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84)
- 2023(8852)
- 2022(7350)
- 2021(6436)
- 2020(5042)
- 2019(11322)
- 2018(10917)
- 2017(20327)
- 2016(10843)
- 2015(11803)
- 2014(11693)
- 2013(11548)
- 2012(11057)
- 2011(10124)
- 2010(10197)
- 2009(9270)
- 2008(8985)
- 2007(7948)
- 2006(7323)
- 2005(6964)
- 学科
- 济(56942)
- 经济(56903)
- 管理(26818)
- 业(25573)
- 地方(22977)
- 中国(19247)
- 企(17613)
- 企业(17613)
- 方法(16219)
- 农(15375)
- 数学(14297)
- 数学方法(14177)
- 地方经济(13402)
- 业经(13007)
- 发(11062)
- 农业(10972)
- 环境(10734)
- 融(10048)
- 金融(10046)
- 学(9507)
- 银(9499)
- 银行(9487)
- 行(9354)
- 贸(8587)
- 贸易(8575)
- 技术(8435)
- 财(8347)
- 制(8222)
- 易(8104)
- 发展(7948)
- 机构
- 学院(155101)
- 大学(151992)
- 济(66786)
- 经济(65332)
- 研究(60737)
- 管理(55832)
- 理学(47096)
- 理学院(46383)
- 管理学(45628)
- 中国(45530)
- 管理学院(45323)
- 科学(37407)
- 京(33857)
- 所(30821)
- 财(28330)
- 研究所(27859)
- 中心(27079)
- 农(26148)
- 江(24854)
- 范(24158)
- 师范(23941)
- 院(22581)
- 财经(21860)
- 业大(21629)
- 北京(21627)
- 州(20417)
- 经济学(20345)
- 农业(20164)
- 经(19682)
- 师范大学(19441)
- 基金
- 项目(104422)
- 科学(83857)
- 研究(77377)
- 基金(74622)
- 家(65200)
- 国家(64681)
- 科学基金(55622)
- 社会(50869)
- 社会科(48484)
- 社会科学(48476)
- 省(43220)
- 基金项目(39995)
- 划(35923)
- 自然(34167)
- 教育(33862)
- 自然科(33382)
- 自然科学(33377)
- 自然科学基金(32723)
- 编号(30755)
- 发(30167)
- 资助(28812)
- 发展(24660)
- 重点(24438)
- 展(24237)
- 成果(23993)
- 课题(22720)
- 创(22182)
- 部(21723)
- 国家社会(21222)
- 创新(20928)
共检索到2486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必达 苏婧
本文将运输效率引入冰山成本,通过拓展D-S(Dixit and Stiglitz,1977)模型分析运输效率与经济空间集聚的关系,并采用超效率三阶段DEA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理论模型的结果是运输效率通过商品价格差来影响经济空间集聚,经济集聚的空间不平衡必然产生区域差异;实证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我国东部地区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技术效率高于西部地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技术效率制约着西部地区运输效率的提升,西部大多数省域运输系统的规模报酬处于递增阶段。因此,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交通运输业的规模变革和质量变革,提高运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是我国西部地区逆转发展要素流失,引致产业集聚,促进与东部地区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范剑勇 高人元 张雁
本文从空间效率角度探讨区域协调发展的道路选择问题。我们首先给出了空间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区域协调发展须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出发,应用贸易引力模型与1997年区域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分析了表征各地区空间效率大小的指标——真实市场潜能。本文发现,中国区域的真实市场潜能按从高到低顺序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东部沿海地区与南部沿海地区,第二层次为京津地区与北部沿海地区,第三层次是中部地区,而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居于第四层次。同时,从真实市场潜能构成来看,所有地区的真实市场潜能主要是由本地区内部需求引致的,而其他地区需求与国外需求引致的真实市场潜能较弱;东部与南部沿海地区较快发展产生的...
关键词:
空间效率 区域协调发展 市场真实潜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国凤
文章在对国内外有关产业集聚理论和区域创新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厘清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互动关系。通过理论归纳,对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互动机制进行阶段性分析,以获得两者互动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对已掌握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立足于中原城市群基于产业集聚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分析;以中原城市群为案例,探讨中原城市群基于产业集聚的区域创新能力发展对策研究;对理论分析和量化研究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观点,以期为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建设、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
耦合模型 产业集聚 区域创新能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伟娜
文章从产业集聚这一新的视角回顾中国建国以来经济版图的变迁,分析了不同时间段内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结论指出,产业集聚虽然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一定程度上的区域协调,但也带来了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关键词:
产业集聚 环境污染 协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罗富政 罗能生
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市场集聚是政府与市场层面区际资源配置机制的结果,厘清二者的作用效应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构建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基于理论解释、模型演绎及经验实证,本文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与区域市场集聚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路径及其相互作用效应。研究表明:①适度的地方政府竞争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过度的地方政府竞争不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②短期效应下,区域市场集聚的极化效应显著,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是负向的;而长期效应下,区域市场集聚的扩散效应显著,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是正向的。③区域市场集聚的负向效应强化了地方政府竞争的正向效应,而区域市场集聚的正向效应加剧了地方政府竞争的负向效应。④地方政府竞争的正向效应削弱了区域市场集聚的正向效应,而地方政府竞争的负向效应强化了区域市场集聚的正向效应。本文的政策落脚点在于,利用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互补作用,构建"市场机制主导、政府调控引导"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苏婧 赵城 王必达
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使数据成为一种生产要素。本文通过构建数据要素集聚的理论模型,发现品牌创新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是数据要素集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两个重要来源;基于2010-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数据要素集聚对区域发展差距的影响呈倒“U”型,即数据要素集聚的品牌创新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在短期内拉大了区域间的发展差距,而在长期内却呈现缩小区域差距的趋势,区域经济空间布局由“中心-外围”演化为“泛中心-大外围”。因此,进一步优化东部地区数据要素的集聚环境,鼓励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东部企业的品牌与技术转移,加快各区域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进程,有利于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艳平
文章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系统协调模型,利用2008~2011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对区域金融服务业集聚与工业集聚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评估研究。研究得出:目前金融服务业集聚水平和工业集聚水平以及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突出表现为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依次递减的态势,总体上还未形成协调发展的良性框架。
关键词:
金融服务业集聚 工业集聚 实证评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奕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国民经济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诸多问题,其中因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过大而造成的矛盾尤为明显。因此,缩小各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核心要务。同时,借助产业协同集聚效应完成空间结构调整,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旨在通过对产业协同集聚效应空间溢出边界的测算,打破行政区域划分的条件限定,为"产业-空间-制度"三位一体发展格局的调整提供科学、合理的思路和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任彧
物流业作为一种衍生性产业,与批发零售业存在紧密联系。在物流业集聚过程中,批发零售业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物流业集聚也在推动着批发零售业的发展。对物流业集聚与批发零售业的协调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了山东省物流业集聚和批发零售业的相关数据,运用Eviews 6.0软件研究了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物流业集聚的三个参数对于批发零售业的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加大批发零售业的生产总值,增加从业人数,会造成物流产业集聚度的下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栋生
区域协调发展对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论文科学地诠释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的演变与现状,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系统准确地阐释了党中央有关宏观区域经济的政策。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区域政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程必定
任何国家都存在由区域差异而导致的区域差距,政府的责任是要控制乃至缩小这种区域差距,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差距逐步扩大,这与中央政府区域政策目标在效率与公平上的孰为“优先”的偏差有关。本文认为,效率与公平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中央政府应该确立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区域政策目标,并建议国家开征“统筹税”,促进在效率与公平兼顾基础的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效率优先 公平优先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发明
近年来,浙江的工业经济发展很快,同时也带来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影响并制约着浙江经济的发展。文章试图从这种令人担忧的生态环境中探求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针对浙江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原因剖析,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及措施,以达到环境、经济与社会三者协调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经济集聚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生霞 裴晶晶
文章以数字经济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切入点,探讨了数字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耦合协调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并采用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以来,数字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态势,表现出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特征。虽然数字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但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并且表现出“先增后减”的非线性效应和区域异质性特征。西部地区的线性带动效应较强,而东部地区的门槛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陆铭 陈钊
在经济向东部沿海集聚的过程中,只要促进劳动力跨地区的流动和土地开发指标的跨地区交易,经济集聚与区域平衡不矛盾,城乡融合与城市发展不矛盾,社会和谐与经济增长也是不矛盾的。在集聚中走向平衡是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第三条道路",是一条平衡与效率携手并进的道路。
关键词:
集聚 平衡 城乡 区域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周文 赵果庆
本文对我国2136个县市1999年到2010年人均GDP增量数据进行空间自相关性、位置相关性进行显著性检验,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后,发现我国人均GDP增量具有空间依赖、地理位置、初始水平和区域政策的联合效应,我国东部和西部发展均已获得区域政策效应,区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已促进了区域发展差距的收敛,这说明我国区域政策体系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中部崛起战略效果在2010年时还不显著。为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国仍需在创新区域政策,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特别是将促进"大西南"发展应作为今后我国以区域政策为导向的宏观调控战略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