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54)
- 2023(9315)
- 2022(8350)
- 2021(7961)
- 2020(6607)
- 2019(15553)
- 2018(15634)
- 2017(30097)
- 2016(16452)
- 2015(18644)
- 2014(18514)
- 2013(18432)
- 2012(16862)
- 2011(15037)
- 2010(14751)
- 2009(13316)
- 2008(12704)
- 2007(10611)
- 2006(9196)
- 2005(7732)
- 学科
- 济(63218)
- 经济(63147)
- 管理(44932)
- 业(43231)
- 企(35331)
- 企业(35331)
- 方法(30998)
- 数学(26872)
- 数学方法(26582)
- 农(18251)
- 学(15807)
- 中国(15547)
- 财(14601)
- 地方(14310)
- 业经(13885)
- 农业(12190)
- 和(10730)
- 理论(10701)
- 贸(10606)
- 贸易(10602)
- 环境(10508)
- 易(10263)
- 技术(9985)
- 制(9735)
- 务(9353)
- 财务(9296)
- 财务管理(9282)
- 教育(8987)
- 企业财务(8795)
- 划(8768)
- 机构
- 大学(229271)
- 学院(227580)
- 管理(94984)
- 济(85339)
- 经济(83369)
- 理学(83329)
- 理学院(82375)
- 管理学(80908)
- 管理学院(80522)
- 研究(74872)
- 中国(53510)
- 科学(49518)
- 京(48715)
- 农(38192)
- 所(37420)
- 业大(37282)
- 财(37057)
- 研究所(34655)
- 中心(33981)
- 范(31060)
- 江(30965)
- 师范(30801)
- 北京(30537)
- 财经(30502)
- 农业(30226)
- 经(27817)
- 院(27417)
- 州(25892)
- 师范大学(25052)
- 经济学(24242)
- 基金
- 项目(165567)
- 科学(129504)
- 研究(119999)
- 基金(119800)
- 家(104811)
- 国家(103842)
- 科学基金(89095)
- 社会(73471)
- 社会科(69460)
- 社会科学(69438)
- 省(65184)
- 基金项目(65174)
- 自然(59813)
- 自然科(58359)
- 自然科学(58348)
- 自然科学基金(57268)
- 教育(54524)
- 划(54474)
- 编号(49635)
- 资助(49041)
- 成果(39277)
- 重点(36728)
- 部(35986)
- 发(34663)
- 创(34151)
- 课题(33361)
- 创新(31796)
- 科研(31785)
- 大学(30673)
- 教育部(30524)
共检索到316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师师 赵运林 徐正刚 李宽 陶彦妤 吴良 何文
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大部分水禽的栖息地和繁衍地。为了明确南洞庭湖水禽栖息地在自然和人为干扰的双重影响下的变动趋势,研究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的空间分析功能,并结景观生态学原理,对近二十年南洞庭湖典型年份的水禽栖息地的变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9年到2013年间,水体面积先有小幅度增长,后有小幅度减少,总体呈增长趋势;到2013年,泥滩地保留率仅为0.57%,占南洞庭湖面积的0.02%;草滩地和芦苇滩地之间存在相互转化,最终芦苇滩地得到大面积增长;南洞庭湖水禽适宜栖息地面积减少,总...
关键词:
南洞庭湖 水禽 栖息地 变动 遥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淑清 方精云 陈安平 雷刚
栖息地的改变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存在的最大威胁。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从景观尺度上研究了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1989~1998年越冬水禽栖息地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9~1998年水体、泥滩地、草滩地和水田等水禽适宜栖息地的面积在减小,破碎化程度有所增加,而芦苇滩地、旱地、林地、建成区这几类水禽分布较少栖息地类型的面积和破碎化程度的变化正好相反;近10年来水禽栖息地的变化比较明显,其中草滩地演变为芦苇滩地及水田改为旱作农田的变化最为突出,变化的面积分别占整个保护区面积的10.66%和6.13%。这些变化趋势意味着研究区近10年来水禽的适宜栖息地在退化。针对变化的原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美文 黄璜 王勇 李波
在洞庭湖区域,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主要栖息在山区和丘陵区的林地,山边农田与农房也有少量栖息.社鼠体型中等,体重最大的仅100 g左右,尾长大于或等于体长.雌雄体之间的外形体尺指标基本一致,不存在性二型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的增加,胴体重、体长、尾长、耳长和后足长均有显著增长,其中,胴体重、体长和尾长随体重增加一直保持相对快速的增长趋势,而成年后的耳长与后足长增长缓慢,变化相对较小.
关键词:
社鼠 外形特征 栖息地选择 洞庭湖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关蕾 靖磊 雷佳琳 雷光春
洞庭湖越冬水鸟具有种类多、种群数量大、密集度高的特点。因洞庭湖在迁徙水鸟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该区共有3块湿地被指定为国际重要湿地。由于三峡大坝的运行,洞庭湖越冬水鸟的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准确掌握洞庭湖越冬水鸟分布和栖息地质量信息是越冬水鸟保护科学决策的基础。本研究依据洞庭湖保护区的边界,将洞庭湖湿地分为3块区域: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西洞庭湖。以2008—2012年洞庭湖环湖鸟类同步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3块区域越冬水鸟的丰富度,包括:物种数、种群大小和珍稀濒危水鸟种群数量。此外,以2013年1月环境小卫星在洞庭湖区的影像为基础,运用遥感技术解译研究区内越冬水鸟栖息地分布数据。将3块区域的越冬...
关键词:
洞庭湖 越冬水鸟 栖息地 景观格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志刚
近三十年来,洞庭湖区生态环境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诸多相关成果,总体上来看,主要集中在两大问题上:一是考察洞庭湖区历史面貌演变过程及其原因,虽然观点纷纭各有重点,但将其看作一个动态的多种因素交织的复杂系统已逐渐成为共识;二是探讨湖区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主要从堤垸兴废与生态环境、自然灾害与地方社会,以及人类社会的生态应对三个层面展开具体论述。这些研究虽然有不少观点值得借鉴,但也存在着重复研究较多、观点区分度不高等问题,须继续挖掘史料、拓宽视野与加强学科交流。
关键词:
洞庭湖区 生态环境史 历史演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玥 谢永宏 李峰 陈心胜
利用多时相Landsat TM/ETM+影像,采用决策树分类法解译水域、泥沙滩地、草洲3种湿地类型,结合数字高程模型和相关水文信息,通过矩阵转移和贝塞尔曲线插值的方法,对低水位条件下东洞庭湖湿地草洲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1989~2011年,草洲面积增加305.06km2,泥滩地面积减少274.28km2,水域面积呈波动状态;(2)草洲的主要扩张区域为长洲、新生洲、飘尾洲沿湖盆边缘部分、牛头洲大面积区域、武光洲-柴下洲、中洲-团洲部分;(3)草洲面积按高程分布呈先增后减特征,草洲覆盖的优势区域与非优势区域的高程分界点逐渐降低,水域和泥滩地分布的优势区域高程范围缓慢下移。草洲植...
关键词:
遥感 东洞庭湖湿地 草洲 淹水天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武深树 谭美英 黄璜 龙岳林 邓云波 甘德欣
运用环境经济学原理与方法对湖南洞庭湖区2006年畜禽养殖环境成本进行估算.结果表明,2006年湖南洞庭湖区畜禽养殖环境成本为2.564×109元,相当于该区域当年畜牧业生产总值的14.08%.如将畜禽养殖环境成本计入生产成本,则每个畜禽养殖单元(1头肉牛)亏损83.57元.可见,畜禽养殖已对环境造成较大损害,影响了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
畜禽养殖 环境成本 评估 湖南洞庭湖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建龙 王昌建 邓国华 范仲鑫 何世成 朱春霞 唐小明 刘道新
为了解环洞庭湖区活禽批发市场和水禽场H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分布和流行情况,分别于2009—2011年对环洞庭湖地区活禽批发市场、2011—2013年对水禽场的H6亚型禽流感进行了系统监测。对在活禽批发市场上采集的拭子样品先由尿囊腔接种SPF鸡胚,然后用血凝试验(HA)测定所收集的尿囊液,对HA测定有滴度的再进行血凝抑制试验(HI),并与RT–PCT方法相结合鉴定病毒的亚型。检测结果显示:在环洞庭湖区的5个活禽批发市场上都分离到H6亚型禽流感,并且在鸡、鸭、鹅拭子中都分离到该病毒,总的分离率为6.49%;水禽场H6亚型禽流感病毒群体阳性率达3.6%,拭子的H6亚型病毒分离率为0.29%,活禽批发市...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袁希平 李成 李鸿 王崇瑞 洪波
测定了采自洞庭湖水系6个地理位置(湘江常宁、沅江洪江、沅江桃源、澧水石门、洞庭湖万子湖和南岳坡)共100尾鳜(Siniperca chuatsi)的线粒体Cyt b基因DNA序列。结果显示:1 140 bp的Cyt b基因共检测到55个变异位点,100个样本得到9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分别为0.777±0.033和0.019 70±0.000 74。洞庭湖的万子湖和南岳坡2个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湘江常宁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分子变异分析(AMOVA)结果显示:FST=0.098 03(P>0.05),9.8%的变异来自群体间,91.2%的变异来自群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帅红 李辉艳 李赛 李荣荣
通过实地调查与水样检测,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法以及Shannon-Weaver指数分别评价了三峡工程蓄水前后典型年(1986、1991、1998、2004、2006和2010年)洞庭湖水环境质量、营养化水平和水生生物状况。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典型年洞庭湖水质总体变差,各断面水质超标率有明显上升,呈现以氮、磷污染为主并伴有有机污染的特征;营养化指数有上升趋势,东洞庭湖2008~2010年综合营养指数超过50,出现轻度富营养;隐藻门代替硅藻门成为洞庭湖浮游植物优势种,其生物多样性下降;东洞庭湖底栖动物优势种为梨形环棱螺,而苏氏尾鳃蚓成为西、南洞庭湖的优势种,其种类和密度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影响洞庭湖水质的因素除了"三口"、"四水"污染物聚集和湖区生活污染、面源污染外,三峡水库运行后入湖水沙量大幅减少以及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也是其关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宋仁飞 林辉 严恩萍 和晓风
高分一号卫星是我国2013年自主发射的第一颗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GF-1),其在湿地中的应用还比较少见。以洞庭湖湿地为研究区,GF-1影像为主要遥感数据源,在对研究区湿地主要植被柳树、杨树、芦苇和苔草的光谱特征分析基础上,建立决策树分类算法。同时结合GF-1影像特有的纹理信息,引入纹理均值和相异性指数对决策树算法进行改进,结果表明:通过采用纹理均值和相异性指数,总体精度从传统决策树的85.64%提高到了92.66%,Kappa系数从0.82提高到0.91,说明该方法对湿地植被识别的效果较好。这对于同等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的植被分类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鸿翔 朱永卫 查胡飞 郭文献
水位是湖泊湿地水文情势和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指标,如何确定适宜生态水位阈值是确保湖泊湿地健康的关键。以东洞庭湖城陵矶站和鹿角站突变前水位过程(1959~1978年逐日水位资料)为基准期,采用RVA法、年内展布法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了东洞庭湖适宜生态水位过程。结果表明:(1)RVA法计算逐月生态水位阈值的波动范围均值是2.18 m,而年内展布法计算逐月生态水位阈值的波动范围均值是5.12 m,水位波动较大,对于东洞庭湖适宜生态水位来说,RVA法计算生态水位的波动范围更有利于维持湿地植物群落健康和生物多样性;(2)受湖底高程影响,鹿角站的高低水位发生时间会比城陵矶站提前15 d左右,而高低水位的历时和波动范围以及动植物敏感期(3~6月)的平均水位变化速率并未有显著差别;(3)水位变异后(2003~2016年),东洞庭湖水位大部时间处于生态水位阈值内,只需要对不满足生态水位的消落期采取调整措施,鹿角站和城陵矶站年均水位差距减少0.46 m,洞庭湖的水动力系统减弱,给洞庭湖生态健康带来了消极的负面影响。研究可为东洞庭湖生态水位和三峡及上游电站联合调度提供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红娟 姜加虎 黄群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东洞庭湖1989和2001年两个时段的TM(ETM)卫星影像进行了遥感解译。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不同景观类型的斑块和面积大小、形状特征进行分析,计算了湿地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及斑块分形维数。定量分析和研究了1989~2001年东洞庭湖湿地景观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由于泥沙淤积,东洞庭湖湿地的面积正在日益缩小,湿地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景观优势度和破碎化程度增加,说明东洞庭湖部分湿地景观逐渐从以小斑块、多种景观类型共同控制的景观格局向大斑块、类型较单一的景观格局演变。
关键词:
东洞庭湖 湿地景观 景观格局变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侯志勇 谢永宏 陈心胜 李旭 李峰 潘瑛 邓正苗
2007-2011年间通过对洞庭湖湿地大面积实地踏察,对外来植物的种类、分布、来源、生活型、入侵生境、引入途径以及危害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该湿地有外来入侵植物19科34属43种,以菊科和苋科植物最常见,分别有7种和6种。危害较大的有美洲杨树(Populus deltoides)、意大利杨(Populus euramevicana)、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向泓宇 梁婕 袁玉洁 华珊珊 武海鹏 曾光明
环境因子与湿地候鸟之间的关系是湿地候鸟保护的重要信息。以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为典型区域,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越冬候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文中将湿地候鸟分为5类,并选取5种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东洞庭湖冬季湿地候鸟数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可能与东洞庭湖湿地实施的保护措施,鸟类对栖息地的选择以及适应性有关;东洞庭湖冬季湿地候鸟的多样性指数基本保持不变,可能是不同种类的候鸟有相似的栖息地选择;较高水位和NDVI为湿地候鸟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湿地候鸟数量正相关;较高的气温和日照时数使水温升高,越冬的鱼类数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