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11)
2023(10723)
2022(8505)
2021(8215)
2020(6238)
2019(14482)
2018(13839)
2017(24793)
2016(14455)
2015(16271)
2014(16190)
2013(15170)
2012(14257)
2011(13245)
2010(13353)
2009(12059)
2008(11820)
2007(10476)
2006(9555)
2005(8826)
作者
(36328)
(30237)
(30098)
(29129)
(19362)
(14239)
(13870)
(11760)
(11678)
(10962)
(10351)
(9972)
(9822)
(9627)
(9561)
(9549)
(9106)
(8809)
(8766)
(8757)
(7827)
(7380)
(7160)
(6925)
(6885)
(6858)
(6692)
(6679)
(6040)
(6030)
学科
(52467)
经济(52416)
管理(36341)
(31981)
中国(25157)
(24232)
企业(24232)
方法(20080)
教育(20053)
数学(18328)
数学方法(18099)
(16171)
(14201)
(13620)
贸易(13609)
(13429)
业经(11360)
(11344)
(10488)
(10455)
农业(10238)
理论(9884)
(9596)
(9581)
银行(9580)
(9350)
地方(8907)
(8393)
金融(8393)
环境(8278)
机构
大学(198484)
学院(193436)
(86695)
经济(85027)
研究(76168)
管理(68596)
理学(58322)
理学院(57595)
管理学(56785)
管理学院(56361)
中国(54585)
(43778)
(40355)
科学(39473)
(36591)
(34851)
师范(34720)
研究所(33015)
中心(32752)
教育(31776)
财经(31329)
北京(29345)
(29063)
(28833)
师范大学(28677)
经济学(28336)
(27524)
经济学院(25465)
(24374)
财经大学(23243)
基金
项目(122411)
研究(100748)
科学(100068)
基金(89009)
(75843)
国家(75099)
社会(65319)
科学基金(64186)
社会科(61868)
社会科学(61856)
教育(53081)
(44217)
基金项目(43914)
编号(41954)
(40419)
成果(37762)
资助(36833)
自然(36506)
自然科(35681)
自然科学(35674)
自然科学基金(35106)
课题(32323)
(31031)
重点(28913)
(28389)
教育部(27908)
国家社会(27624)
(27037)
(26684)
中国(26351)
期刊
(94470)
经济(94470)
研究(75363)
教育(53266)
中国(49293)
(28976)
管理(26132)
科学(23479)
(22582)
学报(22422)
(20012)
金融(20012)
大学(19348)
技术(19214)
经济研究(16852)
学学(16422)
财经(16095)
农业(15909)
(14101)
职业(13543)
(13276)
业经(13116)
问题(12161)
国际(11907)
世界(11680)
(10535)
论坛(10535)
(9292)
技术教育(8704)
职业技术(8704)
共检索到312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郑石明  邬智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研究和制定科学的教育公平政策对于保障人民教育机会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教育公平政策为研究对象,梳理教育公平政策的研究进展和变迁轨迹,提炼教育公平政策关注的重要问题,分析教育公平政策变迁的逻辑、起因与动力。同时,借鉴国外教育公平政策研究经验,指出我国教育公平政策的转型方向:教育公平建设进入变革时期,即追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全面完成十九大所提出的教育公平建设目标,制定和执行科学的教育公平政策提供有力支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廷洲   郅庭瑾  
近年来,中国政策问题逐渐复杂化,行为主体及其利益权力关系日趋多元。但是,教育政策过程不仅没有陷入“民主决策的困境”,也很少显示出“执行协商”“、折中共识”等妥协和路径依赖现象,反而表现出诸多新特征。政策理念和目标设定愈发强调教育的公益事业属性,决策过程克服竞争博弈的掣肘并以实现公共利益为价值导向,执行过程强势动员政策主体、整合公共资源。这些特征有着特定的逻辑基础,即制度化的权威决策模式,强势动员执行的组织形态和制度体系。这些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可以概括为“价值决策—动员执行”模型,构成新时代中国教育政策过程的理论逻辑。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金紫薇  邓友超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流动规模不断增大,“乡土中国”向“流动中国”的转变势不可挡。进入新时代,在两个大局的双重叠加和相互激荡下,中国教育呈现四种新的流动趋势:从出国留学向国内就学的流动、从体制外就学向体制内就学的流动、从乡村就学向城镇(县城+都市圈)就学的流动以及毕业生从低收入群体向中等收入群体跨越的流动趋势。中国教育的四大流动趋势实际上是对教育资源体系的大调整,深刻塑造和改变着当前中国的教育版图,使国际与国内、国家与市场、城镇与乡村以及不同阶层之间展开了复杂的互动和博弈,对中国教育发展带来诸多新挑战。为此,通过探索人才“在地”双培养模式、优化支撑公共教育的服务体系、构建圈层融合的城乡教育发展新格局、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和竞争力措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新久  
在标准化、精益化的基础上,发展数字制造与智能制造,从而使个性化柔性制造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ISO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在我国推行以来,过程方法逐步被国人接受、认知、理解与广泛使用。但由于过程方法是舶来品,仍然有非常多的管理者由于没有理解其深刻内涵,在组织内建立的各种管理体系形似而神不似,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滕珺  
保障人的基本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是UNESCO多年来一贯的追求。本研究借助福柯的"话语实践"理论,运用N-Vivo 8.0对UNESCO的"全民教育"政策文本进行处理,发现"全民教育"一方面延续了UNESCO追求教育公平的努力,另一方面又具有更为强烈的革命气质。这种革命气质促使"全民教育"与"终身教育"在信息时代不断走向融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涛  
通过对底层社会中两个孩子"就近入学"与"异地择校"两种不同教育选择模式的田野比较观察,揭示出当下中国"就近入学"政策背后的发展困局与深层危机:在现有教育资源不均衡分布的状态下,"就近入学"政策逐步与住房的空间分异、阶层区隔相匹配而形成了明显的教育层化格局,进而导致教育再生产意义上的阶层复制与流动固化。为此,亟待呼吁中国教育公平通过"差异补偿"和"实质公正"的政策升级加速实现从"机会公平"向"质量公平"的深度范式转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东  
追求公平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也是公共政策制定者所持的基本价值取向。然而,公平问题不仅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备受争议,充满矛盾与冲突。我们为理想的教育公平争论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薛二勇  刘淼  李健  
教育公平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我国教育公平发展政策经历四个阶段,分步骤有节奏地开展了扫盲教育、普及教育、全民教育与优质教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公平发展道路。其突出地体现为普惠性、补偿性教育公平发展政策体系的构建,以及教育机会、过程、结果公平的综合推进等三大政策特征。面向未来,教育公平发展现代化的路径展现为"四为主"推进,即以县为主,加强省级统筹,全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以师为主,建设素养高情怀浓扎根深的教师队伍;以校为主,完善治理体系,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以质为主,信息化与开放办学相结合,有效拓展优质教育资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照海  
自主知识体系是一个具有自身逻辑、生成机理和内在规定的知识生产、积累和应用体系。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既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也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激发教育发展动力和活力的思想先导。中国教育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性是一种“嵌入性自主”,是在中国与世界、知识与实践、体系与问题、政策与学术的多重互动中生成的。从内在的逻辑建构与外在的社会建构来说,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可分为知识本体层面的理论建构、文化价值层面的意义建构、学科地位层面的制度建构和社会地位层面的生态建构。建构自主的知识体系,要明确什么知识、谁的知识、谁生产知识、谁使用知识,把握理论、文化、制度和社会四重逻辑。在理论逻辑中重视原创性和系统性,在文化逻辑中重视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制度逻辑中重视学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在社会逻辑中重视实用性和可信性,最终促进知识增长、文化自觉、学科建设和知识应用。教育强国建设只有在知识体系这一底层逻辑上实现主体性和自主性,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发展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马维娜  
中国教育改革释绎的时空逻辑,是进入中国教育改革分析现场的方法论铺垫。在历史的"时间之流"中,无论"社会时间"还是"哲学的历史",都是对历史的整体的或全面的拿捏,也是对历史演进中变与不变因素的把捉。在解释的"空间格局"中,无论教育还是教育改革,都是社会的日常生活,并对社会主体、社会生活产生深刻而巨大的意义;日常生活决不意味着必须仅在一定时空中,而是包括教育改革在内的日常生活,只有在空间与时间中才会具体而现实。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伟  
当下中国教育改革必须考虑文明的整体性问题并回到文化建设的轨道上来。中国教育改革需要保持清醒的中国现代性问题意识,这一问题意识表现为文化认同危机、全球性与在地性矛盾、人格系统与价值系统的变异三个层面。中国教育的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有教养的人、重建文化认同和回归有文化的政治。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文化改革的前景是复兴文化传统、回归教育自主与创造新的共同价值。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徐晓玲  
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的核心,是各国政府教育改革的基本出发点和共同目标,始终左右着教育改革的方向并最终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改革,虽然在教育的实际发展水平上存在巨大差异,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妄言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改革应积极寻求在教育公平现实问题上取得突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海萍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围绕基础教育公平出台的各类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成效显著。从政策数量、政策主题词、政策类型和政策功能四个方面进行回顾,可以发现中国基础教育公平政策40年的推进策略主要有:以教育"起点公平"为主要着力点、以全面均衡为发展方向、以师资队伍提升为第一抓手、以信息技术为重要突破口;其演进逻辑主要有:从"保底"式公平到"均衡发展"式公平、从"物质关怀型"公平到"人文关怀型"公平、从单一方法促进公平到多元工具维护公平、从单一主体推动公平到协同攻坚保障公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  
世界现代化历史上三次后进国追赶先进国的成功范例表明 :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先导。 2 1世纪前 2 0年 ,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也是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未来 5 0年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构想是 :坚持“人力资源是中国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的战略选择 ,通过制度创新 ,分三个阶段实现教育的“三步跨越”和人力资源的“两次提升”的战略目标 ,将我国从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江增煜  
教育政策与法律是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政策与法律的制订与完善大致可分四个时期:教育秩序的恢复和重建期(1978-1984年)、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启动期(1985-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催动的教育政策调整期(1993-2002)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与法律探索期(2002年至今)。在教育对外开放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