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97)
2023(11584)
2022(9595)
2021(8880)
2020(7188)
2019(15902)
2018(15426)
2017(29072)
2016(15621)
2015(17351)
2014(17443)
2013(17506)
2012(16585)
2011(14830)
2010(15418)
2009(14706)
2008(14040)
2007(12624)
2006(11549)
2005(10818)
作者
(43829)
(36893)
(36238)
(34374)
(23068)
(17694)
(16419)
(14114)
(14100)
(13342)
(12543)
(12214)
(11692)
(11688)
(11591)
(11119)
(10639)
(10565)
(10538)
(10349)
(9325)
(9082)
(8902)
(8690)
(8416)
(8299)
(8285)
(8012)
(7527)
(7306)
学科
(70258)
经济(70189)
(55181)
(46897)
管理(42427)
(32031)
企业(32031)
农业(31532)
中国(30079)
(28515)
(26623)
金融(26623)
地方(25845)
(25367)
银行(25357)
(24591)
业经(20111)
(19618)
方法(18801)
数学(16544)
数学方法(16409)
(14082)
(13932)
财务(13904)
财务管理(13853)
财政(13510)
(13355)
企业财务(13283)
(12186)
贸易(12169)
机构
学院(217986)
大学(210080)
(96388)
经济(94357)
管理(80091)
研究(79475)
中国(69698)
理学(67277)
理学院(66583)
管理学(65685)
管理学院(65299)
(53253)
(51121)
科学(45355)
(44545)
(40690)
农业(40150)
中心(38809)
(36266)
研究所(35773)
财经(35725)
业大(35105)
(32243)
(29024)
(28644)
经济学(28619)
师范(28399)
北京(28217)
(28008)
(27389)
基金
项目(135421)
科学(106232)
研究(105749)
基金(95317)
(81366)
国家(80501)
科学基金(68750)
社会(68175)
社会科(64358)
社会科学(64344)
(56247)
基金项目(50153)
教育(45735)
编号(45124)
(44714)
自然(39957)
自然科(38994)
自然科学(38989)
自然科学基金(38255)
资助(37818)
成果(36734)
(36363)
课题(31598)
重点(30440)
(30403)
发展(30225)
(29706)
(29514)
(28985)
(28226)
期刊
(121810)
经济(121810)
研究(71969)
(58031)
中国(57198)
(41983)
(40648)
金融(40648)
农业(38682)
学报(30511)
科学(29274)
管理(27192)
业经(25278)
大学(24662)
学学(23552)
教育(23435)
技术(18665)
(18381)
财经(17719)
经济研究(17528)
问题(16691)
农村(15258)
(15258)
(15134)
农业经济(14614)
世界(12926)
经济问题(12048)
(11932)
技术经济(10777)
(10445)
共检索到368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杜晓山  
该文阐述了财政和金融手段的各自功能,强调了两者都具有的公共服务的特性,即对公众服务的公平正义要求,以及两者所具有的无偿与有偿服务等方面的基本区别,指出两者间相互补充和支持的关系。文章着重论述了财政直接支农和发挥杠杆导向作用撬动金融和其他资金支农的特性,分析了农村金融的支农效应,包括完善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目标框架,以及如何促进政策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新型金融组织和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市场等健康发展等内容。文章最后提出了财政和金融手段结合支持三农发展的几个问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祁敬宇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公平与效率方面的问题,就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把握我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问题进行了论述,文章从公平与效率的思辨、当代中国社会各群体在公平与效率方面的状态简析、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协调配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对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福建省财政厅课题组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拓展台湾金融资本进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渠道和形式,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推动金融合作迈出实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文甫  孔祥思  
西方国家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协调一般只关注调节短期的经济波动,而我国经济则与之不同。我国是一个转型经济体,现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内在要求,这决定了经济政策必须要服从于国家的发展大局。因此,我国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协调不仅要考虑短期,而且更要重视长期。长期协调不同于短期的相机抉择和逆周期的调节,必须适应宏观的管理需要,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是同样重要的,要实现经济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就必须通过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长期协调,以提升发展质量、维护发展安全、拓展发展空间。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衡山县支行课题组  
“三农”不单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甚至涉及到政治改革,因此,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以金融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协调运行为切入点,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着重分析了当前“三农”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金融支持“三农”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从四个方面加以解决的办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关博文  王爱群  
本文对《"三农"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研究》一书进行分析和评价,对该书选取的研究方向、运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进行评论,认为该书是在对传统及国内外涉农金融机构发展现状的研究进行辩证梳理后对当前涉农金融机构协调发展道路的新探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苏宁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要国家战略,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了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的积极意义,并提出了推进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的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第一,要促进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金融企业的跨区域合作与协调)第二,以金融创新促进长三角地区资金跨行政区流动*第三,促进区域对外贸易投资活动和区域内外汇资金流动便利化*第四,促进区域内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功能整合*第五,构建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机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十一五"时期,财政金融部门不断探索财政促进金融支农的有效途径,采取综合措施支持金融机构深化改革、优化金融服务,加大农村金融服务供给,积极支持农村金融发展,加大农村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赵忠世  
近年来,农业银行积极探索服务"三农"的有效途径,通过借助财政资源的杠杆作用,既提高了财政支农资金的利用效率,大幅增加了"三农"信贷投放,缓解了"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也缓释了涉农信贷经营风险。当前,在国家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加大"三农"投入的大背景下,结合农业银行的实践,笔者对如何更好地运用财政资源杠杆、撬动更多金融资本进入"三农"领域,有以下几点思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守英  蒋省三  
研究目的:研究地方政府经营土地的风险和防范措施。研究方法:实地调查。研究结果:土地融资成为地方政府财政和城市化资金的重要来源。研究结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城市化主要表现为政府主导和城市外延扩张;发达地区政府财政预算内靠城市扩张带来的产业税收效应,预算外靠土地出让收入,成为名副其实的“土地财政”;追求土地收益最大化及以土地抵押融资是政府储备土地的真实宗旨;新一轮的城市扩张主要由银行资金投放支撑,而银行贷款又是通过土地撬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郑琦  
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是振兴海南财政的基础郑琦从海南的实际情况来看,振兴财政的着眼点应放在发展经济、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上,开辟财源,为合理安排支出打下好的基础,为财税体制优势的发挥创造条件。振兴财政不仅仅是财税部门的事,它需要政府各有关部门大力配合,共...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淑兰  
关于“九五”期间我国财政投资政策和金融投资政策的选择及其相互协调刘淑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国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调控职能主要是通过具体的财政投资政策和金融投资政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我国建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灿雄  
文章基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生活质量、要素流动四项维度建构城乡协调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对全国31个省份城乡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随后,探讨财政转移支付对城乡协调发展的传导机制,并借助三重差分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介入后财政转移支付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显现持续上升态势,且呈现东部地区领先、东北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及西部地区滞后的空间格局。财政转移支付对城乡协调发展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且在数字普惠金融作为市场手段介入以后此种提升效应越加显著,该正向驱动作用主要通过经济发展渠道体现。根植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体系,搭建农村财政金融支撑新框架;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畅通城乡要素循环流通机制,以此推动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晓灵  
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代行财政职能。出现了诸多问题。财政杠杆与金融杠杆如何有效地配合使用,是今后经济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二者如果配合适当,就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灿雄  
文章基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生活质量、要素流动四项维度建构城乡协调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对全国31个省份城乡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随后,探讨财政转移支付对城乡协调发展的传导机制,并借助三重差分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介入后财政转移支付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显现持续上升态势,且呈现东部地区领先、东北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及西部地区滞后的空间格局。财政转移支付对城乡协调发展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且在数字普惠金融作为市场手段介入以后此种提升效应越加显著,该正向驱动作用主要通过经济发展渠道体现。根植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体系,搭建农村财政金融支撑新框架;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畅通城乡要素循环流通机制,以此推动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