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51)
- 2023(9403)
- 2022(7397)
- 2021(6521)
- 2020(5089)
- 2019(11397)
- 2018(11380)
- 2017(21781)
- 2016(11977)
- 2015(13440)
- 2014(13730)
- 2013(13443)
- 2012(12522)
- 2011(11544)
- 2010(11768)
- 2009(10795)
- 2008(10548)
- 2007(9589)
- 2006(9001)
- 2005(8566)
- 学科
- 济(59873)
- 经济(59807)
- 业(31286)
- 管理(31159)
- 企(22872)
- 企业(22872)
- 中国(22186)
- 地方(21732)
- 农(19187)
- 方法(15966)
- 业经(15680)
- 数学(13274)
- 数学方法(13190)
- 农业(12894)
- 发(12411)
- 财(11971)
- 制(11803)
- 地方经济(11471)
- 银(10729)
- 银行(10710)
- 融(10668)
- 金融(10667)
- 行(10432)
- 学(10102)
- 发展(9756)
- 展(9730)
- 贸(9213)
- 贸易(9202)
- 产业(8957)
- 环境(8928)
- 机构
- 学院(172573)
- 大学(169939)
- 济(73367)
- 经济(71705)
- 研究(66566)
- 管理(61016)
- 中国(51031)
- 理学(50879)
- 理学院(50210)
- 管理学(49285)
- 管理学院(48979)
- 科学(39317)
- 京(37824)
- 财(34972)
- 所(34379)
- 农(30922)
- 研究所(30708)
- 中心(29527)
- 江(28829)
- 财经(26197)
- 范(25494)
- 师范(25255)
- 北京(24582)
- 院(23982)
- 业大(23887)
- 经(23678)
- 农业(23521)
- 州(23443)
- 经济学(22518)
- 省(21821)
- 基金
- 项目(108139)
- 科学(85205)
- 研究(82229)
- 基金(75866)
- 家(65699)
- 国家(65061)
- 科学基金(55188)
- 社会(53111)
- 社会科(50244)
- 社会科学(50233)
- 省(43993)
- 基金项目(39448)
- 教育(36880)
- 划(36160)
- 编号(33612)
- 自然(32636)
- 自然科(31868)
- 自然科学(31860)
- 自然科学基金(31293)
- 资助(30301)
- 发(30166)
- 成果(28273)
- 课题(25081)
- 发展(24807)
- 重点(24737)
- 展(24384)
- 部(23094)
- 创(22460)
- 国家社会(21881)
- 创新(20997)
共检索到2864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宣晓伟
我国已有城镇化模式的根本特征是"人地分割","土地资源的大量占取和低效利用"和"大量农业转移人口无法融入城市"是其所导致的突出矛盾。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调整是导致现有城镇化模式的根本推动力和重要原因。需要在现代化转型的视角下,推进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再调整,从而转变已有城镇化模式,有效推进健康城镇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金成 蔡翼飞
日前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和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六大主要任务。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乔小勇
本文首先基于西方空间生产理论以及中国城镇化空间生产本身具有的自然、政治、经济与社会属性,将政治、资本、社会三个元素嵌入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空间生产的时代背景与特殊内涵,研究资本-政府-社会的中国城镇化空间生产运作逻辑。其次,从新型城镇化的两个重要方面即"人的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切入并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两者之间动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政策过程、内在规律与特征趋势,从而为研究城镇化领域的相关官员、专家、学者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
人的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空间生产逻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景木南
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是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需要创新城镇化发展理念、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提高城镇化质量,使新型城镇化成为新时期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当前,要客观看待城镇化发展存在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钱晓颖 曾超
工业化是支持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工业化也是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本文利用1978~2012年的年度数据,结合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的相关理论,利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模型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关系。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工业化发展程度指标与工业化结构指标都对我国的城镇化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二者的影响效果大体相同。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工业化 VAR模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继威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的非协调性问题开始显现,引致了诸如耕地资源流失、土地资源闲置与低效利用、人口与土地的空间匹配失调等问题。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分析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现状,探索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对于促使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良性、和谐发展、减少土地资源闲置浪费具有重要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石忆邵
文章讨论了小城镇崛起的充分条件,指出"就地城镇化"模式不能作为普遍经验来推广;产业培育是小城镇的立镇之本,必须重视小城镇的技术升级与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工市民化是一项需要"先予后取"的长期性的系统工程;要辩证地看待部分"空心村"的衰落问题,不能将农业人口的减少误认为是农业衰退的标志,也不能将部分村庄的衰落错误地归咎为城镇化道路或城市化政策的失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斌 段艳影
文章利用2003—2013年相关统计数据,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物流业发展水平与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二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代表供给的物流业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对各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都具有正向作用,且对经济较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推动作用比经济欠发达地区大,而代表需求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经济较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没有作用,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具有正向作用。
关键词:
物流业 新型城镇化 回归分析 面板数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斌 段艳影
文章利用2003—2013年相关统计数据,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各省物流业发展水平与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二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代表供给的物流业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对各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都具有正向作用,且对经济较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推动作用比经济欠发达地区大,而代表需求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经济较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没有作用,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具有正向作用。
关键词:
物流业 新型城镇化 回归分析 面板数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莎
在实践中,我国许多城市的建设出现了过分强调发展而忽视治理的问题,对城市的功能产生了严重不利影响,导致城市病大面积发生,大幅度增加了城市发展与治理的成本。解决城市先发展后治理带来的问题,要树立科学的城市发展观,稳定城市发展速度,提升城市内涵建设,将宜居作为城市发展和治理的核心目标;要坚持依法发展和治理城市,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城市规划,违反城市规划的施政行为,应予以追究法律责任;要赋予城市居民应有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在决策程序上充分考虑让城市居民参与讨论和决策的有效途径,并由此建立起居民和政府治理城市的合作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海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的实践不断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国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1年的51.27%,中国从乡土中国正式进入城市中国时代。伴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对城镇化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党的十六大作出了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战略决策,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作出了具体部署,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斯亮 李玲 边立民
本文采用PVAR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物流、新型城镇化与流通业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动态关系,数字物流与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与流通业发展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数字物流、新型城镇化与流通业发展在前期主要受到自身贡献影响,随着时间递推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贡献递增,其中新型城镇化对数字物流和流通业发展的影响贡献较大,而数字物流和流通业发展两者之间的影响相对较小。最后,本文提出增强数字物流创新能力,持续推进城镇化发展,增强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红利
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未来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内在动力。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经历了几个历史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明显加速。传统城镇化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政府主导和规模扩张,导致城乡差距扩大、城镇规模结构失衡、产业特色不鲜明和资源环境压力过大。新型城镇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求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丛茂昆 张明斗
以政府全面主导的城镇化思路与实践是一种外生型城镇化模式,这种模式忽视了市场主体的自主性,造成城镇化效率低下。在我国现代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这种发展模式缺乏可持续性。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中应选择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内生型城镇化模式。本文通过城镇化发展模式全面梳理,系统分析了我国内生型道路及其要素,提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间的逻辑关系、强化新型城镇化包容性的发展力度、合理有效分配城市级差地租收益等一系列的内生型城镇化发展策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新型城镇化建设课题组
城镇化需要大量土地,但是,我国存量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增量土地供应不足问题十分突出。为此,需要改变过去抑制经济过热时出台的土地政策,改革土地计划管理模式,提高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供应总量,落实农村土地的"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提高土地的市场化供给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