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49)
- 2023(3230)
- 2022(2656)
- 2021(2373)
- 2020(2076)
- 2019(4794)
- 2018(4532)
- 2017(9544)
- 2016(5039)
- 2015(5471)
- 2014(5559)
- 2013(5749)
- 2012(5563)
- 2011(4925)
- 2010(4906)
- 2009(4448)
- 2008(4194)
- 2007(3868)
- 2006(3209)
- 2005(3012)
- 学科
- 济(29306)
- 经济(29292)
- 业(16175)
- 管理(12325)
- 方法(11774)
- 企(11767)
- 企业(11767)
- 数学(10471)
- 数学方法(10421)
- 财(9185)
- 农(8679)
- 产业(8317)
- 收入(7848)
- 地方(7343)
- 业经(6955)
- 结构(6803)
- 中国(6698)
- 农业(6247)
- 制(5157)
- 地方经济(4702)
- 技术(4588)
- 国民(4560)
- 体(4309)
- 国民收入(4237)
- 学(4230)
- 富(4099)
- 财富(4099)
- 产业结构(3783)
- 体制(3727)
- 贸(3551)
- 机构
- 学院(76039)
- 大学(74941)
- 济(39409)
- 经济(38889)
- 管理(30027)
- 研究(26987)
- 理学(26387)
- 理学院(26107)
- 管理学(25789)
- 管理学院(25652)
- 中国(18927)
- 财(16038)
- 京(15502)
- 科学(15041)
- 经济学(13242)
- 所(13121)
- 财经(12941)
- 经济学院(12093)
- 研究所(11916)
- 经(11751)
- 中心(11580)
- 农(11380)
- 江(10836)
- 业大(10308)
- 院(9747)
- 北京(9677)
- 财经大学(9580)
- 范(9500)
- 师范(9391)
- 经济管理(9036)
- 基金
- 项目(51963)
- 科学(42311)
- 基金(38916)
- 研究(38488)
- 家(33438)
- 国家(33210)
- 科学基金(28947)
- 社会(26710)
- 社会科(25642)
- 社会科学(25638)
- 基金项目(20521)
- 省(20409)
- 自然(17249)
- 自然科(16872)
- 自然科学(16869)
- 自然科学基金(16618)
- 划(16600)
- 教育(16578)
- 资助(15930)
- 编号(14349)
- 发(12940)
- 重点(11844)
- 部(11744)
- 国家社会(11638)
- 成果(11101)
- 创(11086)
- 发展(10929)
- 展(10797)
- 创新(10441)
- 教育部(10246)
共检索到108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晓河
2009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735美元,按照2007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标准衡量,我国已进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①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实践经验看,二战以后世界许多国家经过努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马晓河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无疑还会增长,但是能否实现"中等收入转型",顺利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关键是要看其经济结构特别是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能否顺利实现调整和升级。本文以世界典型国家日本、韩国、巴西三国的"中等收入转型"经验教训为例,分析了中国在经济转型过程的压力和需求结构调整的困境,并提出了化解思路。
关键词:
中等收入转型 国际经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英伟
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后,我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国内瞩目的研究课题,本文从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入手,通过对近三十年韩国、巴西、中国对外贸易产业结构变化、差异的对比分析和研究,在吸收了韩国、巴西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必须通过产业升级来跨越中等收入阶段,以培育支柱产业链、民族产业为中心,改变旧的模块结构生产模式,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间接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亮 陈霞
2010年12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中国经济改革发展论坛(2010)"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隆重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战略选择"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翀
中等收入陷阱一般是指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停滞状态。这个概念于2007年被提出以后,引起国际经济学界的关注,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但是,我国经济学界对"中等收入陷阱"原因的分析存在泛化的情况。实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有的发展中国家没有经历"中等收入陷阱",有的发展中国家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也有的发展中国家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失去竞争力造成的,而且是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升级达不到一定的程度造成的。尽管产业结构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但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健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技术模仿带来的问题。要让模仿切实起到技术进步的助推剂和实现后发优势的作用,就要注意如何避免因模仿而出现的制度陷阱,因此需要一个能摆脱局部利益束缚又必须廉洁有效的政府。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静
中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凸显出了"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其根源在于产业和需求结构不合理。本文利用计量经济的方法证明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调整对中国顺利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有积极作用,并提出结构调整策略。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产业结构 需求结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宏 邓兴华 程健
文章讨论了当前我国与其他亚太国家所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挑战问题与应对方法,通过梳理文献我们发现中等收入陷阱主要症结在于由于一国无法通过结构转型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因而出现了在丧失原有竞争优势的过程中无法找到新的比较优势,难于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现象。我国的经济结构有着明确而适应的转型方向,同时我国相关产业与政府部门已经开始自觉或不自觉的在适应这一方向的转型,因此我国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利地位,我国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在相关行业与政策上的主导性引导我国越过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于彬 张绘
世行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达到4300美元,超越当年3800美元的划分标准,正式迈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从各国发展历程来看,早期的美欧和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以较快的速度跨过了"中等收入陷阱",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但是以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泰国为代表的很多拉美和东南亚国家则长期滞留在"中等收入陷阱"中,未能实现人均国民收入的进一步增长。现阶段,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新常态时期,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新经济增长点尚未发育成熟、产业转型升级尚未完成、以创新驱动助力经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财政支出 结构调整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赵秋运 林志帆
本文尝试从金融抑制与产业结构扭曲的角度为"中等收入陷阱"现象提供解释。我们猜想,催生于赶超战略的金融抑制政策使产业结构偏向于工业部门,造成产业结构扭曲,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从而使得一国易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基于非均衡增长模型的推导结论与"中等收入陷阱"量化识别数据,结合跨国面板数据构造产业结构扭曲指标进行的经验分析验证了上述猜想。研究结论对于不同的指标选择、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均稳健成立。这揭示,赶超战略、政府干预与金融抑制政策对于长期经济增长的效果是"欲速则不达"的。此外,我们还发现,较高的人口抚养比、不利的地理区位以及战乱的发生均能显著提升一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概率。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兆萍 马婧
我国制造业尚处在"缺"核少"芯"和耗能较大的阶段,在此背景下,深入细化研讨经济开放、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对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49个国家1980-2015年的数据,将样本国分为深度跨越、浅度跨越、深度陷入和浅度陷入国家组,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分别考察4个国家组经济开放、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条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途径。此外,在跨越组中,经济开放、技术进步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同时,经济开放会显著提高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进作用。其中,深度跨越组依靠国际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会明显增强技术投入、产出和效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效果,而陷入组却缺乏相应的显著性。因此,我国应当合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积极增进国际经济交流,并通过调整技术投入结构与效率及重点培养科研人才等方式,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一兵 傅缨捷 曹野
融资约束是制约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造成"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理论讨论的基础上,利用中等收入国家行业层次面板数据,通过引入融资约束与技术创新的交互项,运用多种估计方法考察了融资约束放松通过促进技术创新而对本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融资约束的放松,能够推动技术创新活动,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其中金融部门规模扩张与效率提高以及特定领域金融改革所带来的融资约束放松都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从长期看,放松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对于顺利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兆萍 马婧
我国制造业尚处在"缺"核少"芯"和耗能较大的阶段,在此背景下,深入细化研讨经济开放、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对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49个国家1980-2015年的数据,将样本国分为深度跨越、浅度跨越、深度陷入和浅度陷入国家组,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分别考察4个国家组经济开放、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条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途径。此外,在跨越组中,经济开放、技术进步能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魏熙晔 龚刚 李梦雨
本文基于消费升级的视角,构建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模型,证明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性。利用123个国家1980-2015年的跨国面板数据给出了经验证据。研究发现:(1)对于中等收入经济体,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涓滴效应"被阻隔,经济增长出现瓶颈,甚至陷入中等收入陷阱;(2)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存在多重均衡特征,低收入阶段下的收入不平等促进经济增长,中等收入阶段下的收入不平等存在最优水平,而高收入阶段下的收入不平等则阻碍经济增长;(3)经济增长率、消费增长率和服务业增长率均与基尼系数呈显著的库兹涅茨倒U型关系,存在最优的收入分配结构。本文认为,收入分配结构和生产技术水平是决定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两个关键维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月 邸玉娜 周密
本文扩展了Hausmann的结构转换模型与转换能力指标的空间测算法,运用1962~2009年110个国家在中等收入阶段SITC二分位下64种产品的贸易数据,绘制典型经济体的产品结构转换能力空间图,从理论与经验角度阐释结构转换能力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跨国经济发展数据及阶层线性成长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能否跨越陷阱,有73.85%由产品层次结构转换能力的差异造成,有26.15%由国家间战略选择差异造成。战略选择具有调节效应,即宏观战略能够调节产品转换能力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