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66)
2023(11953)
2022(9991)
2021(9148)
2020(7255)
2019(16344)
2018(16012)
2017(29688)
2016(15517)
2015(17460)
2014(17060)
2013(17118)
2012(16599)
2011(15576)
2010(15811)
2009(14719)
2008(14464)
2007(12866)
2006(11915)
2005(11165)
作者
(45390)
(37834)
(37822)
(35850)
(24338)
(18045)
(16959)
(14596)
(14567)
(13467)
(13276)
(12566)
(12358)
(12286)
(11921)
(11678)
(11253)
(10979)
(10814)
(10315)
(9765)
(9159)
(9035)
(8762)
(8579)
(8564)
(8281)
(8185)
(7610)
(7533)
学科
(91752)
经济(91680)
管理(43816)
(41608)
(31966)
企业(31966)
中国(28726)
方法(27675)
地方(25291)
数学(24156)
数学方法(23995)
(20600)
业经(18709)
(16378)
贸易(16362)
技术(16324)
地方经济(15908)
(15828)
(15046)
(14731)
金融(14731)
(14721)
(14682)
银行(14669)
(14427)
农业(14087)
(13968)
(13659)
环境(13248)
技术管理(11213)
机构
大学(232460)
学院(232241)
(116066)
经济(114181)
研究(92303)
管理(83810)
中国(72280)
理学(70177)
理学院(69313)
管理学(68449)
管理学院(67990)
(50757)
科学(50575)
(49919)
(46571)
研究所(41731)
中心(39779)
财经(38805)
经济学(38104)
(35332)
(35129)
经济学院(33997)
(33855)
北京(33613)
(32821)
(31600)
师范(31360)
财经大学(28583)
(28254)
科学院(28177)
基金
项目(144451)
科学(115498)
研究(109682)
基金(105866)
(91636)
国家(90891)
科学基金(77495)
社会(74764)
社会科(71142)
社会科学(71128)
(54489)
基金项目(54277)
教育(48515)
(45577)
自然(44779)
自然科(43778)
自然科学(43767)
资助(43049)
自然科学基金(43002)
编号(41482)
(38246)
成果(34584)
重点(33116)
(33011)
国家社会(32726)
(32283)
发展(32086)
(31578)
课题(30658)
创新(30627)
期刊
(140574)
经济(140574)
研究(82420)
中国(54760)
管理(36204)
(35966)
(32850)
科学(31884)
学报(30505)
(27256)
金融(27256)
教育(25520)
经济研究(24542)
大学(24212)
农业(22726)
学学(22592)
技术(21295)
财经(20744)
业经(20655)
(18260)
问题(18118)
(16530)
世界(15748)
国际(15296)
技术经济(14310)
(13213)
统计(11494)
经济问题(11391)
(10972)
论坛(10972)
共检索到383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齐芳  
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复杂多变的形势和严峻挑战,新一届政府履新以来,连续两年将经济增长目标调整在相对较低的幅度,既不刻意企求以往的高速增长,也力保经济增长下限不跌破7.5%。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情形相比,这一经济增幅虽有所下降,但仍为中高发展速度。尽管如此,还是引发外界对中国经济走向的种种议论和猜测,认为中国经济将出现"硬着陆"的说法不绝于耳。而实际上上,适应形势变化,着眼于发展的持续性、稳定性、长期性和科学性科学性,主动主动调减经济增长预期,采用的恰恰是既侧重于防御而又不失进取的底线思维方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琳  
在对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推进的改革事项进行跟踪、归纳、剖析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研究改革进展和其中的经验教训,据此提出了2015年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重点突破有利于提升市场活力的改革组合拳,抓紧建立长效稳定的改革监测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建立完善改革需求调查机制,强化改革的总体把握能力。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舫舸  
一、引言2014年11月1—2日,受国家社科基金委托,由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7家期刊联合主办,云南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召开。7家期刊分别是(排名不分先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编辑部、武汉大学《经济评论》、东北财经大学杂志社、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家》、首都经贸大学《人口与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吴德烈  
挡不住的和缓趋势 朝鲜半岛问题,是世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朝鲜战争结束时,只签订了军事停战协定。因此,朝鲜半岛的战争状态并未完全结束,朝鲜南北双方在各个领域各层次上的对立、矛盾与冲突从未中断。尽管在冷战结束后和缓的环境里,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也并未完全得以消除。究其根源,固然有半岛内部的种种复杂因素,但不能忽视美国军事上独霸全球战略中将东北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姚树洁  
中国经济改革走过了30多年的路程,其发展速度和成就,堪称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最大的经济奇迹。人均GDP从不到200美元,上升到8000美元;从一个绝对贫困的国家,变成一个欣欣向荣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贸易国和制造国。然而,目前经济增长开始放慢,如何在"新常态"下寻求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是摆在中国经济学者面前一道非常重要的经济理论命题。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忠禹  
"十二五"开局之年到来之际,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王忠禹为本刊撰文,寄语广大企业和企业家,在新的发展阶段中要增强信心,不辱使命,勇担重任,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更美好的未来。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邢俊芳  
在2003年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李金华审计长明确指出:“效益审计是更高层次的审计目标,是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就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经济秩序状况以及审计工作质量和人员的总体素质而言,要达到这方面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裹足不前,应破除神秘感,积极探索,逐步实践。”广东、湖北等地已经在尝试开展绩效评估和效益比较审计,得到了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可以说探索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绩效审计模式,是中国审计制度融入世界审计主流的重要条件,也是加快中国走向审计现代化的重要一步。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振华  
当前,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涵义有多方面的阐释;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进一步深化对发展的认识;纠正理论界和实践中对新常态认识的误区;构建有利于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体制机制。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易淼  赵晓磊  
借助辩证唯物主义能够深入理解"新常态"范畴,把握常态演变的基本规律。利益格局与经济发展彼此之间存在着辩证关联,都遵循着常态演变规律。正是利益格局的"反常态",激化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使得中国经济发展"旧常态"无法持续。对利益格局进行必要调整,使其从利益分化、利益固化、利益错位的反常态转向利益整合、利益交融、利益归位的新常态,这不仅是破解消费需求不足问题的关键,而且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于新东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中走出了不寻常的发展之路,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新成就。到2015年,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递进之年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又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与"十三五"规划谋篇布局的承启之年,更是检验中国经济发展的定力、实力与潜力和确保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与可持续力的关键之年。为此,笔者对如何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做出了战略前瞻,提出了对策建议。全文具体研究概括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七个新":第一,充分肯定发展"新成就";第二,客观辩证透视"新常态";第三,牢牢把握抓住"新机遇";第四,沉着冷静应对"新挑战";第五,与时俱进明确"新思路";第六,承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发生了历史性的实质变化,已经进入了一个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新阶段中,将发生一系列全局性、长期性的新现象、新变化。经济发展将走上新轨道,依赖新动力,政府、企业、居民都必须有新观念和新作为。"稳增长"着眼近期,"调结构"着眼中期,"促改革"着眼长期。着眼于长期的改革,也需有现实的动力源泉,应有激励相容的机制机理。在经济新常态下,最重要的改革方向和政策取向就是要形成"公平—效率"的新常态关系,这是能否实现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之一——"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关键。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我们将越来越明显地观察和感受到中国社会的价值选择、行为特征和规则意识的一系列新常态现象。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程民选  丁任重  刘灿  
展望21世纪,谋求两岸经济的进一步合作与发展──“迈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术研讨会综述程民选,丁任重,刘灿由"经济学家"杂志社、北京大学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台北"亚洲与世界社"协办的"迈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学...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梅子侠  孙鸽  
随着国家把大小兴安岭确定为"国家级限制开发区"和"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林区粗放单一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滞后的经济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林区经济要走出困境持续发展,必须创新思维方式、发展方式和管理方式,必须走生态化发展道路,做到"三个坚持"。坚持发展理念上生态为本,发展方式上生态为先,发展保障上生态为重,牢固建立生态化价值目标导向,不断夯实生态化物质基础,健全和完善生态化管理监督机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智  
本文通过对2014年前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发现:中国经济发展开始正式确认进入"新常态";2014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符合"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并在产业结构、投资结构、需求结构、区域结构等方面初步展现了"新常态"下经济结构优化的核心取向;随着"新常态"的导入,中国经济体系的动力结构、风险结构和政策结构将发生相应的演进和变化;在此背景下,未来几年的经济目标设定和政策调控手段都应做出相应的调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邸晶鑫  
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中走出了不寻常的发展之路,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新成就。未来十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时期,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定力、实力与潜力和确保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与可持续发展,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