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
2023(154)
2022(121)
2021(100)
2020(64)
2019(156)
2018(171)
2017(296)
2016(122)
2015(152)
2014(170)
2013(132)
2012(136)
2011(88)
2010(108)
2009(81)
2008(97)
2007(86)
2006(82)
2005(66)
作者
(424)
(346)
(338)
(320)
(183)
(141)
(138)
(135)
(126)
(122)
(112)
(108)
(105)
(104)
(99)
(96)
(95)
(92)
(87)
(86)
(82)
(81)
(80)
(80)
(77)
(75)
(71)
(71)
(71)
(70)
学科
(546)
(516)
企业(516)
管理(500)
教学(334)
(320)
经济(319)
技术(248)
学法(213)
教学法(213)
技术管理(207)
业经(190)
理论(182)
教育(153)
组织(128)
学理(124)
学理论(124)
(122)
(117)
产业(114)
(112)
信息(106)
(106)
经营(106)
(103)
信息产业(103)
总论(103)
决策(97)
计划(91)
农业(87)
机构
学院(2067)
大学(2027)
管理(956)
理学(864)
理学院(858)
管理学(849)
管理学院(844)
(631)
经济(611)
研究(512)
中国(433)
(349)
(331)
商学(323)
中心(320)
商学院(314)
(314)
(314)
师范(313)
科学(286)
财经(268)
(254)
(253)
工商(247)
师范大学(246)
教育(245)
技术(238)
北京(236)
业大(233)
职业(222)
基金
项目(1455)
科学(1187)
研究(1151)
基金(1050)
(933)
国家(925)
科学基金(852)
社会(685)
社会科(657)
社会科学(657)
自然(592)
自然科(577)
自然科学(577)
自然科学基金(569)
教育(564)
基金项目(551)
(537)
(482)
(470)
编号(420)
创新(407)
资助(377)
成果(370)
重点(370)
(344)
(343)
大学(318)
课题(313)
(313)
(307)
期刊
教育(638)
(621)
经济(621)
中国(575)
管理(551)
研究(549)
(306)
技术(270)
科学(216)
科技(213)
职业(188)
学报(180)
大学(166)
(152)
财会(141)
学学(140)
(136)
金融(136)
(134)
论坛(134)
世界(121)
业经(120)
评论(119)
技术教育(112)
职业技术(112)
职业技术教育(112)
(111)
财经(109)
技术经济(108)
农业(100)
共检索到28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洪才  李慧  
案例教学因其形象生动而广受学生喜欢。然而传统案例教学却存在案例选择难、难以扮演主角等局限,从而应用范围有限。生成性案例教学能够克服这些不足,特别对培养创新人才意义重大。要点是案例并非既定,而是在发现学生成长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而生成的,是学生发展、社会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三者要求的有机融合,不仅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与科研分离等老大难问题,而且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成为大学创新教学的有效实践形式。这种新型案例教学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广文  陈笃彬  
课堂教学以现成的知识为中介,采取"教师—知识—学生"的逻辑结构展开。其前提性假设是:学生掌握知识以后就可以成为像知识创造者那样的人或者成为一个用知识去改变生活的人。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单向度的灌输、无意义的呈现、机械化的训练等强迫性的教学无处不在。这些课堂行为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因为真正的教学具有生成性。教学在时间上具有共时性、在空间上具有一体性,这就意味着教学活动是生成的而非铸成的。教学的本质就在于生成,没有生成,教学的前提性假设就会落空,而生活世界就是教学的生成之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阳  柯小华  
从"技术驱动"转向"应用驱动"、从"比赛促生"转向"应用促生"是职业教育微课应坚守的价值取向。在借鉴生成性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职业教育微课生成性教学应用的内涵,尝试性地构建了具有"双轮驱动""迭代生成"特点的职业教育微课生成性教学应用模式,并阐释了职业教育微课生成性教学应用的案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姜旭英  蔡铁权  
教学过程理论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基础之一。教学设计程序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教学过程作静态的、预成的机械理解。随着哲学思维方式、课程观及知识现的转变,教学过程也由"预成"走向"生成"。生成教学过程现关注过程、强调关系、突出创造、重视个性。这种生成的观念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体现为:由确定走向弹性的教学目标阐明,由"复制"走向理解的教学过程设计,由独白走向对话的教学策略制定,由单一走向多元的教学评价实施。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郭兴鸣  
中学研究型课程教学常态化的意义日显突出,由于研究型课程教学常态化使得其探究的主题不断变更,因此,师生在共同选择、确定探宽的主题时经常会出现"不知所措或难于下手"的窘境。有时虽然确定了新的撂究主题,但由于远离学生的兴趣点_和教师的能力点,使得师生持续关注研究性学习的热情和教学的质量受到了损害。本文笔者结合两年来执教研究型课程教学的案例来思考、分析研究型课程探究主题连续性的价值与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雁冰  程良宏  
既有研究对生成性教学的探讨大多停留在教学方法的层面,其结果仍有使生成性教学沦为预成论的现实危险。笔者以为,生成性教学的提出,其根本意义在于确立一种新的教学哲学,从而彻底摆脱工具理性思维框架对教学的束缚,使教学真正成为达成师生幸福生活的过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程良宏  
文章针对既往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大多将生成性教学作为改造教学预设的技术方法所具有的缺陷,提出需要在教学哲学层面构建生成性教学理论。作为教学哲学的生成性教学,是从教学价值澄清入手对现代性教学理论的物化批判,是对"预成论"教学哲学的反思和超越。生成性教学哲学的确立有助于教学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体现了从客观认识论到学生生存发展为本的认识论转变,有助于促进新课改在教师日常教学中的践行。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邹波   李淑华   孙黎   刘昶  
数字经济时代下,跨学科研究正在将“生成性”发展成数字化创新领域的基石性概念。现有研究围绕生成性的研究议题众多,但整体研究框架尚不清晰,核心议题也不明确。本文以122篇数字化创新领域生成性的英文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LDA主题模型聚合出20个主题,结合人工编码确定了内涵、前因、作用机制和产出结果4个核心研究内容,对此展开研究:(1)对不同学科和视角下生成性的内涵进行了梳理,提炼出数字化创新领域生成性概念的共性内涵;(2)从技术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梳理生成性的前因,对生成性的形成机理进行系统归纳;(3)基于“元亨利贞”分析框架阐释生成性对数字化创新的作用机制和产出结果,揭示生成性促进数字化创新的底层逻辑。同时,围绕生成性的内涵、前因、作用机制和产出结果,提出未来研究方向。本文对数字化创新领域的生成性文献进行了系统性归纳,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能够为本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文献基础和研究思路。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邹波   李淑华   孙黎   刘昶  
数字经济时代下,跨学科研究正在将“生成性”发展成数字化创新领域的基石性概念。现有研究围绕生成性的研究议题众多,但整体研究框架尚不清晰,核心议题也不明确。本文以122篇数字化创新领域生成性的英文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LDA主题模型聚合出20个主题,结合人工编码确定了内涵、前因、作用机制和产出结果4个核心研究内容,对此展开研究:(1)对不同学科和视角下生成性的内涵进行了梳理,提炼出数字化创新领域生成性概念的共性内涵;(2)从技术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梳理生成性的前因,对生成性的形成机理进行系统归纳;(3)基于“元亨利贞”分析框架阐释生成性对数字化创新的作用机制和产出结果,揭示生成性促进数字化创新的底层逻辑。同时,围绕生成性的内涵、前因、作用机制和产出结果,提出未来研究方向。本文对数字化创新领域的生成性文献进行了系统性归纳,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能够为本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文献基础和研究思路。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靳玉乐  朱文辉  
教学实践中生发的"伪生成"与"乱生成"的现象和问题,实际上是对生成性教学进行方法化处置所导致的教学危机。究其原因则在于教学与教学方法存在的解放人与规训人的职能背反、复杂性范式与简单性思维的属性冲突。生成性教学的提出并非为了发明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其最重要的价值和最根本的意义在于确立一种哲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主张根据对象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具体情况和遭遇,来决定采用一种或另一种能较好的适应和适合于它的方法。因此,只有在哲学方法论关照下,才能达成理论的清思和澄明,才能求索并践履生成性教学之真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玉华  
生成性教学是相对于教学预设而言的。作为一种教学理念,生成性教学强调教学的生成性,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是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分析,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坚持以师生生命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强调预设与生成统一的教学内容;倡导师生对话与建构的教学过程;重视挖掘与利用鲜活的教学资源;凸显处理"突发事件"的教学智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建鲲  
当前对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互补"的理解,使"教学的生成性"丧失了自身应有的地位。从教学本体的独特角度看,教学中的"生成"相对"预设"而言是具有绝对在先性的;从教学认识的视角转换看,"生成性教学"得益于"教学即生活"的基本观念和逻辑线索;从教学活动的伦理使命看,"生成性教学"对应着教学推动学生发展的伦理预设。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朱文辉  
"有效教学"脱胎之时便饱含着强烈的工具理性基质,它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愈益呈现出阻抑智慧、束缚个性的病态,导致对有效教学的虚假注释。生成性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把握住了现代教学从标准化大规模量的扩张到多样化个性的张扬这一变革脉络,把对有效教学的平面化静态描述发展到立体性动态建构,并对教学中人的生存样态怀揣深切关怀,这是对有效教学认识视角的转换和伦理使命的升华,从而实现了有效教学文化范式的重要变革。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吕星宇  
解释学框架下教学是多极循环互动的过程,本质属性是生成性。因此,生成性教学的本质是在多极互动中转变经验而不是传递经验。其策略为:有效提问,促进师生互动;追问原因:让"理由"看得见,促进学生的前结构与学习内容的互动;认知学徒:让老师的思维"看"得见,促进教师理解与讲授的互动;让学生相互的教: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程序化"自我提问清单:让学生自己促进自己的前结构与内容的互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祎  涂荣豹  
生成性教学是当前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教学理念,与预成式教学相比,其更强调学习的自主建构,更强调教学的动态生成。在生成性教学观下,课堂教学具有参与性、非线性、创造性和开放性等特征。为使生成性教学的理念得到有效落实,必须转变传统的刚性、静态的封闭型“教程设计观”,树立弹性、动态的开放型“学程设计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