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74)
- 2023(15574)
- 2022(13875)
- 2021(12947)
- 2020(11266)
- 2019(26093)
- 2018(26128)
- 2017(50623)
- 2016(28119)
- 2015(31991)
- 2014(32303)
- 2013(32335)
- 2012(29981)
- 2011(27239)
- 2010(27381)
- 2009(25596)
- 2008(25297)
- 2007(22845)
- 2006(19930)
- 2005(17416)
- 学科
- 济(116874)
- 经济(116753)
- 业(80183)
- 管理(74940)
- 企(58541)
- 企业(58541)
- 方法(56097)
- 农(49650)
- 数学(49513)
- 数学方法(48847)
- 农业(32803)
- 中国(28000)
- 学(27995)
- 财(27097)
- 业经(26901)
- 地方(23229)
- 制(20846)
- 贸(20274)
- 贸易(20267)
- 易(19675)
- 理论(18162)
- 和(17106)
- 技术(16769)
- 环境(16760)
- 务(16675)
- 财务(16596)
- 财务管理(16556)
- 银(16145)
- 银行(16070)
- 企业财务(15631)
- 机构
- 学院(409841)
- 大学(409414)
- 济(158588)
- 管理(158365)
- 经济(155041)
- 研究(139765)
- 理学(137831)
- 理学院(136274)
- 管理学(133418)
- 管理学院(132725)
- 中国(103322)
- 农(93511)
- 科学(93340)
- 京(87580)
- 所(74009)
- 业大(73890)
- 农业(73275)
- 财(69039)
- 研究所(67886)
- 中心(64059)
- 江(61246)
- 财经(55518)
- 北京(54869)
- 范(53118)
- 师范(52486)
- 经(50417)
- 院(49321)
- 州(49185)
- 农业大学(46425)
- 经济学(46079)
- 基金
- 项目(281576)
- 科学(217694)
- 基金(201642)
- 研究(198029)
- 家(178903)
- 国家(177404)
- 科学基金(149253)
- 社会(120583)
- 社会科(113744)
- 社会科学(113706)
- 省(112878)
- 基金项目(107376)
- 自然(100939)
- 自然科(98492)
- 自然科学(98459)
- 自然科学基金(96637)
- 划(94655)
- 教育(90574)
- 资助(84601)
- 编号(81657)
- 成果(65851)
- 重点(63727)
- 部(60998)
- 发(60463)
- 创(57536)
- 课题(56276)
- 科研(54858)
- 计划(54416)
- 创新(53756)
- 大学(51302)
- 期刊
- 济(174794)
- 经济(174794)
- 研究(113074)
- 农(90634)
- 学报(76981)
- 中国(76756)
- 科学(67417)
- 农业(61553)
- 大学(56582)
- 学学(53835)
- 管理(52853)
- 财(51441)
- 教育(41509)
- 技术(34832)
- 融(34010)
- 金融(34010)
- 业经(32885)
- 业(30639)
- 财经(26041)
- 经济研究(26014)
- 问题(24146)
- 版(23193)
- 经(22053)
- 业大(21791)
- 科技(20708)
- 技术经济(20675)
- 图书(20329)
- 统计(19330)
- 理论(19212)
- 资源(18552)
共检索到591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海 张亚玉 宋晓霞
为了解农田栽参和林下参土壤中起主要作用的养分和关键土壤酶以及二者关系,准确评价两种生产模式下人参土壤肥力状况,对不同年生农田栽参和林下参的土壤养分和土壤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种主要生产模式下起主要作用的综合养分指标和综合酶活性指标不同,并确定两种土壤中微量元素和酶活性之间的作用机制。农田栽参土壤第一典型相关变量中以有机质、全N、全P、速效P和有效K含量,微量元素Zn与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相关,二者累计贡献率达74.2%,其中磷酸酶影响土壤中P的形态,蔗糖酶影响有机质转化及速效NPK的有效性,过氧化氢酶能够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土壤中Zn的含量对上述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薛立 赖日石 陈红跃 谭绍满 柯碧英 刘连海
The nutrients,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 activities of soil in shrub wasterland,secondary artificial 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forest land and soil erosion land were studied.The nutrients were poor in all land and amount of bacteria counted more than 79% of the total of soil microorganisms.The nut...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左应梅 杨维泽 杨美权 杨绍兵 杨天梅 许宗亮 李纪潮 张金渝
【目的】探讨珠子参表型性状变异及其与地理-土壤养分因子的相关性。【方法】以12个珠子参天然居群为对象,采用变异系数、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珠子参的小叶数、茎色、叶形、叶缘等性状在居群间与居群内均有明显变异;7个表型性状在居群间与居群内也存在广泛变异,居群间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0.28%~69.18%,其中茎粗和复叶柄长在居群间的变异最大,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分别为69.18%和57.49%;12个居群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大的居群是香格里拉普达措(PDC1)为53.61%,变异系数最小的居群是尾木尼村(WMN)为27.11%。相关性分析表明,珠子参居群的叶长、复叶柄长与纬度和海拔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小叶柄长与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株高、叶长、小叶柄长与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表明,12个珠子参天然居群可分为4类,但性状的表型特征并没有完全依地理距离而聚类。【结论】珠子参天然居群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且与分布生境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有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袁知洋 邓邦良 张学玲 刘宇新 李志 牛德奎 郭晓敏 张文元
对武功山草甸植被小群落下土壤活性有机碳性状和土壤养分性状的16个变量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0~20 cm,土壤有机碳性状与土壤养分性状的第一个典型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其相关系数为0.994 9,在一定范围内,土壤有机质、铵态氮、磷、钾和硼含量与土壤有机质碳、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态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20~40 cm,土壤有机碳性状与土壤养分性状的第一个典型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其相关系数为0.995 4,在一定范围内,土壤有机质、钾、钙、镁含量与土壤有机质碳、可溶性碳和易氧化态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铜和硼含量与土壤有机质碳、可溶性碳和易氧化态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瑞瑞 高小丽 崔雯雯 杨秋歌 马淑蓉 高金锋 王鹏科 冯佰利
芸豆是一种经济价值颇高的杂粮作物,忌连作,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可耕地面积日益减少,适宜芸豆种植的土地也不断减少,芸豆连作现象较为普遍,因此,研究芸豆连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势在必行。本试验以小黑芸豆为供试材料,以轮作为对照,研究芸豆连作对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连作抑制了0~20 cm耕层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多酚氧化酶、脲酶、蔗糖酶的活性,降低了土壤有机质、氮、磷含量和有效性,并降低了土壤pH值,且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连作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影响主要在开花期,对其他酶活性的影响在开花至结荚期。由于连作导致芸豆籽粒产量较轮作降低了2...
关键词:
芸豆 连作 土壤酶 土壤养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莉 闫俊杰 陈晨 崔东
【目的】比较并探究不同农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间的关系,为土壤酶活性强弱来鉴别土壤类型的方法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为农田灌耕灰钙土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新疆察布查尔县灌耕灰钙土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5种样地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与土壤pH、土壤有机质(SOM)、土壤速效磷(AP)、土壤速效钾(AK)、土壤全氮(TN)、C/N的关系。【结果】不同样地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志宏 周国逸 Jim Morris 张宁南
对雷州半岛纪家林场桉树人工林小集水区 1 999- 2 0 0 0年度干季土壤水分及林内小气候的定位观测结果进行典型相关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 :(1 )地下 0~ 4m深土壤层间 (即SM5 0 ,SM1 5 0 ,SM2 5 0 ,SM35 0 )表示含水量差异极显著 ,下层土壤含水量高于上一层 ;(2 )最高温度 (Tmax)和最低温度 (Tmin)对土壤含水量 (SWC)变化的权重系数分别为 1 2 6 0和 0 84 0 ;影响较深层次 (即SM1 5 0 ,SM2 5 0 ,SM35 0 )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因素是水汽压差 (VPD)、Tmin、辐射 (Rs)、Tmax,其中SM3...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桂英 张玉军 魏喜 张东旭 刘世亮 柳开楼 黄绍敏 申凤敏
【目的】比较长期施肥定位站点的土壤有机质红外光谱,旨在探究不同碳饱和程度下土壤有机质光谱特征。【方法】基于进贤红壤和原阳潮土长期定位试验站典型施肥处理,利用碳饱和公式计算两个站点不同处理的碳饱和水平,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不同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官能团特征,分析不同站点不同处理间有机碳饱和特征及光谱特征。【结果】原阳潮土的土壤有机碳年变化率与碳投入之间呈线性关系,但进贤红壤则呈"曲线"关系。进贤红壤的碳饱和亏缺度(saturation deficit,SD)为0.118—0.413,显著小于原阳潮土的0.462—0.616。进贤红壤和原阳潮土的处理中含有相同的官能团:芳香类碳(1 636 cm~(-1),695 cm~(-1)),脂肪族碳(3 000—2 850 cm~(-1),1 455 cm~(-1)),碳水化合物或多糖类(1 080 cm~(-1),1 033 cm~(-1)或1 034 cm~(-1)),有机态硅类(1 100—1 008 cm~(-1),526cm~(-1),795 cm~(-1),778 cm~(-1),470 cm~(-1))。进贤红壤的芳香族、脂肪族和硅类特征峰的吸收强度明显高于原阳潮土的偏施肥处理;而原阳潮土偏施肥和有机肥处理的羧基类、烷烃类和碳水化合物类特征峰的吸收强度明显高于进贤红壤有机肥处理。综合分析两个站点各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与透光率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对于原阳潮土,进贤红壤各处理碳投入、土壤黏粒含量和铁铝氧化物含量均较高,且进贤为水田双季稻轮作制度,水分管理措施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结论】综合两站点的土壤有机碳年变化率与碳投入关系以及碳亏缺度显示进贤红壤有机碳已经趋于饱和,而原阳潮土则还距碳饱和较远。两站点的红外光谱特征表明进贤红壤以芳香族、脂肪族和硅类等难分解惰性官能团为主,而原阳潮土则以羧基类、烷烃类和碳水化合物类易分解官能团为主。红外光谱透光率水平可以半定量土壤有机质官能团。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璐 张文菊 徐明岗 蔡泽江 彭畅 王伯仁 刘骅
【目的】观测分析了中国3种典型农田土壤——黑土、灰漠土和红壤有机碳在时间与空间上对长期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特征,为农田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有机碳分组对比分析了长期施肥后土壤总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的含量与比例变化。【结果】16年后,不施肥(CK)灰漠土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11.7%和34.9%,且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也显著下降了5.4个百分点;长期施用氮肥(N)3种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基本保持不变,但活性有机碳所占比例显著下降,其中黑土下降幅度高达9.5个百分点;化肥配施(NP,NPK)后,黑土和灰漠土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仍显著下降,红壤则略...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郑蓉
应用主成分、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福建和浙江的12个产地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的鲜笋质量指标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依据笋品质性状的前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4.658%,可选取前3个主成分作为笋品质的综合指标。鲜笋的还原糖、水溶性总糖质量分数最能反映笋营养状况,其次为水分,第三为蛋白质与总灰分。笋品质性状与土壤养分指标有着显著典型相关关系,尤其是第1典型变量之间相关系数为0.999 99,其相关信息接近占2组性状总信息的100%。来自土壤养分指标的第1典型变量中pH值、全氮和有机质质量分数对绿竹品质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而鲜笋的还原糖、水溶性总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叶德练 齐瑞娟 张明才 李召虎
为了探讨节水灌溉下土壤微生物特性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在华北平原旋耕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溉处理(常规灌溉W1、节水灌溉W2和无灌溉W3,冬小麦全生育期总灌溉量分别为150,75,0 mm)对冬小麦田土壤微生物量氮、基础呼吸、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灌溉量可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量氮和土壤基础呼吸。随着灌溉量的减少,β-葡萄糖苷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随之降低;而W3可显著提高脲酶活性。土壤含水量随灌溉量的减少而降低。水分胁迫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硝态氮含量,但有降低铵态氮含量的趋势。相关性分析可知,土壤微生物量氮与土壤铵态氮含量显著正相关。β-葡萄糖苷酶和多酚...
关键词:
灌溉 土壤酶 微生物量氮 微生物特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磊 李锐 朱会利
【目的】分析地处西北内陆黄土高原腹地、具有典型丘陵沟壑特征的陕西省安塞县农田土壤pH值和养分的现状及其相关性,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培肥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安塞县12个乡镇有代表性并能充分反映土壤特性的农田耕层(0~20 cm)土样4 231个,对其pH值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钾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土壤pH值与各养分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安塞县农田土壤pH值为8.16,偏碱性,变异程度为弱变异。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分别为8.73和0.54 g/kg,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为31.11,8.79和100.68 mg/kg,其中只有速效钾的含量达到了中等肥...
关键词:
土壤养分 pH 安塞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付刚 刘增文 崔芳芳
【目的】研究人工纯林和混交林土壤中养分、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分布特征及三者的关系,为合理治理、改造人工纯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秦岭山区,对典型人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落叶松(Larixkaempferi)、锐齿栎(Quercus alienavar.acuteserrata)、灰楸(Catalpa fargesii)纯林及各混交林土壤的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养分进行了定位监测。【结果】针阔混交林可提高土壤全N、速效N、全P和有机质含量;混交林土壤转化酶、脲酶活性平均值较人工纯林分别提高了16.66%和53.76%,针阔混交林土壤微生物总量平均值较针叶纯林提高9...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秦国宣 项文化
研究湖南会同连栽第2代杉木人工纯林和撂荒对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30cm和30~60cm土层中,撂荒地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普遍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且腐殖质碳、有效磷含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全磷含量在0~30cm土层中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0~30cm土层中,撂荒地过氧化氢酶活性极显著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P<0.01),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P<0.05),30~60cm土层中,撂荒地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也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地(P<0.05),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也高于连栽杉木人工林地,但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