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17)
2023(10507)
2022(8916)
2021(8180)
2020(6374)
2019(14408)
2018(14234)
2017(25630)
2016(13692)
2015(15212)
2014(15356)
2013(15060)
2012(14359)
2011(13542)
2010(13992)
2009(12959)
2008(12805)
2007(11696)
2006(10941)
2005(10243)
作者
(41491)
(34536)
(34480)
(32731)
(22086)
(16608)
(15625)
(13401)
(13390)
(12499)
(11900)
(11546)
(11216)
(11074)
(10759)
(10669)
(10206)
(10043)
(9985)
(9809)
(8981)
(8472)
(8178)
(8078)
(7752)
(7732)
(7692)
(7614)
(7069)
(6817)
学科
(64184)
经济(64027)
管理(40503)
(35074)
(29119)
企业(29119)
中国(22056)
地方(19671)
方法(19322)
(18971)
(18388)
业经(17766)
环境(17669)
理论(14628)
(13865)
数学(12771)
数学方法(12582)
农业(12468)
(12426)
(12270)
(11551)
金融(11550)
(11260)
银行(11244)
(11018)
(10976)
地方经济(10945)
(10800)
教育(9683)
技术(9428)
机构
大学(206869)
学院(206167)
(82387)
经济(80481)
研究(77272)
管理(74930)
理学(62761)
理学院(61929)
管理学(60838)
管理学院(60450)
中国(58321)
科学(47522)
(46546)
(39641)
(38995)
研究所(35646)
中心(34167)
(32983)
(32718)
(32378)
师范(32088)
北京(30437)
财经(29697)
业大(27905)
(27774)
(26867)
(26719)
师范大学(25948)
农业(24960)
经济学(24883)
基金
项目(129253)
科学(101784)
研究(97983)
基金(91486)
(79161)
国家(78394)
科学基金(66808)
社会(63838)
社会科(59261)
社会科学(59242)
(51319)
基金项目(47850)
教育(44140)
(43067)
自然(40594)
编号(40426)
自然科(39466)
自然科学(39458)
自然科学基金(38743)
资助(36231)
成果(34385)
(33506)
重点(29787)
课题(28723)
(27763)
发展(27034)
(26676)
(26548)
国家社会(25626)
创新(24771)
期刊
(107523)
经济(107523)
研究(66972)
中国(49452)
学报(32191)
(31537)
管理(30638)
教育(30381)
科学(30170)
(29364)
大学(24466)
学学(22277)
农业(21820)
(19760)
金融(19760)
业经(18073)
技术(17988)
经济研究(16034)
财经(15083)
图书(14747)
问题(13139)
(13137)
(11140)
资源(10837)
书馆(10747)
图书馆(10747)
科技(10206)
(9910)
现代(9764)
(9692)
共检索到335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甘晖  夏成  万劲波  
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及基于三种生产四种关系的框架已具雏形,丰富并发展了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并有望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论文着重梳理了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公开发表的主要研究成果:第一,提出了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的概念、原则与方法,强调人类应当从整体观的视角去认识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之间的联系,从调整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和行为方式入手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指出整体的和谐与公正是系统持续健康运行的灵魂与核心。第二,指出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核心是研究系统中的物质流(含能量流)及其影响物质流的"意识流"(含信息流)。第三,论述了三种生产论这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清晰地描绘了环境社会系统中...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夏成  甘晖  万劲波  
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影响文明进程的两大动力,进而从文明演化的视角出发,把两种关系拓展到四种基本关系。三种生产和四种关系的划分形成了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学的一种理论框架,揭示了环境社会系统中物质流(含能量流)及其以此为基础、并对其存在能动作用的"意识流"(含信息流)。从三种生产和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着手,研究了文明的演化,指出文明演化中的两大基本矛盾。分析了三种生产、两种关系、主流价值观等的演化特征或规律,指出两大基本矛盾激发导致工业文明时代的两大社会发展危机,工业文明被环境文明取代是历史的必然。提出今后几个值得深化研究的方向或问题,包括:将三种生产四种关系框架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课题组  张孝德  
基于"互联网+"的分享经济,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21世纪一次深度的覆盖面最大的经济革命。"互联网+"带来社会资源跨界再配置,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市场经济资源配置范式、消费方式、创新方式以及财富创造方式。"互联网+"给传统市场经济植入一个全新的神经系统,使现代经济系统从机械系统向复杂的生命系统转变成为可能。具有生命机制的未来经济是一个智慧创新财富的经济。目前正在兴起的云计算、大数据背后是一次从知识经济向智慧经济的嬗变。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当代人类迈入分享经济时代,中国在分享经济发展中具有发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课题组  张孝德  
基于"互联网+"的分享经济,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21世纪一次深度的覆盖面最大的经济革命。"互联网+"带来社会资源跨界再配置,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市场经济资源配置范式、消费方式、创新方式以及财富创造方式。"互联网+"给传统市场经济植入一个全新的神经系统,使现代经济系统从机械系统向复杂的生命系统转变成为可能。具有生命机制的未来经济是一个智慧创新财富的经济。目前正在兴起的云计算、大数据背后是一次从知识经济向智慧经济的嬗变。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当代人类迈入分享经济时代,中国在分享经济发展中具有发达国家所没有的独特后发优势,中国与发达国家在发展分享经济上机会同步,由此也决定了分享经济要求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必须从跟从追赶型走向自主创新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捷  
本文提出根据文明演化的自然逻辑和自然界对工业文明不堪重负的现状,生态文明必将取代工业文明成为未来的主流文明。生态文明将更多着眼于满足人类的非物质需求尤其是精神需求,精神享受型的服务业将成为生态文明阶段的主导产业;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在生态文明阶段仍然存在,但其重要性已经远远不如工业文明时期。文章进一步分析国家向生态文明转型的博弈选择,认为要求所有国家同步实现向生态文明转型,对发展中国家是不公平的,但非同步转型也是一个冒险的策略,可能带来满盘皆输的结果。这种悖论造成了气候谈判的僵局。只有将减排视为对自然资本的长期投资,零和博弈才能转变为正和博弈。最后,基于中国国情,本文提出,中国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罗晖  程如烟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尹磊  罗瑞华  
本文通过对产业生态学的起源、基本概念、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进行系统地总结与评述,揭示产业生态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产业发展的启示。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马晨  
40年来,伴随市场化改革创新深入推进与市场运行机制的逐步健全,中国国债市场快速成长,国债成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成为金融市场配置资产的重要投资工具,其双向对外开放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展望未来,我们需要深刻把握机遇和挑战,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高度思考未来中国国债市场的改革创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胜旺  丁为民  
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辉煌成就,却也使人类陷入沉重的生态危机之中。人类文明形态的转型,即由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文明形态演进的本质要求。国内外学者以对现实严峻生态问题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强烈的责任感和超前的忧患意识,从社会发展的经济层面、政治层面和观念层面阐释了现代文明发展进程中生态转向的实质内容。这些研究成果具有前瞻性的启示作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潭  刘兴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和矛盾。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彻底冲破旧制度束缚的强烈需求必然催生中国新一轮的改革。在中共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迈向新改革时代的大国治理必然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兼顾为方法,引领整个社会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从而实现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成岗  
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度调整期,百年未遇之大疫情持续影响,新科技革命、新全球化与社会转型发展“三重叠加”,“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形成历史交汇。伴随着网联、物联、数联、智联的迭代发展,信息化、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交织演进,新兴技术正在深层次推动社会变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创造出更多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持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文军  
迈向全球化时代的十大发展趋势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文军“全球化”是一个可以从多种角度加以探讨的概念,其内涵十分丰富,远非经济全球化或信息全球化所能单独替代。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我们可以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层,广义的“全球化”是泛指人类从彼此分隔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伟  熊鹏  
传统财务理论支持效率市场假设,假设人们的行为符合主观预期效用理论和理性。20世纪80年代后期,行为财务学以期望理论为基础,加上其他心理学与行为学对于投资者行为模式的发现,来取代现代财务模型中的理性行为假设,进一步解释了传统财务理论所无法解释的实证发现,从而对市场效率性进行了与过去截然不同的诠释,丰富了财务理论的内涵。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光迅  苗恩文  
工业文明时代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一切时代的总和,但生态赤字日趋严峻。面对人与自然不断激化的矛盾,人类自身亟须实现从"经纪人"到"社会人"或"生态人"的角色转换,真正跨入生态文明新时代。相对于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在生态文明时代,大学作为特殊的社会组织,负有引导人类文明新走向、把握生态文明时代新特征、认识大学新使命、共建大学新蓝图的特殊使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辉堂  王琦  
产业转移现象由来已久,西方理论界不乏关于该问题的研究。本文将产业转移理论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关经济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理论,另一类是研究经济不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理论。而随着产业转移规模的扩大及其方式的多样化,产业转移理论顺应实践需要而产生了新的研究角度与研究方向,它们是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的新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