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28)
2023(8461)
2022(6875)
2021(5922)
2020(5060)
2019(11439)
2018(10949)
2017(21590)
2016(11406)
2015(12731)
2014(12947)
2013(13094)
2012(12111)
2011(10837)
2010(11232)
2009(11067)
2008(11137)
2007(10258)
2006(9505)
2005(8993)
作者
(34367)
(29164)
(28614)
(27196)
(18396)
(13803)
(13056)
(11266)
(10948)
(10360)
(9962)
(9573)
(9554)
(9287)
(9065)
(8746)
(8483)
(8372)
(8240)
(7992)
(7344)
(7132)
(6922)
(6714)
(6471)
(6454)
(6442)
(6349)
(5827)
(5528)
学科
(81192)
经济(81103)
(69139)
企业(69139)
(64776)
管理(56703)
方法(29719)
(23708)
业经(23385)
数学(21956)
数学方法(21804)
(19026)
财务(19014)
财务管理(19000)
企业财务(18062)
地方(16577)
技术(13537)
(13532)
(12934)
中国(12855)
(12403)
(12334)
地方经济(12236)
企业经济(12192)
理论(11685)
(11399)
经营(10678)
(10485)
(10246)
技术管理(9900)
机构
学院(183122)
大学(178764)
(91950)
经济(90462)
管理(76896)
理学(65001)
理学院(64417)
管理学(63853)
管理学院(63488)
研究(57920)
中国(47322)
(42854)
(36568)
财经(33692)
科学(30780)
(30252)
(29175)
经济学(29036)
(28632)
中心(25824)
经济学院(25802)
研究所(25206)
财经大学(24548)
北京(23191)
商学(23169)
商学院(22949)
(22291)
经济管理(20914)
业大(20749)
(20724)
基金
项目(109555)
科学(88415)
基金(81623)
研究(80814)
(69090)
国家(68457)
科学基金(61198)
社会(56040)
社会科(53364)
社会科学(53344)
(43150)
基金项目(42558)
自然(37667)
自然科(36841)
自然科学(36830)
自然科学基金(36241)
教育(35336)
(34063)
资助(33705)
编号(30371)
(24468)
(24075)
重点(24055)
(23917)
国家社会(23758)
成果(23604)
(23217)
创新(22475)
人文(21875)
教育部(21714)
期刊
(113370)
经济(113370)
研究(57530)
(39614)
管理(36585)
中国(32100)
科学(22077)
学报(19838)
技术(19309)
财经(19045)
经济研究(18609)
(16867)
金融(16867)
(16624)
(16490)
业经(16155)
大学(16035)
学学(15627)
技术经济(14428)
问题(13657)
统计(11685)
财会(11673)
(10942)
(10601)
农业(10553)
经济管理(10504)
现代(9800)
决策(9678)
商业(9508)
世界(9452)
共检索到287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孙光国  池国华  
一、国有企业应重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我国国有企止经济效益不佳是不争的事实。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现代经营学的立场看,个中原因最值得重视的是经营机制原因和管理原因。我们认为,造成管理不力的根源在于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没有重视资本成本,尤其是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误以为国有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可以无节制、无条件地利用。而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郁鸿胜  
综合反映、考核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指标很多,目前看法不一致。在工业总产值指标受到越来越多的责难时,“利税总额”和“工业净产值”两个指标显得颇受器重。这两个指标在综合反映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确实有某些独到之处。“利税总额”是企业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的价值反映,体现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国家财政的贡献,它还是国家唯一能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再分配的产品及其价值。“工业净产值”是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全部价值,反映了企业职工在一定时期内的劳动贡献,它的多少及其增长速度对整个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军  王春华  
经济增加值是经过一系列调整后的公司税后净利润减去全部资金成本的差额,可用于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绩效的评价,其优势主要是考虑了资本成本的影响,能更准确反映企业是否创造了价值,已应用于管理目标设定、持续管理改进、业绩评价等领域,但我国在对中央企业实施经济增加值考核过程中,在准确估算市场风险溢价、适当进行会计调整和市场化的激励制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缺陷,需要采取措施保证经济增加值指标测算的公平性和科学性,综合推进激励制度改革,建立以经济增加值为中心的激励约束机制,并根据实际情况,探索适合不同行业特点的具体考核办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为了综合、全面评价和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状况,财政部从1995年起,采用新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这套体系包括: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上述指标主要是从企业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对社会的贡献等三方面考虑的.从投资者的角度看,侧重于关心企业盈利能力和资本保值增值情况.其指标占推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资本保值后增值率.从债权人的角度来看,侧重于关心企业财务状况,即企业资产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其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曹慧明  
也谈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曹慧明企业经济效益,简言之就是企业所得与所费或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关系。对此,理论界分歧并不大。问题是在实际操作中,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科学易行的评价指标。现有的各种指标体系,普遍存在主次不分、目标不明的问题。每个指标体系都列了一串...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善华  
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新指标的计算王善华[财政部公布,从1995年起,采用新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来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状况,这对提供经济信息的会计工作来讲,将更好地发挥其本身的职能作用,为会计工作在新的条件下做出新贡献提供了一个大好机会。新的企业经济效益...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诺涵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是基于税后净营业利润和所需资本成本的一种绩效评价方法。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下,以EVA为核心设计经营机制有利于维护股东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克服经营者行为短期化,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绩效。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国有企业EVA在实践应用中指标体系不够完善,没有有效的企业组织方式给予实施保障,缺乏激励机制,为此本文从EVA的概念和功能入手对国企应用EVA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提出健全EVA组织方式、完善指标体系、以EVA驱动因素为核心设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于良春  
改革以来,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不理想一直是困扰着企业界、政府和经济学家们的问题。1986年以来,企业效益下降幅度明显增大,1980—1985年国有工业企业资金利税率平均每年下降0.17个百分点,1986—1993年平均每年下降则达1.1个百分点,国有企业亏损额和亏损面扩大。这种状况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但由于效益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人们观察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对经济效益下降的根本原因有多种解释,概括起来可分三种观点;“条件论”、“结构论”和“机制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汤羡祥  
近些年来经济效益下降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的国有企业,它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如何治理好这一问题是各方面人士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重点分析研究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一、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原因近几年来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呈现下降趋势,每年总有1/3左右的国有企业亏损,生产经营困难,据国家统评局报告,1994年全国乡及乡以上39.48万个工业企业中,共有亏损企业9.02万个,占22.8%,其中国有企业亏损面为39.1%,国有企业亏损额占全部亏损额的68%。又据国家统计局1995年1-9月份工业生产形势报告,对全国37万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统计,1995年前8个月工业经济...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史秋华  齐爱珍  
对《新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史秋华齐爱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实现今后15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所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的基本单位和经营主体,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精髓,归根到底体现在这些主体是否从速度型转向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