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29)
2023(4726)
2022(4057)
2021(4082)
2020(3216)
2019(7564)
2018(7324)
2017(12211)
2016(6771)
2015(7508)
2014(7056)
2013(6491)
2012(5870)
2011(5426)
2010(5544)
2009(5324)
2008(5242)
2007(4416)
2006(4096)
2005(3820)
作者
(16222)
(13852)
(13547)
(13126)
(8617)
(6517)
(6198)
(5228)
(5201)
(4858)
(4721)
(4634)
(4481)
(4437)
(4231)
(4150)
(4055)
(4007)
(3928)
(3901)
(3612)
(3192)
(3188)
(3187)
(3123)
(3115)
(3103)
(3053)
(2731)
(2701)
学科
(21687)
经济(21658)
管理(21010)
(19392)
(18270)
企业(18270)
技术(10698)
中国(9234)
(8893)
技术管理(8651)
(6862)
(6650)
业经(6369)
方法(6001)
(5863)
银行(5857)
体制(5837)
(5734)
(5731)
(5593)
金融(5593)
理论(5469)
教学(5397)
教育(5258)
数学(4817)
数学方法(4690)
地方(4352)
(4150)
(3882)
(3871)
机构
大学(81776)
学院(81449)
(35619)
经济(34954)
研究(33420)
管理(30016)
中国(25933)
理学(24810)
理学院(24486)
管理学(24131)
管理学院(23925)
(18528)
(18038)
科学(17614)
(16327)
中心(14782)
研究所(14455)
(13441)
(13328)
师范(13255)
财经(12889)
(12164)
北京(11959)
(11811)
教育(11127)
师范大学(10935)
经济学(10694)
(10625)
(10490)
技术(10026)
基金
项目(50781)
研究(41789)
科学(40702)
基金(35166)
(30393)
国家(30096)
社会(26160)
科学基金(26033)
社会科(24742)
社会科学(24735)
教育(20552)
(20333)
基金项目(18033)
编号(17296)
(17146)
成果(14997)
自然(14775)
自然科(14459)
自然科学(14457)
自然科学基金(14209)
(14163)
创新(13444)
课题(13173)
资助(12806)
重点(12122)
(11581)
(11305)
国家社会(11209)
(11205)
(10921)
期刊
(44056)
经济(44056)
研究(33662)
中国(26499)
教育(20858)
(15245)
管理(14835)
(10607)
金融(10607)
科学(10322)
技术(10166)
学报(9729)
(9417)
大学(8196)
经济研究(7750)
学学(6914)
财经(6809)
业经(6364)
职业(6120)
(6064)
农业(5855)
科技(5286)
(5195)
论坛(5195)
(5142)
国际(5068)
图书(5038)
问题(4776)
技术经济(4526)
技术教育(4303)
共检索到1490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刚  
"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常常以课程变革为先导,这特别反映在美国课程的发展历程中。事实上,从20世纪初以来,美国已替代德国成为世界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中心,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到今天的建构主义理论;从社会改造主义运动到现在的基于知识标准的教育改革,美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也在曲折中前行,而这样的多种尝试,尤其是课程过去50年的变化,可以为中国教育提供诸多经验与教训。与中国现代教育体制一样,中国的课程设置也是西学东渐的结果。其实,几乎今天所有的中国课程改革设想,都可以从西方课程的变革尤其是美国课程的演变中找到模板,本文试图通过梳理课程的基本取向和"二战"后美国课程的变化,展望新千年的课...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雪坤  
在新旧世纪更替之际,世界各 国逐渐克服了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一些地区经济迅速复苏,全球经济贸易趋于回升,但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我国外贸在遭受巨大冲击、急剧滑落之后,出口终于转降为升,进口快速增长,取得了可喜成绩。我国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预期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外贸将持续回升,恢复到较快发展的水平。 目前,多数遭受危机冲击的国家经济已经开始恢复,发达国家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世界经济形势有较大改善。据预测,200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3.5%,持续复苏势头强劲。世界贸易也将随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凤鸣  
时序迈入新千年 ,电子商务如日中天 ,审计确认日益重要 ;风险管理备受瞩目 ;无形资产的价值衡量渐受重视 ;知识管理企业竞争的优势所在。总的来说 ,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谢健  
欧洲联合项目质量认证长期以国家认证为主要方式,这种方式在立法与认证、过程与手段以及结果与认可三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弊端。为了促进欧洲一体化,提升高等教育整体竞争力,欧洲委员会于2015年推出了一种新的"欧洲方法"——单一认证。与国家认证相比,单一认证具有兼顾标准的统一性与特殊性、节省时间和成本以及共同参与的优势,但其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制度、系统以及操作层面的障碍。反思单一认证的实践,欧洲各国在进行联合项目质量保障过程中,应充分认识联合项目的特殊性、建立与欧洲标准接轨的质量认证体系以及落实保障单一认证的实践行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文  
20世纪未叶,西方学术界对学习理论的研究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研究人员从各个不同领域共同开展有关学习的跨学科、跨文化的研究,从而使学习理论发生了深刻、本质与革命的变化。这证明人类已经进入创建学习科学的新纪元,一场彻底改变人类学习的理念与方式的革命已经兴起。本文试图从学习理论创新的时代背景、学习隐喻的演变以及学习理论的突破等三方面的论述,以发现有价值的研究线索,使其成为支撑自身研究的高起点。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关鑫  李富明  Eva-Riitta Siitonen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中国企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演化,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与逐渐复苏的国内经济环境下,需要解答如何难中求进、干中求进、变中求进、稳中求进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2023中国企业500强榜单,总结当下中国企业的成长环境、路径、模式和大势等,希望给予您启发。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道宇  
教育是应对人类世以来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关键途径。为更好应对危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20年发布了《2050年教育愿景宣言》,提出应在2050年前完成从人类中心主义教育学转向非人类中心教育学的教育变革。变革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在社会使命上,从促进人类内部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正义转向促进人与万物和谐共生的生态正义;二是在育人目标上,从社会人转向生态人,从而培养具有超人类共主体性和生态伦理德性的生态内部人;三是在教育主体上,从排他式人类独舞转向包括人类、赛博格与非人类之间的种际共舞;四是在教育实践上,从主客二分的“认识-宰制”范式转向我他一体的“关怀-共生”范式,从而使知识恢复自身的德性价值空间,进而生成人关怀自然的他者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新年的钟声已敲响,昂扬的步伐在行进。我们满怀豪情跨进新年的大门,迈向了充满激情的2008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段世飞  叶贞莹  
新冠疫情、逆全球化浪潮和“人工智能+”推动全球教育治理迈向新的阶段。《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全球教育治理提供了“社会契约”的视角。迈向“社会契约”的全球教育治理旨在将教育视为“全球共同利益”,并呈现出治理主体的扩大化、治理客体的动态化、治理规制的协同化、治理目标的原则化、治理效果的多维化等特点。迈向“社会契约”的全球教育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多元主体参与的“合法性”危机、混乱世界秩序中的客体泛化风险、教育大数据的孤岛阻碍及智能鸿沟、教育治理效果异体问责的实践壁垒、基于教育公共利益的价值认同困境。迈向“社会契约”全球教育治理的变革将探寻“教育法治”的复合型治理规则体系、转向基于教育证据共识的治理范式,推动建立以教育大数据为依托的“云边端”协同机制、在管评分离的基础上强化第三方评估、发展“公众需求”逻辑下的利益共享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闫衍  段亚林  
2012年前3季度,我国经济延续了2011年逐季回落的趋势,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持续探底,但在消费持续逆势上扬、基础建设投资大幅增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持续放松以及全球市场情绪渐趋平稳带来的外需稳定等因素的作用下,9月出现触底反弹,并在存货周期逆转、消费持续增长、外需小幅回升、投资持续加强等因素的作用下,有可能出现2012年前3个季度回落超预期、第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谢静   雷万鹏  
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与课程改革关系密切,把握两者演变脉络与内在逻辑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教研工作的重要前提。本文基于话语分析视角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教研与课程改革的关系历经了确立与弱化、恢复与规范、转型与创新三个阶段,实现了由“指导管理”到“服务引领”的话语转变。这一话语变迁源于制度外力与内部动力的双重作用,呈现出以“渐进层递”为特征的演进模式,体现了从单一话语到多元主体互动话语的更迭趋势,并展现出以教研组织为中介的课程改革行动路径。通过进一步健全我国特色教研制度,以“服务”为理念创新教研机制,以课程领导力为重点提升教研人员素养,以学习共同体为载体加强校本教研等措施,实现教研与课程改革的良性互动,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