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164)
- 2023(19995)
- 2022(16547)
- 2021(15350)
- 2020(12662)
- 2019(28480)
- 2018(28233)
- 2017(53540)
- 2016(29298)
- 2015(32856)
- 2014(32439)
- 2013(31557)
- 2012(28567)
- 2011(25687)
- 2010(25875)
- 2009(24375)
- 2008(23784)
- 2007(21416)
- 2006(19107)
- 2005(17204)
- 学科
- 济(110403)
- 经济(110245)
- 管理(99674)
- 业(90150)
- 企(78194)
- 企业(78194)
- 方法(45234)
- 数学(37209)
- 数学方法(36759)
- 财(33705)
- 中国(33201)
- 农(31419)
- 业经(30550)
- 制(27084)
- 学(23287)
- 技术(21982)
- 地方(21808)
- 务(21728)
- 财务(21637)
- 财务管理(21593)
- 理论(21441)
- 农业(21015)
- 银(20630)
- 银行(20582)
- 企业财务(20464)
- 行(19499)
- 和(19292)
- 贸(18774)
- 贸易(18758)
- 划(18561)
- 机构
- 大学(408952)
- 学院(407151)
- 管理(163885)
- 济(158876)
- 经济(155149)
- 理学(139719)
- 理学院(138177)
- 管理学(135925)
- 管理学院(135139)
- 研究(132688)
- 中国(102399)
- 京(87752)
- 科学(80977)
- 财(78976)
- 所(65436)
- 江(62490)
- 农(61542)
- 财经(61263)
- 中心(60972)
- 研究所(59033)
- 业大(57661)
- 经(55539)
- 北京(55281)
- 范(54203)
- 师范(53714)
- 州(50416)
- 院(48518)
- 农业(47677)
- 经济学(47418)
- 财经大学(45426)
- 基金
- 项目(273349)
- 科学(216146)
- 研究(204101)
- 基金(197739)
- 家(171055)
- 国家(169585)
- 科学基金(146991)
- 社会(129158)
- 社会科(122283)
- 社会科学(122257)
- 省(107207)
- 基金项目(104255)
- 教育(93933)
- 自然(93762)
- 自然科(91541)
- 自然科学(91524)
- 自然科学基金(89894)
- 划(89324)
- 编号(84345)
- 资助(79421)
- 成果(69103)
- 重点(60701)
- 创(59654)
- 部(59646)
- 课题(57736)
- 发(57715)
- 创新(55069)
- 国家社会(53240)
- 制(53085)
- 项目编号(52514)
- 期刊
- 济(181835)
- 经济(181835)
- 研究(121787)
- 中国(87570)
- 管理(65567)
- 财(63593)
- 学报(62163)
- 科学(57623)
- 农(56538)
- 教育(51448)
- 大学(47675)
- 学学(44117)
- 农业(38419)
- 融(37995)
- 金融(37995)
- 技术(36163)
- 业经(30506)
- 财经(30433)
- 经济研究(27931)
- 经(26111)
- 图书(24828)
- 问题(22884)
- 业(21862)
- 科技(20287)
- 理论(19519)
- 技术经济(19471)
- 现代(19145)
- 版(18972)
- 商业(17744)
- 实践(17704)
共检索到616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志 唱小溪 周禹 许梦莹 胡洁丽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从人力资源管理过程视角出发,解析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如何通过增强员工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促进员工创新行为,同时,引入组织创新激励政策作为权变因素,考察其在员工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以及被调节的中介效应。采用235份员工三时点调研数据,使用Mplus7.0进行路径分析以检验研究假设,结果表明:(1)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正相关;(2)员工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与员工创新行为正相关;(3)员工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在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具有显著中介作用;(4)组织创新激励政策在员工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具有显著调节作用;(5)组织创新激励政策显著正向调节员工感知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在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雁飞 李楠 郑立勋 朱瑜
数字化时代的持续发展使游戏化思维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游戏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如何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值得进一步探讨。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中认知和情感相结合的视角,本研究采用多阶段、多来源的追踪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数据,探讨了游戏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的中介机制和边界条件。跨层次结构方程模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游戏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正向影响员工的创新行为;(2)游戏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通过工作繁荣促进员工的创新行为;(3)环境动态性调节了游戏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通过工作繁荣对员工创新行为的间接效应。本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游戏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在实践上有助于提升企业游戏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成效并促进员工的创新行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林新奇 丁贺
以我国科研设计单位为研究对象,开发基于中国情境的人力资源管理强度测量量表,并且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内部人身份感知、创新意愿和行为之间的影响关系模型,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源管理强度测量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对员工创新意愿和行为均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内部人身份感知调节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与员工创新意愿和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员工创新意愿部分中介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并且中介内部人身份感知对人力资源管理强度与创新行为的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宁 张正堂
跨部门整合包括部门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两个方面,是推进企业新产品创新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推进企业跨部门整合的关键支持体系之一。本文基于对新产品创新中企业跨部门整合存在问题的分析,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探讨了促进跨部门整合、推进新产品创新的管理措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郑成林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对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容乐观,教师管理理念陈旧、体制较为落后,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机制创新和实践探索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只有不断拓宽研究思路,找寻新的对策,才能切实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高校自身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校 人力资源 机制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黄雯怡 宋典 尹轶帅
越轨创新是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策略之一。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本研究探索了知识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越轨创新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内在动机和创新激情的中介作用及创新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研究显示知识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促进员工越轨创新,内在动机和创新激情是知识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越轨创新之间的中介变量,创新自我效能感会提升员工内在动机、创新激情在知识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与越轨创新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企业应当实施知识驱动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升员工的内在工作动机,并通过培育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激发员工越轨创新行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冯金宝
<正>面对21世纪商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人才与技术的竞争态势日趋白热化,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技术创新开始突破资本困境成为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相对于传统的以岗位员工招聘为主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其通过引进和培养创新人才为企业发展带来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能够极大地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这种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转变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背景,由温晶媛、李娟和周苑编著的《人力资源管理及企业创新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一书,融合性地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创新纳入统一的理论研究框架,从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发展规划、人力资源配置、基本管理模式与企业创新能力等多维度视角,系统地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创新的影响关系与内在关联,对于现代企业创新发展理念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洁
现有研究指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能够积极底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但是,有关何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才能更好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问题,研究尚未达成共识。文章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模式出发,结合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及其对创新过程的影响,提出基于形态模式的创新支持性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并从能力、动机和工作自主权等三个方面入手探索其内涵构成。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孙锐 李树文 顾琴轩
当前,环境不确定性已成为组织发展常态,而推动组织创新则是应对环境不确定性的关键。本研究基于动态能力理论与资源基础理论,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出发,通过对中国400余家科技研发企业的多源问卷调研发现:首先,外部互动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创新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在研发企业初创期与发展期均不起中介作用,在成熟期起部分中介作用;其次,决策参与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创新绩效间不起中介作用,但在发展期起部分中介作用;再次,外部互动与决策参与交互影响组织创新绩效,高互动—高参与组合下,组织创新绩效较高;最后,双元环境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创新绩效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在企业初创期不起显著调节效应,在发展期与成熟期起显著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组织学习一致性对组织创新绩效影响的匹配效应,以及双元环境在组织不同发展阶段资源转化进程中的协同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根强 于博祥 孟勇
基于信息加工理论视角,探讨发展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developmenta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s,D-HRMPs)与员工主动创新行为的关系,同时检验工作敬业度的中介作用以及职业认同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3家中小企业773名员工的两阶段调查,结果发现,D-HRMPs既对员工主动创新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也通过工作敬业度对主动创新行为产生间接影响;职业认同不仅正向调节D-HRMPs与主动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而且正向调节D-HRMPs通过工作敬业度的中介来影响主动创新行为的这一中介机制。研究结论揭示诱发员工主动创新行为的前提和边界条件,可为企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丁宁宁 董西明
知识型员工的创新行为是建立在知识型员工的动机基础之上的。创新的动机可以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其中内在动机是创新行为的主要驱动力,而外在动机则是在内在动机的基础上起协同作用。企业人力资源支持体系的构建应该基于员工的内外动机作用而展开,在员工管理上强调内在动机的保持,在管理措施和政策定位上则要考虑整体要求来确定外在动机的内容和手段。
关键词:
知识员工 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 人力资源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睿娟 施成立
创新驱动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创新行为是组织创新的基础。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源管理会影响创新行为,但目前国内研究大多聚焦于内容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忽视了内容的实施效果,即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在回顾国内外有关人力资源管理强度和创新行为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认知角度审视人力资源管理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中对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及组织创新氛围、心理状态的作用,以构建整合研究模型,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吴治国 石金涛 杨帆
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知识创新的影响机制,包括提供创造型人才与提升员工创新素质的直接作用,以及通过营造组织创新气氛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的间接作用,而且在知识创新的不同阶段各项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有不同的贡献。
关键词:
组织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 机制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叶一娇 何燕珍 朱宏 邓昕才 吕逸婧
随着市场环境动态性的逐步增强,如何提升组织的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核心的管理议题。本文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探索了柔性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技术创新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动态能力在其中所起到的中介作用和市场技术变动性在其中所起到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以我国357个企业为样本,结果表明资源柔性人力资源管理和协调柔性人力资源管理均有利于促进组织的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在资源柔性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技术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协调柔性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技术创新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此外,技术变动性调节了动态能力和组织技术创新的关系,技术变动性越强,动态能力对组织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就越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