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67)
2023(8333)
2022(7121)
2021(6284)
2020(4991)
2019(11280)
2018(11115)
2017(21246)
2016(11169)
2015(12608)
2014(12794)
2013(12912)
2012(12662)
2011(12054)
2010(12488)
2009(11647)
2008(11272)
2007(10263)
2006(9645)
2005(9201)
作者
(34699)
(29085)
(28995)
(27525)
(18654)
(13807)
(13097)
(11329)
(11068)
(10486)
(10106)
(9541)
(9538)
(9526)
(9154)
(8861)
(8517)
(8355)
(8328)
(8053)
(7666)
(7179)
(7105)
(6789)
(6613)
(6516)
(6359)
(6312)
(5939)
(5682)
学科
(76581)
经济(76521)
管理(29152)
(27988)
地方(24181)
中国(21065)
(20966)
企业(20966)
方法(20563)
数学(17461)
数学方法(17382)
(16060)
地方经济(15539)
业经(15520)
(12873)
(11484)
金融(11484)
(11447)
农业(11379)
(10777)
银行(10761)
(10740)
(10723)
贸易(10712)
(10587)
(10188)
(9960)
环境(9895)
(8933)
产业(8530)
机构
学院(174071)
大学(172392)
(85399)
经济(83754)
研究(70778)
管理(61036)
中国(53850)
理学(50649)
理学院(49960)
管理学(49237)
管理学院(48907)
科学(39698)
(37849)
(36932)
(36468)
研究所(32935)
中心(30211)
(27955)
财经(27930)
(27392)
经济学(27105)
北京(25181)
(25103)
(24981)
(24856)
师范(24661)
经济学院(23898)
(22490)
科学院(21808)
业大(21565)
基金
项目(103430)
科学(81515)
研究(78186)
基金(73605)
(63389)
国家(62809)
科学基金(52925)
社会(51870)
社会科(49201)
社会科学(49191)
(40629)
基金项目(38089)
教育(34538)
(33571)
自然(30844)
编号(30658)
资助(30268)
自然科(30083)
自然科学(30077)
(29633)
自然科学基金(29552)
成果(25987)
发展(24679)
(24283)
重点(23745)
课题(22909)
(22707)
国家社会(21470)
(21067)
创新(19747)
期刊
(112166)
经济(112166)
研究(62588)
中国(41555)
(26866)
管理(26571)
(26165)
科学(23643)
学报(23301)
(20738)
金融(20738)
教育(19131)
经济研究(19096)
农业(18319)
大学(18013)
业经(17200)
学学(16904)
技术(16080)
财经(15029)
问题(14113)
(13235)
(11342)
世界(11234)
国际(10737)
技术经济(10672)
商业(9722)
(9485)
经济管理(9111)
经济问题(9082)
统计(8712)
共检索到295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秀芳  
在国际格局从两极走向多极的过渡时期,中日两国在各自经济改革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经济合作,贸易结构趋向成熟,并形成了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共存的格局。然而,由于中日两国的战略目标、发展趋势及国内外政治环境的差异,使得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双方的不和谐音将会加剧,竞争摩擦、矛盾将成为中日经济关系的主流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姜春明  
自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由于两国政府和民间企业的长期不懈努力,使两国的经济和贸易关系得到不断发展。尤其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加快开放,苏联解体并走向市场经济,中俄和中韩关系的改善,围绕亚太地区政治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进一步加快了这一地区的资本、商品、技术和劳动的流动,因而使中日经济关系又迎来了90年代的新时期。目前,两国在进出口贸易、日本对华投资以及日元贷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出现了可喜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岳咬兴  
贸易历来是香港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也是香港经济中最为活跃的部门。自1980至1990年,香港的商品贸易总额从近2100亿美元,迅速上升至12824多亿港元,1991年在全球贸易列强中名列第10位。香港的贸易能量很大,对整体经济的稳定和繁荣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香港进入回归中国的后过渡时期,贸易动向对于未来香港经济的顺利过渡,及维持1997年以后的经济继续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季风  
经过70年的长期合作与磨合,中日经济关系已然形成互惠互补、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但仍然存在相互投资不均衡、非理性竞争加剧等问题。在全球变局背景下,作为主要参与力量,中美日的大国关系变化也将影响中日经济走向,中国实力的持续上升将对中日经济关系产生正向影响,美国的战略收缩也在改变着日本的战略选择。另外,新时代为中日经济合作开辟新天地;中国实现新时代战略目标需要借鉴日本经验;"一带一路"倡议为中日经济合作提供新平台。整体来看,近中期的中日经济关系将保持稳定甚至较快发展,中日两国也将在全球价值链、节能环保、共同应对老龄化等前沿、重点领域继续深化合作。在全球变局下,中日经济关系会遇到各种挑战,但仍将保持健康发展的大趋势。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张雪峰  
2011年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大海啸和核泄漏复合型大灾难重创了日本经济。震后日本经济出人预料地迅速恢复,但仍面临着灾后重建、核事故处理、电力不足、日元汇率居高不下等难题。加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持续不稳定等国际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日本经济复苏缓慢。日本政府已出台重建财政、提高消费税、制定新能源战略以及参与TPP谈判等解救措施,但这些政策措施是否奏效,尚需时间的检验。日本是中国最主要的贸易投资对象国之一,其经济前景及政策走向,必将对日中两国经贸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值得关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纽肖东  
香港前途问题早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80年代以来,关于香港经济发展前景的讨论更是日趋深入,迄今已经发表了数量可观的文章和论文,提出了不少颇有见地的观点。本文从长期趋势分析与短期特征考察相结合的角度,提供一种新的看法。这种看法乃基于如下的认识:对当前香港经济的观察,必须在认清了香港经济发展的长期走向之后进行才具有现实意义,而过渡时期同时作为经济上的过渡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建民  
在战后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美国与西太平洋地区建立了密切的政治经济关系,对日本与“四小龙”的经济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冷战期间,美国在这一地区建立了“围堵共产集团”的庞大安全防御体系,不仅提供了日本、“四小龙”经济成长所需的基本条件——“安全”,而且在资本输出(经援与投资)、技术转让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特别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舒英  
同恢复邦交正常化初期相比,中日两国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似乎越来越多,有些问题看上去变得越来越严峻。两国的高层互访处于停滞状态,国民间的亲近感在下降。但是,客观而冷静审视中日关系便不难发现,巩固和发展两国关系,不仅符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薛小峰  覃正  
当前,中国经济整体上行的态势基本确立,从经济增长结构上看,基本上属于投资驱动型,消费的驱动作用初步显现,而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为负。总体上看,当前经济自主性增长的基础不牢,经济运行尚未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十二五"时期,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导向需着力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财政政策方面:通过持续公共投资,帮助经济实现平衡增长;利用财政手段,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减税、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企业投资能力和居民消费能力;通过税收调节,优化出口结构。货币政策方面: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力度,实现经济发展平衡、稳定;优化信贷结构,支持经济结构调整;根据经济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信贷重点;采取多种手段,渐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曹小衡  
我国台湾是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在国际经济未出现全面衰退、台湾的核心竞争力未受到严重挑战、两岸经济关系平稳的前提下,台湾经济在中期内(5-10年左右)有保持年均4%-6%左右的中速增长的实力。同时,由于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两岸经济关系日趋紧密,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和第一大直接投资地,台湾经济兴衰日渐受制于祖国大陆经济发展和两岸关系疏密。两岸经济融合加深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有助于两岸关系的改善,实现两岸对话,其中,能否启动两岸制度性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是未来两岸关系中最值得关注变化之一。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姜菲菲  
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经济关系在许多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日本经济增长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中日经贸合作继续平稳发展。中日两国在进出口结构上不存在明显对立的竞争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互补关系,两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随着日本经济逐渐复苏,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中日经济关系将迎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中日经济合作关系的前景取决于推动中日经济合作力量与制约中日经济合作力量的变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毕吉耀  张一  张哲人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衰退,对现行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全球经济治理结构造成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复苏历程不会一帆风顺。"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发展将出现许多新变化。一、世界经济将在调整中逐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