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38)
- 2023(17504)
- 2022(14687)
- 2021(14034)
- 2020(11478)
- 2019(26334)
- 2018(26393)
- 2017(50478)
- 2016(28196)
- 2015(31832)
- 2014(32086)
- 2013(30720)
- 2012(28316)
- 2011(25839)
- 2010(26199)
- 2009(24360)
- 2008(23655)
- 2007(21204)
- 2006(19088)
- 2005(17262)
- 学科
- 济(104192)
- 经济(104059)
- 管理(79172)
- 业(74499)
- 企(60914)
- 企业(60914)
- 方法(43930)
- 数学(37217)
- 数学方法(36708)
- 中国(36051)
- 农(31663)
- 财(28558)
- 业经(25081)
- 教育(24426)
- 学(24276)
- 制(22896)
- 理论(21523)
- 地方(20719)
- 农业(20513)
- 贸(20322)
- 贸易(20311)
- 易(19763)
- 银(18625)
- 银行(18586)
- 行(17776)
- 技术(17227)
- 和(17146)
- 务(17058)
- 策(17007)
- 财务(16974)
- 机构
- 大学(401608)
- 学院(398022)
- 济(153789)
- 管理(150653)
- 经济(150129)
- 研究(134158)
- 理学(129111)
- 理学院(127608)
- 管理学(125393)
- 管理学院(124631)
- 中国(97869)
- 京(86764)
- 科学(80772)
- 财(75609)
- 所(67117)
- 范(61142)
- 师范(60721)
- 研究所(60564)
- 江(60277)
- 财经(59636)
- 中心(59623)
- 农(58402)
- 北京(55826)
- 业大(54377)
- 经(53989)
- 师范大学(49016)
- 州(48994)
- 院(48170)
- 经济学(46089)
- 农业(45367)
- 基金
- 项目(257650)
- 科学(203083)
- 研究(198066)
- 基金(183403)
- 家(157466)
- 国家(155975)
- 科学基金(133331)
- 社会(122411)
- 社会科(115585)
- 社会科学(115560)
- 省(100659)
- 基金项目(95930)
- 教育(95750)
- 划(85790)
- 编号(84418)
- 自然(83716)
- 自然科(81685)
- 自然科学(81665)
- 自然科学基金(80165)
- 资助(75097)
- 成果(72391)
- 课题(59898)
- 重点(58268)
- 部(58095)
- 发(55794)
- 创(53108)
- 项目编号(51993)
- 教育部(50594)
- 性(49593)
- 创新(49221)
- 期刊
- 济(175572)
- 经济(175572)
- 研究(130551)
- 中国(80521)
- 教育(70769)
- 学报(59078)
- 财(56798)
- 管理(55725)
- 科学(54193)
- 农(54108)
- 大学(46034)
- 学学(41814)
- 农业(37168)
- 融(36695)
- 金融(36695)
- 技术(36305)
- 财经(29998)
- 业经(29856)
- 经济研究(27683)
- 经(25718)
- 问题(23599)
- 图书(22718)
- 理论(19317)
- 贸(18543)
- 现代(18262)
- 职业(18131)
- 技术经济(18052)
- 业(18016)
- 坛(17896)
- 论坛(17896)
共检索到6007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夏现伟 应悦
梳理近四十年来与老年教育相关的政策文本发现,过程论视角下的老年教育政策变迁经历了探索、转型与完善三个阶段,其变迁过程表现出政策的失效、创新和均衡三个阶段性逻辑。随着健康老龄化理念的深入,我国老年教育相关政策文本中对老年教育目标价值、属性认识、原则厘定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均发生了变化。未来,还须继续探索政策创新、深化以人为本、紧抓关键节点、优化管理体制,加快形成老年教育发展的新格局。
关键词:
过程论 健康老龄化 老年教育 政策变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维林 钟栎娜
从2000年至2021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从10.2%上升到18.7%,自2022年起,1962年之后的第二次婴儿潮将引致我国老年人口持续15年激增,"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快速迈入中度老龄社会(1)。因此,人口老龄化总量大、速度快、不平衡是未来几十年中国发展的基本国情和趋势,也将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全面、深刻、广泛的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穆滢潭 龙飞 原新
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2005年、2008年、2011年、2014年和2018年的追踪调查数据,基于多维指标构建了健康老龄化指数(HAI1和HAI2),从生命历程和健康公平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老年人健康老龄化城乡差异及其变迁趋势。研究发现,城镇老年人的健康老龄化水平明显优于农村老年人,这主要是由于城镇老年人在童年期家庭背景、成年期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制度保障等方面具有优势;健康老龄化的城乡差异随着年龄增长而弱化,呈现“收敛效应”,并且这一模式在连续出生世代中的效应也变得更弱,这主要是由于与早期世代相比,新世代城镇老年人的健康老龄化水平大幅度下降。应完善健康老龄化指标体系,加强动态监测,并注重老年群体在生命历程中的劣势累积效应,确保健康老龄化水平提升策略的有效性和超前性。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余央央 封进
基于1991—2009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本文考察不同时期出生老人的健康动态变化轨迹及其影响机制。在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解决估计偏误,发现不同维度的健康指标表现迥异:日常行为能力指标在代际间逐步改善,但慢性病和健康风险指标却在逐步恶化,且农村更为严峻;进一步从经济发展水平、营养状况和教育程度三方面进行了解释。上述结论表明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健康指标以更好地理解及推进我国健康老龄化;且未来要以农村为重点,通过有效发挥基层医疗、教育的作用,加强对慢性病和健康风险的防治。
关键词:
老年健康 动态变化 健康老龄化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余央央 封进
基于1991—2009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本文考察不同时期出生老人的健康动态变化轨迹及其影响机制。在利用随机效应模型,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解决估计偏误,发现不同维度的健康指标表现迥异:日常行为能力指标在代际间逐步改善,但慢性病和健康风险指标却在逐步恶化,且农村更为严峻;进一步从经济发展水平、营养状况和教育程度三方面进行了解释。上述结论表明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健康指标以更好地理解及推进我国健康老龄化;且未来要以农村为重点,通过有效发挥基层医疗、教育的作用,加强对慢性病和健康风险的防治。
关键词:
老年健康 动态变化 健康老龄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曹荣荣 郝磊
结合健康与劳动力供给格局分析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探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健康影响劳动力市场的理论机制。以此为基础,通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5年的全国微观调查数据,研究反映中老年人力资本最基础的因素——健康,对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克服变量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得出以下结论:良好的健康状况会增加劳动供给时间;健康与劳动供给时间存在交互影响,劳动供给时间增加能够改善健康;不同户口状态下,健康对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健康 中老年劳动供给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牛婷 刘春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发展的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基本国情。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而老年健康社会是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视角,旨在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老年健康社会的核心要义,为统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老龄化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思路,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老龄化道路,破解老龄化难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葛延风 王列军 冯文猛 张冰子 刘胜兰 柯洋华
本文讨论了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面临的挑战及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策略选择。通过分析当前和未来数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医养需求及其满足情况,我们发现老年人最需要的是健康和护理服务,其中空巢独居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农村老人、将老未老群体的医养需求尤其值得关注。2030年以前是建立和完善老龄化应对体系的机会窗口期,成功应对老龄化需要最大程度地延长老年人的健康余寿从而实现健康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重点策略包括:一是加强和改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包括实现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主动性、健全康复医疗体系、向老年人及其家属提供健康教育;二是完善养老服务制度建设,重点是落实社区居家为主的养老服务体系、弥补失能失智护理机构和人才缺口、加快建立长期护理筹资体系;三是发挥老年健康产业的支撑作用,包括针对老年需求加强医药产品研发和有效供给、加快老年康辅器具产业发展、规范并支持"互联网+医疗"和"智慧养老"领域的创新、分类促进居住条件和基础设施的适老化改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浩 魏勇 郭林
厘清城乡养老模式与老年人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对养老模式发展完善具有重要借鉴作用。本文对CLHLS 2018年截面数据分析发现:我国老年人以家庭养老为主体,拥有较大比例的独居老年人,而参加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比例很低。乡村比城镇拥有更高比例的独居老年人,且机构养老的比例更低。城乡不同养老模式间老年人的总体健康状况:独居养老最优,家庭养老次之,机构养老最低。家庭养老模式下,城镇老年人的认知功能、他评健康与自评慢性病患病率优于乡村,而日常活动能力乡村优于城镇;独居养老模式下,城镇老年人认知功能与自评慢性病患病率优于乡村;机构养老模式下,乡村老年人他评健康优于城镇老年人,城镇老年人自评慢性病患病率优于乡村。本文提出应减小城乡地区养老差距、提高养老体系公平可及性、转变养老观念、树立正确健康观等建议。
关键词:
老龄化 养老服务 养老模式 老年人健康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琛 高传胜
健康老龄化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健康中国”两项国家战略的客观要求,而推进以需求为导向的老年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则是其重要实现途径。江苏省在建设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健康保障水平和促进健康产业发展方面均已取得显著成效。基于吉尔伯特的社会福利政策分析框架,从分配基础、分配内容、服务输送和资金选择四个核心维度审视,老年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这具体表现为健康资源分布不均、服务内容与需求匹配度不高、输送系统分割制约供给效率以及资金保障的可持续性不足四重障碍。为此,应激发各类服务主体活力,提升服务能力,加强资金管理并构建包容性发展与治理格局,促进实现供需匹配、平衡充分且可持续的老年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背景 人类认识人口老龄化是本世纪30年代开始的。从对人口老龄化现象的解释,产生机制的认识到对人口老龄化对人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的研究,人口老龄化成为现代人口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形成了老年学、社会老年学、医学老年学、老化经济学等一系列老龄科学。在发达国家,随着生育率降到很低的水平,老年死亡率的下降即长寿成为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推动力。随着寿命的不断延长和生理机能的衰退以及各种慢性病发病率的增加,老年人在较长的预期寿命中,需要照料、医疗的程度提高,参与社会经济工作、独立生活的能力下降,活得长并不必然活得好。因此,老年医学和人口学家在探索人类衰老奥秘的同时,对如何长寿而健康的生理、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加以研究。在人类普遍面临人口老龄化和科学进步对生命的认识取得了新突破的基础上,“健康的老龄化”作为一种科学认识被提了出来。近20年来,“健康的老龄化”的理论与实践在发达国家受到普遍的重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朱超 王戎
中国面临人口老龄化趋势,未来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伴随老龄化人口健康状况下降,这将进一步恶化劳动供给问题。利用微观和宏观数据从健康角度解读中国劳动供给问题,探寻如何缓解老龄化趋势下劳动供给压力。研究发现:在微观家庭层面,健康冲击会降低个体劳动参与率,减少劳动时间。非稳定型单位的职工更容易遭受健康冲击而增大其退出劳动市场的概率。当受到健康冲击时,男性比女性、农村比城市劳动者劳动参与率降幅更大。在宏观省份层面,不良健康状况在规模上通过规模企业数量的减少导致该地区就业率的降低,在质量上通过挤出教育资本投入降低劳动者学历水平。地方政府应积极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注重劳动者健康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对于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非稳定型单位职工和男性劳动者,更应切实维护其生命健康权益。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邢鸥 张建
在介绍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日本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分析日本政府为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制定的产业政策要点与特征,旨在为全面推进我国健康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健康产业 日本 综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邬沧萍,苏苹,陈杰,王岸柳
本文通过对《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集(1998)》的分析,对有关健康老龄化方法论进行了三点思考:(1)长寿是健康的标志,但长寿又不能充分体现健康;(2)此数据集将高龄老人界定为80岁及以上,建议用75岁与80岁以上两个标准;(3)如何建立衡量老年人健康寿命的指标体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申俊龙 申远 王鸿江
本文从健康老龄化视域分析地方政府主导的"医养结合"模式实践效果及社会机构主导的"医养结合"模式成效,发现政府推进的"医养结合模式"实践效果较好,获得了制度效应、规模效应、系统效应;机构医养结合模式主要是互惠性效应,养老服务实践中取得一些成果,但是仅产生一些局部效应。在对我国医养结合模式实践效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突出问题提出了需要在健康老龄化视域下,创新我国的医养结合养老产业服务模式,建立政府、社会与市场协同"医养结合"健康养老产业市场,创立政府兜底结合社会养老和市场养老的倒三角系统模式。
关键词:
健康老龄化 医养结合 养老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