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29)
2023(6282)
2022(5166)
2021(4955)
2020(4113)
2019(9488)
2018(9612)
2017(17087)
2016(10345)
2015(12036)
2014(12345)
2013(11532)
2012(10972)
2011(10177)
2010(10662)
2009(9714)
2008(9711)
2007(8875)
2006(7965)
2005(7461)
作者
(26114)
(21793)
(21702)
(21005)
(14426)
(10579)
(10142)
(8672)
(8378)
(8178)
(7668)
(7339)
(7151)
(7045)
(6908)
(6810)
(6502)
(6451)
(6450)
(6407)
(5918)
(5362)
(5344)
(5119)
(5022)
(5018)
(4986)
(4777)
(4433)
(4315)
学科
(41951)
经济(41888)
管理(27174)
(24854)
方法(23606)
(21231)
企业(21231)
数学(20855)
数学方法(20652)
教育(20121)
中国(16504)
(11872)
理论(11364)
(9753)
(9454)
(7911)
业经(7759)
教学(7155)
(6881)
贸易(6877)
(6870)
财务(6863)
财务管理(6843)
地方(6801)
企业财务(6618)
(6616)
技术(6586)
(6436)
金融(6436)
(6410)
机构
大学(152026)
学院(143283)
(56790)
经济(55446)
管理(51975)
研究(48134)
理学(44759)
理学院(44260)
管理学(43603)
管理学院(43291)
(32731)
中国(32019)
教育(30041)
(29484)
(29019)
师范(28897)
科学(24129)
师范大学(23979)
(23846)
财经(23290)
(22077)
中心(22024)
北京(21551)
(21257)
研究所(19581)
经济学(18958)
(18574)
财经大学(17436)
(17258)
经济学院(17170)
基金
项目(87070)
研究(72925)
科学(71682)
基金(62657)
(51572)
国家(50978)
社会(46435)
科学基金(44676)
社会科(43864)
社会科学(43859)
教育(43403)
(33192)
编号(31676)
基金项目(31262)
(30292)
成果(29789)
资助(26661)
自然(25677)
自然科(25131)
自然科学(25127)
课题(24997)
自然科学基金(24734)
(22928)
教育部(21506)
(21224)
重点(20585)
规划(20139)
(19637)
项目编号(19633)
人文(19472)
期刊
(60631)
经济(60631)
研究(56483)
教育(51414)
中国(36256)
(23182)
管理(19227)
学报(17021)
技术(15799)
科学(15237)
大学(15200)
(14438)
金融(14438)
财经(13147)
职业(12603)
(12419)
学学(12250)
(11290)
经济研究(9681)
图书(8419)
问题(8219)
技术教育(8149)
职业技术(8149)
职业技术教育(8149)
业经(8042)
(7868)
论坛(7868)
农业(7740)
(7676)
(7034)
共检索到229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彭正梅  
20世纪70年代德国公民教育出现了批判转向及其激进发展,从而引发了新保守主义的平衡要求,并进而提出了公民教育中批判与保守之间的辩证关系:批判而不至于引起社会动荡,保守亦不至于屈从于现实。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邓莉  
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理论以关怀伦理学为基础,引起了中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现代社会深受传统儒家伦理的影响,诺丁斯的关怀伦理与儒家伦理相契,但并不完全适应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需求,受儒家伦理影响的中国现代社会和学校道德教育恰恰缺失的是以正义伦理为基础的道德理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彭莉莉  
为了应对国际学业成绩比较的不利处境,德国一改其传统的投入性的内容取向的教育质量控制,首次以国家教育标准形式在国家层面实施产出性的能力取向的教育质量控制。这一带有国际趋势的转向虽然改进了德国教育质量,提高了教育质量地区间的可比性及均衡发展,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质疑和担忧。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石中英  
促进教育的民主化被看做是现代教育变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民主化包涵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既包括教育机会的扩大和均等,也包括教育组织、活动和关系本身的民主化。在教育民主化理念的支配下,民主成为适用于并支配学校事务的一项基本价值原则。然而,人们仔细审视民主概念在教育场域中的应用情况,也发现存在不少值得严肃讨论的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指向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学校是一个可以"被民主化"的场所吗?本文提出,由于学校组织的教育性特征,诞生于政治领域中的民主原则并不能完全无条件地适用于教育场域;在教育事务的处理上,民主原则的应用应该考虑与教育性原则以及传统、权威、道德、自主性等诸多影响因素相协调,从而建构更为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雪龙  谢维和  
伯恩斯坦并不能简单地归于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的"新"教育社会学运动;他通过对"新"教育社会学以及相关的再生产研究模式的分析,揭示了该运动所遗留下的研究盲区——它仅仅描述了教育现象的"浅喻",即教育与外部社会结构的直接关联,忽略了教育知识的选择、组织和传递的基本原则。"新"教育社会学之所以陷入"浅喻",原因在于它将知识关系化约为外部权力关系,将知识问题简化为意见或权力平衡的问题。因此,从"浅喻"迈向"深喻"的关键在于,澄清学校教育的知识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关系,克服"非社会化"的本质主义与"过度社会化"的建构主义之间的矛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彭正梅  邓莉  
21世纪技能改革运动体现了一种从3R向4C的转变,其核心是培养之前时代作为少数精英特权的批判性思维技能。从批判性思维的精神史来看,这也体现了一种大自然隐蔽的计划。在一个相互依赖和全球竞争的时代,强调"教育即知识"、"教育即道德"的中国教育,需要认真对待批判性思维,并把它纳入教育改革的核心,培养每一个人的思维技能,加强国家战略所需要的个体竞争力和全球竞争力,促进社会繁荣并推动建设一个更加包容和正义的世界。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小亮  宋立  
【目的/意义】马克思技术批判的实质是对劳动异化问题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回答。【设计/方法】马克思以技术进入生产过程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为线索,探讨了二者关系的辩证发展,其核心是以剩余价值规律阐释技术发展的资本逻辑及其对劳动者的异化作用,其根本追求是劳动者的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结论/发现】马克思技术批判的辩证发展观蕴含着否定之否定规律,预示着劳动者与技术关系在新时代将迎来辩证否定,劳动者终将恢复对技术的支配地位。马克思技术批判辩证观的当代价值是重新确立劳动者对技术的主导地位,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看待技术的作用条件,以及推动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包容性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会  
塞尔通过他设计的"中文屋"思想实验对图灵的"智能"定义进行了反驳,认为计算机即使通过了图灵测试也不可能具有智能,人与计算机的根本区别在于意向性(自主意识),而意向性来源于人类大脑特有的生物结构——神经蛋白,这一点是计算机所不具有的。但是,塞尔并没有明确指出产生意向性的根源性力量究竟是什么,即人的大脑是如何具有意向性的,计算机究竟有无可能具有意向性,这是他的"中文屋"思想实验留给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也是图灵测试需要我们认真审视的问题——智能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在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中,人们对计算机智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让计算机具有像人类的大脑一样的意向性成为人工智能专家未来努力的方向,但同时计算机能否具有反思能力,进而改造自身系统也是专家们所担心的问题。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许光伟  
《资本论》是理论著作,也是具有辩证叙述要求的一部史书,归根结底,是“书写历史”的社会客观批判的工作体系。内在逻辑红线是“商品批判——资本批判”。此架构与“科学实证主义”无涉,在于内在剖析“价值之道”、“价值之德”以及“资本之道”、“资本之德”,奠立“事的科学”基础。这种研究使历史建立为“实践的对象”,产生认识,又进一步使逻辑建立为“认识的对象”,产生理论,从而完成了对于“康德主义知识论”的真正走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雪阳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发展,以及国际垄断资本在全球的扩张,西方学界近来出现了一种所谓"全球化新阶段论"。该思潮认为,经济全球化时期,跨国公司的国籍正变得模糊,"跨国资产阶级"和"跨国资产阶级政权"已初露雏形。然而,真相却是:跨国公司的国籍身份并没有消失,传统民族国家也远未消亡,一种具备"统一意志和利益","自在且自为"的"跨国资产阶级"和"跨国资产阶级政权"则更没有成型。当前时期,我们仍需继续坚持基于"民族国家"与"竞争资本"分析范式之上的列宁"帝国主义论",反对抽象且散发着机会主义气息的"超帝国主义论"及其当代最新演化形态——"全球化新阶段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雪阳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深入发展,以及国际垄断资本在全球的扩张,西方学界近来出现了一种所谓"全球化新阶段论"。该思潮认为,经济全球化时期,跨国公司的国籍正变得模糊,"跨国资产阶级"和"跨国资产阶级政权"已初露雏形。然而,真相却是:跨国公司的国籍身份并没有消失,传统民族国家也远未消亡,一种具备"统一意志和利益","自在且自为"的"跨国资产阶级"和"跨国资产阶级政权"则更没有成型。当前时期,我们仍需继续坚持基于"民族国家"与"竞争资本"分析范式之上的列宁"帝国主义论",反对抽象且散发着机会主义气息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骆桢  
"置盐定理"及其引发的争论至今已积累了大量文献,但国内却鲜有研究。本文回顾了相关争论的主要文献,澄清了"置盐定理"与马克思理论的本质区别,并指出了其对马克思的误读。由此构造了一个导致一般利润率下降得以实现的"反例",以表明置盐对资本主义竞争理解的局限性。同时,根据"置盐定理"的启发,本文在马克思原有体系下推导出了技术创新导致一般利润率下降的内在约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邓莉   蒋帆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是世界各国增强教育竞争力、提升国民素质的共同行动。中国、美国和芬兰三个国家作为改革的典型代表,其治理模式的不同也导致了三种改革方式在各自国家中的认可接受度不同。中国的层级治理模式在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执行中路径清晰且推广迅速,但部分行动者的象征性执行以及对改革的潜在抵制导致政策执行阻滞;美国的市场治理模式在企业为主、自下而上的主动生发过程中充满创新与活力,但缺乏强有力的政治承诺且带有逐利性;芬兰的网络治理模式通过上下互动、信任与协作,充分发挥利益相关者的能动作用以增进改革共识,但其有效性依赖社会的高信任度文化和主体间的信任支撑,故而具有较高的协调难度和时间成本,且过程管理中存在不足。元治理作为层级、市场和网络治理的混合体,可以结合三种治理模式的优势、克服单一治理模式的缺陷,并确保政府的指挥和控制权,因此,本文提出将元治理作为我国未来核心素养导向下教育治理中可考虑的一种理想模式,以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的有效落实。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贾玉超  
在道德教育领域,伦理和道德经常被人们视为可互换的同义词。然而,它们之间的差异或许远远超出传统的看法。作为一个古典概念,伦理指向风俗或习惯。古典伦理主要聚焦于人的品格,回答“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是对主体的评价性解释。基于古典伦理概念的伦理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好人或高贵的人。与伦理相对应,道德则是一个现代概念,它指向行动的原则或规范。现代道德主要关注人们彼此负有的道德义务,回答“一个人应该如何行动”,是对行动的规范性解释。基于现代道德概念的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引导人们认识那些约束行动的道德原则,从而遵守道德原则。一个行动是否正当,取决于这一行动所依据的最终原则。区分伦理和道德概念是区分道德教育的美德进路和道德教育的认知—发展进路的关键。如果说,美德伦理学是根据道德主体评价行动,那么现代道德理论则是根据行动来评价道德主体。在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尤其是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分伦理教育和道德教育有助于提升未来一代对于“道德何为”、“什么是秩序良好的社会”等问题的思考,从而助力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完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朱仁泽  
基础货币对实体经济发挥作用需要通过特定的投放机制才能实现,西方主流经济学将此归结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形成“货币观”和“信贷观”两个解释流派。这些解释没有体现基础货币投放机制的本质特征。目前基础货币供给实质上是依照生息资本的逻辑运行,其投放机制本质上是生息资本与产业资本之间的投融资关系。现有理论模糊了货币作为“收入的货币”与货币作为生息资本的区别,进而将产业资本与生息资本的投融资关系错误地理解为简单的供需关系。在新发展格局下,我们需要改变依照生息资本逻辑投放基础货币的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