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33)
2023(3847)
2022(3153)
2021(3234)
2020(2699)
2019(6325)
2018(6763)
2017(12303)
2016(7733)
2015(9121)
2014(9303)
2013(8593)
2012(8252)
2011(7775)
2010(8216)
2009(7481)
2008(7365)
2007(6872)
2006(6498)
2005(6051)
作者
(19405)
(15947)
(15633)
(15316)
(9921)
(7501)
(7398)
(6202)
(6059)
(5874)
(5181)
(5174)
(5115)
(5023)
(4925)
(4904)
(4693)
(4687)
(4653)
(4577)
(4378)
(3976)
(3825)
(3807)
(3652)
(3644)
(3566)
(3519)
(3235)
(3189)
学科
(23239)
经济(23214)
教育(18852)
中国(16308)
管理(14235)
(12623)
方法(10104)
数学(9433)
数学方法(9338)
(8192)
企业(8192)
(7566)
(7219)
(6676)
理论(6643)
(5941)
贸易(5935)
教学(5874)
(5862)
(5765)
银行(5763)
(5628)
(5601)
(5591)
发展(4854)
(4732)
(4485)
金融(4485)
技术(4416)
农业(4217)
机构
大学(109868)
学院(104085)
(39761)
研究(39095)
经济(38690)
管理(32247)
教育(27782)
理学(26894)
理学院(26497)
管理学(26048)
管理学院(25806)
(25478)
中国(24999)
(24122)
师范(24056)
(21298)
科学(19986)
师范大学(19909)
(19358)
北京(17878)
研究所(17123)
(16561)
财经(16399)
中心(15824)
(14811)
职业(13817)
(13751)
技术(13744)
(13233)
经济学(12747)
基金
项目(55421)
研究(50670)
科学(44472)
基金(36297)
教育(31806)
(29584)
社会(29563)
国家(29182)
社会科(27710)
社会科学(27704)
编号(24422)
成果(23646)
科学基金(23511)
(21832)
(20812)
课题(19845)
基金项目(18043)
(17090)
资助(15094)
(15075)
项目编号(14767)
规划(14592)
(14223)
教育部(13789)
重点(13732)
(13488)
(12628)
(12351)
(12306)
研究成果(12297)
期刊
研究(47342)
教育(46847)
(45920)
经济(45920)
中国(28709)
(14273)
技术(12650)
管理(12230)
职业(11154)
学报(10768)
(10532)
金融(10532)
科学(10077)
大学(9962)
(9922)
财经(8445)
经济研究(7911)
(7326)
业经(7324)
技术教育(7317)
职业技术(7317)
职业技术教育(7317)
学学(7307)
农业(7058)
(6971)
问题(6870)
(6716)
论坛(6716)
国际(5901)
(5712)
共检索到176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立国  黄海军  
高等教育强国的指标包括高等教育的规模、质量、投入和效能。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或超过40%,主要劳动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有3-5所大学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东部与中西部的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各类高等学校协调发展,建成较为发达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的投入大力增加,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能够达到1.1%-1.2%;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高等教育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在世界的影响力显著增强。届时我国将初步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义遒  
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世界第一,在校各类学生总数超过27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3%。中国无疑已经是高等教育大国了。但是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还需要成为高等教育强国,而现在离这个目标还有很大距离。我们要把握基本思路和战略重点,以优化结构为基础,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培养拔尖人才和各类优秀人才为根本任务。可以肯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合唱的主旋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新年伊始,我们迎来了伟大祖国举世瞩目、成就辉煌的改革开放新时期的30年。3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实现了高等教育大国的夙愿,开始了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征程。总结过去,筹划未来,开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局面,是摆在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面前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为此,本刊从2008年第一期开始,开辟"加快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研究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任立楚  
自1088年第一所现代大学创办以来,世界高等教育历史历经多个发展阶段,从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到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文明,不断拓展使命和功能,深刻改变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伴随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兴起更迭,世界高等教育和科学创新中心也先后经历了意大利、英国、美国的若干次转移。历史发展嬗变的背后,贯穿不变的主线始终是国家崛起的竞争、经济文化的角力,现代高等教育与国运兴衰、民族振兴越来越紧密相连。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唐景莉  
今年年初,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三大奖,高校共获得214项,占总数的72.5%,比去年又增加了一个百分点。顶天立地的高校科技,取得了骄人成绩。以科技创新能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等为重要体现的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提升,离不开高等教育领域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绍芬  
改革开放30年,高等教育经过大改革、大发展,现在进入到了大提高阶段,即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高等教育水平。提高的目标是什么?就是用"强"字来统领思想和理念,使我国高等教育不失时机地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始新的历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应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之需,以提高质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蔡克勇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必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与此同时,改革开放30年来积累的强大经济实力,我国高等教育的大改革和大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我们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建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构建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改革创新科学研究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大多方面的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并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教育理念。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邬大光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已成为高等教育大国。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又提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本文归纳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本质以及战略意义,指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我国政府富有远见的战略选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德祥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立足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内涵和构成要素,探寻并抓住其根本和永恒性主题,解决相应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理性选择。动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条件,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深度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承诺,统筹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抉择,系统加强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保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建国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鲜明地提出了两大战略目标:一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二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作为教育的龙头,高等教育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中责任重大、使命崇高。如果说基础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奠基,那么高等教育则是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重要任务、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远清  
一、强化"三个意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新世纪前夕,我们提出了"把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到21世纪"的课题,引起了高等教育战线,特别是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界的热烈讨论和广泛研究。我们的回答是,把一个规模效益、办学效益比较高,结构、布局、体制更加合理,教育教学质量更高、办学水平更高的高等教育带到21世纪。在1999年这个跨世纪的前夕,许多国家的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眭依凡  
本文在讨论高等教育强国概念的基础上,指出大学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中,肩负着其他任何组织都不能替代也无法替代的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要自觉承担起这样一个重大使命和责任,必须自觉坚守大学的追求知识及其贡献的核心价值观尤其是对国家负责的价值观,自觉正确处理好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自觉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创新人才,自觉把更多精力放在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责任担当。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闵维方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转变,把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蒲心文  
本文阐述了垄断的高教体制,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障碍,学校"自主办学"、"学生主体"和"产、学、研结合"新体制,是保障科教强国的基本条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孔钢城  
围绕2008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改革开放与中国高等教育"这一主题,来自北京大学等14所大学的近50位博士生就改革开放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成就和经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论题展开了研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