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80)
- 2023(17051)
- 2022(14783)
- 2021(13642)
- 2020(11653)
- 2019(26239)
- 2018(25863)
- 2017(49838)
- 2016(26848)
- 2015(29978)
- 2014(29419)
- 2013(28916)
- 2012(26080)
- 2011(23290)
- 2010(22763)
- 2009(20576)
- 2008(19653)
- 2007(16450)
- 2006(13989)
- 2005(11508)
- 学科
- 济(100113)
- 经济(100001)
- 管理(76952)
- 业(75261)
- 企(61104)
- 企业(61104)
- 方法(51127)
- 数学(45009)
- 数学方法(44381)
- 农(27226)
- 财(26969)
- 中国(25491)
- 业经(22943)
- 学(21993)
- 贸(19716)
- 贸易(19709)
- 易(19147)
- 地方(18797)
- 农业(18442)
- 务(17562)
- 财务(17485)
- 财务管理(17452)
- 制(17101)
- 技术(17055)
- 理论(16800)
- 企业财务(16548)
- 环境(16052)
- 和(15663)
- 划(14445)
- 银(14248)
- 机构
- 大学(370689)
- 学院(369210)
- 管理(149840)
- 济(143322)
- 经济(140268)
- 理学(132188)
- 理学院(130742)
- 管理学(128199)
- 管理学院(127545)
- 研究(117576)
- 中国(85177)
- 京(76823)
- 科学(76038)
- 农(63624)
- 财(62909)
- 业大(60303)
- 所(57476)
- 中心(54659)
- 研究所(53295)
- 财经(52270)
- 江(50503)
- 农业(50434)
- 经(47899)
- 范(47614)
- 北京(47281)
- 师范(47033)
- 院(43193)
- 经济学(42945)
- 州(41383)
- 财经大学(39356)
- 基金
- 项目(270500)
- 科学(212362)
- 基金(197391)
- 研究(191734)
- 家(174257)
- 国家(172808)
- 科学基金(148747)
- 社会(121397)
- 社会科(115078)
- 社会科学(115048)
- 省(105620)
- 基金项目(105441)
- 自然(99583)
- 自然科(97354)
- 自然科学(97327)
- 自然科学基金(95586)
- 划(89450)
- 教育(88499)
- 资助(80623)
- 编号(77313)
- 重点(60260)
- 成果(60175)
- 部(58866)
- 创(56649)
- 发(56487)
- 创新(52841)
- 科研(52779)
- 课题(52000)
- 教育部(50426)
- 计划(50269)
- 期刊
- 济(142894)
- 经济(142894)
- 研究(97560)
- 学报(64716)
- 中国(62673)
- 科学(56309)
- 农(55683)
- 管理(51754)
- 大学(48671)
- 财(46692)
- 学学(46051)
- 农业(38536)
- 教育(37536)
- 技术(30974)
- 融(26130)
- 金融(26130)
- 业经(25077)
- 财经(24063)
- 经济研究(23779)
- 图书(21356)
- 经(20621)
- 业(19755)
- 科技(19089)
- 问题(18518)
- 版(18401)
- 业大(17180)
- 商业(17144)
- 理论(16845)
- 技术经济(16611)
- 资源(15965)
共检索到5048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杜维 陈鑫
智能服务被众多的消费者所接纳使用,但其无法完全避免的算法偏差引起了人们对智能服务伦理问题的关注。这项研究调查了智能服务中算法偏差(高vs.低)对消费者使用意愿的影响,探寻其心理中介机制以及自我认知(运气感知、自我效能感)对该路径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本文采取实验法进行研究,设置4个不同场景的随机实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n=1083)。实验结果证明,算法偏差对消费者使用智能服务的意愿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实验1),且随着算法偏差程度的增加,消费者的厌恶感也会增加,从而降低消费者使用智能服务的意愿(实验2)。结果还表明,运气感知和自我效能感在正向调节消费者使用意愿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实验3和4)。本研究拓展了智能服务的研究领域,从自我认知的角度对使用意图提供了理论见解,对智能服务算法偏差应对策略的制定也具有战略参考意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瑾 刘瑞凝 刘聿瑄
在“十四五”时期,随着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服务型机器人的应用支持了零接触消费模式的实施与普及,对疾病流行环境下的消费产生了积极影响。为了研究信息线索对服务型机器人使用意愿的影响,本文从疾病信息入手,通过三个实验探究信息线索对消费者使用服务型机器人意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疾病信息线索会增强消费者对服务型机器人的使用意愿,对感知风险起到中介作用。另外,机器人能力调节感知风险的中介作用。在弱机器人能力下,消费者感知风险在疾病信息线索对机器人使用意愿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在强机器人能力下,消费者感知风险在疾病信息线索对机器人使用意愿的影响中的中介作用不显著。从客观环境因素的角度分析,本文研究结论补充了关于服务型机器人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并为零接触消费繁荣做出贡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军 宋晨鹏 叶浩彬
工业革命4.0开启智能服务时代,提升智能服务以满足消费者需求是推动服务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服务型机器人是提供智能服务的重要媒介,精准洞察中国消费者对服务型机器人的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是加快补齐当前智能服务短板的关键之一。鉴于此,文章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理论,构建中国消费者服务型机器人接受模型,探究智能服务情境下机器人功能、消费者情感和社会影响等因素对服务型机器人使用意愿的影响。文章以517名服务业消费者为样本,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社会影响、感知愉悦性和感知信任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使用意愿。此外,文章在智能服务背景下进一步明确了各层次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最后,基于研究结论,为提高顾客对服务型机器人技术接受意愿,促进酒店业智能服务,以及未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仪 王永贵
机器人拟人化在提高消费者信任感和亲密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引进了拟人化服务机器人。本文探讨了服务机器人外观拟人化与消费者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并剖析了外观拟人化程度对于不同社会阶层消费者的差异性影响。本文通过3个实验,首次提出了服务机器人外形拟人化程度对于消费者使用意愿的倒U形影响以及感知智能在其中的驱动作用,验证了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对其感知智能和使用意愿的影响。具体而言,低社会阶层的消费者对外观拟人化程度较低的服务机器人的感知智能水平较高,其使用意愿也较高;而高社会阶层的消费者对外观拟人化程度较高的服务机器人的感知智能水平较高,其使用意愿也较高。本研究为企业在提供智能服务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感知、减少服务机器人应用的负面效应和扩大服务机器人应用的正面效应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仪 王永贵
机器人拟人化在提高消费者信任感和亲密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引进了拟人化服务机器人。本文探讨了服务机器人外观拟人化与消费者使用意愿之间的关系,并剖析了外观拟人化程度对于不同社会阶层消费者的差异性影响。本文通过3个实验,首次提出了服务机器人外形拟人化程度对于消费者使用意愿的倒U形影响以及感知智能在其中的驱动作用,验证了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对其感知智能和使用意愿的影响。具体而言,低社会阶层的消费者对外观拟人化程度较低的服务机器人的感知智能水平较高,其使用意愿也较高;而高社会阶层的消费者对外观拟人化程度较高的服务机器人的感知智能水平较高,其使用意愿也较高。本研究为企业在提供智能服务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感知、减少服务机器人应用的负面效应和扩大服务机器人应用的正面效应提供了有效的指导。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新发 白薇 王冬妮
移动网络即时通讯技术发展条件下,消费者对采用微信支付的意愿成为影响消费者微信支付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本文借鉴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针对消费者微信支付的使用意愿,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方法,对影响消费者微信支付使用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微信支付的便利性、创新性、信任度、个人收入水平和微信支付的易用性对消费者微信支付意愿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微信支付使用意愿与消费者的年龄和风险感知程度呈现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消费者微信支付意愿以促进移动网络微信支付手段健康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微信支付 Logistic模型 支付意愿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俊 丁琳 王翠波
结合TAM和ECM-IS理论,研究竞争视角下的非直接付费电子商务服务消费者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针对中国互联网中大量提供免费电子商务服务的商家,为了获得间接收益,不能完全采用以满意度为中心,而改用"不比其他商家差"的普遍情境,将用户经过比较后的优势确认作为持续使用意愿的重要前因来替代满意度,加入了竞争品满意度来表达竞争品绩效。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有用性的前因,并非是期望确认,而是不可替代性感知。优势确认对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不可替代性对有用性感知、优势确认有显著正向影响;竞争品满意度对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娜 周奥朔
近两年社区团购作为一种新型网络零售模式迅速兴起,并受到相当一部分消费者的青睐。在零售领域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如何促进社区团购模式健康发展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技术接受模型作为理论指导,使用Amos21.0构造结构方程,从感知价值角度对影响消费者社区团购使用意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文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健辉 李永壮 李辉 卢强
本文以余额宝为例,引入消费者内疚理论分析了消费者使用网络理财工具的心理机制。基于问卷调查的样本数据,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余额宝方便了消费者网络购物的同时也增加了消费者内疚的产生;消费者使用余额宝进行网络消费而感知的内疚心理会刺激消费者作出反应,以减轻内疚心理;消费者内疚反应对消费者内疚与再次网络消费意向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消费者使用余额宝消费后的内疚心理与减轻内疚的行为方式的选择受到性别的调节。此外,本文结论为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创新以及企业发展电子商务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建彬 卢梦雷
运气作为一种潜在的心理力量,企业可以在营销过程中通过使用运气线索激发消费者的运气感知,从而影响消费者决策行为。本文设计两个实验分析运气对消费者自我控制的影响。实验1表明相对于坏运感知,好运感知让消费者的自我控制变差;实验2验证了积极幻觉的中介作用,即相对于坏运感知消费者,好运感知消费者容易产生积极幻觉,导致自我控制变差,不过对于促进定向消费者,积极幻觉的中介作用显著;而对于防御定向消费者,积极幻觉的中介作用不显著。文章为运气研究、企业营销创新提供一定理论启示。
关键词:
运气 自我控制 积极幻觉 调节定向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培锋 卢素兰
基于调研数据,采用Logit模型解析消费者茶油购买意愿与实际选择产生矛盾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消费者对茶油认知度不够是导致其购买意愿与实际选择行为偏差的关键影响因素,茶油购买意愿与购买行为偏差也受消费者的性别、家庭人均月收入、对茶油营养保健功能的信任度等因素的影响;茶油价格偏高也是造成消费者茶油购买意愿与实际选择行为矛盾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加强茶油营养保健功能知识的宣传并对茶油绿色食用油标签的认定,从而提高消费者的选择效率,为茶油在高端食用油市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关键词:
茶油 消费者 购买意愿 实际选择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龚艳萍 梁树霖
基于ELM构建了消费者处理在线评论的双重路径模型,探讨了在线评论的属性对新技术产品消费者采用意愿的影响机理。实证结果显示:对于新技术产品,在线评论对消费者的影响只通过中枢路径发挥作用。评论的内容质量、客观事实型的评论形式和正向评论显著影响消费者感知产品有用进而形成产品态度,最终产生采用意愿。而外围路径并未对消费者发挥作用。
关键词:
在线评论 新技术产品 采用意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翁爱祥 王怀宝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购物逐渐成为大众购物的重要消费途径之一。在此背景下,B2C电子商务市场份额逐渐增加,业内竞争愈加激烈。对于B2C电子商务平台而言,如何留住消费者,强化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保持消费者的持续使用意愿,成为了平台亟需解决的问题。客观而言,B2C电子商务平台有诸多要素影响消费者持续使用意愿,所以需要重点分析其中的几项重要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逐渐增强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保持消费者持续使用意愿,提升平台销售额,推动电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翁爱祥 王怀宝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购物逐渐成为大众购物的重要消费途径之一。在此背景下,B2C电子商务市场份额逐渐增加,业内竞争愈加激烈。对于B2C电子商务平台而言,如何留住消费者,强化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保持消费者的持续使用意愿,成为了平台亟需解决的问题。客观而言,B2C电子商务平台有诸多要素影响消费者持续使用意愿,所以需要重点分析其中的几项重要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逐渐增强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保持消费者持续使用意愿,提升平台销售额,推动电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芬 赵学锋 张金隆 汤庆
移动优惠券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而实现其商业价值的关键是消费者的大量使用,国内缺乏对移动优惠券使用行为的相关研究。本文从个人特征和动机的视角构建理论模型探索了消费者移动优惠券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影响使用意愿的动机因素包括感知娱乐性、感知便利性和感知经济利益,其中感知娱乐性的相对影响最大,感知经济利益的相对影响最小。影响使用意愿的个人特征因素——个人创新性和个人优惠券倾向对使用意愿既有直接影响,也通过动机因素对使用意愿产生间接影响。
关键词:
移动优惠券 个人特征 动机 使用意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消费者第三方支付使用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HFS(2011)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
消费者情绪对移动银行使用意愿的影响
我国消费者对电子菜单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探讨
微信支付消费者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UTAUT和SEM理论
消费者自我一致认知过程中的心理偏差——基于巴纳姆效应的实证分析
人工智能客服对消费者在线购买意愿的影响——基于消费体验的中介视角
团购服务场景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的研究
物质主义对消费者共享消费意愿的影响——权力感与自我提升的链式中介作用
品牌联名产品属性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消费者感知价值视角
企业消费者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理性行为理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