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11)
2023(6801)
2022(5427)
2021(5129)
2020(3942)
2019(8717)
2018(8756)
2017(14690)
2016(8701)
2015(9607)
2014(9074)
2013(8092)
2012(7358)
2011(6747)
2010(7059)
2009(6458)
2008(6142)
2007(5966)
2006(5356)
2005(4606)
作者
(19988)
(16599)
(16554)
(15695)
(10459)
(7933)
(7680)
(6435)
(6355)
(5971)
(5594)
(5543)
(5268)
(5189)
(5137)
(4960)
(4927)
(4894)
(4891)
(4845)
(4296)
(3960)
(3935)
(3899)
(3759)
(3753)
(3676)
(3628)
(3409)
(3233)
学科
(24841)
经济(24699)
管理(23605)
(22043)
(21007)
企业(21007)
教育(19710)
中国(15170)
技术(12422)
理论(11177)
技术管理(8793)
方法(8752)
业经(8687)
(7464)
(7152)
教学(6647)
(6565)
(6361)
(5604)
(5455)
发展(5038)
数学(4958)
(4915)
数学方法(4845)
农业(4509)
研究(4483)
(4446)
银行(4441)
(4384)
金融(4381)
机构
大学(111721)
学院(106882)
研究(40848)
(38488)
经济(37506)
管理(37068)
理学(31722)
理学院(31251)
管理学(30705)
管理学院(30423)
教育(28520)
(25370)
师范(25307)
(24851)
中国(24112)
科学(21562)
师范大学(21006)
(18829)
(18305)
(17710)
中心(17041)
研究所(16938)
北京(16485)
(14877)
技术(14547)
财经(14154)
职业(14033)
(13622)
(12857)
研究院(11810)
基金
项目(68430)
研究(60417)
科学(57600)
基金(47256)
社会(39761)
(39503)
国家(38958)
社会科(36269)
社会科学(36257)
教育(35577)
科学基金(34103)
(27804)
编号(26547)
(25157)
成果(24661)
基金项目(23487)
课题(21601)
(18334)
自然(18092)
(17804)
自然科(17762)
自然科学(17759)
自然科学基金(17476)
规划(17251)
(16964)
资助(16943)
重点(16684)
项目编号(16593)
创新(16346)
(16053)
期刊
教育(49405)
研究(45010)
(44219)
经济(44219)
中国(34019)
管理(15903)
(14118)
技术(13772)
科学(12644)
学报(11941)
职业(11863)
大学(11192)
(9864)
学学(8561)
(7892)
论坛(7892)
(7848)
金融(7848)
技术教育(7677)
职业技术(7677)
职业技术教育(7677)
财经(7396)
经济研究(7133)
业经(6614)
农业(6585)
(6529)
高等(6160)
科技(5860)
(5859)
图书(5856)
共检索到1769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清涛  彭正梅  
作为联合国专门负责教育事业的国际性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教育治理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引领全球教育变革与发展动向。以多源流理论为分析框架,考察教科文组织最新颁发的全球性教育报告《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发现该世界性教育政策议程设置的动力来源于:因气候变化、数字技术、民主倒退以及不确定的就业市场等多重时代危机叠加,致使全球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与理想承诺间尚存在显著差距为问题源流;由未来教育国际委员会所构成的政策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教育议题并建言献策为政策源流;以教科文组织成立75周年以来始终致力于全球教育治理的历史使命与根本宗旨为政治源流;最终,三大源流在“政策企业家”及相关政策“外溢效应”的助力下实现耦合,成功推开世界教育宣言的“政策之窗”,开启全球共同擘画未来教育的新议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段世飞  叶贞莹  
新冠疫情、逆全球化浪潮和“人工智能+”推动全球教育治理迈向新的阶段。《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全球教育治理提供了“社会契约”的视角。迈向“社会契约”的全球教育治理旨在将教育视为“全球共同利益”,并呈现出治理主体的扩大化、治理客体的动态化、治理规制的协同化、治理目标的原则化、治理效果的多维化等特点。迈向“社会契约”的全球教育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多元主体参与的“合法性”危机、混乱世界秩序中的客体泛化风险、教育大数据的孤岛阻碍及智能鸿沟、教育治理效果异体问责的实践壁垒、基于教育公共利益的价值认同困境。迈向“社会契约”全球教育治理的变革将探寻“教育法治”的复合型治理规则体系、转向基于教育证据共识的治理范式,推动建立以教育大数据为依托的“云边端”协同机制、在管评分离的基础上强化第三方评估、发展“公众需求”逻辑下的利益共享机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民选  卞翠  
半个世纪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一系列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教育文件。从学会生存、学习的四个支柱到共同利益、社会契约等理念的提出,既呈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全球教育领导者的全球性思维和全球视野,也体现了其一贯坚持的人文主义传统,并在传承中创新。面对全纳教育危机、学习的贫穷、学习的非认知能力培养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加剧的教育危机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21年11月发布的《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报告中提出,要为教育构建一份新的社会契约,通过契约精神维护与践行"教育是一项共同利益"。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林可  王默  杨亚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年11月面向全球发布了《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报告。本研究以报告英文版为主要分析文本,结合霍布斯、洛克、卢梭、马克思和恩格斯等人关于社会契约的经典理论,解读其副标题"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之意蕴,聚焦"教育需要何种新的社会契约""新教育社会契约如何实现"以及"我国新教育社会契约的本土话语与实践"三个核心议题。本研究通过厘清社会契约的"旧传统"和"新注解",发现该报告提出了一种不同于法学、经济学、政治学领域的社会契约概念,而是从教育学领域切入,探讨教育如何成为、如何建构、如何引领一种新的社会契约;强调从人类视角、生态视角和技术视角解读新教育社会契约的内涵及实现路径;择要分析教育学、课程、教学、教师、学校、学术科研机构、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国家与非国家机构等教育要素与主体的变革方向;思考新教育社会契约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晓珊  戚万学  
技术正在重塑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重塑教育体系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战略选择。技术的教育应用的逻辑不是由技术工具决定的,而是由技术背后的原理决定的。技术推动的教育变革本质上是教育技术的变革,技术重塑教育本质上是技术重塑了"进行教育的技术"。支撑教育技术发展的核心基础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教育现象的发现、捕捉和利用是技术重塑教育的逻辑起点。单一的技术要具备重塑教育的力量需要经过一个组合进化的过程,由单数技术、单体技术走向复数技术、组合技术,形成"域"。教育的重塑本质上是"域"的更替,是新域取代旧域的重新域定、重新定义教育的过程。教育会随着技术的进化出现结构的变化,改变教育方法、过程和组织形式等整套安排,重构教育系统结构。教育变革不能简单化地理解为教育技术的变革;在教育被技术重塑的过程中,技术将逐步代替我们对教育的观察和思考,演变为教育变革的阻力,教育技术的革新并不必然等同于教育的进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照云  肖宏  
变革已成为企业 2 1世纪的生存法则。本文从“个人契约”的角度 ,阐述了企业变革中普遍存在着的员工抵制问题 ,并在分析重塑“个人契约”及“心理契约”在企业变革过程中的关键地位的基础上 ,进一步论述了企业在重塑“个人契约”进程中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尹文嘉  唐兴霖  
公共参与不仅是基于民主的诉求,更是为了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传统公共参与理论将公众视为被动的信息供给者,导致了政治输入不畅和群体性事件高发等弊端。社会建构下的公共参与将公众视为主动的信息供给者,通过政府公共机构和公众对共同关注问题进行协商,能更有效地"做好事情"。公众和政府以真正合作互动的方式共同定义和重新建构治理过程,联合设计和有效实施公共服务供给方案,从而使公众与公共行政者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种理想的互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顾明远  彼得·圣吉  周作宇  滕珺  毛霁燕  
跨越过去,展望未来。2015年10月27日,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京师厅,一场凝聚东西方智慧的跨界对话在这里举行。对话双方分别是中国教育界泰斗、著名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与世界级管理学大师、学习型组织理论创始人、"2030中国未来乡村学校计划"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名誉教授彼得·圣吉先生。两位大师围绕"未来的教育:我们如何迈向新的时代"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的思想交流。北京师范大学副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姚凯  
本文针对A公司的实际情况,以构建和谐企业为目的,在心理契约理论的基础上引入自我实现维度,建立了基于员工导向的心理契约新模型,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实施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山  
当前,市场型治理、行政型治理、自愿型治理是我国农地细碎化治理的主要模式。这三种模式有效地解决了我国农地细碎化问题,但是也存在着难以调动多元治理主体的积极性,缺乏可持续性的战略规划、科学的制度配套措施以及必要的法治保障的局限性。为此,应秉持顶层设计和基层设计并重的原则,加强农地细碎化治理的制度化建设,完善农地细碎化治理的监管体系,明确农地细碎化治理主体的行为边界,构建以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为核心,以农村公共利益为目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地细碎化整体性治理模式。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于金申   诺亚·W.索贝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报告的重要起草者之一,诺亚·W.索贝教授基于其学术研究和参与报告起草的经历,分享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这份报告建立在三地平线框架、变化理论、未来素养、渴望能力、涌现思想等坚实的学理基础之上。在报告的内容层面,“新的社会契约”理念体现了民主参与式的教育转型思路,其实现过程需要因地制宜、灵活应变,并需不断地迭代与完善。未来学校将呈现复数形态,成为新兴的、充满创造力的、开放式的代际交流场所。就当前的学术争论而言,该报告展现了一种修复未来的政治立场,但在如何凸显教育的“弱”、展现教与学的不确定性特质,以及探索国际教育合作的具体路径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长真  唐玮  
近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为中国未来的绿色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总体方案》倡导要构建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按照系统推进、群众参与、重点突出、分类实施的原则,开展绿色家庭、学校、社区、出行、建筑等创建行动,建立并完善绿色生活的相关政策与规章制度,促进中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虎  
5月16日下午召开的第六次全体会议是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总报告人做了总结性发言,大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本次大会会议成果《上海共识》,与会代表对《上海共识》中提出的指导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原则意见表示赞同,并对承办本次会议的中国政府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表示感谢。在闭幕式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唐虔先生、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沈晓明先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先后致辞,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顺利闭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新年的钟声已敲响,昂扬的步伐在行进。我们满怀豪情跨进新年的大门,迈向了充满激情的2008年!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随着世界产业格局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得不面对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到世界范围的广大市场去纵横捭阖。太仓中化环保化工有限公司主营的是制冷剂产品,HFC-134a总体产能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是我国重要的有机氟化工产品生产、研发基地。随着中国氟化工行业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