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
2023(9)
2022(8)
2021(12)
2020(7)
2019(18)
2018(17)
2017(29)
2016(5)
2015(14)
2014(14)
2013(15)
2012(14)
2011(25)
2010(11)
2009(18)
2008(11)
2007(10)
2006(8)
2005(13)
作者
(43)
(42)
(39)
(36)
(27)
(23)
(23)
(21)
(19)
(19)
(15)
(14)
(14)
(14)
(12)
(11)
(11)
(11)
(11)
(11)
(11)
(11)
(10)
(10)
(10)
(10)
(9)
(9)
(9)
(9)
学科
(106)
(101)
企业(101)
(82)
经济(81)
管理(77)
技术(42)
(36)
业经(35)
(35)
技术管理(34)
(28)
(27)
体制(26)
(26)
经营(26)
计划(26)
农业(23)
决策(23)
方法(23)
企业经济(19)
(18)
中国(15)
(15)
数学(15)
数学方法(15)
土地(13)
产业(12)
(12)
信息(11)
机构
学院(261)
大学(255)
管理(140)
(127)
经济(126)
理学(120)
理学院(120)
管理学(120)
管理学院(120)
研究(84)
中国(69)
(60)
(48)
工商(45)
(45)
研究所(40)
科学(38)
财经(38)
北京(36)
经济管理(36)
(35)
工商管理(35)
经济学(35)
(34)
(33)
中心(32)
理工(32)
农业(31)
工大(31)
社会(31)
基金
项目(168)
科学(145)
基金(144)
研究(124)
(115)
国家(114)
科学基金(114)
社会(98)
社会科(96)
社会科学(96)
基金项目(76)
自然(74)
自然科(74)
自然科学(74)
自然科学基金(74)
教育(57)
(51)
(50)
资助(50)
国家社会(47)
编号(46)
创新(45)
(44)
(43)
(43)
(42)
大学(40)
教育部(40)
人文(36)
(35)
期刊
(146)
经济(146)
研究(80)
管理(63)
中国(56)
(40)
(39)
技术(32)
科学(31)
科技(31)
技术经济(25)
财经(24)
(23)
学报(23)
论坛(23)
问题(23)
农业(22)
大学(22)
(22)
业经(20)
学学(20)
经济研究(19)
评论(19)
教育(17)
现代(16)
经济问题(16)
农村(15)
(15)
会计(14)
世界(13)
共检索到3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明宽  
本文由三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叙述了新中国农业技术变革的历程,认为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建设与革命並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三个时期。第二部分,阐明了中国农业技术变革的动力机制,认为随着社会变革的发展,经过了四个阶段,三次转换。第三部分,分析了农业技术变革的制约因素,农业技术变革路线的选择,以及农业技术变革的阶段性和进步趋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广其  
科学合理的农业技术进步机制应符合商品经济原则,能正确选择适合本国资源特点的技术进步。我国农业技术进步机制是农户在利益支配下能动的技术选择和政府对技术选择实现的推动两者的有机结合,土地产权关系的明晰、农村要素市场的完善、正确的农业技术进步战略是农业技术进步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龚为纲  黄娜群  
本研究结合中国畜牧业和种植业领域近10年来的转型过程,以一个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种植业和畜牧业的转型过程为分析对象,从一个较为长周期的过程进行过程—事件分析,进而揭示农业转型过程中政府和市场两层动力机制是如何相互耦合、相互推进的。研究发现,当代中国农业转型的动力机制在于:在市场逻辑诱导下,粮食供给压力加大,国家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实施了一系列的项目扶持,项目扶持的制度逻辑中蕴含着重构农业经营主体的逻辑,即在国家的干预过程中推动农业转型。尽管不同农业领域的变迁过程存在差异,但是大致遵循类似的逻辑,即市场逻辑与国家干预逻辑相互交织,相互耦合,市场逻辑是初始动因,而国家干预则在粮食安全的考量下,因应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承波  潘懋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梦菲  张昕蔚  
技术变革作为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催化剂,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得以长久进行的基本条件。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通用性技术的发展,技术变革正更广泛地作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过程。本文以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为起点,在分析传统技术变革的基础上,结合数字技术的新特征,对数字经济时代社会再生产过程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梳理。研究表明,通用性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赋能,正在重塑传统的生产模式,使整个生产过程朝网络化、协同化、生态化方向演变,其在加速物化劳动替代活劳动进程的同时亦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非均衡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彭新敏  刘电光  徐泽琨  陈士慧  
后发企业最终实现技术追赶得益于能力重构。然而,在技术追赶动态过程中,后发企业如何进行能力重构演化机制尚不明确。通过对圣龙的案例分析,本研究发现:市场动态性从外部为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提供机会窗口,主导逻辑则从内部为后发企业的技术追赶提供认知引导。具体而言,初始追赶阶段的市场动态性低,后发企业通过定位逻辑实现能力演化;超越追赶阶段的市场动态性中,后发企业通过杠杆逻辑实现能力转换;行业前沿阶段的市场动态性高,后发企业通过机会逻辑实现能力替代。本研究强调了不同程度市场动态性的重要性,引入了主导逻辑视角,揭示了能力重构演化机制的内在规律。本研究既丰富了技术追赶理论,又为后发企业追赶实践提供了管理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桂新  
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三大人口变动之一的人口迁移,也伴随国家的艰难探索走过了70年历程。回顾人口迁移的发展,大致可以1978年为界划分为改革开放前30年和改革开放后40年两个阶段。两个阶段主要受经济体制及改革开放的影响,人口迁移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户籍制度自1958年出台,一直作为人口迁移的桎梏制约着人口迁移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初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在城市没有户口也可以生存的条件,使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推动了人口城市化快速发展,创造了中国经济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但户籍制度仍制约这一阶段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使其只能是"不完全"迁移及"半"城市化,并同时造成了严重的农村"三留守"人口问题。彻底改革现行户籍制度,才能更好地实现人口迁移与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和健康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芹  
产业共性技术作为竞争前技术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本文首先阐述了共性技术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业集群和共性技术的互动关系,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扩散促进了区域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产业集群是推动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扩散的重要平台。然后,对产业集群共性技术研发、供给、创新系统、扩散研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产业集群共性技术研发激励措施和未来研究展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建民  
区域技术创新机制、过程分析是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从系统观念出发,对推动区域技术创新的机制进行了剖析,指出了三个基本的机制,即动力机制、扩散机制和共生机制。并对三种机制的影响因素、功能、联系做了分析。此外,本文基于对克莱因(S.Klein)、罗森堡(N.Rosenberg)的"链环—回路模型"以及Peter L.Josty的创新过程模型的研究,对技术创新过程的多因性和多维性以及不同路径做了重新认识,独创性地提出了区域技术创新过程模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宋俊东  黄仁  
通过粮食生产函数分析,揭示粮食生产技术进步特征和环节,提出技术创新,资源供给和价格机制的互相关系,认为目前的农业技术贮备不足,农业科研工作的重点在于技术创新,同时不能忽略基础研究。从国内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分析,应当积极开发利用生物技术,力争在本世纪末或下世纪初培育出一批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粮食作物新品种,推动粮食生产技术进步。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郭武栋  宋文舸  赵琨  肖月  
目的:分析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博弈过程,并运用机制设计理论分析补偿机制改革给医院运行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方法:利用文献研究法、干预研究法和现场调研法分析上述问题。结果: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涉及各方利益相关者,要通过博弈过程的公开、公正、平等,保证实现博弈各方的利益最优化。两个试点地区的实践为上述思路提供了经验与借鉴。结论: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作用空间较大的是医疗保险的支付制度和水平。补偿机制改革是公立医院改革适宜的路径选择,是医院加强内部管理有效的助推手段。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沈鹏熠  
农产品区域品牌体现了一个地区农业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程度,对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形成有赖于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并在实践中表现出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以及路径选择规律。利益机制、竞合机制、学习与创新机制、传播机制和监管机制在其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力作用,成为促进农产品区域品牌健康发展的运行机制。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捷  张保林  
关系网络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用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立足广西、江西某两县家庭农场的个案访谈和浙江某县家庭农场的网络研究采集,分析家庭农场包括在线社交在内的人际交往过程和机制。研究发现,由信息分布之时序组合构成的强关系结构是现代家庭农场关系网络运作的基础;时间密度建构的在线社交网络运作机制对影响生产之不确定性进行聚合、更新;信息推荐排序进一步分析其中的价值,改变旧有经验形成的投入、产出与交易认知。这为家庭农场生产带来更大的稳定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航  
实施农产品区域品牌战略,是全面提升我国农产品质量及市场竞争力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是优化我国农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发展迅速,一些具有传统认知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成效显著,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局,迫切需要从国家层面制定整体的战略构思和产业布局,通过政府主导和企业化运作,完善农产品区域品牌制度、搭建高效的服务体系和长效的投入机制,进而形成完整的品牌发展战略,最终构建协同发展、错位竞争的品牌产业生态,保证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汉文  王征  
农民要在农村公共品供给过程中进行需求表述,必然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表述渠道。现阶段我国农民的表述渠道主要有向组织(社、村)和政府(乡级政府或者农民越级上访的上级政府)就他们面临的公共品困境进行呼吁;还有就是借助于各级群众大会(乡、村、社三级)通过投票的方式就公共品的各类供给方案进行表决。我们知道,“通则畅”,需求表述渠道的通畅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需求表述的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