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42)
- 2023(14631)
- 2022(12258)
- 2021(11023)
- 2020(9575)
- 2019(21627)
- 2018(21061)
- 2017(41444)
- 2016(22101)
- 2015(24955)
- 2014(24797)
- 2013(24878)
- 2012(23460)
- 2011(21583)
- 2010(21921)
- 2009(21083)
- 2008(20181)
- 2007(18314)
- 2006(16331)
- 2005(14906)
- 学科
- 济(112127)
- 经济(112013)
- 管理(63959)
- 业(62722)
- 企(49910)
- 企业(49910)
- 方法(46987)
- 数学(42499)
- 数学方法(42249)
- 中国(32330)
- 融(29096)
- 金融(29094)
- 财(27973)
- 银(27711)
- 银行(27658)
- 行(26656)
- 农(26118)
- 地方(24473)
- 制(22863)
- 业经(21428)
- 学(20844)
- 贸(20494)
- 贸易(20480)
- 易(19899)
- 务(17772)
- 财务(17738)
- 农业(17707)
- 财务管理(17694)
- 企业财务(16911)
- 体(15181)
- 机构
- 大学(334974)
- 学院(333724)
- 济(152339)
- 经济(149467)
- 管理(125117)
- 研究(115710)
- 理学(107699)
- 理学院(106530)
- 管理学(105028)
- 管理学院(104423)
- 中国(93656)
- 财(70815)
- 京(68868)
- 科学(68294)
- 农(59898)
- 所(59546)
- 财经(56932)
- 中心(54136)
- 研究所(53946)
- 经(51622)
- 业大(50010)
- 经济学(49413)
- 江(49077)
- 农业(47623)
- 经济学院(44773)
- 北京(43531)
- 财经大学(42318)
- 院(40379)
- 范(39565)
- 州(39306)
- 基金
- 项目(214955)
- 科学(168230)
- 基金(157916)
- 研究(152154)
- 家(138784)
- 国家(137645)
- 科学基金(116555)
- 社会(99988)
- 社会科(95096)
- 社会科学(95067)
- 基金项目(83625)
- 省(83118)
- 自然(74666)
- 自然科(72934)
- 自然科学(72906)
- 自然科学基金(71669)
- 划(70192)
- 教育(68871)
- 资助(65100)
- 编号(59546)
- 重点(48887)
- 部(48418)
- 成果(48198)
- 发(47453)
- 创(44906)
- 国家社会(42245)
- 创新(42178)
- 科研(41815)
- 教育部(41540)
- 课题(40885)
- 期刊
- 济(167261)
- 经济(167261)
- 研究(100986)
- 中国(59206)
- 学报(55094)
- 财(54215)
- 农(53545)
- 科学(48151)
- 融(47012)
- 金融(47012)
- 管理(44205)
- 大学(40775)
- 学学(39182)
- 农业(34695)
- 财经(29978)
- 经济研究(29030)
- 技术(25957)
- 经(25764)
- 业经(25265)
- 教育(23103)
- 问题(22554)
- 贸(19342)
- 技术经济(18214)
- 业(17766)
- 理论(17019)
- 统计(16788)
- 商业(16708)
- 国际(16632)
- 策(15046)
- 版(15013)
共检索到5005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董占斌 牛秀起 章丽盛 严春兰 徐宏 戴晓燕
一、储蓄率的国际比较(一)储蓄率的定义储蓄率是指储蓄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在国民收入账户中,国民总储蓄率等于国民总储蓄额占GNP(即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国内总储蓄率是指全国总储蓄额占GDP(即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储蓄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其中,全国总储蓄额亦即家庭、企业和政府储蓄之总。常见的储蓄率计算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分别用国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穆怀朋
在有关金融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决策过程中,往往将金融的发展可动员更多的国内储蓄,提高投资效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作为一个既定的前提,本文则对这个前提本身进行了分析与验证。作者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评述了"需求跟随论"与"供给引导论"的理论争论,而且利用统计方法和计量方法,对金融储蓄率与国内储蓄率和金融储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证明,金融发展可以促进国内储蓄的前提是成立的,金融储蓄的增长同经济增长是相关的,本文所发现的统计规律,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决策提供了科学的证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林中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尚希
在现代经济社会,储蓄对积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尤其是在通货膨胀下,居民的储蓄意识、储蓄动机、进而储蓄行为都会产生异变现象,研究这种变化的规律性对宏观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巍 徐颖
连续七次降息能拉动国内总需求吗?本文通过对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居民储蓄存款理论函数和计量模型。居民储蓄存款额的大小,主要受下列因素制约:个人可支配收入、通货膨胀率、银行存款利率和证券收益率。本文利用1979~1997年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到计量模型。由于偏回归系数与变量的原有单位都有直接的联系,单位不同,彼此不能直接比较,因而用Beta系数方法,分析了四个解释变量的相对重要性。同时,本文用弹性分析方法,测度了储蓄存款额对各个解释变量的敏感性:国民收入和物价指数呈现强弹性,银行名义存款利率的弹性较弱,证券市场资金吸纳率的弹性极弱。
关键词:
存款额 存款利率 可支配收入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华桂宏 成春林
资本形成是指从社会储蓄的动员经由投资而使物质资本存量增加的动态过程。本文着重对FDI(外国直接投资 )影响我国储蓄和投资的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FDI对我国国内储蓄的影响可以归结为挤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两个方面 ;对国内投资的影响可分为联系效应和挤出效应
关键词:
FDI 资本形成 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卢仁祥
本文就当前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状况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我国居民储蓄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居民高储蓄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居民的预防性心理。
关键词:
居民储蓄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福学 范德胜 李泽春
国民储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中国从1978年开始进行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经济增长率在1978-2000年期间平均达9%左右。同期中国国民储蓄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居民储蓄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增长过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赵福昌
过度储蓄与金融风险赵福昌随着改革日益深化,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收入分配过度向个人和家庭倾斜,从而引起了居民储蓄的过快增长(居民储蓄有两个口径,一是广义的储蓄,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费支出剩余的部分,包括居民的银行存款、现金、股票、债券等;二是...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马迎迎 杨丽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其中资本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东北三省为例,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和SPSS,分析了固定资产投资和储蓄对GDP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表明,投资对GDP的乘数效应显著。这为振兴东北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些途径: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东北区域投资的倾斜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金融体制调整,增加区域金融产业竞争程度,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
关键词:
固定资产投资 储蓄 东北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杨小花
我国居民的"高储蓄,低消费"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居民作为宏观经济重要的微观基础,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最终落脚点,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对货币政策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居民消费储蓄行为这一微观主体行为为基础,选用2000年第四季度至2014年第一季度的季度数据,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实证分析我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陈镜华
居民储蓄的高速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储蓄是资本形成的重要来源,也是经济分析的重要变量。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所使用的储蓄是狭义的储蓄,又称居民储蓄,是指城乡居民不用于当前消费的那部分收入,主要指居民储蓄存款,也包括有价证券和手持现金。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认为:"经济增长的中心问题是要理解一个社会的储蓄从5%变为12%的过程——以及伴随着这种转变而来的在态度、制度和技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章泽武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2年以后,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文利用我国1985-2005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基于单位根协整理论对FDI、我国经济增长和国内储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长期中,国内储蓄、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种均衡关系,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对我国的储蓄水平有促进作用,也验证了钱纳里和斯特劳特“两缺口”模型的适用性:吸引国外投资确实能够有效地弥补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缺口;”因为它不只是单纯地使国外储蓄变为国内储蓄,而且有利于国内储蓄的形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郭茂佳
储蓄究竟是多多益善,还是越少越好,这个问题在建国初期就有争论。自1988年银行储蓄存款滑坡和1989年银行储蓄存款超速扩大以来,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又有甚嚣尘上之势。在这里,笔者试图运用数理和实证的分析方法,来对储蓄效用进行较为精确地评估,从而为制定合理的储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一、数理分析:储蓄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超越了一般的文字阐述所谓数理分析,也就是乘数分析。为了推导方便起见,我们既剔除储蓄增量与融资增量脱节的现象,也可排除融资增量与经济增量失衡的因素。假定:储蓄增量等于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增量;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增量等于经济增量。则,根据现代西方经济学乘数原理,我们可以找出一个较为简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