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70)
- 2023(12486)
- 2022(10970)
- 2021(10369)
- 2020(8566)
- 2019(19687)
- 2018(19465)
- 2017(37200)
- 2016(20772)
- 2015(23171)
- 2014(23112)
- 2013(22654)
- 2012(21024)
- 2011(18949)
- 2010(18938)
- 2009(17223)
- 2008(16736)
- 2007(14375)
- 2006(12851)
- 2005(10962)
- 学科
- 济(83882)
- 经济(83797)
- 管理(56696)
- 业(52524)
- 企(43512)
- 企业(43512)
- 方法(37559)
- 数学(31587)
- 数学方法(31205)
- 地方(22700)
- 农(22394)
- 中国(20200)
- 学(19813)
- 业经(18711)
- 财(18384)
- 农业(15280)
- 理论(14470)
- 环境(13976)
- 和(13647)
- 制(13398)
- 贸(13160)
- 贸易(13155)
- 易(12619)
- 地方经济(12094)
- 技术(11938)
- 务(11678)
- 财务(11619)
- 财务管理(11596)
- 划(11488)
- 教育(11111)
- 机构
- 大学(292838)
- 学院(291764)
- 管理(116947)
- 济(107515)
- 经济(104995)
- 理学(101900)
- 理学院(100639)
- 研究(99068)
- 管理学(98807)
- 管理学院(98269)
- 中国(70635)
- 科学(65180)
- 京(63318)
- 所(49851)
- 财(48165)
- 农(47341)
- 江(46868)
- 研究所(46099)
- 业大(44671)
- 中心(44352)
- 范(42607)
- 师范(42217)
- 财经(39388)
- 北京(39141)
- 州(37725)
- 农业(37066)
- 院(36537)
- 经(35660)
- 师范大学(34530)
- 经济学(30818)
- 基金
- 项目(207645)
- 科学(163272)
- 研究(151091)
- 基金(149818)
- 家(131282)
- 国家(130178)
- 科学基金(111340)
- 社会(93798)
- 社会科(88668)
- 社会科学(88642)
- 省(82460)
- 基金项目(80804)
- 自然(73706)
- 自然科(71874)
- 自然科学(71856)
- 自然科学基金(70537)
- 划(69412)
- 教育(68718)
- 编号(61861)
- 资助(61117)
- 成果(49960)
- 重点(46723)
- 部(45021)
- 发(44940)
- 课题(42847)
- 创(42678)
- 创新(39831)
- 科研(39601)
- 教育部(38007)
- 大学(37792)
- 期刊
- 济(118599)
- 经济(118599)
- 研究(81836)
- 中国(51329)
- 学报(48506)
- 科学(45596)
- 农(42708)
- 管理(40514)
- 大学(35673)
- 财(33824)
- 教育(33684)
- 学学(33442)
- 农业(30290)
- 技术(24008)
- 融(21323)
- 金融(21323)
- 业经(20286)
- 财经(17775)
- 经济研究(17334)
- 图书(16779)
- 资源(15611)
- 问题(15426)
- 业(14938)
- 经(14931)
- 科技(14749)
- 版(14253)
- 理论(14078)
- 实践(13126)
- 践(13126)
- 技术经济(13120)
共检索到414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永博 沈敏 吴建 魏向东
当前,我国旅游消费结构升级处于一个关键历史节点,国民旅游消费迅速升级倒逼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速。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和更为有利的产业政策,促进增加有效供给,促进中高端产品开发,优化旅游供给结构,推动旅游业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提升。在旅游发展全域化背景下,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区域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共建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加速转变,这极大拓展了旅游产品(供给)的内涵和外延,使全域化进程中的旅游目的地供需错配现象日渐凸显。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将旅游目的地治理的重点从需求端转向供给侧,以此作为旅游目的地供需错配治理的新方向。文章着眼于此,尝试以苏州市吴江区作为旅游目的地研究案例,以游客调查数据为依据,将差距分析思路融入"重要性-绩效"分析(IPA)方法,验证旅游目的地供需错配现象,为全域旅游目的地供需错配治理提供方向,结论从制度供给、公共服务、产品结构3个方面提出对策,为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依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姚世民 侯兰功 王小兰 付阳柳
近年来,旅游业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苏州古城历史文化悠久,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随着我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苏州市创新性地提出了"全域旅游"的规划理念。笔者以苏州市吴中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现阶段旅游业发展的状况及优劣势。探讨吴中区"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径,在促进当地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上,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全域旅游 旅游规划 发展路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何小婴 梁宇芯 朱雨清 黎晓彐 张清军
全域旅游的推进产生了尖锐的用地供需矛盾。韶关市旅游用地供需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土地规划与旅游规划衔接不足、资源浪费严重、供需失衡、供地政策问题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针对性策略:继续完善土地利用规划机制、盘活区内闲置及未利用土地、实施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研究成果可以解决旅游用地需求的快速增长与用地指标短缺的矛盾问题。
关键词:
全域旅游 旅游用地 供需矛盾 韶关市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葛继宏
当下旅游业正处于变革时期,在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时代,旅游目的地内多主体(公共部门、私营部门等)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联系更加紧密,围绕旅游的开发、规划、运营、管理等方面均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和新的挑战,这要求推动旅游治理的升级,进而推动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国家倡导"全域旅游"的背景之下,旅游的空间范围不再局限于景区、景点,时间范围也拓展为一年四季,旅游所涉及的人群、产业也越来越广,对旅游治理的要求也在提升。千岛湖是国内较早进行休闲目的地打造的湖泊型景区,其所在的杭州市淳安县也是全域旅游治理的典型案例之一。本
关键词:
全域旅游 旅游治理 淳安县 千岛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柳
全域旅游作为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已由理论探索走向具体实践,并从以往旅游实践中的隐藏要素演变成现今大力拓展的实践模式,而其中蕴含的旅游关系已悄然发生深刻变动,旅游秩序也随之面临重构。虽然我国已于2013年颁布了国家层面的旅游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江西省也颁布了一系列地方旅游法规,如:《江西省旅游条例》、《江西省旅游管理条例》等,但是,依然不能提供与全域旅游相适应的法治保障,而法治却是全域旅游的助推保障。为进一步全面推进全域旅游,江西省旅游立法面临着新的工作完善:构建适合全域旅游特点的江西省地
关键词:
全域旅游 旅游立法 完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莹莹
全域旅游视野下,对乡村旅游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应该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在构建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对建设理念加以审视,并寻找到合适的实现路径,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水平,为全域旅游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泽平 张河清 王蕾蕾
区域旅游效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地区整体旅游的发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必须追求更高的旅游效率。基于投入和产出有效时规模报酬不变的DEA模型,对广东省14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016年旅游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有效评价和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虽然各示范区创建单位旅游综合效率差异较为明显,但多数区域整体旅游效率水平较高;整体旅游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呈正相关;技术效率差异较小,整体规模效率较为理想;规模效率对综合效率影响和制约作用更大。加强区域旅游内部合作、合理调整旅游要素投入比例与投入规模以及主动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有助于旅游效率的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唐烨
[目的]国内研究乡村旅游业发展现有文献一般大多数是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偏少,文章采用实证法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实证分析法,基于全域旅游视角在构建模型时主要考虑上述四大因素(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政策)对乡村旅游业的影响,对模型进行基准回归及稳健性检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变量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产业政策变量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乡村旅游对我国旅游业的贡献不断上升,2015年乡村旅游对我国旅游业的贡献高达35%,同时,产业政策、乡村的交通条件、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结论]研究发现乡村的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政策对乡村旅游经济有显著正影响;模型的拟合优度0.64,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较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翟向坤
《乡村旅游新业态研究》一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于2019年4月出版,王昆欣、张苗萤合著。中国旅游协会教育分会副会长、浙江省旅游教育研究会会长,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王昆欣教授长期从事旅游教育与旅游科学研究工作,在旅游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基金项目10余项,在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上较为权威。随着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传统型乡村旅游营业形态已无法满足众多旅游者的需要。书中指出,乡村旅游新业态是乡村旅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唐烨
[目的]国内研究乡村旅游业发展现有文献一般大多数是理论分析,实证分析偏少,文章采用实证法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实证分析法,基于全域旅游视角在构建模型时主要考虑上述四大因素(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政策)对乡村旅游业的影响,对模型进行基准回归及稳健性检验。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变量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产业政策变量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乡村旅游对我国旅游业的贡献不断上升,2015年乡村旅游对我国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君轶 高慧君
全域旅游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1。全域旅游不是简单的旅游发展空间的扩展,而是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发展,是区域旅游发展理念的创新。其核心是全行业中全要素的整合,全过程、全时空的旅游产品的供给以及全方位的游客体验。20世纪60年代以来,信息和通讯技术快速发展,给现代旅游业带来了巨大影响。近年来,新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志飞
以2016年1月29日于海口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关于全域旅游的讲话为标志,中国全域旅游发展的序幕正式拉开。以2016年5月26日在浙江桐庐召开的全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现场会为标志,中国旅游业发展全面进入全域旅游时代。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应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样,旅游业的发展也遵循同样的规律,在人均GDP偏低的工业化初期,旅游业的发展适合以小众旅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厉新建 宋昌耀 陆文励
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是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新型旅游发展观,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因而也就需要从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视角审视全域旅游发展的作用。笔者认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有利于重塑地方品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地方品质的改善和提升应该成为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要求和目标。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辉 岳燕祥
当前在我国旅游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有一个最热的概念便是"全域旅游"。无论是旅游实践者还是旅游研究者,都试图从理论层面去解释这个概念的理论涵义,或是诠释这个概念的普适价值。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来说,社会科学通常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来厘清一个理论或一种观点形成的时间逻辑关系,即谁先提出了这种观点,谁先提出了这个理论,以及观点与理论是什么等。这种分析方法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割裂了社会现象概念与实践的历史关系。社会科学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衍用
全域旅游的本意就是全域旅游,意指天上西藏、香格里拉、伊犁河谷、呼伦贝尔、黔东南这样的地方,处处都是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游人可以在全方位差异的环境中自由行走,深度体验,身心感受。全域旅游的借用含义,其实是说旅游全域,是指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地域,通过旅游全域化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