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29)
- 2023(8035)
- 2022(7106)
- 2021(6340)
- 2020(5613)
- 2019(13030)
- 2018(12823)
- 2017(25275)
- 2016(13597)
- 2015(15626)
- 2014(15901)
- 2013(16114)
- 2012(15381)
- 2011(14303)
- 2010(14681)
- 2009(13852)
- 2008(13604)
- 2007(12550)
- 2006(11073)
- 2005(10127)
- 学科
- 济(83510)
- 经济(83444)
- 管理(38510)
- 业(35142)
- 方法(31485)
- 数学(28064)
- 数学方法(27874)
- 企(27828)
- 企业(27828)
- 地方(19315)
- 农(17006)
- 中国(16617)
- 学(14970)
- 财(14753)
- 业经(14031)
- 地方经济(13210)
- 制(12287)
- 贸(11575)
- 贸易(11569)
- 农业(11443)
- 易(11090)
- 和(10299)
- 融(9871)
- 金融(9869)
- 环境(9859)
- 体(9672)
- 银(9589)
- 银行(9567)
- 行(9144)
- 理论(8812)
- 机构
- 大学(211498)
- 学院(210720)
- 济(99730)
- 经济(97804)
- 管理(79981)
- 研究(74083)
- 理学(68539)
- 理学院(67758)
- 管理学(66743)
- 管理学院(66346)
- 中国(55670)
- 京(43694)
- 科学(43316)
- 财(42601)
- 所(38321)
- 农(35763)
- 研究所(34605)
- 财经(34127)
- 中心(33617)
- 江(32355)
- 经济学(31873)
- 经(30755)
- 业大(29968)
- 经济学院(28524)
- 农业(27986)
- 北京(27598)
- 范(26834)
- 师范(26600)
- 院(25466)
- 州(25191)
- 基金
- 项目(132110)
- 科学(103923)
- 基金(96480)
- 研究(96407)
- 家(83307)
- 国家(82638)
- 科学基金(70359)
- 社会(62809)
- 社会科(59471)
- 社会科学(59452)
- 基金项目(51149)
- 省(51014)
- 教育(44204)
- 自然(44189)
- 自然科(43160)
- 自然科学(43145)
- 划(42648)
- 自然科学基金(42403)
- 资助(40002)
- 编号(38901)
- 成果(32178)
- 部(30227)
- 重点(29686)
- 发(29445)
- 创(26697)
- 课题(26546)
- 教育部(26085)
- 国家社会(26010)
- 人文(25364)
- 科研(25153)
- 期刊
- 济(116051)
- 经济(116051)
- 研究(64211)
- 中国(39230)
- 财(33672)
- 农(32199)
- 学报(30980)
- 科学(29029)
- 管理(28703)
- 大学(23330)
- 学学(22180)
- 农业(21154)
- 融(19656)
- 金融(19656)
- 经济研究(19192)
- 技术(18770)
- 财经(18194)
- 教育(17858)
- 业经(16726)
- 经(15774)
- 问题(15228)
- 技术经济(12967)
- 贸(11940)
- 统计(11623)
- 业(11191)
- 世界(10898)
- 商业(10563)
- 国际(10380)
- 策(10152)
- 理论(10058)
共检索到319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玉珍
对于合作的分析,现代经济学是以"经济人"假说作为分析前提的。这种分析在解释合作最重要的特征——互惠利他所包含的有意识的利他行为时存在着"贫困性"。虽然在良好的法律和制度保证下,"经济人"也会促进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但这种利他行为是无意识的。在"经济人"假说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道德人"假说可以对合作行为有一个很好的解释,尤其是对于"囚犯困境"的解释。
关键词:
经济人 道德人 互惠利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牧
经济人假说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起点,由于其根本性的缺陷,长期以来对它一直存在着大量批评,但是该假说却并未被放弃。运用舍勒对于怨恨的分析可以揭示这一现象产生的社会心理基础。怨恨会颠覆正常的价值秩序,产生虚假的价值观。怨恨在现代道德的建构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也渗透进理论活动中,因此经济人假说是怨恨的产物,建立在价值假象的基础上,并非价值中立的理论构建。如果现代的价值观不发生变化,经济人假说就不会被主流经济学放弃。
关键词:
经济人假说 怨恨 效用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茜
本文试图通过对"‘经济人’假说"形成和发展的剖析,认识"‘经济人’假说"的理论价值及局限,并就它对理论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启迪作用提出初步的看法。
关键词:
经济人 假说 刍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贵宏 贾志永 王晓燕
对于利他行为,许多学者往往将它与利己行为分割开来进行分析,而且很少引入成本收益分析。事实上,利他行为和利己行为都是内部动机的一种偏好体现。本文通过引入利他主义参数和成本收益,提出了一个关于理性经济人的利他行为经济模型,并借助该模型对利他行为进行了符合理性的经济分析。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阳立高 廖进中
该文基于理性经济人批判,提出符合时代要求与社会进步的"国家理性行为体"假说,即假设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国家行为必须要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综合权衡全体国民短、中、长期的利益需求及其可获得性,以均衡、稳定与可持续地增进全体国民福利最大化为目的。
关键词:
理论经济人批判 国家理性行为体假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家顺 王广凤
大量污染物排放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日益恶化的趋势。本文认为,“经济人”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贪欲是这一问题的根源所在,故在评价“经济人”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现实基础,提出了“生态经济人”假设,并应用博弈方法,分别对“经济人”和“生态经济人”两种假设下的企业利益性排污行为进行分析。通过比较,本文认为“生态经济人”更能有效地解决企业的排污行为,从而在理论上对现有排污问题的研究进行有益补充,同时也为排污治理问题的解决探索一条新的路径。
关键词:
生态经济人 利益性排污治理行为 博弈分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韬
合作人是介于自利的"经济人"和利他的"道德人"之间,既具有自利性质又具有利他性质的一个新假定。这种合作人的特质不是孤立的、抽象的存在,而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发生和表现出来,并以一定的制度和环境条件为前提的。
关键词:
经济人假定 合作人假定 自利 利他
[期刊] 征信
[作者]
汤英汉
目前,网络经济面临诚信缺失的挑战。在"网络经济人"假说基础上,运用网络失信成本—收益模型,对当前国内网络诚信缺失的原因和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手段是解决当前网络诚信缺失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是治理网络诚信缺失的有效突破口。因此,应增加网络失信行为的成本,提高网络失信行为被发现的概率,抑制网络失信行为的发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蕊
本文在分析西蒙的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说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其经济意义:知识具有时间和主体的相对性;一般人们发现和选择的只能是满意的方案而不是最优方案;有限理性经济人在进行经济活动时,一般遵循的是程序理性穴Procedualrationality雪而非结果理性穴Rationalityofoutcome雪;无论是完全理性经济人假说,还是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说,其本质都是经济人假说,经济人的行为动机一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根据这一意义,提出了在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说理论下,财务报告所列报的是根据财务报告目标要求,依据会计规则所产生的财务信息,这种财务信息必定存在“规则性失真”和信息的不完全性;此外,会计规则内容在...
关键词:
有限理性经济人 财务报告 列报和使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毛立言 胡家勇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编写课题组的专题工作小组, 于2005年5月11日至12日,在福建师范大学召开 "经济人"假说专题研讨会,来自全国高校、科研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经济人"假说涉及到经济学研究的哲学基础和分析范式,会议讨论热烈,现将专家发言综述如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长江
本文从"斯密难题"出发,对"道德人"与"经济人"两种价值取向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多以"道德人"假设为价值取向基点,忽视了"经济人"价值取中的合理性成分是造成职业道德教育实效低下的根本原因;高职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学习要支付相应"成本",在"成本"支付过程中伴有不同时段、不同层次的利益诉求,"成本"的支付应以其是否得到对等补偿为前提。文章提出可以通过树立"道德人经济"为价值取向的职业道德教育理念、建立职业道德"成本补偿"机制、激发学生自主能动性等策略,实现"道德人"与"经济人"合理内核在职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范小虎 陈很荣 仰书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