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46)
- 2023(6127)
- 2022(5134)
- 2021(4521)
- 2020(3640)
- 2019(8284)
- 2018(8065)
- 2017(16086)
- 2016(8500)
- 2015(9382)
- 2014(9593)
- 2013(9449)
- 2012(9233)
- 2011(8718)
- 2010(9218)
- 2009(8748)
- 2008(8458)
- 2007(7845)
- 2006(7469)
- 2005(6908)
- 学科
- 济(60141)
- 经济(60107)
- 管理(25304)
- 业(21122)
- 地方(16989)
- 企(16321)
- 企业(16321)
- 方法(15704)
- 数学(14121)
- 数学方法(13972)
- 中国(12708)
- 地方经济(12396)
- 农(11592)
- 业经(10219)
- 财(9422)
- 学(9298)
- 策(9012)
- 制(8506)
- 农业(7689)
- 贸(7629)
- 贸易(7624)
- 环境(7503)
- 融(7367)
- 金融(7367)
- 及其(7348)
- 易(7319)
- 银(7099)
- 银行(7099)
- 经济学(7077)
- 行(6932)
- 机构
- 学院(132313)
- 大学(129954)
- 济(70800)
- 经济(69474)
- 研究(50346)
- 管理(48935)
- 理学(40863)
- 理学院(40424)
- 管理学(39910)
- 管理学院(39644)
- 中国(38660)
- 财(31490)
- 京(26463)
- 科学(25938)
- 所(25081)
- 财经(24006)
- 经济学(23086)
- 研究所(22176)
- 中心(21941)
- 经(21604)
- 江(21368)
- 经济学院(20325)
- 院(17642)
- 北京(17311)
- 财经大学(17310)
- 范(17122)
- 师范(17047)
- 农(16601)
- 州(16391)
- 科学院(14923)
- 基金
- 项目(76175)
- 科学(60899)
- 研究(59854)
- 基金(55289)
- 家(46191)
- 国家(45793)
- 社会(40368)
- 科学基金(39535)
- 社会科(38372)
- 社会科学(38365)
- 省(29017)
- 基金项目(27466)
- 教育(26577)
- 编号(24018)
- 划(23789)
- 资助(23658)
- 自然(22446)
- 自然科(21892)
- 自然科学(21887)
- 自然科学基金(21489)
- 成果(20692)
- 发(18646)
- 课题(17447)
- 部(17350)
- 重点(17006)
- 国家社会(16801)
- 发展(16266)
- 展(16021)
- 济(15761)
- 性(15734)
共检索到219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自铎
当前过剩经济有两大特点 :一是与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的长线与短线、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失调不同 ,它已经是产品的全面过剩 ;二是与马克思所论述的经济过剩既有区别又有共同点。文章指出 ,出现过剩经济的原因是由于占人口多数的自给型很浓的农村经济与占人口少数的城市发达的商品生产之间的矛盾所致。在上述判断的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走出过剩经济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过剩经济 特点 成因 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琴芳 康灿华
从上个世纪 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告别短缺经济 ,时至今日 ,我国经济已日益呈现出供给、需求双过剩的独特状态。双过剩经济的形成有其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原因 ,过剩经济使得我国经济增长乏力 ,企业面临困境。为此 ,不仅要改进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方式和手段 ,还要促进市场供给主体———企业的战略调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冯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行业由小变大、由弱转强,钢铁产量连续16年位居世界第一,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逐年提高,供给能力远超过市场需求。2012年以来的产能过剩矛盾尤为突出。对此,应着力加以解决。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卢文鹏
一、“过剩经济”现象的主要表现及特定含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过剩经济”的主要表现,就是有货币支付能力的社会有效总需求低于或小于有效商品的社会总供给,大量商品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据我国的内贸部门对600多种主要商品供求状况调查,1998年上半年,供过于...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朝华 唐海风
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和分配结构的不合理,经济增长带来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消费需求难以有效放大,储蓄和净出口的高增长成为必然。储蓄的高增长导致银行的存贷差上升,其分流导致股市和房市的流动性过剩;净出口的持续高增长和国际资本的大量涌入导致国际收支持续的高顺差。由于汇率缺乏弹性,基础货币的被动增加和货币乘数的预期外上升一并导致货币供给过剩。强化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发行约束;调整外贸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扩大消费需求;扩大汇率浮动区间;提高货币政策的科学性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和利用流动性过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邵安菊
随着国际经济环境日益复杂以及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制造面临近30年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外需市场的低迷以及内需市场的不振,使得过度投资引发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日益突出,中国不可避免地滑入了产能过剩的经济周期。产能过剩的"顽疾"已从部分行业蔓延至整个中国制造。因此,尽快从源头化解产能过剩这一棘手问题,已成为中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以及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必由之路。文章分析了中国制造产能过剩的严峻现实与基本特征,对产能过剩的后果与成因进行了探究,并提出去产能需从供给侧的源头治理开始,从宏观到微观多管齐下,"堵""疏"并用、升级与淘汰并举,方能取得真正实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慕刘伟
本文认为, 目前我国经济过剩是一种非制度性的、低水平的、带有明显结构性的经济过剩。它一方面加重了国有企业的困难, 另一方面使就业问题更加严峻, 同时又加大了银行业的经营风险。前一段时间的政策措施在治理经济过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但其对经济启动的效果并不如预期的大。作者指出, 进一步治理经济过剩应采取以下对策: ( 1) 努力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强化收入再分配功能, 对高收入阶层的收入进行调节; ( 2)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增强消费者即期消费的信心; (3 ) 增加农民收入, 启动农村市场; (4 ) 发展消费信用; (5 ) 刺激民间投资回升; ( 6) 进行结构调整, 增加有效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小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小亮
分析我国经济过剩运行的成因与寻求刺激经济增长, 走出经济过剩的政策措施, 是目前经济理论界与实践界的一个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运用马克思经济过剩理论, 从市场、供给、需求等多角度分析我国经济过剩的特殊制度成因, 并从中推出相应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经济过剩 制度成因 政策选择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晋生
流动性过剩给我国经济、金融运行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负面影响。流动过剩的直接原因是储蓄、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基本成因是我国经济结构、金融结构、分配结构的长期失衡,深层原因是以投资、出口为主导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流动性过剩不是一个在短期内能解决的问题,在当前继续实施紧缩政策的同时,应采取多种措施分流储蓄与外汇储备,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根本途径在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增长方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立国 王晓姝 付扬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铝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能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部分装备和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作为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行业,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其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电解铝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十分严峻,并有向上下游行业蔓延的趋势,资源和能源瓶颈日益突出,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等等。尽管从2002年开始,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调控和引导铝工业行业的发展,但是其迅猛扩张的势头依旧不减。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对电解铝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后认为,电解铝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的形成,与地方政府强烈的投资冲动存在直接的关系,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问题进一步加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双宁
流动性过剩问题近年来日益受到我国理论界及实务界的关注,并已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焦点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人民币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及成因,并在流动性存在相对过剩特征的背景下,提出了有效破解流动性过剩风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流动性过剩 相对过剩 外汇占款 储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姚德全
过剩经济的出现,是中国20年市场化改革开放的必然结果,带有明显的体制转轨变型特征,具有过剩经济层次低,经济基础脆弱,过剩与不足并存的特点,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为此,除需要财政、货币、产业、投资、就业、分配、流通、消费等政策高度协调一致发挥作用外,要改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经济发展战略,确立以公平为基础,效率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强化人力资本投资战略,切实施行科技发展与创新战略,营造良好社会保障环境,是为根本之策。
关键词:
体制转型 过剩经济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古箴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和经济科学出版社合作主办的“过剩经济:形势与对策”课题研讨会,于1998年7月20日在京召开。来自首都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与官员,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等30余家新闻报刊记者与编辑,以及中汽、中化、首钢、燕化、中粮、长城工业、北方工业等10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