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93)
2023(10502)
2022(8436)
2021(7594)
2020(6140)
2019(13711)
2018(13291)
2017(25295)
2016(13660)
2015(15284)
2014(15068)
2013(15232)
2012(14334)
2011(12791)
2010(13361)
2009(12505)
2008(12754)
2007(11711)
2006(10780)
2005(10360)
作者
(40682)
(33772)
(33765)
(31556)
(21726)
(16125)
(15182)
(13176)
(12897)
(12253)
(11631)
(11250)
(11225)
(10902)
(10596)
(10178)
(10062)
(9792)
(9784)
(9670)
(8675)
(8536)
(8248)
(7869)
(7816)
(7637)
(7494)
(7431)
(6774)
(6772)
学科
(74065)
(71033)
经济(70954)
(69296)
企业(69296)
管理(56055)
业经(28829)
(23529)
方法(22586)
(22450)
中国(19982)
地方(18612)
(17785)
财务(17769)
财务管理(17753)
农业(17662)
技术(17081)
企业财务(16820)
(16343)
数学(14775)
数学方法(14710)
(14100)
(13572)
(12865)
理论(12590)
企业经济(12194)
(11715)
(11512)
经营(11138)
(10928)
机构
学院(206121)
大学(198872)
(90507)
经济(88656)
管理(82325)
研究(70611)
理学(68815)
理学院(68121)
管理学(67413)
管理学院(67010)
中国(55942)
(43273)
(42814)
科学(38845)
(35292)
(34839)
(34833)
财经(32647)
中心(31165)
研究所(31081)
(29403)
北京(27994)
(27634)
业大(27344)
农业(26815)
经济学(26224)
(25659)
(25392)
师范(25170)
商学(24041)
基金
项目(123859)
科学(99366)
研究(96223)
基金(88207)
(74625)
国家(73783)
科学基金(65252)
社会(62179)
社会科(59009)
社会科学(58995)
(51906)
基金项目(46237)
教育(43297)
(40924)
自然(39669)
编号(39419)
自然科(38753)
自然科学(38742)
自然科学基金(38122)
资助(34951)
(33056)
(32141)
成果(31162)
(29761)
课题(28186)
重点(27781)
发展(27504)
(27014)
创新(26777)
(26702)
期刊
(117901)
经济(117901)
研究(68179)
中国(49323)
管理(38064)
(36903)
(34431)
科学(26265)
教育(25345)
学报(24346)
农业(23781)
(22930)
金融(22930)
业经(22489)
技术(21196)
大学(19736)
学学(18609)
经济研究(17388)
财经(16998)
(14934)
(14827)
问题(14458)
技术经济(13079)
现代(11447)
商业(11394)
世界(11374)
(10992)
经济管理(10929)
财会(10699)
国际(9652)
共检索到337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德明  赵璨  
本文以超额在职消费作为量化高管隐性腐败的代理变量,利用中国国有上市公司2006—2012年相关财务数据,研究国有企业高管隐性腐败的原因。实证研究发现,权力过大、信息不透明、监督机制不健全是国有企业高管滋生隐性腐败的主要成因,而激励机制对高管隐性腐败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信息透明度的提高能抑制利用权力的腐败行为,还能强化监督机制对腐败的抑制作用。因此,要抑制国有企业高管隐性腐败,就应当限制高管权力,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更为重要的是,应强化国有企业高管个人信息披露,提高国有企业经营运作的信息透明度,把权力置于阳光之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史泰丽  银温泉  
人们普遍认为,改革时期中国国有企业的绩效不佳,尽管采取了一些旨在搞活国有企业部门的重大政策措施,然而国有企业的绩效仍无起色。不仅如此,80年代后期,上报亏损的国有企业日益增加,国有企业部门的总亏损额大大膨胀。于是,某些观察家得出结论:中国的国有企业天生缺乏活力,所有制的改革势在必行。在本文中,我提出的观点是:盈利和亏损的统计数字并不是国有企业基本经济可行性的可靠指标。考虑到国有企业不予真实报告收入和成本的可能性,加之国营企业隐瞒利润和逃税的传说又如此之多,情况显然就是如此,即使不考虑虚假报告,仍然可以断言:基本上有盈利能力的企业有可能选择亏损。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红领  李稻葵  雷鼎鸣  
作为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代表 ,政府为什么会放弃国有企业的产权 ?已有的经济学文献有两个基本的解释 :一种认为政府放弃国有企业产权的目的在于提高效率 (简称“效率论”) ;而另一种认为政府是出自财政的压力 ,即停止对亏损国有企业的补贴 ,或出售国有资产增加财政收入 (简称“收入论”)。我们的实证研究否定了“效率论” ,而给“收入论”提供了支持。此外 ,我们的研究还为以下结论提供了依据 :政府对失业和降低控制权收益 (来自对国有企业直接的控制权 )的担心是国有企业民营化或破产清算的重大障碍。因此 ,一个简单的含义是 :采用一个将政府目标函数考虑在内的次优民营化或破产清算方案是明智的 ;同时 ,对政府...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乔彦军  
为什么国有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上乏力?乔彦军一项调查显示,企业对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情况回答“很好”的或“好”的几乎没有,回答“不太理想”的占90%,回答“很不理想”的占10%。对高校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管理会计的情况,14所院校中回答“用得多”的没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袁康  
国有企业改革为什么严重滞后袁康[编辑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杂志社上海200234]国有企业改革严重滞后是经济改革中最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人们往往是说国有企业存在着政企不分、产权不清、负担过重、负债过多等问题。其实从国有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看,特别是从国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璨  杨德明  曹伟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国企高管的权力配置结构呈现出过度的控制权与残缺的行政权并存的特点。那么,国企高管特殊的权力配置结构是否会影响腐败行为呢?文章利用我国国有上市公司2007-2012年的相关数据,用高管是否被曝出腐败行为和公款吃喝来度量高管腐败,实证研究发现:控制权和行政权过大是诱发国企高管腐败的重要因素,而且行政权与控制权之间存在互补效应,即一种权力的提高会强化另一种权力与腐败的正相关关系。不难得出,国企改革的"半市场化"特征及由此派生的国企高管权力配置结构是诱发高管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要解决国有企业腐败问题,须进行更加彻底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取消国有企业高管的...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田海  
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中的腐败行为表现为商业贿赂型、不当代理型、利益输送型等,腐败的成因在于现有法律规则不能满足反腐要求、行政监管面临困境、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中国可以从完善相关的反腐败防控法律、设立独立的海外投资监察机构、完善国有企业内控机制来予以应对。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何平  马小丽  
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企业工资政策与措施劳动部工资研究所何平,马小丽一、目标的选择与当前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工资改革目标的核心是,工资由劳动力市场供求机制决定,国家进行必要的指导、干预和调节。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劳动力供求双方决定工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国胜   陈予涵  
本文聚焦国有企业在高质量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利用2007—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国有企业是否能够发挥其保障国家战略实施、担当自主创新先锋、承担更多高质量创新的作用,并分析发挥这一作用的触发条件。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承担了更多高质量创新。利益趋同效应、资本市场压力以及风险承担能力是国有企业承担更多高质量创新的重要触发条件。此外,国有企业承担高质量创新的水平在行业和地区中也有所区别。因此,应继续加大对国有企业在我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突破的支持力度,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挥好国有企业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构建科技创新举国体制的显著优势,提高国家高质量创新水平。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任之  
针对国有企业高管腐败现象,本文利用2008—2017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数据,从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两个维度考察非国有股东参与国有企业治理对高管腐败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国有企业行政层级和行业竞争程度对上述效果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单纯的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增加并不能减少国有企业高管腐败,只有当非国有股东通过委派董事积极参与国有企业经营治理才会对国有企业高管腐败产生显著治理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治理仅在地方国有企业和竞争性行业中显著抑制了国有企业高管腐败行为的发生,而在中央企业和垄断行业中该作用并不显著。最后,本文就如何更好地治理当前国有企业高管腐败现象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建红  
阐述了在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过渡时期图书馆以复合图书馆形态存在,以及复合图书馆的含义、特点及复合图书馆产生的条件,并从馆藏资源的有机结合、文献资料整合、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和专业人员的优化四个方面,提出了复合图书馆的发展策略。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玮倩  方军雄  
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对企业高管腐败行为的影响日益引起学者的关注,地区腐败作为企业所处外部环境的重要特征,对企业高管腐败行为会产生何种影响?通过手工搜集2007-2013年我国各省市地方官员腐败和上市公司高管腐败的数据后发现:地区腐败越严重,所在地区的企业高管发生腐败的可能性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地区腐败对民营企业高管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而2012年开始的反腐行动尚未对地区腐败影响高管腐败产生实质的约束作用。研究有助于深化对企业高管腐败环境诱因的理论认知,同时,将政府官员腐败的经济后果拓展至企业管理层面。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雷  王乐  
对于企业向官员行贿动机的解释主要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是企业为了获取政府帮助而主动行贿,二是企业在威胁逼迫条件下的被动行贿。文章从企业在应对政府和应对市场两项事务间的权衡出发,构建企业绩效与腐败强度间的二项式回归模型,通过与传统线性回归模型的比较,发现企业腐败是一种主动行为,腐败的目的是为了构建政治关系以获取相应回报。运用世界银行企业调查数据,二次项回归模型显示出绩效与腐败强度间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文章得出了企业的"最优"腐败程度并对其政策含义进行了解释。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雨潇  
本文使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省级腐败数据,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证明了在腐败的制度环境下,国有股权可以帮助民营企业避免政府侵害,因此腐败越严重、民营企业越倾向于国有化;并且,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更容易受到腐败的侵害。本文发现无论是狭义国有化还是广义国有化都与企业所在地区的腐败率以及企业资产回报率显著正相关;此外,资产回报率越高的企业因腐败而国有化的概率越高。因此,"国有化"可能是中国民营企业面对政府侵害的应对措施。这对我们理解转型国家中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与政企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