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57)
- 2023(7191)
- 2022(6189)
- 2021(5715)
- 2020(4778)
- 2019(11058)
- 2018(11357)
- 2017(22001)
- 2016(11978)
- 2015(13155)
- 2014(13273)
- 2013(12726)
- 2012(11669)
- 2011(10427)
- 2010(10828)
- 2009(10325)
- 2008(10460)
- 2007(9495)
- 2006(8676)
- 2005(8217)
- 学科
- 济(48558)
- 经济(48481)
- 管理(39944)
- 业(37033)
- 企(32820)
- 企业(32820)
- 方法(17753)
- 制(17401)
- 财(16271)
- 数学(15187)
- 数学方法(15025)
- 中国(13892)
- 农(12281)
- 体(12174)
- 业经(12020)
- 体制(10596)
- 银(10519)
- 银行(10509)
- 地方(10090)
- 行(10056)
- 融(9504)
- 金融(9502)
- 务(8949)
- 财务(8924)
- 财务管理(8900)
- 税(8766)
- 税收(8395)
- 企业财务(8365)
- 收(8333)
- 划(8318)
- 机构
- 大学(165094)
- 学院(164810)
- 济(73807)
- 经济(72326)
- 管理(62554)
- 研究(57509)
- 理学(52700)
- 理学院(52156)
- 管理学(51475)
- 管理学院(51122)
- 中国(45271)
- 财(39407)
- 京(34418)
- 科学(29870)
- 财经(29460)
- 所(27902)
- 江(26646)
- 经(26569)
- 中心(25486)
- 研究所(24478)
- 经济学(23447)
- 北京(21848)
- 财经大学(21698)
- 农(21285)
- 范(21000)
- 经济学院(20969)
- 院(20947)
- 师范(20840)
- 州(20379)
- 业大(18778)
- 基金
- 项目(101195)
- 科学(81136)
- 研究(78607)
- 基金(74345)
- 家(63107)
- 国家(62582)
- 科学基金(54471)
- 社会(51941)
- 社会科(49385)
- 社会科学(49376)
- 省(38667)
- 基金项目(38169)
- 教育(37496)
- 自然(32504)
- 划(32420)
- 编号(31743)
- 自然科(31741)
- 自然科学(31736)
- 自然科学基金(31229)
- 资助(30296)
- 成果(27864)
- 制(25737)
- 部(23926)
- 重点(23155)
- 课题(23130)
- 发(22139)
- 国家社会(21877)
- 教育部(21491)
- 创(21438)
- 性(21295)
共检索到268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斌开 陆铭
与国际经验相比,中国经济长期以来呈现出多重失衡的特征,中国经济多重失衡必然是由某些"异常"因素所致。基于利率管制的视角,本文在统一的框架下解释了本世纪初中国经济多重失衡的六个核心现象:产业结构快速资本深化,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就业增长速度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劳动报酬增长滞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国民收入分配不断从居民向企业和政府倾斜,消费占GDP比重持续下降。相互关联的多重失衡是利率管制下中国经济"结构性动态无效率"的表现,"扭曲的增长"在未来难以持续。为使"改革"赢得与"危机"的赛跑,让利率反映资本回报,是加快金融市场改革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利率管制 结构失衡 结构性动态无效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玉宇 黄国华
本文利用了1952-2002年数据研究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问题。我们发现:(1)计划经济时期,地区间的不平衡持续上升,到七十年代后期达到顶峰。八十年代地区不平衡有所下降,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又有上升趋势。(2)初始时期的所有制结构(国有企业比重)相当大程度上解释了1978-2002期间各省长期经济增长率的差异。改革开放前国有企业比重高的地区经济发展快,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比重高的地区经济发展慢。我们还对所有制改革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做了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
不平衡增长 所有制改革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毕莹 俎文天
受制于新自由主义和投资保护主义的不断发展,以商事仲裁为蓝本的投资仲裁机制身陷“正当性危机”,参与投资的多方主体权益及价值发生冲突,多元要素的“非对称”安置致使全球投资治理体系出现“失衡”乱象,多边层面的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改革谈判陷入困境。与之不同,中国在多边平台上提出投资便利化议题。该议题以“建设性”的可持续发展为内涵,通过争端前、争端中以及替代性解决方案等模式,调和投资治理中的原有主体间“对抗性”的内生矛盾,为现阶段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改革瓶颈提供示范路径。中国作为全球投资流动的双向大国,有需求亦有责任参与到多边改革进程中,秉持“全时、全体”的可持续理念,对“公私”权利进行再分配,对“南北”利益进行再配置。通过调整并更新现行投资规则,试行从双边实践、区域构建再到多边探索的改革路径,向多边投资机制改革贡献更为可持续的全球治理方案。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包诗若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贸易扩张和经济增长造成了重大冲击,中国作为全球性贸易大国不得不在危机中启动强制性的贸易平衡调整,以促进全球经济的企稳复苏。然而,随着危机恐慌期的渡过和后危机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的梯度复苏反而推动了贸易失衡的扩大,国际贸易摩擦全面加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2010年11月召开G2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彦斌 陈小亮 陈伟泽
本文通过引入"扭曲税"刻画利率管制,构建了一个含有异质性生产效率冲击与融资约束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并用此来研究利率管制对总需求结构失衡的影响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利率管制能够扩大投资、挤压消费,而融资约束强化了利率管制的作用效果,因此利率管制加剧了总需求结构失衡程度。如果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家庭可支配收入将增加,居民部门消费占GDP的比重将提高4.7个百分点,总需求结构有所改善。但是,利率市场化之后贷款利率会提高25.4%,投资规模将因为资金成本上升而大幅萎缩,而融资约束使得资本配置效率难以改善,两方面作用将使总产出下降7.2%。由于目前经济和社会对产出下降的承受力较低,...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姚凤民 周少君
本文使用我国31个省市1995~2009年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在"增长失衡"背景下,我国公共支出偏向政策对缩小城乡差距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发现:(1)社会性支出、惠农性支出显著降低了城乡差距,但在2007年前后的子样本表现不一。(2)在动态模型中,二者对城乡差距的影响也不同,社会性支出存在滞后三期显著降低了城乡差距,而惠农性支出在滞后第二期则扩大了城乡差距,之后的滞后两期将显著降低城乡差距。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农村项目在获批过程中的配套资金要求。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汤谷良 杜菲
本文通过对平衡记分卡 (BSC)的分析、财务估值模型的分解和对报表平衡器本源逻辑关系的提炼 ,提出对企业的收益和风险的考察必须建立在必要的“规模持续增长”前提之上。一个有效战略的形成前提是对公司增长、盈利、风险三维的动态平衡度的必要关注。本文对增长、盈利、风险三维度给出清晰的定义以及目标指标库设计 ,并具体阐述了在战略决策过程中如何对各顶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平衡分析。最后 ,简单介绍了我们所设计的平衡管理体系 ,以求将战略三维度理念付诸管理实践的基本思路。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亚诺什·科尔奈 宁光杰
2001年匈牙利经济偏离了平衡增长的轨道。在过去的6年间,国家财政赤字增长到一个无法承受的水平,经常项目的赤字也非常高。实际工资的增长远快于劳动生产率增长。这些困境以及其他一些宏观经济问题促使匈牙利政府在2006年7月采取了调整计划。本文的第一部分分析当前宏观经济状况和调整措施的预期经济与社会效果。政府准备接受改革的政治代价,特别是必不可少的改革措施降低政府赢得政治选举的可能性,这显示了政府的承诺和决心。本文的第二部分讨论需要立即采取的措施及长期效果和深层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史蒂芬·罗奇
一、中国经济是不均衡的中国已经书写了其经济发展的新篇章。1991年以来,中国和印度的GDP基本相当。而今天,中国的人民生活水平已经接近印度的3倍。这并不是因为印度的经济落后了,相反,过去15年里印度的GDP平均增长速度为6.5%,比较同期的4.8%的增长趋势,这一增长势头是惊人的。而同期中国的增长速度达到10%,自然更引人注目。通过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中国卓有成效地由国有经济向私有经济的转变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经济故事。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伟 蔡志洲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体制创新。体制创新首先通过改变分配关系,打破原有的平衡关系,激励竞争和提高效率,使经济活跃起来。但也应该看到,随着以GDP总量和人均GDP水平反映的经济增长阶段的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失衡(如地区、城乡、行业和收入分配失衡等)开始显现并逐渐扩大,解决这些失衡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提出,中国应该从以经济增长为主要发展目标逐渐过渡到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使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从宏观管理上看,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和社会综合管理的结合则是这种科学发展的基本保证。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失衡 和谐社会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志君
当前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全球经济面对失衡。面临全球经济失衡的局面,作为第四大经济体,在经济高速增长、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国经济既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一环,也是全球经济调整中利益攸关者,难免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如何认识中国经济的现状以及在全球失衡时所处的地位,面对全球经济失衡的挑战,采取恰当的政策组合,成为本文探讨的主要议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封福育
在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模型的理论框架下,通过构建包含环境保护部门和实际生产部门的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应用动态优化理论探讨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多重均衡关系。而后利用我国2007-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两者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波特假说"在我国得到了经验支持,环境规制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不同的环境规制强度下,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经济增长 多重均衡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永友
本文基于中国式治理模式,从财政视角利用实证数据分析了中国失衡增长的内生机制。本文认为,中国失衡的增长结构与财政收支制度安排有关。在中国式治理模式下,1994年税改中确立的财政收入制度不仅挤压了居民消费能力,而且通过引致财政支出结构扭曲恶化了居民消费倾向。实现经济平衡增长,中国需要在现行体制框架内重构财政收支体系,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财政支出体系构筑居民有钱消费、敢于消费的制度环境,通过建立以人为主的财政收入制度构筑政府有效行政的激励结构和经济社会的内生平衡机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卫兴华 黄桂田
迈向21世纪的中国经济增长:从行政驱动机制向市场约束机制的转变卫兴华,黄桂田面对21世纪,中国大陆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必须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为前提。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换,涉及到国民经济运行...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扬
2007年3月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经济失衡"无疑是各国当局使用最多的用语之一。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偏爱用之来解释此次危机的根源。将危机归咎为失衡,将失衡描述为"全球"的,他们可得以轻松地将危机的责任推卸给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经济体。可以说,"中国责任论"、"中国威胁论"云云,都是从这个概念中获得其理论支持的。中国的有关部门自然对此论保持高度的戒备。在所有的公开场合,特别是在国际会议上,官方都避免使用这个用语。有朋友告诉我,在历次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上,中国政府代表团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会议的公报和首脑宣言中抹去这个用语和相关表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