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72)
- 2023(3018)
- 2022(2396)
- 2021(2611)
- 2020(1927)
- 2019(4675)
- 2018(4856)
- 2017(6897)
- 2016(5320)
- 2015(6263)
- 2014(6489)
- 2013(5450)
- 2012(5187)
- 2011(4910)
- 2010(5076)
- 2009(4279)
- 2008(4073)
- 2007(3742)
- 2006(3383)
- 2005(3137)
- 学科
- 教育(18800)
- 中国(9694)
- 济(6234)
- 经济(6221)
- 理论(6215)
- 教学(6117)
- 学(5710)
- 管理(4921)
- 发(3573)
- 学校(3518)
- 高等(3459)
- 思想(3436)
- 发展(3372)
- 业(3321)
- 研究(3310)
- 革(3302)
- 展(3249)
- 改革(3229)
- 政治(3065)
- 学法(2937)
- 教学法(2937)
- 思想政治(2917)
- 政治教育(2917)
- 治教(2917)
- 德育(2896)
- 教育改革(2803)
- 生(2583)
- 技术(2572)
- 学理(2563)
- 学理论(2563)
- 机构
- 大学(64505)
- 学院(59173)
- 教育(28364)
- 研究(26582)
- 范(20938)
- 师范(20835)
- 师范大学(17356)
- 京(16122)
- 科学(15957)
- 所(13829)
- 研究所(12590)
- 济(12499)
- 中国(12448)
- 技术(12431)
- 职业(12131)
- 经济(11906)
- 管理(11398)
- 北京(11369)
- 江(10994)
- 教育学(10686)
- 中心(10269)
- 院(9429)
- 理学(9242)
- 理学院(8925)
- 农(8699)
- 州(8548)
- 管理学(8490)
- 管理学院(8338)
- 职业技术(8310)
- 教育学院(7882)
共检索到105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慧敏
达特茅斯学院案是美国高等教育史上的重要事件,在该案的意义和影响方面,国内学者几乎一致认为它划分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公私界限。然而,这个结论却缺乏一定的历史根据。本文通过运用史料和国外研究成果,基于对文献的分析和史实的考察,重新认识关于该案划分公私界限的历史评价。本文认为,该案的关键不在于高等教育的公私性质而是对财产权的保护,案件最后的判决只是对高等教育的公私性质做出了模糊的界定而没有在事实上划分高等教育的公私界限,美国高等教育甚至从一开始就没有清晰的公私性质之分,马歇尔和联邦最高法院关于公私问题的论述已经被很多研究者和大法官所抛弃。公立和私立这种看待美国高等教育的二元维度应该被纠正,美国的学院和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何雪莲
自1989年苏东剧变之后,转型国家高等教育实行双重市场化:公立高等教育机构市场化;私立高等教育开始建立。公私立高等教育机构在行为和精神气质方面越来越接近,不少转型国家在财政资助和质量保证方面对公私立高等教育机构也越来越一视同仁,以至于出现了公私莫辨现象,通常区分公私立的标准——所有权归属、资金来源、政府监管力度和机构使命——在转型国家高等教育面前失去了辨别效力。
关键词:
转型国家 高等教育双重市场化 公私莫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金岭 晏成步
公共性问题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拷问政府和社会组织职能的一个热门话题,大学公共性因为大学走向社会中心而倍加受到人们关注。公共性是大学的本质属性,那么,是否只有公立大学才能保证大学的公共性呢?通过市场融资方式获得收入,大学是否就意味着一定会丧失公共性呢?这些现实问题需要我们求解。从历史比较视角观察,达特茅斯学院案对私立大学合法性的裁定,使美国私立大学获得了蓬勃的发展,也促进了高等教育的繁荣和兴盛,并认同了私立大学的公共性品质;而英国灯塔制度演变说明,产权界定降低了市场外部行为的交易成本,公共产品不仅可以由政府来提供,私人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有可能具有比政府更高的效率。大学的公共性价值更多是秉持...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施晓光
1936年4月,芝加哥大学第五任校长罗伯特·赫钦斯(Robert Hutchins)将任职以来有关教育问题的演讲稿汇集成书,以《非友善的声音》(No Friendly Voice,1936)为题公开出版。不久,他又将在耶鲁大学所作的有关高等院校“外部环境”、“两难困境”、“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方面的讲演内容汇编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梦今
中外合作大学的公私属性问题,是办学实践中亟需回答的问题。中外合作大学"合理回报无法操作""公益性与营利性之间矛盾冲突"等深层次问题未能解决,均与其属性模糊、定位不清密切相关。中外合作大学既非公办高校,亦非民办高校,而是独立于公、私立高校之外的第三种高校类型。这个定位对于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政策体系的完善、办学质量的提升以及社会舆论的引导等有着实质性意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春梅
近年来美国可授予学位的高等教育机构的数量整体下降。尤其是私立营利性学校,其生存与发展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不少营利性学校纷纷寻求出路,如营利性的卡普兰大学并入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学普渡大学。这种模式是否可以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公私合作的典型与发展趋势?通过对普渡大学成功收购卡普兰大学进行归因分析,并探究其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加深对美国高等教育公私合作的理解,进而为我国高职院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公私合作 收购 营利 非营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董圣足 王一涛
"第三部门"理论认为,非营利性组织在提供集体物品上具有比政府组织更大的优势和更高的效率,这一理论要求在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提供中建立"公私伙伴关系"。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一种重要类型,在民办高等教育领域建立"公私伙伴关系",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这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民办高等教育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翠香 方峥 方行明
运用CHIP2007数据,研究整个工资分布上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之间的工资差异及影响因素,发现控制部门选择内生性后,公共部门存在工资溢价现象且溢价在中低位更为突出。造成公共部门与非公共部门之间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禀赋效应,特别是部门间接受高等教育的员工比例差异。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解决高等教育选择内生性后的分解结果显示,两部门之间的工资差异在分布上呈逐步缩小趋势,禀赋效应和高等教育差异的解释力更强。利用工具变量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发现,高等教育回报率随分位数增加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留栓
墨西哥公私立高等教育比较研究王留栓墨西哥是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高等教育事业较发达的国家之一。本文拟从墨西哥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寻求公私立大学的异同点,企盼对我国方兴未艾的民办大学和私立大学热潮起到一定借鉴作用。一、高等教育发展简况墨西哥的高等教育起源于...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留栓
巴西公私立高等教育比较研究王留栓本文拟从巴西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探究公私立大学的异同点及其办学经验,企盼对我国正在发展的民办私立大学提供某些借鉴。一、巴西高等教育发展概况如果从巴西的第一所大学─—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成立之日(1920年创办)算起,这个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金森 李梅
用萨缪尔森的产品概念来界定高等教育产品的公私属性,并以此来分析高等教育的全球性、浮现的世界市场和全球公共产品,那么以是否国有来界定高等教育产品的属性就行不通了。若从社会特性来区分产品的公私属性,那么全球的高等教育产品只能分为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类。由于公共产品往往在市场上生产不足,所以,充分认识高等教育私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内在属性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全球化 高等教育 公共性 私有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程介明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单位的规模越变越小,一线工作人员几乎都能成为一个小CEO;少数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情况已成为历史;个人转行与转工的次数越来越多,学历不再能够涵盖个人一生中从事工作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大量的资源和经费支撑,需要政府制订适切的政策,吸引私营部门向高等教育投资或捐资。本文总结了当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公营与私营部门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系列相关的政策问题与政策取向。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柳亮 刘小平
四功能范式理论与"一般化象征性媒介"理论是塔尔科特·帕森斯进行高等教育研究的解释框架。专业问责是高等教育问责的主导形式,"认知理性"与"认知复合体"、"专业"与"专业复合体"以及"工具行动主义"与"制度化个体主义",分别为专业问责提供了内在的知识-价值基础、结构化的制度基础与宏观的社会文化基础。专业问责以"价值承诺"流通的形式对大学施加约束,意味着大学"部分自主"的地位,并且与深层的大学信任问题相联系。社会与公众对于大学信任的流失,既刺激了外部问责的扩张,又对专业问责与大学自主提出了挑战。帕森斯关于高等教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郑旭东
詹姆斯·杜德斯达特(James Duderstadt)博士,密西根大学荣休校长兼科学与工程校级教授,国际知名的核工程专家和高等教育战略思想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曾任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主席,196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电子工程专业,以优等生获学士学位,1967年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获工程科学与物理学博士学位,1968年起在密西根大学执教,先后担任过密西根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和教务长,1988至1996年间任密西根大学校长。面对信息化和全球化合流的时代大背景,杜德斯达特在执掌密西根大学期间,就公立研究型大学的创新发展进行了卓越的实践探索和深刻的理论总结,在全球高等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其知名的高等教育著...
关键词:
全球化 创新 发展 大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曹淑江 董泽宇
1991年,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局根据《谢尔曼法案》控诉重叠集团通过共谋实施固定价格行为,减少对学生资助金额、提高学校的收入,重叠集团学校认为他们的做法是为了集中有限的资金资助需要资助的学生,并没有影响价格。案件的最终结果是政府与MIT达成和解,允许重叠集团学校实施政府以前所控告的大部分做法。这一案件及其引发的研究发现,学校的共谋行为应该使用“合理原则”来审理;学生和高校之间存在两种交易关系,高等教育领域中存在市场交易和市场机制,学费是接受高等教育服务所支付的价格,对优秀学生提供的奖学金是学校向学生购买人力资本投入的价格。这一案例和相关的争论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