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6)
2023(1861)
2022(1696)
2021(1639)
2020(1419)
2019(3139)
2018(3042)
2017(5670)
2016(3309)
2015(3562)
2014(3671)
2013(3660)
2012(3703)
2011(3338)
2010(3397)
2009(3181)
2008(3117)
2007(2520)
2006(2355)
2005(1963)
作者
(10595)
(9103)
(8882)
(8248)
(6077)
(4594)
(3980)
(3663)
(3651)
(3506)
(3390)
(3215)
(3074)
(3064)
(3059)
(2942)
(2821)
(2774)
(2725)
(2535)
(2285)
(2282)
(2274)
(2232)
(2173)
(2128)
(2072)
(1972)
(1881)
(1854)
学科
(13928)
经济(13920)
地方(6306)
管理(5805)
方法(5702)
(5347)
(4455)
(4100)
数学(3902)
数学方法(3869)
农业(3572)
(3360)
企业(3360)
业经(3073)
环境(3007)
地方经济(2752)
理论(2507)
中国(2228)
资源(2148)
农业经济(1996)
生态(1992)
(1960)
经济理论(1871)
(1804)
(1744)
(1737)
旅游(1719)
及其(1624)
(1593)
(1471)
机构
学院(48471)
大学(45428)
研究(19344)
管理(16535)
科学(15186)
(14714)
理学(14021)
中国(13792)
(13720)
理学院(13685)
经济(13392)
管理学(13311)
管理学院(13204)
(11745)
(10722)
(10524)
研究所(10093)
(9972)
(9834)
旅游(9732)
(9480)
师范(9354)
中心(8700)
业大(8580)
农业(8298)
(8265)
师范大学(7705)
(7441)
(7012)
科学院(6668)
基金
项目(35064)
科学(27480)
基金(25097)
(23178)
国家(23007)
研究(22463)
科学基金(19365)
(15947)
基金项目(14442)
自然(14440)
自然科(13948)
自然科学(13945)
社会(13823)
自然科学基金(13693)
社会科(13046)
社会科学(13042)
(12309)
资助(10811)
(9492)
教育(9347)
(8751)
编号(8530)
重点(8495)
计划(7429)
科研(6939)
(6727)
科技(6664)
课题(6614)
发展(6381)
(6333)
期刊
(19147)
经济(19147)
学报(10023)
科学(9848)
研究(9662)
(8997)
中国(8345)
大学(6632)
资源(6604)
学学(6490)
农业(6417)
(6207)
旅游(6207)
(6207)
(6171)
学刊(4994)
旅游学(4993)
游学(4993)
管理(4626)
业经(4255)
(4060)
(4056)
林业(3559)
(3538)
(3254)
(3244)
金融(3244)
地理(2946)
环境(2838)
业大(2701)
共检索到705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郑景云  孙迪  刘可邦  郝志新  张学珍  葛全胜  
2016年6—7月,长江流域发生重大洪涝灾害,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损失。而该时段内梅雨因其强降水过程频繁、持续时间长、雨量集中等特点成为主要致灾因子。论文利用历史文献和观测资料,构建了1736年以来异常丰梅事件年表,分析了其长期变化特征及与El Ni?o事件的统计关系,并诊断了El Ni?o造成异常丰梅事件的大气环流背景。结果表明:1736—2016年间共发生44次异常丰梅事件(含21次特大梅雨事件),其中1900年代、1910年代、1990年代是异常丰梅事件最为频繁的3个时段;与2016年梅雨特征相近的特大梅雨事件有21次。过去300 a间,异常丰梅事件与El Ni?o存在较好的对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有鹏  于瑞宏  马宗伟  
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的发生是自然地理条件及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流域水系构造和地理特征决定了其洪水多发性,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导致该地区水循环过程发生较大改变,而大量水库、堤防的建设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使得洪水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长江中下游地区近年来洪水灾害频繁发生。综述了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降水的影响,探讨了长江中下游水系特征与洪水灾害的关系,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洪水灾害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气候和下垫面特征变化条件下的暴雨洪水模拟研究,以长江下游太湖东苕溪流域的南苕溪为研究区,进行了流域降雨径流过程的动态模拟验证和特征分析,并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果,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慧  
长江中游地区是我国长江产业带的腹地和承东启西的重要地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江中游地区的洪水屡屡成灾,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尽管洪涝灾害的发生与气象、地貌等自然条件密不可分,但人类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对洪涝灾害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洪水位、河流湖泊的调蓄能力、洪涝灾害的经济损失等与土地开发利用的关系,论述了长江中游地区土地利用,特别是围湖造田、围垦江洲、分蓄洪区的开发等,与洪涝灾害的关系,指出长江中游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所引起的河湖调蓄能力的下降是加剧中游地区洪涝灾害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了中游地区减轻洪涝灾害的土地利用对策,如编制易灾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退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文科  
1991年、1996年、1998年,长江中下游连接发生大洪水,以1998年为最。为什么长江洪水水位连创历史纪录,而且洪水水位长时间居高不下,洪灾的范围、程度也大大超过了1954年?对此,我们除了加高加固数千公里长江大堤之外,能否找到一种疏筑结合、江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炳浩  
探讨了1998年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的原因。有自然因素的影响。但人为因素诸如滥伐森林、围湖造田和在河滩地搞违章建设等促成此次洪水灾害的严重性。山区林区生态环境恶化,山下平川地区遭殃,历来如此。应强化保护森林,加快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生态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山地森林的水文生态效应机制,对江河湖泊及其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协调行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兆武  蒋道松  
近年来在中国范围内频繁发生洪涝灾害 ,长江中下游地区为重灾区之一 .洪水环流对江河湖岸 (堤 )不同地形产生冲刷作用 ,是长江决堤右岸多于左岸及大堤决口常始于堤面的主要原因 .为了有效抑制洪流的破坏作用 ,对长江沿岸的生态环境等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 ,长江中下游地区沿江河湖岸分布的适于营造护岸植被的植物近 10 0种 ,其中具抗洪作用的优良树种 12种 .据此提出了因地制宜选用适合树种 ,营造防洪 (浪 )护堤 (岸 )防护林的减灾措施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勇  杨晓光  叶清  陈阜  
【目的】以1981年为界,将20世纪50年代至2010年划分为两个时段,对比分析1951—1980年和1981—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稻安全种植界限及敏感区域面积变化,定量评估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稻安全种植敏感区域内单季稻和双季稻生长季内高温灾害和低温灾害发生风险及高低温灾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程度。【方法】利用中国种植制度分区标准和农业气候指标,分析了1981—2010年双季稻安全种植界限变化敏感区域,并基于水稻高温灾害和低温灾害指标,采用Oryza2000对敏感区域内单季稻和双季稻的高低温灾害风险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化评估。【结果】与1951—1980年相比,1981—2010年长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洪颜  张佩  徐敏  庄立伟  
通过长江中下游地区1961~2010年(3~5月)逐日气象资料,利用冬小麦春季涝渍害的监测指数模型和灾损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历史反演,分析了春季涝渍害的发生和灾损风险区划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小麦春季涝渍害频发于沿江及以南地区,且30%以上年份造成冬小麦减产。冬小麦春季涝渍害灾损风险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南高北低,年代际变化显著。其中,10 a尺度下以1960年代涝渍害灾损高风险范围最大,分布在鄂东、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江苏的江淮西部地区,其次是1970年代和1990年代,2000年代高风险区范围最小,仅零星分布在江南局部地区;30 a尺度下各年代际涝渍害灾损风险呈高值区南缩减小、低值区逐渐扩大的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洪颜  曹璐  李娟  高苹  
春季湿渍害对南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影响很大。选取能较好反映冬小麦湿渍害特征的降雨量、日照和作物需水量构建湿渍害气象判别指数,从春季湿渍害产量实际损失的角度,对受灾频率、因灾减产频率、产量损失风险强度进行分析,基于减产频率和产量灾损风险强度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并依据风险值大小进行分区。结果表明:沿江江南地区冬小麦春季湿渍害受灾频率最高,为风险高值区,约占全区台站27%;风险中值区范围较大,约占47%,分布在江淮东部、淮北大部、江汉平原以及鄂东南地区;低风险区约占全区16%,主要分布在湖北北部和淮北局部地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细兵  卢金友  蔺秋生  
在分析长江中下游岸线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分别选取武汉河段和扬中河段作为代表性河段,针对桥梁群和码头群两类主要岸线开发利用形式,开展了涉河工程群对河道洪水位及流场累积影响的数学模型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群体工程共同作用后将引起河道洪水位和流场的叠加影响,其影响值及影响范围远大于单个工程,当群体工程的影响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对河道的行洪与河势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建议桥梁群应保持合理的密度,码头群应合理控制港区规模,上下游港区间应保持合理的距离,在岸线开发过程中应制定岸线利用规划,规范涉河工程设计,以尽可能减小对防洪的累积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柏玲  陈忠升  赵本福  
基于长江中下游流域5个梅雨监测站1961~2012年的日数据,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对研究期内梅雨时间序列进行多尺度的分析,探讨其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振荡模态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近50多年来,长江中下游梅雨变化呈现出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尺度振荡特征,在年际尺度上表现出准3a和6a的周期变化,而在年代际尺度上显示准13a和24a的周期变化;各分量方差贡献率显示,年际振荡在梅雨长期变化中占据主导地位;自1961年以来,EEMD分解的梅雨长期变化趋势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特征,其中1961~1985年呈上升趋势,1985~2012年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在2000年之后的下降趋势最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蒙  殷淑燕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主要农业区,同时也是降水异常,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之一,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极端降水变化的研究,可以为该区农业生产及防洪减灾提供参考依据。利用1961~2012年间的长江中下游地区84个站点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基于年最大日降水(AM)序列与超门限峰值降水(POT)序列,通过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法、线性倾向估计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长江中下游地区近52a来极端降水量呈现为较明显的增加趋势,且极端降水量速率为9.3mm/10a,存在较为明显的年代际波动变化特征,1990年以后进入极端降水量偏多的时期;(2)AM与POT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荣  邹旭恺  
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86站1961~2011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M-K突变检验法,分析该地区年连阴雨日数、过程次数、总降水量及降水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部连阴雨日数有70~130d/a、连阴雨过程次数有7~12次/a、连阴雨总雨量为500~1 300mm/a、年均连阴雨强度为8~10mm/d,连阴雨过程持续时间多在8~11d/次左右。其中连阴雨日数和频次总体呈现出南多北少、连阴雨总雨量呈东南多西北少、雨强呈东强西弱的分布态势;近50a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年连阴雨日数、连阴雨过程频次、连阴雨总雨量均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分别为3.8d/10a、0.3次/1...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俊峰  
根据1986年和1996年土地资源调查和土地详查资料,分析了太湖流域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揭示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速度、区域差异,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根据1991年汛期(5~9月)降雨,分别计算了1986、1996年下垫面状况下的产水量,比较了二期产水数量和空间分布的差异,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流域水位连续偏高的原因,进而分析洪涝是如何对土地利用的变化作出响应的。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是耕地面积快速减少和建设用地迅速增加,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是政策因素、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太湖流域10年间土地利用变化使流域产水量增加,洪涝过程缩短,增加的产水分布在流域的上游,加重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莹  尹义星  陈兴伟  
基于1880年以来全国洪灾灾情、耕地面积以及东部地区年降水量数据,采用EMD分解、MK趋势和突变检验与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19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国洪涝灾害的变化特征,及其与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①19世纪末、20世纪50—60年代和20世纪末这3个时间段,是多世纪以来中国洪灾最剧烈的时期;其中19世纪末和20世纪50—60年代的洪灾剧烈期均对应降水丰沛期,而20世纪末的洪灾剧烈期降水并不十分丰沛。②中国洪灾存在多尺度特征,主要周期有2.7 a、5.2 a的年际变化、9.9 a的年代际和20.5 a、51.6 a的几十年际变化等;东部地区年降水量与洪灾变化周期对应关系较好。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