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66)
- 2023(12124)
- 2022(10672)
- 2021(9943)
- 2020(8276)
- 2019(19188)
- 2018(19150)
- 2017(37146)
- 2016(20340)
- 2015(22839)
- 2014(22947)
- 2013(22618)
- 2012(20556)
- 2011(18544)
- 2010(18470)
- 2009(17076)
- 2008(16637)
- 2007(14440)
- 2006(12707)
- 2005(11258)
- 学科
- 济(79184)
- 经济(79061)
- 管理(63358)
- 业(56495)
- 企(48318)
- 企业(48318)
- 方法(35318)
- 数学(30314)
- 数学方法(29983)
- 中国(22596)
- 财(22129)
- 农(19775)
- 制(18337)
- 业经(18125)
- 学(17257)
- 地方(16728)
- 务(13894)
- 财务(13826)
- 财务管理(13798)
- 环境(13778)
- 理论(13681)
- 企业财务(13066)
- 和(13047)
- 农业(12897)
- 贸(12886)
- 贸易(12880)
- 体(12669)
- 易(12470)
- 技术(12469)
- 划(12196)
- 机构
- 大学(290400)
- 学院(287030)
- 管理(116285)
- 济(111889)
- 经济(109179)
- 理学(100997)
- 理学院(99855)
- 管理学(98261)
- 管理学院(97735)
- 研究(94641)
- 中国(68590)
- 京(62086)
- 科学(58742)
- 财(53364)
- 所(46516)
- 财经(42597)
- 农(42592)
- 研究所(42275)
- 业大(42248)
- 中心(42149)
- 江(41249)
- 北京(39057)
- 经(38636)
- 范(38035)
- 师范(37713)
- 院(34826)
- 州(33568)
- 经济学(33324)
- 农业(33277)
- 财经大学(31776)
- 基金
- 项目(200032)
- 科学(157786)
- 研究(147095)
- 基金(145701)
- 家(125959)
- 国家(124944)
- 科学基金(108245)
- 社会(92828)
- 社会科(87907)
- 社会科学(87886)
- 基金项目(78374)
- 省(77404)
- 自然(70573)
- 自然科(68880)
- 自然科学(68867)
- 自然科学基金(67599)
- 教育(66889)
- 划(65254)
- 编号(59920)
- 资助(59025)
- 成果(48854)
- 重点(44148)
- 部(44050)
- 发(41744)
- 创(41465)
- 课题(41076)
- 制(39526)
- 创新(38708)
- 教育部(38037)
- 国家社会(37774)
- 期刊
- 济(122831)
- 经济(122831)
- 研究(86648)
- 中国(52873)
- 学报(44044)
- 管理(42411)
- 科学(41211)
- 财(40630)
- 农(38520)
- 大学(33642)
- 学学(31597)
- 教育(31466)
- 农业(26583)
- 技术(23905)
- 融(22732)
- 金融(22732)
- 财经(20624)
- 业经(19551)
- 经济研究(18563)
- 问题(17541)
- 经(17452)
- 图书(14868)
- 理论(14813)
- 科技(14192)
- 实践(13671)
- 践(13671)
- 现代(13666)
- 技术经济(13144)
- 版(12848)
- 业(12784)
共检索到413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储茂东
通过对酒泉市城市平面形态的历史演变考察,分析原有城市发展轴(甘新公路)的脉动和新发展轴(酒火公路)的形成过程,从而揭示过境公路与城市形态拓展间的互动互扰机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过境公路与城市良性发展关系的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立国 周国华
根据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图、怀化市1∶10 000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借助ArcGIS 9.2平台和统计分析软件(SPSS 11.5),采用空间形态分析、地统计分析、等扇分析、景观测度及分形理论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中部铁路枢纽城市怀化的城市形态演变特征及形成机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形态的紧凑度、分维数偏低,形状指数偏大,城市以正东、西南、正北方位的扩展为主,演化轨迹为"据点型"—"散点组团型"—"团城型"—"枝状放射型"—"‘T’字型";城市形态演变是经济发展、交通设施发展、自然地理条件限制等多重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城市形态 演变特征 形成机制 怀化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何飞 王利
根据1995、2005、2014年黄州区遥感影像,使用人机交互的监督分类方法并参照城市规划图、Google地球影像提取出3个年份的城市建设用地。将分形理论和空间句法综合运用于黄州城市内、外部形态的定量分析,提出使用可理解度评测内外部形态的协同发展特征,对我国中部中小城市黄州的城市形态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总体向东南偏东和东北方向发展;城市外部形态的紧凑度、分形维数下降明显,形状指数由降转增,外部轮廓呈现出"马蹄形——斧形——掌形"的变化特征;城市内部的经济活动中心由西向东扩展,道路主-微网格结构日益完善;内外部形态协同性大幅下降,可理解性不如从前。最后探讨其驱动机制,黄州城市形态是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交通路网、城市规划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柳泽
以多期大庆市矿区及城市建设规划资料和相关统计资料为基础,综合应用GIS分析、统计分析和类型分析等方法,从体系形态、结构形态和肌理形态三个层次分析大庆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特征和机制。在以下四个方面获得进一步的认识:首先,大庆市空间体系形态较为分散,但有着聚集发展的趋势;其次,大庆市油田开采区内与区外的城镇结构形态演变分别遵循受控"点—轴"发展模式与多核心、带状发展模式,耦合形成了城市整体的结构形态;第三,城市肌理形态体现出类型和层次上的单一性,并有着特殊的"大院式"空间形态单元;第四,大庆市城市形态的发展演变可归纳为四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约束作用、引导作用、作为内在机制和推动作用等途径产生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房国坤 王咏 姚士谋 陆林
1990年代以后,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城市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以芜湖市为例,从城市的外延扩展以及城市内部结构重组两个方面对快速城市化时期的城市形态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归纳了芜湖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并从城市经济、宏观政策、开发区建设、规划管理、地理环境与行政区划调整等6个角度对城市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当前城市规划与建设有所借鉴。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动力机制 快速城市化 芜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苏倍庆 魏来 张爱华
比较了清末(1910年)、抗战胜利后(1946年)、"文革"前期(1967年)的南京老城区街道路网,与2014年的城市道路比较,结果显示1927年民国政府定都南京制定的《首都计画》,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改变具有重要影响,城市中心由"三山街—大功坊—夫子庙"一带,北移至位于"鼓楼—新街口"地区。新中国成立后的城市发展与历版总体规划的实施,促进了商贸中心体系的出现,并形成副中心与分区,但新街口主中心的地位并未发生转移。此外,城市南北向拓展的动力也强于东西向。文章基于空间句法分析,从空间构形(Spatial Configuration)视角阐述路网结构对城市活动的影响,定量分析了南京老城区城市形态的演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汪坚强
运用城市形态学研究方法,以城市用地和空间拓展作为切入点,梳理建国以来现代(1949~2002年)济南城市形态演变的历史脉络,探寻其形态演变的轨迹、特征及动力机制,发掘现代济南城市形态演变与社会经济发展变迁之间的内在关系,总结现代济南城市形态演变潜在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
城市形态 现代济南 空间扩展 演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爽,王进,詹志勇
早在19世纪末生态思想就开始用于指导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如今景观生态学关于格局与过程的生物空间理论,已成为城市自然景观组织和生态景观建设的主要理论支撑。本文探讨了生态景观的含义及建设途径,以南京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研究城市形态可持续格局,分析高密度开发条件下城市自然或近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环境整合方法,并提出了在大都市区、主城区、街区三个不同尺度上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的生态景观与城市形态整合模式:绿楔与星形放射状城市相嵌、绿径网络与街区路网纹理相伴、须状绿色延伸与邻里环境相融。为城市景观生态重建和城市化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提供参照。
关键词:
生态景观 城市形态 绿色空间 南京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雨平
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地方政府的空间政策强烈影响着城市的发展,需要得到广泛的关注。文章通过对扬州1990年代以来推行的一系列空间政策和同时期城市形态演化以及可能的变化趋势进行比照,试图剖析空间政策对城市形态演化的影响机制,重点对行政区划和规划之间的矛盾冲突如何阻碍城市空间发展目标的实现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空间政策 城市形态 扬州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岩 钱璞
城市形态与城市交通的发展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过程。城市形态的变迁直接影响着城市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城市交通方式的变革则为城市规模的扩展提供了条件;同时,城市用地功能、人口密度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也对城市现行的交通体系提出了挑战。在研究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交通匹配城市形态演化并与之协调发展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报告了我国核心城市形态的演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交通应坚持系统性和整体规划的原则,认为根本性措施在于体制创新。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政策的核心是针对不同区域的资源条件、不同出行时段的交通特性和不同目的的出行需求,以差别化供给方式提供多样化的交通服务。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城市交通 体制创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龙斌 曾辉
城市形态是城市实体的空间构成,特定的城市形态会产生与之对应的生态与环境效应。文章通过总结整理前人的研究,把城市形态的生态与环境效应归纳为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两类,其中直接效应包括微气候效应、水文效应以及生物效应,间接效应包括生态足迹、碳排放、空气污染等。城市形态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上对生态环境产生作用,宏观尺度的城市形态主要影响栖息地面积、景观连接度等,中观尺度的城市形态主要影响地表气温、水文、生态足迹、碳排放等,微观尺度的城市形态主要影响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地表气温等。造成这些效应的具体作用过程以及效应的定量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城市形态 生态效应 环境效应 新型城镇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梁珊 邓羽 贾宁 刘毅
城市形态与污水设施的运行之间关系密切,探讨城市形态对城市内污水设施的影响对解决现有设施存在的水力失效及未来情景应对能力欠佳等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因此,论文测算了现阶段中国地级城市的城市形态,设置了城市形态情景和排水情景,使用Kruscal算法进行管网定线、SWMM软件模拟系统性能,构建自上而下的虚拟城市空间与污水系统耦合模型,探索了不同形态城市的污水系统生命周期成本、结构和性能的一般性规律,构建了系统经济性、有效性和适应性指标体系以综合评估城市污水系统。研究发现,在城市人口36.24万、面积35 km2的规模下,污水系统的生命周期成本约为6亿~7亿元。方形、长条形和星形的流速失效比分别为0.55、0.67、0.55,充满度失效比分别为0.35、0.42、0.36。在排水情景改变下,污水量变小时,系统流速失效情况均更为严重,而充满度失效情况均有所改善;当污水量变大时,流速失效情况均有所改善,而充满度失效情况更为严重。分析系统结构特性,发现越分散的污水系统连通性越好,长条形城市的污水系统相较于方形和星形城市更为集中。对指标作相关性分析,发现越分散的污水系统经济性和有效性更好,但适应性更差。从系统经济性和有效性角度出发,方形和星形城市更有利。从污水系统适应性角度出发,长条形城市优于方形和星形城市,结合2010—2015年的城市形态分析,长条→长条(变化前后城市形态均为长条形,以此类推)、星形→长条、方形→长条的86个城市的城市发展方向不够合理,各城市在未来扩建或新建规划中应在因地制宜基础上考虑内部污水设施,选择合理的城市形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慧芳 孙津
在中国,城乡统筹作为整体发展的一个基本机制,一方面反映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义原则,另一方面也是由城市和农村的各自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所规定的必然要求。与此相一致,新型城市形态既是一个发展理念,也是一个具体的建设内容和文明形态,它所表明的就是城市本身在城乡统筹的具体实施中逐步生成的整体形态特征。作为自觉的发展理念和建设实践,新型城市形态至少需要针对几个主要的要素关系进行相应的政策、制度、甚至法律创制。对此,本文指出并说明了以下主要几个方面:①同一辖区内不同行政级别之间的政府职能及行为关系;②本地(或常驻)居民与外来(或流动)农村人员的关系;③不同社会群体与发展取向的关系;④城市内部在形象塑造中的精...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城乡统筹 城市形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罗佩 阎小培
将生态学中的“适应观”引入高速增长下的城市形态研究,对适应性的思想基础和国内外城市形态中有关适应性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构适应性城市形态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
高速增长 城市形态 适应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