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60)
2023(8496)
2022(6899)
2021(6392)
2020(5142)
2019(11601)
2018(11276)
2017(20652)
2016(10596)
2015(12099)
2014(11509)
2013(11652)
2012(11226)
2011(10672)
2010(10557)
2009(10168)
2008(9739)
2007(8605)
2006(7949)
2005(7324)
作者
(30710)
(25811)
(25608)
(24460)
(16453)
(12221)
(11398)
(9965)
(9795)
(9165)
(8897)
(8372)
(8343)
(8319)
(8116)
(7888)
(7700)
(7374)
(7291)
(6731)
(6562)
(6071)
(6034)
(5940)
(5849)
(5835)
(5462)
(5215)
(5072)
(5049)
学科
(73003)
经济(72957)
管理(33143)
(28972)
方法(23753)
(23732)
企业(23732)
数学(21400)
数学方法(21321)
中国(19580)
地方(16724)
地方经济(12563)
业经(12488)
技术(12484)
(12370)
贸易(12360)
(12197)
(12030)
(11034)
(10510)
(10456)
(10088)
金融(10088)
(9805)
环境(9799)
银行(9793)
(9617)
技术管理(9486)
(8464)
(8255)
机构
大学(166037)
学院(163417)
(91385)
经济(90202)
研究(65315)
管理(60716)
理学(51660)
中国(51213)
理学院(51088)
管理学(50605)
管理学院(50274)
(37461)
(34796)
科学(33708)
(32075)
经济学(31501)
财经(30022)
研究所(28966)
经济学院(28172)
(27524)
中心(27510)
(22961)
北京(22877)
(22463)
财经大学(22349)
(20911)
科学院(20516)
(19655)
师范(19553)
社会(19022)
基金
项目(103492)
科学(83909)
基金(79260)
研究(77258)
(68918)
国家(68457)
科学基金(58725)
社会(55693)
社会科(53160)
社会科学(53149)
基金项目(40405)
(36473)
自然(33656)
教育(33392)
自然科(32960)
自然科学(32951)
自然科学基金(32422)
资助(32214)
(30992)
编号(26919)
国家社会(25636)
(24776)
(24292)
(24012)
中国(23669)
重点(23558)
创新(23001)
成果(22028)
教育部(21982)
发展(20911)
期刊
(104512)
经济(104512)
研究(58551)
中国(33332)
(27211)
管理(26338)
科学(22035)
学报(20374)
经济研究(19389)
(19244)
(17519)
金融(17519)
财经(16827)
大学(16315)
学学(15414)
(14848)
技术(14130)
问题(13739)
(13247)
农业(13207)
世界(12628)
业经(12628)
国际(12174)
教育(11382)
技术经济(11297)
统计(9250)
(8543)
经济问题(8463)
(8411)
经济管理(7700)
共检索到261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成思  
当下需要做的,应该是万众一心,凝聚经济发展方向的共识,努力排除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共同迎接中国经济的新周期近年来,关于中国经济新周期的讨论,来自学界和业界的相关人士展开了一系列颇为激烈和精彩的"多空对决",多数派认为中国经济将维持"L"型增长路径(甚至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袁富华  汪红驹  张晓晶  
基于动态单因子模型,本文就1996~2008年中国与美国、日本和欧盟三大经济体的周期关联问题进行了探索,结论认为:存在两种力量左右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动,一种是日益扩大的对外经济联系具有使中国经济波动"收敛于"世界经济波动的倾向;一种是国内特殊的投资和消费模式具有使中国经济波动"脱钩于"世界经济波动的倾向。从中国入世之后GDP国际关联的特征来看,"收敛性"力量更强一些;而计量分析进一步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波动的约58%可以由世界公共因子来解释。由此可见,中国经济的全面复苏还有赖于外部环境的改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恒  陈述云  
本文主要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第9轮经济周期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为了全面、详尽、准确地反映这一轮周期波动的扩张和收缩持续时间和波峰、波谷转折点的位置 ,我们以月度指标来描述波动轨迹。根据统计指标体系的特征和构造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本文选择了以反映生产规模、市场环境、开放度为主要内容的六个指标 ,即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货物周转量和进出口总额 ,按照一定的步骤 ,构造了一个能综合反映周期波动的短期波动综合指数 ,通过该指数1990年2月~2002年4月共147个月的具体数值 ,对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阶段进行统计描述和特征归纳。这有利于准确把握...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游  翟建辉  
在熊彼特看来,创新是经济繁荣的唯一原因。本文通过对英国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历史数据的分析,发现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相互决定、相互影响的关系。按照这一发现,通过研究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情况,本文认为,中国目前正处在创新高涨、潜在增长率下滑的阶段,虽然经济增速在短期内会放缓,但技术创新在未来5~10年内对经济会有拉升作用。除了加大研发投入,中国提高潜在增长率的关键是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为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增强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娟娟  赵景峰  湛爽  
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深刻论述了经济周期爆发的原因和物质基础。本文在梳理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内容体系的基础上,对中国经济新常态背后的马克思周期理论依据进行了阐释:中国经济新常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周期波动的必然阶段;经济新常态下要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增加有效需求,保持宏观经济的比例协调;防范金融风险,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漪  
金融危机之后,资本监管顺周期问题凸显,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先从理论方面指出,资本监管顺周期会通过银行信贷传导到一国经济产出,造成经济周期波动幅度变大,威胁金融安全,影响经济稳定。再运用1996~2012年GDP和银行信贷同比增长率的季度数据为样本,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的实证方法,证明经济产出和银行信贷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并有单向Granger因果。其次运用两次金融危机前后经济繁荣和萧条时期的数据,具体印证实证和理论的结果。最后提出逆周期操作的监管措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郎丽华  张连城  
与经济周期相联系,一国的对外贸易也存在周期性,即国际贸易周期或对外贸易周期。国际贸易周期分为进口贸易周期和出口贸易周期。中国的进口贸易周期决定于中国的经济周期,而中国的出口贸易周期则决定于世界经济周期。无论是进口贸易周期还是出口贸易周期,都存在扩张期和收缩期两个阶段。本文运用朱格拉周期理论,通过分析对外贸易周期与经济周期的相关关系,试图揭示中国对外贸易周期的变动规律,旨在为政府在经济周期和国际贸易周期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贸易政策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颖丰  
本文构建了小型开放经济下多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分析进口占比和国内外产品替代弹性的动态变化来研究贸易调整时期宏观经济的动态调整机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贸易调整的策略和路径对不同冲击下经济运行的影响存在差异;国内经济冲击下的贸易调整会对经济稳态产生影响,国外经济冲击下的贸易调整对国内经济长期运行影响不显著,但是会影响短期经济调整;进口占比主要影响消费、资本、投资和实际汇率,国内外产品替代弹性则主要影响资本、经常账户和实际汇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连城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已经运行了3个周期。最近一轮经济周期的波峰年是2007年,从2008年开始,中国经济掉头向下,进入了新一轮的收缩阶段。本轮经济周期的收缩期会持续多久?经济复苏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怎样从经济周期运行规律的角度把握未来宏观经济的走势,并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正确的政策调控?只有深入理解经济周期的制度原因和形成机制,才有可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刘晓曙  
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怎么理解这个经济现象?为什么会持续这么长时间的下行?当前经济又处在什么样的阶段?这对经济学家来说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事实上,把中国经济放在国际经济大历史视野中去分析比较,就会发现对于中国经济来说,除人口因素外,资本效率遵循先递增后递减的周期规律在其中起着支配作用。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速度转换人口与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的投入要素。人口结构中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金全  刘子玉  
本文从经济周期驱动因素转换的视角出发,综合分析本轮经济周期拖平尾部平面的形成机理,并对未来新经济周期的类型进行初步地识别和判断。研究结果显示:首先,投资周期由繁荣转向衰退是现阶段经济收缩的主导诱因,表明朱格拉周期依旧是本次经济周期转换的主导因素;其次,技术长周期的顺利转换将为长期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推力,但受制于技术更迭时间较长,未来增长动能的释放仍需必要时间;最后,得益于"三去一降一补"战略的有序实施,现阶段产能过剩问题已基本得到化解,短期库存因素对经济的影响已极为有限。总体而言,现阶段经济周期的转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长期要素的作用强度,因此,经济增长将有很大概率在中高速阶段形成局部稳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恒  袁文平  
1991年中国经济进入建国以来的第九轮周期,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轮周期。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4.2%,达到本轮周期的高峰,此后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较高速度,但逐年下滑,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7.1%,是否达到本轮周期的谷底还不明朗。人们通常把一个周期中出现的经济增长率持续平稳回落,整体经济的运行较长时期处于低谷的徘徊状态,称为经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卢建  
Ⅲ对货币波动成因论的实证检验西方的货币主义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数量的增减是经济发生波动的唯一原因。当银行降低利率、放宽信贷时,就会引起生产的扩张和收入的增加,这又会进一步促进信用扩大;但信用并不能无限扩大,当高涨阶段后期银行被迫紧缩信用时,就会引起生产下降,继而出现经济衰退。因此,为了稳定经济,持这种理论的经济学家,如米尔顿·弗里德曼等人,主张实行货币供应量按固定增长率增加的“单一规则”。在我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成勇  艾春荣  
本文运用STAR模型理论,对我国1979年第1季度—2009年第3季度的季度GDP增长率数据,分别建立两机制、三机制和四机制LSTAR模型,探讨了我国经济周期阶段的划分、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对称性和持续性以及经济在各个波动阶段之间转换的内在演化机理。实证研究表明,把经济周期阶段划分为紧缩、恢复和扩张三个机制已经能够较好地刻画我国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动态结构,但是划分为紧缩、恢复、扩张和衰退四个机制,在整体拟合效果和对经济增长结构的解释能力方面都有显著提高;经济在各机制之间的平滑转换速度和机制状态是否平稳,阐释了我国经济周期阶段较强的非对称性及其内在演化机理;模型对样本数据在各机制之间的划分结果表明,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齐鹰飞  王宪勇  
本文基于一个较为一般的动态一般均衡框架,从理论上探讨了技术冲击的长期影响。以此为基础,我们使用SVAR方法识别出导致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技术冲击,并且估计了它们对产出和通胀的动态影响,以及对二者波动的贡献率。结果发现,技术冲击虽然是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成因,但其贡献要远小于现有的其他实证结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