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58)
2023(8421)
2022(6873)
2021(6355)
2020(4826)
2019(10972)
2018(10647)
2017(19850)
2016(10297)
2015(11537)
2014(11304)
2013(11238)
2012(10458)
2011(9612)
2010(9860)
2009(9008)
2008(8559)
2007(7885)
2006(7138)
2005(6209)
作者
(28501)
(23922)
(23912)
(22470)
(15026)
(11429)
(11078)
(9330)
(9205)
(8542)
(8305)
(8127)
(7709)
(7383)
(7327)
(7182)
(6957)
(6929)
(6928)
(6812)
(6052)
(5695)
(5589)
(5514)
(5362)
(5342)
(5331)
(5099)
(4876)
(4783)
学科
(44367)
经济(44215)
(28465)
(24808)
管理(24015)
农业(16873)
(16656)
企业(16656)
地方(15396)
业经(15307)
中国(14843)
方法(14350)
数学(10467)
(10454)
数学方法(10367)
工作(9909)
理论(9250)
(8423)
(8312)
(8235)
服务(8231)
(7925)
地方经济(7846)
(7645)
贸易(7633)
农业经济(7442)
(7411)
教育(7143)
发展(6869)
(6853)
机构
学院(143239)
大学(141632)
(56067)
管理(55645)
经济(54438)
研究(47817)
理学(47411)
理学院(46800)
管理学(46007)
管理学院(45697)
中国(37200)
(29596)
科学(28286)
(25277)
(24284)
(24162)
中心(24100)
(23252)
师范(23106)
(22414)
研究所(20050)
(19592)
财经(19147)
业大(18954)
师范大学(18487)
北京(18429)
(17308)
(17192)
农业(17190)
(16838)
基金
项目(98198)
科学(78721)
研究(78208)
基金(70121)
(59622)
国家(59021)
社会(52670)
科学基金(51671)
社会科(48538)
社会科学(48523)
(39488)
基金项目(37311)
教育(35626)
编号(34598)
(32117)
自然(29619)
自然科(28952)
自然科学(28950)
成果(28838)
自然科学基金(28439)
资助(25831)
课题(22969)
(22800)
重点(21696)
国家社会(21635)
(21240)
(20502)
项目编号(20285)
(19503)
(19365)
期刊
(73192)
经济(73192)
研究(42503)
中国(38888)
(28473)
教育(22963)
学报(19777)
科学(19451)
管理(19430)
农业(18405)
(17243)
大学(16232)
业经(15568)
图书(15207)
(14494)
金融(14494)
学学(14409)
技术(13553)
书馆(11060)
图书馆(11060)
经济研究(10169)
问题(9036)
财经(8899)
农业经济(8391)
农村(8385)
(8385)
(7949)
(7856)
(7774)
论坛(7774)
共检索到231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越菲  
推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乡村发展的重要方面。以往乡村服务存在典型的距离衰减现象,并主要依赖本地化的供给模式。对于本地服务基础欠佳、服务资源匮乏的乡村而言,如何提升服务的获得性和可及性,已经成为乡村可持续发展亟待破解的问题。网络的普及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工作的新服务范式,为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拓展了全新的专业空间。社会工作与信息通信技术的结合不仅带来了不同类型的网络社会工作,也为跨区域的乡村服务传送提供了不同的实践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越菲  
推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乡村发展的重要方面。以往乡村服务存在典型的距离衰减现象,并主要依赖本地化的供给模式。对于本地服务基础欠佳、服务资源匮乏的乡村而言,如何提升服务的获得性和可及性,已经成为乡村可持续发展亟待破解的问题。网络的普及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工作的新服务范式,为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拓展了全新的专业空间。社会工作与信息通信技术的结合不仅带来了不同类型的网络社会工作,也为跨区域的乡村服务传送提供了不同的实践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商韶羽  赵彬  
乡村振兴时代,社会工作要努力成为乡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文章以某县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半结构访谈的方式,对当地村民,社会工作者进行调查收集资料。经调查发现当地乡村振兴存在产业建设不到位、社会工作服务内容单一、专业社工人才不足的困境。基于此提出发挥社工角色优势、增加社会工作服务内容、建立社工人才机制的方法促进社会工作的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秀萍  
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助推乡村产业兴旺,实现村民生活富裕;推进乡村生态宜居,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引领乡风文明,提高乡村精神文明水平;提升乡村管理水平,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此外,还要建立校内外领导管理机制、校地互通机制、宣传引导机制和专项经费投入机制,保障社会实践服务的顺利开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尚静  张和清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二者具有内在联系和递进关系。当前,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本文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嵌入理论,以社会工作在广东一个山村推动的社区减贫项目为例,探讨社会工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逻辑及策略。积极介入生计是社会工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和着力点。在介入生计的过程中,社会工作需要遵循"经济嵌入生态—社会"的逻辑,通过识别生计资产、组织合作生产、构建扁平化市场、营造社区共同体等行动策略推动经济、生态、社会协同发展。社会工作基于上述逻辑及策略的社区实践有助于防止返贫和缓解相对贫困问题,迈向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全面振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尚静  张和清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二者具有内在联系和递进关系。当前,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本文在梳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嵌入理论,以社会工作在广东一个山村推动的社区减贫项目为例,探讨社会工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践逻辑及策略。积极介入生计是社会工作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和着力点。在介入生计的过程中,社会工作需要遵循"经济嵌入生态—社会"的逻辑,通过识别生计资产、组织合作生产、构建扁平化市场、营造社区共同体等行动策略推动经济、生态、社会协同发展。社会工作基于上述逻辑及策略的社区实践有助于防止返贫和缓解相对贫困问题,迈向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全面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桔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农村经济跨区域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农村经济跨区域发展对缩小城乡差距、发展特色产业以及优化资源配置具有促进作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跨区域发展受到城乡差异下二元结构的限制,面临产业结构单调与配套滞后等问题。因此,必须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产业融合布局,推进区域资源互补,走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带动农业之路,从而实现农村经济跨区域的协调化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乔鑫  李京生  刘丽  
内生发展理论的核心思想包括在城乡统一市场中形成交换价值、挖掘利用乡村社区本土资源、促进乡村产业多样化、增强乡村社区活力并实现本地人群的全面发展。在乡村定义的认识转型、消费主义与新的城乡格局的宏观发展背景中,网络途径成为内生发展理论一种具体的实施模式,能够将乡村管治与本地人群的内生发展动力进行整合,成为介于国家与市场、内生与外生之间的第三条途径,并在国际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理论认可与实践论证。将网络途径运用于我国乡村规划的实践中,可以在实施层面形成促进乡村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网络,有助于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中"治理有效"要求的具体实施途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汉荣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广阔”而“可为”的服务领域,而县域职业教育立足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拓展现代化发展内涵,在对乡村振兴的物质扶持、人才培养、产业培育、技术赋能、文化建设和协同发展等方面优势明显。针对服务乡村振兴中县域职业教育缺乏协调、统筹,乡村人才培养初始供给不足,办学功能不全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县域统筹,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创造条件和发展空间;优化办学定位,突出县域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功能和实践领域;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县域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浓烈氛围等实践路径,切实构建起县域职业教育服务和融入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娜  杨德勇  
贫困县域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血脉。贫困地区实体经济发展较弱,金融发展也面临着较多的挑战。贫困县域金融体系不健全。农村金融发展薄弱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其中贫困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新明  
要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质量,需要深入剖析金融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难点、痛点和梗阻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是金融系统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是金融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金融业拓展自身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质量的重大战略机遇。结合江苏实际,笔者以为,要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质量,需要深入剖析金融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难点、痛点和梗阻点,并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蓝伶俐  
<正>丽水市紧紧围绕三大改革主线,以普惠金融领域改革创新助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22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浙江省丽水市获批建设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试点推进一年来,丽水市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改革重点任务、加强组织机制保障、加快金融业务创新,推进试验区改革工作取得了开局性成效。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秦汉锋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银行监管部门应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从产业、生态、文化、组织、民生等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思想,主动强化责任担当,引领银行业坚决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强化农村金融供给,推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和农民更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小龙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浙江省农信联社党委敏锐地认识到这一战略的重要意义,第一时间主动对接、迅速行动,提出5年新增5000亿元贷款服务乡村振兴"五万工程"。省农信联社成为省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浙江农信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被纳入省委省政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2018年,全系统新增乡村振兴领域贷款1125亿元,充分彰显了乡村振兴主办银行作用。浙江农信围绕乡村振兴战略20字总要求,全面提升金融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翊高  
<正>湘潭市一直是湖南省重要的粮食、生猪生产基地,拥有湘莲、沙子岭猪、九华红菜薹、湘潭矮脚白、壶天石羊五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乡村振兴资源优势明显。2015年,湘潭市被农业部认定为整市建设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23年湘潭市雨湖区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如何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湘潭市乡村振兴领域、更好地满足其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