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38)
- 2023(3303)
- 2022(2715)
- 2021(2195)
- 2019(3903)
- 2018(3808)
- 2017(7428)
- 2016(3624)
- 2015(4128)
- 2014(4235)
- 2013(4384)
- 2012(4392)
- 2011(4346)
- 2010(4564)
- 2009(4402)
- 2008(4075)
- 2007(3772)
- 2006(3662)
- 2005(3454)
- 2004(3124)
- 学科
- 济(45869)
- 经济(45851)
- 地方(13809)
- 地方经济(11327)
- 方法(10698)
- 管理(10320)
- 数学(9761)
- 数学方法(9711)
- 中国(7246)
- 学(6688)
- 业经(6545)
- 业(6372)
- 经济学(5948)
- 环境(5006)
- 企(4752)
- 企业(4752)
- 农(4615)
- 产业(4414)
- 发(4383)
- 融(4314)
- 金融(4314)
- 体(4087)
- 制(4051)
- 资源(3937)
- 总论(3915)
- 和(3833)
- 信息(3717)
- 及其(3485)
- 财(3447)
- 农业(3440)
- 机构
- 学院(66155)
- 大学(65958)
- 济(42629)
- 经济(42032)
- 研究(27270)
- 管理(22676)
- 中国(20145)
- 理学(18943)
- 理学院(18723)
- 管理学(18538)
- 管理学院(18407)
- 财(16422)
- 经济学(15204)
- 所(13657)
- 科学(13439)
- 经济学院(13298)
- 财经(13114)
- 京(13016)
- 研究所(12131)
- 经(11783)
- 中心(11082)
- 江(9921)
- 财经大学(9498)
- 院(9270)
- 社会(8894)
- 经济研究(8892)
- 科学院(8758)
- 北京(8546)
- 范(7799)
- 师范(7770)
- 基金
- 项目(37163)
- 科学(29716)
- 研究(27903)
- 基金(27840)
- 家(23377)
- 国家(23222)
- 社会(21015)
- 社会科(20054)
- 社会科学(20049)
- 科学基金(19961)
- 基金项目(13895)
- 省(13765)
- 资助(11734)
- 教育(11619)
- 济(11169)
- 经济(11085)
- 划(10822)
- 自然(10459)
- 自然科(10191)
- 自然科学(10189)
- 自然科学基金(10001)
- 发(9851)
- 编号(9694)
- 国家社会(9480)
- 发展(8801)
- 展(8695)
- 重点(8429)
- 部(8389)
- 成果(7976)
- 社科(7642)
共检索到1111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淮
90年代末期,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曾长期存在的短缺状态终告结束,从市场供求状况看,买方市场格局的出现已是不争的事实。1998年第一季度资料显示,在601种主要商品排队中,供求平衡的商品466种,占排队总数的74.2%;供大于求的商品155种,占排队...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检贵
一、是调整结构还是刺激需求:两难的选择如何解决“过剩”问题?理论界大致存在两种思路:一种思路认为多年重复建设及行业间低水平过度竞争造成的“供给结构扭曲”,是当前过剩状态产生的根本原因。或者说,过剩是由于现存供给结构不能满足需求结构的变化、尤其是消费结...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南岳 邹海贵
根据过剩经济的特点和近几年来中国经济运行的现实 ,可以判定 ,过剩经济在我国已客观存在 ;对否认过剩经济存在的几种代表性观点提出了质疑 ;界定了过剩经济的内涵 ;从动态和成因的角度对过剩经济进行了分类 ,并提出了过剩经济过剩程度的测度标准。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艾洪德 范立夫
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我国连续7次调低利率。但在利率水平大幅度降低的同时 ,我国投资并未实现预期的扩张 ,投资与利率之间出现“悖论”。本文从影响投资的相关因素出发 ,对我国利率政策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认为企业资金利润率与资金利税率水平下降 ,实际利率上升和企业对未来经济发展与投资前景预期看淡等 ,导致我国发生了可怕的投资边际效率曲线左移的现象 ,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利率调低所带来的投资规模扩大效应 ,是我国利率调整未取得预期效果的根本原因。因此 ,要真正通过降息来刺激投资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企业投资的边际效率 ,提高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改善企业对经济...
关键词:
投资“悖论” 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邢祖礼 秦芳
本文将传统寻租理论与中国转型经济实践对照,提出一个"寻租悖论":为何租金机制与经济增长"激励相容"。通过详细考察转型经济的基础体制的特殊性,发现租金机制是转型经济的重要微观激励机制,并从演化论角度探讨租金机制与市场机制正面结合的"存在形态",从而为解开"寻租悖论"提供了一些有益的见解。
关键词:
寻租悖论 租金机制 基础体制 演化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颜卉 郑洁
分享经济在中国呈现了"井喷"式的发展态势,其行业渗透广泛、市场规模庞大、经营模式多样并有国家政策支持。中国逐渐从分享经济的追随者成为引领者。然而,分享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逐渐背离其初衷,形成了分享经济悖论,主要呈现在市场、资源、信息三个方面。本文以重构信任机制、可追溯性、去中心化和自治协同性为特征的区块链技术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分享经济悖论,促进分享经济蓬勃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自铎
当前过剩经济有两大特点 :一是与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的长线与短线、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失调不同 ,它已经是产品的全面过剩 ;二是与马克思所论述的经济过剩既有区别又有共同点。文章指出 ,出现过剩经济的原因是由于占人口多数的自给型很浓的农村经济与占人口少数的城市发达的商品生产之间的矛盾所致。在上述判断的基础上 ,作者提出了走出过剩经济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过剩经济 特点 成因 思路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长庚 彭文平
一、建国以来我国消费率的变动我国目前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SNA)将GDP分成三个部分:一是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二是资本形成,包括固定资产形成和存货增加;三是净出口。其中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构成社会总产品的主要部分,在旧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中国一年制造11.8亿部手机,3.5亿台计算机,1.3亿台彩电,这些都是世界第一,但嵌在其中的高端芯片80%依靠进口。"有机无芯",是"缺芯国"。2012年中国的GDP已占世界GDP的11.6%,同时中国的能源总消耗折合为标准煤是36.2亿吨,占世界能源消耗的21.3%。生产的很多,但消耗的更多。看到类似上面的数字,就不难理解中国经济必须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但为什么升级增效这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卢周来
通过对诺斯关于交易成本、制度与经济绩效之间关系的深入梳理 ,尤其是通过引入诺斯区分过的两种交易成本即“每一笔交易的交易成本”与“社会总和交易成本”概念 ,笔者认为国内学者讨论的所谓“诺斯第二悖论”其实并不成立 ;同时 ,两种交易成本在量上并不是简单的加总关系。前者更多指狭义的“内生交易成本” ,而后者更侧重于指“外生交易成本”。
关键词:
诺斯第二悖论 交易成本 制度变迁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光焱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王志伟
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我国显露出产品相对过剩和产能结构性过剩问题,这种过剩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品相对过剩和产能过剩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本质的不同。其产生原因除一般市场经济中的固有矛盾外,也有我国特有的原因和机制。建议政府增强宏观的行业信息传递和投资引导工作,合理引导投资方向和范围,根据实际情况对某些产品和产业投资进行宽松有限的管理,调整现有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汤静波
相对过剩,人们一般往往从产品总量角度去认识。其实,从生产要素的角度看,某一种生产要素的过度供给,实际上也是相对过剩的一种表现。根据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一种要素无限增多并不能促进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无限扩张,反而会导致该种要素的浪费和生产效率的低下,而我国正是处于劳动力这种生产要素严重过剩的状态。这种过剩,不仅造成了经济运行质量的下降,而且对于总量的过剩具有直接与间接的影响。
关键词:
劳动力过剩 相对过剩经济 劳动力政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邢天添 裘豪翔
日本经济增长的悖论存在制度性根源。日本经济政策在国际经济秩序发生重大变革后,没有做出很好的适应性调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和国际贸易摩擦升级后,日本国内经济开始投机行为盛行,"炼金术"大行其道。高增长的日本经济逐渐演变成泡沫经济。日本经济最终触发"明斯基"时刻,跌入通货紧缩的泥沼。借鉴日本经验,持续发挥中国经济增长的制度优势,有效激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避免日本经济泡沫之路,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系到亿万中国人的福祉,意义重大。中日经济模式比较分析表明,尽管中日经济在增长绩效、管理方式和增长路径上存在高度的相似性,但中国经济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中国尚存在改革的"时间窗口",有效遏制经济泡沫...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投融资 房地产泡沫 金融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