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07)
2023(8831)
2022(7237)
2021(6646)
2020(5602)
2019(12513)
2018(12033)
2017(23588)
2016(12783)
2015(14283)
2014(14544)
2013(14362)
2012(12776)
2011(11505)
2010(11821)
2009(11850)
2008(12537)
2007(11698)
2006(10545)
2005(10163)
作者
(36635)
(30707)
(30335)
(29130)
(19675)
(14476)
(13943)
(11806)
(11513)
(11155)
(10389)
(10315)
(10150)
(9936)
(9720)
(9295)
(9129)
(9021)
(8899)
(8714)
(7803)
(7423)
(7320)
(7106)
(7081)
(6900)
(6875)
(6693)
(6139)
(5904)
学科
(76159)
企业(76159)
(72056)
管理(65726)
(57491)
经济(57376)
(26621)
方法(25078)
业经(21878)
(21002)
财务(20984)
财务管理(20964)
企业财务(19925)
(19040)
数学(17061)
数学方法(16961)
技术(14259)
(13908)
(12983)
理论(12952)
体制(12466)
企业经济(12256)
(12182)
(11952)
中国(11740)
经营(11508)
(11343)
(10741)
技术管理(10618)
(10501)
机构
学院(197428)
大学(195857)
(87552)
经济(85924)
管理(83229)
理学(69814)
理学院(69244)
管理学(68675)
管理学院(68273)
研究(57686)
中国(50047)
(47881)
(40092)
财经(36865)
(33169)
(32296)
科学(29107)
(27791)
经济学(27541)
财经大学(27177)
中心(26869)
商学(25212)
北京(25147)
商学院(24992)
(24838)
经济学院(24511)
研究所(23894)
(23019)
业大(22424)
经济管理(20988)
基金
项目(115411)
科学(93773)
基金(87514)
研究(87400)
(73244)
国家(72549)
科学基金(65481)
社会(59008)
社会科(56014)
社会科学(55997)
基金项目(45415)
(44128)
自然(41112)
自然科(40211)
自然科学(40200)
教育(40042)
自然科学基金(39605)
资助(35763)
(35714)
编号(34697)
(29006)
成果(28623)
(26673)
(26094)
(25294)
重点(24971)
国家社会(24640)
创新(24286)
教育部(24164)
人文(23834)
期刊
(106967)
经济(106967)
研究(61985)
(44613)
管理(39630)
中国(39382)
科学(24222)
(24133)
金融(24133)
学报(23251)
财经(20864)
(20536)
大学(19105)
技术(18270)
学学(18086)
(17897)
业经(17454)
经济研究(15914)
教育(15822)
财会(13248)
问题(13127)
农业(12595)
技术经济(11937)
(11444)
会计(11255)
现代(10278)
经济管理(10084)
商业(10062)
理论(10024)
国际(9864)
共检索到313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汤正如  
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关键是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发展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监督机制等),本文就运用市场营销学指导企业外部机制(即企业与市场的关系)的转换,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国营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是我国经济类型变化的必然要求所谓机制,是指一种机体内在运动的客观必然性。而经营机制,则是指一种经济制度或经济类型自身运动所产生的客观必然性。如计划经济的运动必然产生统一经营和集中决策的机制,而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运动则必然产生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企业自主经营和分散决策的机制等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甘乾坤  
本文认为,企业经营机制就是由企业管理体制决定的企业运作原理,它决定着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经营机制的模式取决于企业管理体制,最终则取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我国企业的经济机制有两大缺陷;即缺乏利益动力和自我约束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就是扬弃产品经济的残缺不全的企业经营机制,用市场经济的健全的企业经营机制加以更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实质是使企业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途径是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应由单一国家所有制和准国家的集体所有制变为国家、企业、职工的共同占有制。分配制度的改革应取消单一僵化的工资分配办法,实行按股本和活劳动分配“纯收入”的“复式”分配政策;其次...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缪长江  
本文将讨论“换脑筋”、落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和动态认识企业经营机制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关于“换脑筋”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关键是要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抛弃过去惯常的行为方式,即所谓“换脑筋”。一个社会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经过较长时期的教育学习、生活磨炼和摔打逐渐形成的,加之我们所处的一个超稳态社会经济体制和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所养就的习惯势力惯性很强、积重难返,因此换脑筋绝非易事。譬如对于“人才流失”的认识是贬多于褒。随着三项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人才市场将得到迅速的发育和成型,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琢  
要从宏观与微观结合,以企业与市场关系作为主线,以人为中心、以职工为主体,研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这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新思路。按照这个新思路,研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就要研究三个层次的问题: 第一个层次的问题:怎样才能让企业进入市场竞争? 当前,要企业进入市场,在市场竞争中才能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问题,理论界已经取得了共识。问题在于:怎样才能让企业进入市场竞争? 光讲政企分开不能全面解决问题,光讲落实《企业法》不能全面解决问题,光讲破“三铁”也不能全面解决问题。全面解决问题的出路在哪里? 目前国有制大中型企业,多数属于有条件进入市场竞争和全面进入市场竞争的企业。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蒲海清  
文章认为,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关键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有助于把企业推向市场,有助于促进和带动经济管理方式的转变,其意义不亚于农村由人民公社向家庭联产责任制的过渡。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当前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下决心转变政府经济管理的职能,制定科学、先进且针对性强的实施方案。实现改革与发展的有机结合。文章还就企业的劳动人事、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险等三项制度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见解。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蒋寄舟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颁发了,基本精神是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活力,提高经济效益。《条例》原则上也适用于施工企业。一、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是个初创的市场。八十年代初,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建筑业作为突破口,改变了承揽工程任务方式,推行了招标承包办法,施工企业率先进入了市场。但这个市场体系极不完善,至少有以下四个特点: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怀钢  
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目标,必须加快全民所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步伐。根据建筑业的行业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洪银兴  
作者认为,目前大中型企业活力不强、经济效益不高、发展后劲不足的症结在经营机制,以企业进入市场来带动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是增强企业活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叔莲  
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解决我国在发展生产力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必须使企业成为市场主体,而这有赖于从根本上转换国营企业经营机制,使它们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这一转换目标的实现,要采取分类指导、分批过渡的办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克浩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大中型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诸如“厂长、经理负责制”、“目标管理责任制”、“承包责任制”等等。但是目前仍然举步艰难;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长期亏损,回天无术。症结是哪里?从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来看,关键就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使企业无法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目前最有效的途径是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而实行股份制经济则是转换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的有效形式。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杨树滋  
当前,全国正在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的精神,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重点,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推动着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上一个新的台阶。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内部审计怎样适应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要求?是抓着机遇,开拓前进;或是徘徊不前,难于立足。这是从理论和实务方面都迫切需要及时研究解决的问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邓子基  
一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特别是大中型企业活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代表着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物质基础,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国有企业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政治安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直接关系到缓解当前财政困难,加快深化改革开放的步伐与经济建设的速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