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89)
2023(5775)
2022(4776)
2021(4790)
2020(3758)
2019(8574)
2018(8877)
2017(14831)
2016(9063)
2015(9829)
2014(9788)
2013(8654)
2012(7775)
2011(7183)
2010(7534)
2009(6995)
2008(6875)
2007(6214)
2006(5968)
2005(5409)
作者
(20064)
(16710)
(16516)
(16272)
(10612)
(7932)
(7920)
(6662)
(6294)
(6068)
(5675)
(5616)
(5356)
(5323)
(5259)
(5250)
(4940)
(4935)
(4902)
(4792)
(4424)
(4047)
(4026)
(3954)
(3898)
(3810)
(3789)
(3649)
(3400)
(3339)
学科
(24579)
经济(24432)
教育(19895)
管理(19132)
(15835)
(15632)
企业(15632)
中国(14566)
理论(11026)
(10026)
(8484)
业经(8409)
(8295)
(8122)
方法(8060)
教学(7324)
(6915)
体制(6749)
(6208)
(5198)
企业经济(5047)
社会(4975)
(4866)
金融(4865)
(4756)
银行(4756)
发展(4733)
(4650)
(4611)
数学(4491)
机构
大学(112919)
学院(107409)
研究(44143)
(37604)
经济(36524)
管理(34856)
教育(29629)
理学(29154)
理学院(28711)
管理学(28197)
管理学院(27925)
中国(27595)
(26101)
(25753)
师范(25689)
科学(22661)
(21875)
师范大学(21422)
(20810)
研究所(18448)
(18214)
中心(18169)
北京(17620)
(16095)
财经(15887)
职业(14486)
(14439)
技术(14241)
(13709)
研究院(12339)
基金
项目(64541)
研究(58798)
科学(53037)
基金(43754)
社会(37161)
(36505)
国家(35952)
教育(35515)
社会科(33668)
社会科学(33654)
科学基金(30469)
编号(27127)
成果(26544)
(24931)
(23375)
课题(22045)
基金项目(21430)
(18985)
(16957)
(16758)
项目编号(16707)
规划(16663)
资助(16330)
重点(16162)
教育部(15847)
自然(15601)
自然科(15204)
自然科学(15201)
(15035)
自然科学基金(14959)
期刊
教育(51497)
研究(48361)
(47770)
经济(47770)
中国(36475)
(17689)
管理(13720)
职业(12636)
学报(12395)
技术(12339)
科学(12331)
大学(11668)
(11412)
(9909)
金融(9909)
学学(8930)
财经(8609)
技术教育(8132)
职业技术(8132)
职业技术教育(8132)
(7557)
经济研究(7285)
(7276)
论坛(7276)
农业(7238)
业经(6532)
高等(6490)
(6147)
高等教育(5708)
问题(5570)
共检索到187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段世飞  叶贞莹  
新冠疫情、逆全球化浪潮和“人工智能+”推动全球教育治理迈向新的阶段。《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全球教育治理提供了“社会契约”的视角。迈向“社会契约”的全球教育治理旨在将教育视为“全球共同利益”,并呈现出治理主体的扩大化、治理客体的动态化、治理规制的协同化、治理目标的原则化、治理效果的多维化等特点。迈向“社会契约”的全球教育治理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多元主体参与的“合法性”危机、混乱世界秩序中的客体泛化风险、教育大数据的孤岛阻碍及智能鸿沟、教育治理效果异体问责的实践壁垒、基于教育公共利益的价值认同困境。迈向“社会契约”全球教育治理的变革将探寻“教育法治”的复合型治理规则体系、转向基于教育证据共识的治理范式,推动建立以教育大数据为依托的“云边端”协同机制、在管评分离的基础上强化第三方评估、发展“公众需求”逻辑下的利益共享机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清涛  彭正梅  
作为联合国专门负责教育事业的国际性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教育治理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引领全球教育变革与发展动向。以多源流理论为分析框架,考察教科文组织最新颁发的全球性教育报告《一起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为教育打造新的社会契约》,发现该世界性教育政策议程设置的动力来源于:因气候变化、数字技术、民主倒退以及不确定的就业市场等多重时代危机叠加,致使全球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与理想承诺间尚存在显著差距为问题源流;由未来教育国际委员会所构成的政策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教育议题并建言献策为政策源流;以教科文组织成立75周年以来始终致力于全球教育治理的历史使命与根本宗旨为政治源流;最终,三大源流在“政策企业家”及相关政策“外溢效应”的助力下实现耦合,成功推开世界教育宣言的“政策之窗”,开启全球共同擘画未来教育的新议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罗先锋  
总人力资本变化的影响表现在人口结构变化和高等教育年限延长量方面。经济状况的变化将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个人价值观和行为的变化将深刻地影响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观念。日前,《2030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启动,2030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愿景构想被提上日程,作为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乃至普及化中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阳昭  蓝虹  
当前的全球能源治理组织架构分散在众多能够影响能源治理的国际机构与国际规则中,仅仅在某一方面发挥着全球能源治理功能,且约束力较弱,难以有效应对全球能源治理面临的新挑战。由于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重要主体美国、欧盟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目前正处于博弈之中,不可能在短期内建立目前呼吁较多的自上而下的政府间全球能源治理机制,改革趋势更可能是形成自下而上的路径,在上述重要主体继续实施单边能源政策的同时,加强各国间的相互沟通协调,并注重发挥二十国集团稳定能源价格及协商能源事务的作用。我国应抓住新机遇,积极主动参与全球能源治理规则的制定,成为治理规则的重要建设者。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史蒂芬·罗奇  
一、中国经济是不均衡的中国已经书写了其经济发展的新篇章。1991年以来,中国和印度的GDP基本相当。而今天,中国的人民生活水平已经接近印度的3倍。这并不是因为印度的经济落后了,相反,过去15年里印度的GDP平均增长速度为6.5%,比较同期的4.8%的增长趋势,这一增长势头是惊人的。而同期中国的增长速度达到10%,自然更引人注目。通过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中国卓有成效地由国有经济向私有经济的转变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经济故事。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红英  朱子阳  
跨地区投资一直是全球经济中的重要部分。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在全球GDP中的份额已经从10%上升至35%。但是,对于FDI的国际治理仍然是碎片化的。相对于国际贸易在二战后一直处于一个有序的国际框架之中(关贸总协定和WTO)而言,FDI的全球治理包括近3000份双边投资协定和300多份国际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Shirley Ann Jackson  学白羽  
今天,当我们讨论工程教育时不得不首先谈论工程学。同时,在我们谋划未来的变革之前,我们需要知道: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处在什么位置,以及我们将向何处去。说到工程学,人们必然会说到变革。在这简要的论述之后,我将探讨工程教育的含义。我也将告诉你们一些伦塞勒理工学院正在做的事情。最后,我将探讨一个最为根本的问题——那就是,谁将成为明天的工程师? 这里,让我们先追溯一点历史,以便为后页的论述提供一个背景。五十年前,那些曾用于战时的技术领域的变革开始聚焦于和平的用途,例如原子能、飞机运输、农业、喷气机和火箭的推进以及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毛新述  戴德明  张栋  
本文主要梳理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近30年来制定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历程,分析了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在财务报告目标和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定义和确认标准、计量基础,以及列报和披露方面所做的主要变革,以及在未来仍将面临的挑战。最后阐述了我们在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上的一些基本观点,提出了我国基本准则修订完善的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洲  高强  
建设农业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农业更有效率、更为公平、更加安全、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人多地少的国情农情下,我国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和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全球前列,但是农业发展面临小农经营格局、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受限和国际贸易体系复杂多变等不利因素。基于此,认为我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动力来源于新需求、新主体、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体制机制等五类要素。“五新要素”之间协同互动内生出推动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强大动力。因此,当前和中长期内,夯实农业基础生产能力、拓展并强化涉农产业链、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以县域城乡融合畅通城乡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积极融入农产品国际贸易体系,是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选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洲  高强  
建设农业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农业更有效率、更为公平、更加安全、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人多地少的国情农情下,我国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和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全球前列,但是农业发展面临小农经营格局、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受限和国际贸易体系复杂多变等不利因素。基于此,认为我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动力来源于新需求、新主体、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体制机制等五类要素。“五新要素”之间协同互动内生出推动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强大动力。因此,当前和中长期内,夯实农业基础生产能力、拓展并强化涉农产业链、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以县域城乡融合畅通城乡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积极融入农产品国际贸易体系,是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选择。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道宇  
教育是应对人类世以来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关键途径。为更好应对危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20年发布了《2050年教育愿景宣言》,提出应在2050年前完成从人类中心主义教育学转向非人类中心教育学的教育变革。变革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在社会使命上,从促进人类内部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正义转向促进人与万物和谐共生的生态正义;二是在育人目标上,从社会人转向生态人,从而培养具有超人类共主体性和生态伦理德性的生态内部人;三是在教育主体上,从排他式人类独舞转向包括人类、赛博格与非人类之间的种际共舞;四是在教育实践上,从主客二分的“认识-宰制”范式转向我他一体的“关怀-共生”范式,从而使知识恢复自身的德性价值空间,进而生成人关怀自然的他者性。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马良生  王永辉  
社会变革为我国的远程教育发展带来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照现代社会变革的需要,当下我国的远程教育事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较多的不足,期待我们积极寻求对策,趋利避害,不断增强其发展能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刚  
"二战"后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常常以课程变革为先导,这特别反映在美国课程的发展历程中。事实上,从20世纪初以来,美国已替代德国成为世界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中心,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到今天的建构主义理论;从社会改造主义运动到现在的基于知识标准的教育改革,美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也在曲折中前行,而这样的多种尝试,尤其是课程过去50年的变化,可以为中国教育提供诸多经验与教训。与中国现代教育体制一样,中国的课程设置也是西学东渐的结果。其实,几乎今天所有的中国课程改革设想,都可以从西方课程的变革尤其是美国课程的演变中找到模板,本文试图通过梳理课程的基本取向和"二战"后美国课程的变化,展望新千年的课...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宋佳   卞翠   李廷洲   张民选  
全球中小学教师不仅在生师比上面临绝对性数量短缺,而且在学科、性别、高质量教师、地区分配等方面也存在结构性短缺。全球教师短缺归因于教师社会地位不高,学生从教意愿低,教师招聘与管理体制不畅,教师流失率高。基于此,不少国家的政府部门重视加强规划与调控,强化教师行业投资水平,提高教师社会地位与职业吸引力,以期建设更加稳定与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高志敏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其中显然蕴含着一种对社区教育与社会治理、社区治理发生交集的思考。从两者的交集中,不仅可以窥见社区教育以及学习型社区创建当下所存在的疲软乏力现象,更可以发现社会治理、社区治理理念已成为其"增力"的源泉,呈现出新的发展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