19426)
- 世界(18808)
- 科技(18578)
- 理论(18484)
- 版(17895)
共检索到6000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夏纪军
本文通过国內部分经济学院系的师资数据,考察国内高校的近亲繁殖特征及其对学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国內高校之间的毕业生流动存在显著的区域性特征,知名大学之间没有形成一个师资交换圈;第二,从总体看,海归师资的引进力度与本地优质高校资源的丰富程度是影响近亲繁殖率的决定性因素;第三,一个机构的近亲繁殖率过高有可能会因为降低近亲繁殖的质量而导致学术退化。
关键词:
近亲繁殖 学缘结构 学术退化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刘宇 孙凯骋
长期以来,高校学术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选拔过程普遍存在学历歧视与“近亲繁殖”现象,其现实合理性和“学历信号表征科研能力”的直觉性逻辑在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是否成立,亟待通过实证数据来检验。文章以信号理论为依据,将国内信息资源管理学科高校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从教育背景和“近亲繁殖”两方面检验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教师中外文科研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金本”的中文产出显著低于“铜博”,但外文产出差异不显著;具有海外博士学位的教师中文产出较低,外文产出较高;海外经历对中外文科研产出均会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程度“近亲繁殖”的教师中文产出显著低于“外来者”,而具有本科学缘对外文产出有显著促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信息资源管理学科中的“第一学历歧视”现象不具有现实合理性,也为杜绝本校毕业生留校任教的“学术家族体制”提供了现实依据。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叶菊艳
本文以美国研究型大学学术"近亲繁殖"防范制度的演变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历史演变过程及运行特点进行分析以探寻学术界内部的运行逻辑,并为我国大学建立防范学术"近亲繁殖"制度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
学术“近亲繁殖” 制度 美国 大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进 林松月 王艺蒙 孔繁盛
由于广泛的近亲繁殖存在,中国高校学术职业系统被天然地分成了近亲繁殖教师与非近亲繁殖教师两类人群,二者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矛盾冲突。这其中,非近亲繁殖教师究竟能否考上当前任教高校,是矛盾的焦点之一。运用大数据方法,对中国93所研究型大学43 455份大学教师简历进行采集和清洗,匹配大学教师本科所在高校分省录取分数信息、当前任教高校分省录取分数信息等展开大数据计算。结果显示,中国高校近亲繁殖问题严峻;近亲繁殖教师与非近亲繁殖教师在高考表现方面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考不上"当前任教高校是非近亲繁殖教师的普遍特征,且录取分数线差总体较大,这一问题在"985"高校更为严峻;近亲繁殖程度与能否考上任教高校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关键词:
大学教师 人才流动 近亲繁殖 高考表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峰 蒋惠敏
从学术"近亲繁殖"的概念界定、产生原因和潜在影响3个方面,系统梳理和总结了学术"近亲繁殖"相关研究文献。研究发现,学术"近亲繁殖"受到高校招聘与教师应聘动机、高校特征、国家政策环境等因素影响。学术"近亲繁殖"对教师个体的学术产出、职业发展,以及高校与整个国家学术系统的发展均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当前研究在界定学术"近亲繁殖"源头问题上缺乏共识,导致学术"近亲繁殖"对教师个体的利弊争论一直存在。鉴于此,对后续研究提出两点展望:一是从动态视角分析学术"近亲繁殖"现象;二是深入研究学术"近亲繁殖"现象背后的筛选机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宏礼 郭满才 解小莉 刘建军 周静芋 袁志发
研究了在近亲繁殖下一对等位基因群体的基因库信息熵和基因型信息熵 ,并讨论了在世代交替中基因型信息熵的性质、配子间的互信息性质及其与近交系数的关系 ,并定义了配子间的近交关联信息系数。结果表明 ,应用信息论模型研究群体遗传学与统计学方法具有一致性 ,而且还具有信息学含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仲祖文在《人民日报》(2010年12月11日)撰文说,当前,人才培养中的近亲繁殖现象,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据某研究机构对我国23所财经类高等院校专职教师的来源调查,毕业后直接供职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卢昌崇
目前,一部分城镇职工生活困难:吃穿乏匮者有之,无力承付子女就学者有之,患病无钱医治者有之.据国家有关部门对上海、武汉、广州等五大城市的调查,此类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道玉
由于长期计划经济思维方式和本位主义的影响,我国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学术研究中的近亲繁殖现象十分严重。这个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否则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从事创造性的研究将是非常困难的。
关键词:
大学教师队伍 学缘关系 近亲繁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林杰
大学教师"近亲繁殖"曾经是美国高等院校中的普遍现象。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学者开始对这一现象进行实证研究与分析,研究内容涉及"近亲繁殖"对大学教师个体和大学组织的影响,并在研究方法上逐渐完善。本文采用中国高校教师抽样调查的统计数据,并与美国学者的部分调查结果相比较。研究发现,"近亲繁殖"现象在中美两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但中国大学"近亲繁殖"教师的学术产出和经济收入情况与美国差异较大。中国高校宜尽快建立起"近亲繁殖"的防范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汉发
人类近亲繁殖,会造成后代发育不良,体质、智力退化,严重者甚至出现畸形怪胎。但是,目前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干部、职工队伍的“近亲繁殖”的畸怪现象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夫妻、父子、兄弟同一机关、单位工作者比比皆是,甚至近亲在同一单位当领导者的现象也非绝无仅有,这是十分不利子社会机体(各种运行机制)的健康发育成长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琳
"近亲繁殖"对学术生产力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争论的焦点。通过搜集东西部两所"双一流"建设高校H学科教师的简历信息及SCI论文发表信息,探讨"近亲繁殖"的现状与演变趋势及对个人和机构学术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两校H学科的"近亲繁殖"比例持续下降,但依然偏高且西部高于东部;近亲教师因缺乏流动局限于内部信息交流,导致个人学术生产力退化,通过学术流动可以显著改善教师的信息交流模式和学术生产力;同时,高"近亲繁殖"率还会降低机构的学术活力,抑制机构学术生产力。建立"公开竞争、公正遴选"的教师招聘机制和"非升即走"的退出机制;促进一流大学之间形成博士互聘网络圈;创造条件促进教师学术流动是防范"近亲繁殖"危害的可行之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文娟 徐颖
在“破五唯”背景下,改革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论文发表要求,探索博士生学术能力培养的科学路径对于国家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推进“双一流”建设至关重要。美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培养模式对我国博士生培养的质量保障具有借鉴意义。研究发现: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经济学院并未将学术论文发表作为博士学位授予的硬性要求;样本中约1/4的美国经济学博士在读期间发表过论文,且基本刊登在SCI/SSCI收录的高水平期刊上,论文发表时间主要集中在高年级阶段。在读期间有论文发表尤其是高质量的论文发表可以提高博士毕业生进入高校或科研机构工作的可能性,而论文数量对其进入高校教职岗并无显著影响。鉴于此,应充分重视博士生的科研能力训练,院校培养应当重“过程”轻“结果”,博士生对科研成果应当重“质”轻“量”,科研单位对学术素养的评估应当重“能力”轻“形式”。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军辉 傅十和 洪永淼
目前国内人才招聘中常有"查三代"的做法,比如高校招聘时要求国内博士毕业生的本科毕业学校必须是"211"或"985"工程学校。这种做法引起了很大争议。本文对国内较好的16所经济学院(研究院)中教师的教育背景和科研绩效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对在国内高校毕业的教师来说,本科是否毕业于"211"或"985"高校对教师科研绩效并无显著正面影响;获得博士学位和科研经历对科研绩效有一定正面影响;毕业留校对科研绩效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本文的发现表明,高校人才招聘时的"查三代"做法并没有经验证据的支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嘉兴学院是一所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医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门类的浙江省属普通高等学校。办学肇始于1914年,曾先后隶属于国家重工业部、冶金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被誉为中国有色行业经济管理人才的“摇篮”,是一所红船精神育人特色鲜明、应用型办学优势突出的综合性高校。学校拥有全职院士3人,柔性聘用院士1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现为学校校长。
关键词:
嘉兴学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