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75)
2023(11524)
2022(9863)
2021(9336)
2020(7670)
2019(17723)
2018(17392)
2017(33263)
2016(18520)
2015(20847)
2014(21230)
2013(20772)
2012(19304)
2011(17631)
2010(18054)
2009(16840)
2008(17064)
2007(15935)
2006(13883)
2005(12322)
作者
(53986)
(45775)
(45574)
(43295)
(28455)
(21973)
(20702)
(17990)
(17125)
(16378)
(15435)
(15355)
(14346)
(14316)
(14205)
(14121)
(14050)
(13219)
(13197)
(13103)
(11466)
(11323)
(11267)
(10508)
(10387)
(10373)
(10370)
(10131)
(9376)
(9327)
学科
(81476)
经济(81405)
(56152)
(50419)
管理(47173)
方法(35887)
(34997)
企业(34997)
农业(33418)
数学(32218)
数学方法(31732)
业经(22305)
中国(19692)
(18110)
地方(16979)
(16708)
(15035)
(13742)
贸易(13736)
(13354)
(12740)
农业经济(12479)
理论(11915)
(11593)
(11405)
银行(11381)
(11161)
环境(10974)
(10796)
(10683)
机构
学院(270905)
大学(263323)
(107719)
经济(105249)
管理(102243)
理学(88202)
研究(88149)
理学院(87269)
管理学(85431)
管理学院(84942)
中国(68449)
(65234)
科学(55423)
(54950)
农业(50045)
(47852)
业大(47017)
(45437)
中心(43069)
(43068)
研究所(40955)
财经(37633)
(35679)
师范(35346)
(34312)
北京(34143)
(33985)
经济学(31593)
农业大学(31054)
(30519)
基金
项目(176007)
科学(137157)
研究(131751)
基金(124252)
(107662)
国家(106624)
科学基金(90507)
社会(81662)
社会科(76775)
社会科学(76747)
(72462)
基金项目(65659)
教育(61031)
(59168)
编号(57308)
自然(57020)
自然科(55617)
自然科学(55604)
自然科学基金(54551)
资助(50508)
成果(46152)
重点(39528)
(39454)
课题(39255)
(38657)
(36425)
(36061)
创新(33899)
(33462)
科研(33375)
期刊
(126664)
经济(126664)
研究(74104)
(68836)
中国(55824)
农业(46530)
学报(43539)
科学(39521)
(37185)
大学(33490)
学学(31787)
管理(31383)
教育(30576)
业经(27816)
(25852)
金融(25852)
技术(25205)
(22015)
问题(18267)
财经(17666)
经济研究(17512)
(16683)
农村(15221)
(15221)
农业经济(15165)
(15103)
统计(14594)
技术经济(14327)
经济问题(13128)
(13059)
共检索到401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唐京华  
现代中国农村社区治理的环境基础是一个半开放的社会空间,农村社会整体上也处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时期。在半开放的社会环境下,中国农村社区治理面临着权威体系迷失、社区文化失调和治理主体身份与角色二元分割的困境。打破农村社区治理的困局不仅需要重建乡村权威体系,强化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在保护农民切身利益的基础上,逐渐破除制度所构建的相对封闭的农村社区治理环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璇  
随着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的不断扩大和增加,城市边界日益向周边地区拓展,随之出现了“撤村建居”及“村落合并”等现象,过渡型社区也由此诞生。由于过渡型社区的内涵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社区居民的生活连续性和断裂性并存,社区治理在实践过程中充满了多种形式的空间张力,无法顺利地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直接过渡,结构转换中充满了矛盾和冲突。因此,过渡型社区治理成为城市化的直接实践场,研究过渡型社区的结构特征和治理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勇  
社区组织发展是中国农村社区建设核心内容之一。针对农村社区建设中组织缺失及其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影响,本文对农村社区中党群组织、经济组织、科技文化组织、社会保障组织及社会服务组织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具体的建设思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来位  
文章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西部农村合作治理的主体、动力、条件和方式等核心要素的发展样态。文章认为,西部地区农村合作治理路径应从培育治理主体、创新治理方式、建构治理规则、优化治理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艳波  
一、农村社区及公共产品供给的内涵与特征随着国内外学者对社区这一概念探索研究的不断深入,农村社区对我们来讲已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从社会经济视角出发,指出"农村社区是指在村庄范围内,村民依靠彼此间紧密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属性所形成的生活共同体"。不同于自然村,它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自然村,也可以是一个大的自然村划分为几个农村社区,农村社区具有以下四个特征:第一,邻里关系认同感和亲密感强烈;第二,以村庄为地域依托;第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丹   梁淑平  
当前乡村发展模式已从传统的村民自治转变为社区自治,农村社区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地方政府在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时,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总结经验,形成更加科学完善的农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社区治理的资源投入,提高治理力量,并积极创新治理模式,充分发挥农村社区服务型治理工作价值,以此来解决农村发展缓慢、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公共服务质量相对较低的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天越   郝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农村生态治理具有高度契合性,农村生态治理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践行。然而目前存在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主体责任不到位、治理能力不足、生态治理制度体系不够健全等现实困境。针对治理现实困境,有必要从治理理念、责任主体、技术能力、法律制度四方面来探究农村生态治理路径,着力突破农村生态治理中遇到的实际难题,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晓荣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强调农村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生态文明为指引,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的土壤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难题及产生的因素,并从地方法规建设、生态环保意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生态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推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具体路径和措施,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文彬  
加速推进农村精准扶贫,事关国家"四个全面"战略落实和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但当前,我国农村扶贫却面临着农民缺位、政府越位和社会组织参与不足的问题,难以有效整合多方力量协同推进精准扶贫。究其根源,在于农村扶贫中没有树立协同治理理念。一方面,农村人才过度外流,脱贫主体不足;另一方面,在扶贫中,政府、农民和社会组织缺乏协商合作,导致现行脱贫机制难以满足农村精准扶贫要求。因此,应该通过培育农村脱贫主体,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吸引社会组织参与扶贫,重塑农村脱贫治理机制,来优化农村精准扶贫工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德起  
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地权让渡有其必然性,地权的让渡同时具有长期性。从让渡的过程入手,给出了地权让渡内涵和路径的价格解释。让渡的“约束松散的政府地权”、“约束紧密的政府地权”、“约束松散的农民地权”、“约束紧密的农民地权”四个阶段构成的让渡过程实质是以价格为杠杆而进行的利益的让渡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能否对不同阶段的地权主体做出适当的约束,是土地资源能否最优化,农民利益能否最大化的关键。“弱化政府地权、强化农民地权”的约束,保证地权让渡的基本实现;“明析地权界限,提高地权效率”的约束,保证地权让渡的最终完成。基于上述论述最后提出了实现地权让渡的具体措施。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泽宇  陈德敏  
农村环境治理是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以行政型治理、市场型治理与社区型治理三种模式共融交织为发展态势,在实践中,这种多元的治理模式缺少协调性与统一性的治理逻辑,呈现出政策支持不足、资源禀赋不足、社会资本整合不足与价值目标异化等碎片化问题。为此,结合整体性治理理论注重协同、整合与信任机制建设的治理思路,调度当前农村环境治理模式中的有益要素,整合农村环境治理的政策目标,优化科层主体的组织功能与促进公众参与,进而降低治理协商成本、提升科层治理效率、加强农村社群信任与推动治理的公私合作,是推进农村环境治理模式革新的理想进路。具体来说未来应从四个方面入手:在目标维度上,建立价值协同机制与诱导动员机制,凝聚农村主体价值目标;在组织维度上,优化政策供给靶向,推动跨界联动式治理;在市场维度上,健全农村环境治理市场体系,通过市场杠杆来配置农村环境要素与资源;在社会维度上,整合农村新型社会资本,培育农村主体参与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涂丽华  
为了提高大学教育机会及学位获得率,美国高中和中等后教育机构制定了“基于学分的过渡计划”。这些计划通过促进学生由高中到中等后教育的过渡衔接了高中与中等后教育。本文介绍了美国“基于学分的过渡计划”,并分析了其发展的原因及实施对美国教育产生的影响,以期对我国的教育有所借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再忠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之义,是实现乡村振兴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措施之一,那么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法治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要求,法治化是实现治理有效的基本方略和促进乡村社会生态宜居的必然选择。当下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战"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如若要想在巩固此成果的基础上取得更大胜利,则须走一条长效治理的法治化之路。当下治理的法治化却面临着法律体系缺失、权责界限模糊、参与主体法治意识淡薄及法律监督机制缺位等现实困境。于此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整体思维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法律体系、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参与主体的权责界限;增强参与主体的法治思维,提升其法治意识;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法律监督管护机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再忠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题中之义,是实现乡村振兴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措施之一,那么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法治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要求,法治化是实现治理有效的基本方略和促进乡村社会生态宜居的必然选择。当下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战"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如若要想在巩固此成果的基础上取得更大胜利,则须走一条长效治理的法治化之路。当下治理的法治化却面临着法律体系缺失、权责界限模糊、参与主体法治意识淡薄及法律监督机制缺位等现实困境。于此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整体思维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法律体系、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参与主体的权责界限;增强参与主体的法治思维,提升其法治意识;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法律监督管护机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董帅兵  郝亚光  
消除绝对贫困之后,相对贫困是贫困治理的重点。过渡期贫困治理的实质是防止相对贫困或非贫困向绝对贫困的逆向转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推动农村发展、助力国家现代化的两大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关键在于建立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的机制。因此,过渡期的贫困治理应探索"巩固—拓展—衔接"型贫困治理路径,在脱贫的基础上巩固绝对贫困治理,防止规模性返贫;在巩固的基础上拓展相对贫困治理,防止贫困的逆向转化;在拓展的基础上衔接乡村振兴,统筹治理贫困与非贫困;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可持续的减贫防贫机制,顺利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衔接过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