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48)
2023(8119)
2022(6989)
2021(6691)
2020(5537)
2019(12404)
2018(12139)
2017(22958)
2016(12738)
2015(14326)
2014(14021)
2013(13490)
2012(13041)
2011(11860)
2010(12342)
2009(11547)
2008(11662)
2007(10882)
2006(9959)
2005(9018)
作者
(39088)
(32675)
(32623)
(30938)
(21100)
(15914)
(14652)
(12654)
(12580)
(11978)
(11183)
(11150)
(10856)
(10747)
(10544)
(10127)
(9906)
(9840)
(9602)
(9554)
(8270)
(8250)
(8160)
(7707)
(7533)
(7414)
(7341)
(7287)
(6791)
(6739)
学科
(44971)
经济(44898)
(34738)
管理(34673)
(27256)
企业(27256)
方法(16556)
(16351)
中国(14504)
数学(13849)
(13631)
数学方法(13511)
(13476)
(10994)
农业(10661)
(10384)
(10040)
贸易(10033)
业经(9805)
(9784)
地方(8906)
(8677)
银行(8637)
(8329)
(8172)
(8105)
金融(8103)
及其(8078)
理论(7903)
税收(7735)
机构
大学(183257)
学院(181433)
(71364)
研究(71149)
经济(69608)
管理(64307)
理学(54072)
中国(53973)
理学院(53362)
管理学(52106)
管理学院(51787)
科学(45288)
(40556)
(38058)
(36641)
(35946)
研究所(34506)
中心(32402)
(30078)
农业(29041)
业大(28448)
财经(26931)
北京(26025)
(25878)
(25707)
师范(25338)
(24453)
(23192)
(23099)
经济学(21335)
基金
项目(117529)
科学(91755)
基金(85088)
研究(83034)
(77781)
国家(76703)
科学基金(63109)
社会(50818)
社会科(47895)
社会科学(47882)
(44700)
基金项目(43363)
自然(42614)
自然科(41606)
自然科学(41590)
自然科学基金(40828)
(39465)
教育(38052)
资助(36270)
编号(33289)
成果(29488)
重点(27475)
(25958)
(25541)
课题(24126)
(23446)
科研(22760)
计划(22597)
创新(21974)
(21672)
期刊
(85966)
经济(85966)
研究(58109)
中国(41760)
学报(34413)
(34121)
科学(31106)
(26777)
管理(25940)
大学(25635)
学学(24060)
教育(23082)
农业(23043)
(19246)
金融(19246)
技术(14378)
经济研究(13507)
财经(13460)
业经(12841)
(12400)
(11710)
问题(10595)
(10039)
(10032)
国际(9488)
世界(9344)
图书(9338)
业大(9145)
科技(8544)
现代(8150)
共检索到292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蔡昉  
本文利用济南市民工调查资料,描述迁移(流动)决策中家庭作用和性别特征。我国农村土地经营体制特征决定了农村人口外迁大多采取家庭决策、劳动个人迁出的方式。由于同等劳动力素质的女性,外出打工收入低于男性,按照劳动力比较优势和家庭收入最大化原则,女性外出频率大大低于男性。而那些实现转移的女性人口,又具有发展动机高于生存动机的特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骏   吕萍  
家庭化迁移已成为中国乡城迁移的主要模式,具有分期性和动态性的特征。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地对个体迁移决策的影响,对家庭化迁移的关注较少,也很少有研究考察土地在家庭化迁移不同阶段的影响。基于新迁移经济学理论的视角,在托达罗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分期动态的家庭化迁移决策机制,将家庭化迁移分为两个阶段:家庭离散阶段和家庭聚合阶段,并利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拥有宅基地对家庭化迁移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对于拥有宅基地的家庭,宅基地面积对家庭化迁移的影响为显著的“正U型”;(3)相比于家庭离散阶段,宅基地禀赋在家庭聚合阶段的影响更大。据此建议进一步保障农民土地产权的稳定性、探索构建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制定满足迁移家庭基本生活需求的公共服务和户籍制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骏   吕萍  
家庭化迁移已成为中国乡城迁移的主要模式,具有分期性和动态性的特征。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地对个体迁移决策的影响,对家庭化迁移的关注较少,也很少有研究考察土地在家庭化迁移不同阶段的影响。基于新迁移经济学理论的视角,在托达罗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分期动态的家庭化迁移决策机制,将家庭化迁移分为两个阶段:家庭离散阶段和家庭聚合阶段,并利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拥有宅基地对家庭化迁移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对于拥有宅基地的家庭,宅基地面积对家庭化迁移的影响为显著的“正U型”;(3)相比于家庭离散阶段,宅基地禀赋在家庭聚合阶段的影响更大。据此建议进一步保障农民土地产权的稳定性、探索构建农村宅基地流转制度、制定满足迁移家庭基本生活需求的公共服务和户籍制度。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诗赞  
基于结构-能动二维互动的视角从社会结构和家庭策略两个层面出发,在对广州和长沙两地流动迁移家庭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流动迁移家庭城市融入结构包括经济、文化、身份、心理四个维度,其城市融入的总体水平偏低且在经济、文化、心理、身份四个维度上呈现出依次降低的趋势。影响流动迁移家庭城市融入度的因素既有社会结构的因素,也有其自身的能动因素。家庭策略在流动迁移家庭城市融入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家庭策略依旧会受到结构因素的制约。因此需要构建家庭友好型的公共政策,促进流动迁移家庭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增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诗赞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谭诗赞  
基于结构-能动二维互动的视角从社会结构和家庭策略两个层面出发,在对广州和长沙两地流动迁移家庭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流动迁移家庭城市融入结构包括经济、文化、身份、心理四个维度,其城市融入的总体水平偏低且在经济、文化、心理、身份四个维度上呈现出依次降低的趋势。影响流动迁移家庭城市融入度的因素既有社会结构的因素,也有其自身的能动因素。家庭策略在流动迁移家庭城市融入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家庭策略依旧会受到结构因素的制约。因此需要构建家庭友好型的公共政策,促进流动迁移家庭的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增长,以加快流动迁移家庭的城市融入进程,进而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熊景维  钟涨宝  
社会理性是农民工家庭化迁移的重要动力机制。本文利用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农民工调查数据,通过构建研究假说并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影响农民工家庭化迁移的社会理性因素。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农民工在务工城市的异性朋友数对其配偶随迁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民工配偶随迁对其子女随迁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家庭化迁移以农民工满足核心家庭成员生理或情感上"失依"的需求为潜在激励的社会理性驱力;第二,农民工在务工城市的亲属规模对其配偶随迁和子女随迁都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体现了家庭化迁移以农民工强化亲缘关系支持、构建城市社会网络支点为潜在激励的社会理性驱力;第三,农民工的留城意愿对其配偶随迁、子女随迁、随迁子女数和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丽  李晓峰  
农民工城市消费受到个人与家庭决策两方面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包括个人工资水平、家庭迁移特征与留城意愿的农民工城市消费理论框架,结合5省3524名农民工的专项调研数据,探讨个人与家庭特征对农民工个人城市消费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两类特征对农民工个人城市消费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路径。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农民工工资收入水平对其城市消费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尤其是发展与享受型消费;第二,留城意愿对农民工城市消费水平也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迁移家庭完整度对其消费没有直接影响,而是通过留城意愿间接地促进农民工的城市消费;第三,留城意愿在农民工工资收入水平与其城市消费之间起着正向调节作用,即农民工留城意愿越强,工资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农民工城市消费的正向促进作用越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风波  丁士军  Henry Lucas  
在四川省大样本农户调查数据基础上,利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家庭结构特征对农村年轻劳动力迁移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个人特征的前提下:三代同堂家庭显著支持了年轻劳动力外出,而核心家庭对劳动力的外出有显著负面影响;家庭中有未成年人会限制年轻劳动力的外出;年轻配偶的重大疾病显著地影响了年轻人的外出老年人的严重疾病反而促使年轻劳动力外出,但如果家庭中存在未成年人,则老年人的严重疾病会对年轻劳动力迁移产生显著负面影响。研究结果突出体现了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家庭内部的分工行为,在制定社会保障政策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玉洁  唐震  李倩  
在向城市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个人迁移和家庭迁移已经成为两种主要的迁移模式。本文通过对江苏省外出务工农民的实地问卷调查,对这两种模式转移的农民家庭人口、资源、经济特征和个人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试图揭示两种迁移模式下农民的状态差异。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孟欣  林浩锋  
家庭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经济组织,家庭的整体状况与劳动收入紧密相关,家庭有对劳动力进行配置以实现家庭整体收入目标的需求;家庭农业生产是一种有效率的劳动组织方式,这是因为家庭内部、家庭成员之间普遍存在利他性动机;这种利他性动机使劳动力甘愿服从家庭决策进城打工或者返乡务农;因此劳动力是否进城不再是劳动力的个人决策,而是家庭的整体决策。通过实证检验家庭务农与工资收入的消费弹性差异,本文认为家庭将工资收入视为一种临时性、不稳定的收入,将劳动力配置在城市的决策是一种短期、临时性决策;本文认为家庭决策与短期决策是中国农村劳动力处于不稳定迁移状态的根本原因。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丹  陈小兵  邵宁宁  
聚焦于流动人口群体,从家庭迁移的角度出发,使用二项逻辑回归模型,建立了个人、家庭、迁出地和迁入地四个方面的分析框架,分析了影响家庭迁移和家庭居留的因素。结果显示:在迁移家庭决策迁移阶段,主要受个人因素、家庭因素、迁入地的社会保障因素影响,受户口性质、耕地及迁出地的社会保障因素影响较小;在迁移家庭决策居留阶段,受教育程度、家庭因素、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社会保障因素、迁出地的地域差异因素及迁入地的住房状况因素影响较大;家庭的劳动力素质水平和户籍、社会保障、农村土地等宏观制度则是影响家庭居留城市的主要限制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中辉  李旻  
在对前人关于已婚妇女外出就业的研究基础上,结合2013年沈阳农业大学劳动力转移问卷调查,对农村已婚妇女外出就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并着重研究了家庭迁移对农村已婚妇女就业行为的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艺  周通平  
本文从设计心理学的动力角度对农村向城镇迁移的居民家庭(即迁移家庭)开展数据调查,探究迁移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行为特征,及引起该行为特征的心理动力因素。研究发现,迁移家庭金融资产结构存在失衡,房产投资对其金融资产选择行为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有序的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表明,认知水平、投资心理、进入城镇的不同方式,以及社会保障对迁移家庭的金融资产参与度有显著影响,认知水平较高的迁移家庭在金融资产选择上更加多元化,家庭决策者的投资心理影响整个家庭对不同风险程度金融资产的选择,社会保障相对健全对迁移家庭而言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从而更愿意主动迁移,因此,对金融资产的参与度更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崇维祥  杨书胜  
文章基于2012年江浙沪流动人口调查数据,使用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从家庭中劳动者个体、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考察影响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的因素。在32 975个样本的基础之上,研究发现,人口流动呈现明显的家庭化特征,劳动者个人特征、家庭因素和社会结构要素等都对家庭化迁移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影响。在劳动力个体因素中,女性,年龄小,教育程度较低,居留时间长,拥有自我决策行动能力的雇主和自营劳动者更倾向于发生家庭化迁移;在家庭影响因素中,婚姻关系和孩子的数量都会正向地影响家庭化迁移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