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35)
2023(4301)
2022(3836)
2021(3615)
2020(3164)
2019(7206)
2018(7271)
2017(13368)
2016(7858)
2015(8838)
2014(8929)
2013(9061)
2012(8556)
2011(7796)
2010(8000)
2009(7375)
2008(7386)
2007(6632)
2006(6048)
2005(5364)
作者
(26079)
(21874)
(21825)
(20784)
(13844)
(11108)
(9971)
(8942)
(8548)
(8021)
(7749)
(7595)
(7060)
(7051)
(6981)
(6938)
(6697)
(6369)
(6271)
(6271)
(5690)
(5533)
(5337)
(5188)
(5003)
(4924)
(4856)
(4769)
(4689)
(4661)
学科
(31796)
经济(31778)
管理(21613)
(17034)
方法(13422)
(12083)
企业(12083)
地方(11770)
数学(11605)
(11480)
数学方法(11318)
环境(11173)
(10252)
资源(9015)
农业(8156)
(7477)
生态(7375)
中国(6956)
业经(6606)
(6014)
(5487)
地方经济(5300)
(5283)
理论(4619)
(4349)
土地(4194)
技术(4178)
经济学(3859)
规划(3726)
(3567)
机构
学院(113500)
大学(111480)
研究(43275)
管理(42953)
(38638)
经济(37388)
理学(36318)
理学院(35790)
管理学(34839)
管理学院(34674)
科学(32897)
中国(31733)
(27799)
(25827)
(24676)
研究所(23028)
业大(22931)
农业(22039)
中心(20446)
(19561)
(19317)
(17266)
师范(17101)
北京(16095)
(16062)
(15698)
(15488)
科学院(15370)
农业大学(14320)
(13953)
基金
项目(81725)
科学(62321)
研究(56059)
基金(55526)
(50525)
国家(50099)
科学基金(41328)
(37260)
社会(32354)
社会科(30530)
社会科学(30510)
基金项目(29950)
(29271)
自然(28907)
自然科(27928)
自然科学(27916)
自然科学基金(27317)
教育(24298)
资助(23232)
编号(23163)
重点(19275)
(19074)
成果(17917)
计划(17744)
科技(17320)
课题(16843)
(16455)
(15774)
科研(15601)
创新(14891)
期刊
(46853)
经济(46853)
中国(27520)
研究(26426)
(24305)
学报(23661)
科学(20283)
农业(17534)
大学(15718)
学学(14653)
资源(13148)
管理(12929)
教育(11431)
(10957)
技术(10203)
(10040)
图书(8826)
业经(8470)
统计(7942)
(7266)
决策(6706)
科技(6668)
林业(6589)
业大(6484)
(6407)
(6363)
金融(6363)
书馆(6113)
图书馆(6113)
技术经济(5998)
共检索到172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颖  张畅  
文章基于生态足迹方法,建立了"本地生态足迹"模型,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传统模型进行了修正和调整;应用该模型对湖南省2004年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合万元GDP对湖南省2004年资源利用效益进行了分析;针对湖南的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特征,提出了缓解湖南生态资源压力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鹰  
可持续性测度的核心是确定人类是否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而生态可持续性评价则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准尺度。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ackernagel和Rees提出并发展的生态足迹方法,就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它将人类的消费行为与生态承载力联系起来,评价消费行为的可持续性,以此来判定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内。文章通过借鉴这一方法,评估了湖南省2004年的生态承载力和生态消费水平,由此进行区域生态可持续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人均生态赤字1.2082hm2,即区域生态消费水平处于不持续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和改善区域生态可持续性的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建武  余璐  
运用生态足迹核算模型计算了湖南省及所辖14个地区的生态足迹,并对区际之间的生态足迹加以比较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省生态足迹总量为66908903.75 gha,人均生态足迹为1.01 gha/人;所辖14个地区生态足迹在1085656.48—11143801.54 gha之间,人均生态足迹在0.64—1.56 gha/人之间。从数据来看,14个地区生态足迹的地域性差异较大,其人口数量、资源利用效率和产业结构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各地区生态足迹的总量与结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文举  马海燕  聂国卿  
通过借助SPSS统计软件,采用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以湖南为例,对省域地级市的科技资源配置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反映出我国省域科技支撑体系的构建离"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以城市为核心的一定省域空间范围内,科技资源配置综合状况存在明显的区际差异,区际科技资源优化共享与协调利用机制有待创新性改进;同时科技资源的区际差异性、多样性也反映出省域科技资源存在相当的开发潜力,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选择、配置、利用好省域科技资源,提升整体科技实力是实现省域经济转型的必要途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建武  余璐  陈为  沈陈忱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为方法,计量了湖南省所辖14个地州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以此为基础核算了湖南省所辖14个地州间区际生态补偿标准。结果表明:14个地州区际之间,长沙、株洲、湘潭、益阳和娄底5个地州支付生态补偿,其余9个地州获得生态补偿;从补偿总量来看,湖南省需支付的生态补偿总量为121.5亿,获得的生态补偿总量为112.31亿,支付总量略大于取得补偿总量,说明湖南省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小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还需向外索取;从生态补偿量的构成来看,湖南省的生态资源供给主要集中在耕地生态生产性土地上,生态资源消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飞燕  唐根深  
本文根据湖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湖南省人口婚姻状况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湖南省人口婚姻状况总体稳定,但不同年龄、文化、职业和地域人口的婚姻差异比较明显。同时,结婚难问题比较突出、早婚现象有所抬头、离婚率上升速度较快,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笔者认为,主要应从3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一是加速经济发展,扩大本土就业渠道;二是建立住房保障制度,增加住房供给;三是大力弘扬家庭美德,倡导健康文明的婚恋观。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李新国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研究形式,分析湖南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现状,探讨湖南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更具实践性和建设性的方案,探索湖南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道路,为湖南乃至全国其他中部地区的各级教育部门制定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也为从事教育信息化的IT企业提供相关信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鹰  王克林  郭娴  谢春花  
可持续发展定量测度的核心是确定人类是否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E .R .William和M .Wack ernagel于 1992年提出并发展的生态足迹方法 ,就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 ,它是一组基于土地面积的量化指标。通过跟踪区域的能源和资源消费 ,将它们转化为提供这种物质流所必须的各种生物生产型土地类型的面积 ,并与区域能提供的生物生产型土地面积进行比较 ,能定量判断一个区域的发展是否处于生态承载能力的范围内。该模型具有概念形象性、内涵丰富性以及实现对生态目标测度和较强的可操作性等特点。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生态足迹计算模型 ,在此基础上 ,对湖南省 2 0 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伏霞  
文章基于DEA模型和灰色聚类评估体系,从资源配置的视角对湖南省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利用问题进行评价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姣  周翠烟  张灿明  刘富国  汪杰  
以2005—2015年湖南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3市25个县(市、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省公顷"模型计算生态足迹,作为生态投入要素,与资本、劳动力共同纳入全要素生态效率框架,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区域全要素生态效率;结合Malmquist指数及投入产出松弛率,探析效率变化成因及改进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区域全要素生态效率为弱有效水平,且空间差异显著;经历先恶化后改善、最后趋稳的过程,市级特征趋同,县级差异较大,仅8个保持稳定或较高水平。②2012—2015年全区的效率提升速度加快,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变化交错推动效率提升,2014—2015年实现同步推动作用。③劳动力投入和生态投入冗余明显,资本投入冗余不显著,期望产出不足和非期望产出过量的情况不显著。因此,政策上建议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和环境规制,调整产业及能源结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科锦  朱玉林  
为了解湖南省碳排放与碳足迹的变化规律,对碳足迹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利用2005~2014年湖南省化石能源消费数据,通过构建数量模型,分析碳排放、碳足迹的动态演变。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碳排放量从21559.93万t上升至28302.47万t,增幅为31.2%,年均增长2.76%,碳足迹从3 322.02万hm~2增加到4360.94万hm~2,人均碳足迹从0.53 hm~2增加到0.64 hm~2,区域单位面积碳足迹从1.57 hm~2上升至2.06 hm~2,碳排放强度从3.27 t/万元下降到1.05 t/万元。从碳足迹分析结果来看,14年碳排放开始下降,说明湖南在碳减排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科锦  朱玉林  
为了解湖南省碳排放与碳足迹的变化规律,对碳足迹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利用20052014年湖南省化石能源消费数据,通过构建数量模型,分析碳排放、碳足迹的动态演变。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碳排放量从21559.93万t上升至28302.47万t,增幅为31.2%,年均增长2.76%,碳足迹从3 322.02万hm2增加到4360.94万hm2,人均碳足迹从0.53 hm2增加到0.64 hm2,区域单位面积碳足迹从1.57 hm2上升至2.06 hm2,碳排放强度从3.27 t/万元下降到1.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黎妍妍  许自成  肖汉乾  王林  
对湖南省12个主要植烟县(市)1612个土壤样品的养分指标进行了测定,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各土壤养分指标的权重,通过估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对湖南植烟区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湖南植烟区土壤中有机质和氮素养分含量较高,磷素(全磷和有效磷)和钾素(全钾和有效钾)的养分含量较低,土壤pH值、有效硫和水溶性氯含量适宜;(2)湖南植烟区的土壤肥力存在广泛变异,全省IFI的变异为0.127~0.968,平均0.547,变异系数19.17%;(3)根据IFI大小将全省土壤肥力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5个等级,属于中等以上土壤肥力植烟区所占的比例为92.3%,其中龙山和浏阳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元贞  
水既是生活资源;又是生产资源,也是巨大的廉价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自然资源。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水量、水质的需求日益增多与严格,供需矛盾也越来越突击。因此如何加强对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是当前一项十分迫切和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现仅以湖南为例,对水资源的特点、现状及合理开发利用问题进行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军  
农业资源评价是农业资源区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湖南农业资源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以往的农业资源评价思路、评价方法与手段、评价指标体系等也与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宜,农村与农业经济政策的调整更为新时期的农业资源评价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目标与要求,很有必要以新的视角和理念、先进的方法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在查清农业资源家底的情况下,重新对湖南农业资源利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本文从评价指导思想、评价原则等方面构建了湖南农业资源评价的基本思路,利用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模型和资源丰度指数模型等评价模型从资源可持续利用、资源丰度等两个角度对湖南农业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了与湖南农业资源实际相吻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