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5)
- 2023(2158)
- 2022(1696)
- 2021(1857)
- 2020(1354)
- 2019(3242)
- 2018(3385)
- 2017(4429)
- 2016(3736)
- 2015(4283)
- 2014(4452)
- 2013(3505)
- 2012(3304)
- 2011(3147)
- 2010(3421)
- 2009(2789)
- 2008(2534)
- 2007(2418)
- 2006(2209)
- 2005(2078)
- 学科
- 教育(18160)
- 中国(8341)
- 理论(5302)
- 教学(5279)
- 学(3927)
- 管理(3165)
- 发(3150)
- 革(3135)
- 改革(3101)
- 发展(3057)
- 思想(3038)
- 高等(3002)
- 济(2992)
- 经济(2989)
- 展(2935)
- 政治(2910)
- 研究(2813)
- 思想政治(2794)
- 政治教育(2794)
- 治教(2794)
- 德育(2774)
- 教育改革(2761)
- 学校(2461)
- 学法(2341)
- 教学法(2341)
- 生(2214)
- 教育学(2193)
- 计算(2181)
- 算机(2173)
- 计算机(2173)
- 机构
- 大学(43494)
- 学院(38443)
- 教育(25052)
- 研究(17900)
- 范(17133)
- 师范(17074)
- 师范大学(14411)
- 京(11439)
- 科学(10324)
- 职业(10044)
- 教育学(9704)
- 技术(9105)
- 所(8692)
- 北京(8202)
- 研究所(8008)
- 江(7506)
- 教育学院(7105)
- 管理(7008)
- 职业技术(6858)
- 中心(6700)
- 院(6498)
- 中国(6039)
- 技术学院(5905)
- 理学(5903)
- 济(5896)
- 理学院(5673)
- 州(5608)
- 经济(5440)
- 管理学(5369)
- 研究院(5358)
共检索到69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锋亮 岳昌君 侯龙龙
本文利用2003年北大课题组进行的全国范围内的高校毕业生调查数据,通过考察毕业生初始工作过度教育的情况与所在企业的规模之间的关系,检验两个竞争的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与信号理论(筛选假设)各自关于过度教育的推论。实证结果发现企业规模越大,毕业生出现过度教育的概率显著更大,而且过度教育的幅度也显著更高。这就支持了在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展的背景下,过度教育可能是雇主筛选毕业生求职者的一种机制。
关键词:
信号 过度教育 企业规模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纪平
本文从教育的非经济功能角度解释过度教育现象。基于教育社会学原理,建立了一个以教育多重功能为假设条件的教育供求模型,发现多重功能条件下均衡教育水平大于单一经济功能的均衡教育水平,两者的差异构成以要素配置效率标准来衡量的过度教育。利用近年来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对理论推论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教育水平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影响,但是经济增长明显地促进了教育水平的提高,从而支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
关键词:
过度教育 教育功能 人力资本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谷宏伟
中国20世纪末开始的高校扩招,其实质是以招生人数增长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高等教育扩张,从持续的时间和规模来看,这次扩张在世界各国中是比较罕见的。这既符合高等教育模式发展变化的国际潮流,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扩张的影响是私人教育费用的上涨和学习成本的下降。基于Spence的信号理论,本文的研究发现,在高等教育扩张之后,高能力者如果想继续发送文凭信号以使自己在劳动力市场上被识别的话,就必须在教育上做进一步的投资,而这种投资仅仅是为了实现劳动力市场上的分离均衡,并不会提高个体的劳动生产率。所以,高校扩张的后果是文凭信号的贬值以及对教育的过度投资,从经济上看,这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无效率。
关键词:
高等教育扩张 教育投资过度 信号理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锋亮 W.John Morgan 陈晓宇
文章利用中国国家统计局2000年进行的全国范围内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考察了中国劳动者绝对教育数量和相对教育位置这两者的收入效应,从而分别度量出教育经济收益中的生产成分和信息成分。实证结果发现,中国劳动力市场中教育一方面具有显著地促进劳动者劳动生产率的生产功能,另一方面还具有显著地反映劳动者劳动生产率的信息功能。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范静波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具有生产功能,能够提高个人能力与生产力水平,并且这个提高将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个人收入得到体现。筛选理论则强调教育的信号作用,主张教育的筛选功能优先于生产功能而存在。本研究将对我国高等阶段生源质量与教育质量对个人收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探索生源质量与教育质量对个人收入的影响程度,并对教育生产功能与筛选功能在我国教育及劳动力市场系统中的存在做出验证。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生源质量 教育质量 收入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夏再兴
我国是众所周知的教育大国,如何能说教育过度呢?究竟我国存不存在教育过度?如若存在的话,属于什么性质的过度?这种过度将会给我国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影响?应如何解决?笔者就此谈谈看法。 一、教育过度在我国的确存在 教育过度(overeducation)是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一般是指劳动者通过教育而获得韵知识和技能高出工作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或超过社会的吸纳能力而出现知识失业的现象。就我国目前而言,虽然尚不存在普遍意义上的教育过度,但教育过度和知识失业的现象和问题的确存在,并且大有滋生漫延之势。如果不加注意井及时解决,很可能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造成较大的危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盛世明
本文从人力资本、失业等角度探讨过度教育定义,在此基础上对过度教育的发生率和收益率的计算提出了修正建议,同时从教育不匹配和技能不匹配的角度出发,提出应重新思考过度教育的涵义。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赵世奎 张彦通 韩晓燕
上世纪 6 0年代开始 ,希腊的高等教育规模得到了空前发展 ,使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迅速提高 ,但由于国有企业私有化改革和私营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限 ,劳动力的教育收益率逐年下降 ,出现了明显的过度教育现象。本文主要从过度教育与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的关系、过度教育与学科专业的关系和过度教育在国有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差别等方面论述了希腊过度教育的特点。
关键词:
过度教育 教育收益 社会经济背景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宁光杰
本文分析了教育的信号功能及其失灵问题,认为只要劳动力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就需要教育发挥信号功能。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信息不对称尤其严重,教育的信号功能作用更大。但是,在发展中国家教育市场化改革、企业片面利用学历选拔人才以及资本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教育的信号功能出现失灵。教育信号失灵会导致教育过度和收入分配的扭曲,从而削弱社会整体效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赖德胜
实施扩招政策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成为国家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甚至被放到了就业工作的首位。这非常容易理解,因为最近十几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一直维持在70%左右,2011年为77.8%。但因为一年毕业生高达670万人左右,这意味着有近200万名毕业生不能及时找到工作。这无论对学生个人和家庭,还是对大学和社会,都是重大而棘手的问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孙志军
当个体实际接受的教育水平高于其所从事工作的教育要求时,就会出现过度教育。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中普遍存在着过度教育现象。西方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从过度教育的测量及其发生率、对过度教育的理论解释以及过度教育对个人收入的影响等方面作了述评,并提出了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意义。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武向荣
用ORU模型估算我国过度教育的收入效应,结果表明:过度教育收益率为正值,但小于工作所需教育收益率,说明个人发生过度教育仍可获得收益,但收入会受到损失。分工种、分行业和地区的估算表明:在教育水平和工作技术层次紧密相关的工作领域,教育和工作配置关系对配置程度较高的工种收入影响很大,如专业人员和技术工人;相反,对配置程度较低的工种收入影响较小,如办事员。在竞争性强和收入低的部门和地区,过度教育收益率较低,或者不显著。相反,在垄断程度和收入越高的行业和地区,过度教育收益率越高,这可以解释即使发生过度教育、受教育者如何仍然愿意在该类地区和行业工作。
关键词:
过度教育 收益率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黄志岭 逯岩 樊小钢
本文采用城调队数据估算过度教育的收入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相同学历的群体,处于过度教育的个体要比适度教育者的收入低4.8%,表明过度教育将会导致个人收入受到损失。我国过度教育现象的出现并非因为教育投资过剩,而是教育投资结构不合理所致。同时认为调整教育支出结构、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对高学历人才的吸纳等是缓解过度教育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过度教育 收入效应 教育回报率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冰冰 沈红
社会变迁和经济转型过程中,高等教育的扩张增加了知识劳动力的相对供给,大量劳动力不得不在要求低于其教育水平的岗位上工作,过度教育现象普遍。然而,过度教育同时具有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无法也不应被完全消除,只能够被调控,为实现其社会总体效应的最大化,有必要保持"适度"的过度教育。本文在搜集33个国家2002年到2014年宏观劳动力市场数据的基础上,采用众数法测量了上述国家的过度教育比率,并发现其呈现出国际趋同的态势,其稳定状态由一国的劳动力市场结构及其初始条件所决定。为此,在选取了23个衡量劳动力市场特征的关键指标后,通过面板聚类分析寻找到与中国劳动力市场特征及趋势相似的12个国家,计算出中国过度教育的适度范围约为9%到26%。对比发现,中国总体的过度教育比率处于适度范围,但城镇过度教育的比率则已超过了这一范围,需通过教育的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引导过度教育的理性回归。
关键词:
过度教育 适度范围 趋同 面板聚类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