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93)
- 2023(6589)
- 2022(5586)
- 2021(5431)
- 2020(4486)
- 2019(10056)
- 2018(9685)
- 2017(18542)
- 2016(10290)
- 2015(11441)
- 2014(11451)
- 2013(10977)
- 2012(10454)
- 2011(8904)
- 2010(9540)
- 2009(8724)
- 2008(9288)
- 2007(8297)
- 2006(7529)
- 2005(6785)
- 学科
- 管理(37893)
- 业(35085)
- 济(34560)
- 经济(34514)
- 企(30158)
- 企业(30158)
- 财(28104)
- 务(14182)
- 财务(14167)
- 财务管理(14121)
- 企业财务(13456)
- 财政(13043)
- 中国(12345)
- 农(12254)
- 制(11987)
- 方法(11940)
- 政(10601)
- 数学(10240)
- 数学方法(10045)
- 策(9586)
- 银(8553)
- 银行(8549)
- 行(7970)
- 地方(7898)
- 业经(7761)
- 体(7641)
- 度(7593)
- 制度(7587)
- 农业(7377)
- 贸(7011)
- 机构
- 学院(134659)
- 大学(132845)
- 济(57464)
- 经济(56144)
- 管理(51061)
- 研究(47315)
- 理学(42583)
- 理学院(42138)
- 管理学(41513)
- 管理学院(41248)
- 财(39342)
- 中国(39283)
- 京(28310)
- 财经(26001)
- 科学(25775)
- 所(23682)
- 经(23489)
- 江(22677)
- 中心(22360)
- 研究所(20396)
- 农(19037)
- 财经大学(18854)
- 北京(18437)
- 院(17273)
- 经济学(17194)
- 州(17130)
- 范(17074)
- 师范(16960)
- 省(16011)
- 业大(15899)
- 基金
- 项目(80965)
- 科学(63944)
- 研究(63433)
- 基金(58602)
- 家(50537)
- 国家(49639)
- 科学基金(42401)
- 社会(39775)
- 社会科(37600)
- 社会科学(37589)
- 省(30815)
- 基金项目(29607)
- 教育(29213)
- 编号(26493)
- 自然(26243)
- 划(25787)
- 自然科(25605)
- 自然科学(25598)
- 自然科学基金(25120)
- 资助(24991)
- 成果(23836)
- 部(18714)
- 课题(18680)
- 性(18243)
- 重点(18176)
- 发(17016)
- 制(16599)
- 项目编号(16522)
- 创(16478)
- 教育部(16380)
共检索到228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苏明 赵福昌 李成威 封北麟
物价稳定是国内外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是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近年来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我国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初步实现了物价趋稳的可喜局面。但是未来物价走势仍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总结和把握当前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游宏炳
宏观调控实践与财政政策转变游宏炳一、宏观调控的实践经验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发展出现大的波动,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因此,促使经济增长的潜力尽最大可能得到利用,又不导致通货膨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顾广玲
本文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财政政策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调控作用。财政调控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对象,既能进行总量调控,也能矫正经济结构,并能根据经济运行状态变化及时调整调控范围与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调控作用,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保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财政政策 宏观调控 经济结构 市场经济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翁礼华
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经济的两种经济观点及其财政政策取向的争论,在古代中国汉朝昭帝时就曾经激烈地发生过。武帝后期由于人口锐减,民力疲弊,昭帝(公元前86年—前74年)、宣帝(公元前73年—前49年)统治时期,专力内治,继续执行汉初以来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苏明 杨良初 程瑜 周东海
"十二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对财政宏观调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物价涨幅依然偏高,对居民生活影响很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依然不足,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不够强劲;政府公共投资规模较大,投资结构不甚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产生了"挤出效应";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较慢,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苏明 赵福昌 李成威 封北麟
物价稳定是国内外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是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近年来在我国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国家采取有力的政策、改革、管理措施,初步实现了物价趋稳的可喜局面。但是未来物价走势仍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总结和把握当前物价走势及其影响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于保持未来物价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中国物价走势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从国内外影响因素着手对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物价走势进行研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家调控物价的宏观思路与财政政策建议:一是把握总量调节力度,将财政赤字和债务控制在适度范围;二是发挥财政的结构调整政策功能,缓解高投入增长方式的...
关键词:
中国物价 形势分析 调控 财政政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华
一、从省际间人均财政收支变动系数看我国财政的一般性再分配功能众所周知,1980年代实施的财政包干责任制,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增强了地方的经济活力,扩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源,使地方财政所占比重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中央财政所占比重明显下降,中央政府对地区间的调节和再分配功能迅速下降。由于地区间财政能力的分化,再加上还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公共服务投入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昌文
财政手段是政府实行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工具之一。无论是从市场经济发展的理论还是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我们都可以看出财政手段在调控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与金融手段等不同之处在于,财政手段调控经济运行有其本身的特点:一是直接性,即财政政策是由政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在防风险和汇率贬值压力并存的情况下,宏观调控所倚重的工具正在由货币政策转向财政政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部《财政预算草案报告》中对财政政策的定调是要"更加积极有效"。从预算增速和赤字率等指标来看,一般公共预算内财政政策在"量"上基本符合预期;亮点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预算外准财政的加码;二是财税政策更加追求质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在防风险和汇率贬值压力并存的情况下,宏观调控所倚重的工具正在由货币政策转向财政政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财政部《财政预算草案报告》中对财政政策的定调是要"更加积极有效"。从预算增速和赤字率等指标来看,一般公共预算内财政政策在"量"上基本符合预期;亮点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预算外准财政的加码;二是财税政策更加追求质量。
关键词:
财政政策 预算内资金 赤字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阎坤
自1998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其出台背景、实施原因、政策绩效、可持续性等问题便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著名经济学家戴圆晨教授的新作——《积极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调控》对此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研究。 具体来说,本书的特点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围绕财政赤字这个“轴心”认识和理解积极财政政策的施行 在书中,作者明确指出:所谓积极财政政策实际上也就是利用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增长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从这个意义上讲,积极财政政策的采行其实反映了人们对财政赤字认识的转变,即从“赤字有害”到主动利用财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闫坤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其中一个重点目标就是解决财政政策顺周期性问题,使财政政策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减小财政政策顺周期效应的不利影响已成为当前我国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财政政策顺周期性的特点及主要表现所谓顺周期性即相关宏观调控政策取向(或实际运行效果)表现出与经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杨良初
对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把握是做好财政宏观调控的重要前提。当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下,应根据宏观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矛盾,采取针对性、预见性、有效性更强的财政宏观调控对策,以实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的目标。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银娥 李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