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11)
- 2023(9497)
- 2022(7303)
- 2021(6644)
- 2020(5395)
- 2019(11618)
- 2018(11516)
- 2017(20744)
- 2016(11870)
- 2015(13648)
- 2014(12992)
- 2013(12100)
- 2012(10755)
- 2011(9772)
- 2010(9774)
- 2009(9109)
- 2008(9051)
- 2007(8414)
- 2006(7639)
- 2005(6923)
- 学科
- 济(43012)
- 经济(42966)
- 管理(34160)
- 业(34115)
- 企(27720)
- 企业(27720)
- 中国(16792)
- 方法(15205)
- 农(14001)
- 技术(13274)
- 业经(12517)
- 数学(12434)
- 数学方法(12286)
- 学(10848)
- 技术管理(9558)
- 地方(9481)
- 农业(9471)
- 教育(9448)
- 财(9173)
- 制(8949)
- 理论(8858)
- 发(7833)
- 贸(7581)
- 贸易(7570)
- 银(7469)
- 银行(7430)
- 易(7343)
- 行(7187)
- 产业(6973)
- 融(6947)
- 机构
- 大学(164606)
- 学院(159658)
- 济(63777)
- 经济(62432)
- 研究(61659)
- 管理(56705)
- 理学(48216)
- 理学院(47619)
- 管理学(46523)
- 管理学院(46248)
- 中国(44397)
- 科学(39188)
- 京(36299)
- 农(33194)
- 所(31905)
- 研究所(29209)
- 财(27408)
- 业大(26839)
- 中心(26547)
- 江(26408)
- 农业(26259)
- 范(23209)
- 院(23045)
- 北京(22913)
- 师范(22891)
- 财经(21223)
- 州(20478)
- 经济学(19861)
- 经(19421)
- 省(19016)
- 基金
- 项目(109561)
- 科学(86246)
- 研究(79068)
- 基金(77525)
- 家(70041)
- 国家(69452)
- 科学基金(58280)
- 社会(50127)
- 社会科(47418)
- 社会科学(47405)
- 省(44643)
- 基金项目(39853)
- 划(38063)
- 自然(37458)
- 教育(37118)
- 自然科(36634)
- 自然科学(36619)
- 自然科学基金(35987)
- 编号(30848)
- 资助(30601)
- 创(26053)
- 成果(25932)
- 重点(25891)
- 发(25062)
- 创新(24390)
- 课题(23533)
- 部(23289)
- 大学(21621)
- 业(21274)
- 国家社会(21124)
共检索到2550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振天
<正>在全国人大第十四届二次会议上,李强总理代表政府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主要标志的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以高新知识科技为核心,它对科技、人才和教育必然提出更高要求,进而使得大学不仅作为新质生产力内在要素的动力源,甚至成为新质生产力的独特成分。在某种意义上,重视和发展大学,就是重视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本身。大学既要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又要走在新质生产力前面,为其开辟道路。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后凯 吴广昊
现代化大农业是以系统、全局的大农业观为指导,对传统小农经济进行现代化改造的先进农业发展模式,具有多维生产空间、多种农业功能和多元实践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以现代化大产业为核心架构,以绿色高效为根本属性,以强带动能力为突出作用。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途径。新质生产力对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明确了着力点,提供了内在支撑,开辟了新起点、新机遇和新路径。实践中,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拓展农业生产空间及功能,弥合农业科技短板,推动农业形成大产业格局,促进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由此引领、支撑并推动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以新质生产力引领现代化大农业发展,需要加快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化大农业产业体系,强化与之相配套的现代化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型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与之相协调的体制机制适应性变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继晔 付炜炜
新质生产力的根本特征之一就是数据生产要素通过创新全面赋能其他生产要素。随着数据生产要素的引入,生产力三要素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演变,传统生产力跃变为新质生产力,而数据价值的应用是区分新旧生产力的关键。数据要素价值化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所要面临的技术创新、要素配置和产业转型等难题提供了突破口。本文立足于数字经济时代生产力三要素改变这一基本事实,以“数据集—数据资源—数据资产—数据资本”的数据全生命周期为基础,从数据价值实现的视角出发,构建“价值形成—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共享”的数据价值化理论框架。围绕数据价值化这一进程,本文构建了包含“技术—人才—产业”三个层面的理论分析框架,以厘清数据要素价值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内在机理和实践路径。本文从交叉学科视角出发,针对数据确权、数据资产入表、估值、交易和数据资产证券化等关键问题,对完善中国数据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和构建全国一体化数据要素市场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文泽
智能制造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交汇点,代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先进生产方式,展现了制造业的未来形态。通过优化生产效率、重塑生产组织架构及激发技术革新,智能制造实质性地超越了传统制造模式。智能制造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支撑引领作用,能够有效推动产业智能化、融合化和绿色化进程。因此,需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确保我国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先进性和安全性,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关键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当前,尽管我国在智能制造领域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但仍需面对和解决一系列挑战。为此,需要采取有力措施,系统性、战略性地加以解决。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关莉莉 焦红强 朱佳萍
新质生产力拓展了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揭示了区别于传统现代化发展规律的新动能,体现出“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与职业本科教育目标具有耦合关系,职业本科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科技创新资源、产业升级动能、技术迭代支撑、人才资源跃升。职业本科院校应围绕国家人才战略凝练职业本科办学理念,围绕新兴产业、颠覆性产业布局专业体系,围绕前沿科技企业开展科教融汇,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拓展人才跃升通道,围绕数字技术培育新质教育力,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实践中,找准目标定位、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伟 汪祥耀
本文在学习体会“新质生产力”含义及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首先从生产力与会计联系的视角,简要回顾了会计从原始记录到古代会计、近代簿记和现代会计的发展史,指出社会生产力始终是会计发展的原动力和恒动力。然后,分别从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对象(要素)、会计本质、会计程序、财务报告、审计鉴证等七个方面,深入探讨新质生产力将对会计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出新挑战。最后,对我国深化会计改革、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完善会计学科建设等方面作出若干思考和前景展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万龙 董心意
本文从理论逻辑、时代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维度论述了新质生产力引领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强化农业前沿科技的研究与运用、拓展涉农新业态和培养农业新质人才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三个核心着力点。传统农业生产领域科技水平的突破、先进要素的引入和集成、农业功能的跨界突破是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的主要实现途径。与此同时,在新质生产力引领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进程中,还需要注意处理好发展与底线的关系、提升效率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关系、新质生产力和常规生产力的关系,注意避免把新质生产力简单等同于现有生产力的提升、在传统农业业态范畴思考农业新质生产力、“一窝蜂”式的盲目跟风等三个认识和行动上的误区。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强国建设 乡村振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万龙 董心意
本文从理论逻辑、时代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维度论述了新质生产力引领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强化农业前沿科技的研究与运用、拓展涉农新业态和培养农业新质人才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三个核心着力点。传统农业生产领域科技水平的突破、先进要素的引入和集成、农业功能的跨界突破是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的主要实现途径。与此同时,在新质生产力引领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进程中,还需要注意处理好发展与底线的关系、提升效率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关系、新质生产力和常规生产力的关系,注意避免把新质生产力简单等同于现有生产力的提升、在传统农业业态范畴思考农业新质生产力、“一窝蜂”式的盲目跟风等三个认识和行动上的误区。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强国建设 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德旭 曾敏
<正>为了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就必须通过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来提供助力新质生产力,特别是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在新旧产业、新旧模式、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提出的重大理论,是生产力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和突破,充分体现了对我国经济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及发展面临机遇挑战的深刻把握,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盛和泰
<正>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推动生产力实现质的跃迁,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作为我国唯一的政策性保险机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不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聚焦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支持我国外经贸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积极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信保动能。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刘晨曦 王茜 姚岚
目前,我国需要全面认识新质生产力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理论支撑、历史经验和实践要求,精准把握其核心理念和深刻意蕴,明确新质生产力助力健康中国的战略方向,科学谋划并精准施策,以期找到新质生产力推动健康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最佳实践路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邵科 叶怀斌
<正>改善融资结构、创新信贷模式是金融业增强运行效率、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准确地把握了历史发展大势和我国基本国情。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业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在此之中,改善融资结构、创新信贷模式是金融业增强运行效率、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重要途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静 张金昌 潘艺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是对当前生产力发展趋势的一次高度概括,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数字时代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生产力四要素模型和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化转型和新质生产力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高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水平,这一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重点产业企业和经济发达地区企业中更加显著;数字化转型能通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三种机制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U”型关系,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初期呈现新质生产力降低的现象,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持续开展,新质生产力水平呈上升趋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静 张金昌 潘艺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是对当前生产力发展趋势的一次高度概括,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数字时代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生产力四要素模型和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化转型和新质生产力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提高上市公司新质生产力水平,这一作用在非国有企业、重点产业企业和经济发达地区企业中更加显著;数字化转型能通过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三种机制影响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U”型关系,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初期呈现新质生产力降低的现象,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持续开展,新质生产力水平呈上升趋势。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诗宇 丁晓强
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共产党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和重要基础支撑。基于马克思主义视域,中国共产党能够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缘于遵循了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无产阶级运动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逻辑理路。立足新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提出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于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的新跃升、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以及全球发展的新思路。展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导引、思想指引和主体牵引,才能有力有效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蹄疾步稳,进而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注入强大动力、奠定坚固基石。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共产党 逻辑 意蕴 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