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31)
- 2023(2953)
- 2022(2591)
- 2021(2365)
- 2020(2071)
- 2019(4917)
- 2018(4719)
- 2017(8687)
- 2016(4962)
- 2015(5470)
- 2014(5486)
- 2013(5464)
- 2012(5013)
- 2011(4570)
- 2010(4500)
- 2009(4162)
- 2008(4175)
- 2007(3749)
- 2006(3404)
- 2005(2899)
- 学科
- 济(19869)
- 经济(19840)
- 管理(12295)
- 业(11930)
- 企(10464)
- 企业(10464)
- 方法(8709)
- 数学(7449)
- 数学方法(7281)
- 学(5900)
- 农(5466)
- 地方(5444)
- 业经(4887)
- 中国(4604)
- 财(4505)
- 农业(3889)
- 理论(3694)
- 环境(3437)
- 和(3419)
- 制(3247)
- 务(3178)
- 财务(3153)
- 财务管理(3145)
- 生态(3102)
- 森(3059)
- 森林(3059)
- 林(3048)
- 企业财务(3005)
- 发(2716)
- 划(2650)
- 机构
- 大学(69127)
- 学院(68372)
- 管理(26816)
- 研究(25697)
- 济(24583)
- 经济(23962)
- 理学(22852)
- 理学院(22593)
- 管理学(22078)
- 管理学院(21963)
- 中国(18930)
- 科学(18469)
- 京(16280)
- 农(14442)
- 业大(14387)
- 所(13996)
- 研究所(12935)
- 江(11710)
- 中心(11425)
- 财(11007)
- 北京(10919)
- 院(10842)
- 农业(10657)
- 省(10310)
- 范(9334)
- 师范(9241)
- 林业(8858)
- 财经(8442)
- 研究院(8418)
- 州(8013)
- 基金
- 项目(49285)
- 科学(37486)
- 研究(33757)
- 基金(33747)
- 家(31210)
- 国家(30975)
- 科学基金(25231)
- 省(21190)
- 社会(19376)
- 社会科(18257)
- 社会科学(18246)
- 基金项目(18134)
- 自然(17760)
- 划(17455)
- 自然科(17239)
- 自然科学(17236)
- 自然科学基金(16908)
- 教育(15210)
- 资助(14060)
- 编号(13286)
- 重点(11496)
- 发(10682)
- 计划(10423)
- 课题(10239)
- 科技(10196)
- 成果(10063)
- 科研(9835)
- 部(9737)
- 创(9573)
- 创新(9003)
共检索到103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浩 步兆东 田福军 王占龙 范志平
针对辽西地区大面积油松纯林的松毛虫危害严重、水土保持功能差、生态和经济效益低的现状 ,自 1982年起 ,在辽西地区通过采用带状皆伐后栽植阔叶树方法对油松纯林进行了更新改造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油松纯林改造成针阔混交林近 2 0年后 ,林分的小气候逐渐向良性转变 ,相对湿度提高 2 0 %~ 5 7%,气温降低 0 4~ 1 9℃ ,松毛虫虫口密度降低了 2~ 2 0头 株 ;同时水土保持功能增加 ,油松树高增加 16 8%,胸径增长 2 2 94%;经济效益有了较大提高 ,每公顷利润平均增加了 2 1倍 .因此 ,油松纯林改造成混交林是根治松毛虫危害 ,提高林分生态功能 ,增加林...
关键词:
油松 林分改造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生广
喀左县位于辽宁西部地区,现存大面积油松人工纯林,不仅改善地力和水土保持效益差,而且火险性强、虫害蔓延成灾、生长早期衰退。为改善其林分生态条件,提高林木生长量和综合效益,在中三家镇对25年生油松人工纯林进行改造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山杏、刺槐、沙棘等乔、灌木树种,利用林间空地、林缘隙地、侵蚀沟壑和疏林地造林,在大面积油松纯林连片地区进行窄带状或块状砍伐后造林,5年后效益显著,林分相对湿度提高了2.2%,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5.4%,土壤含水量提高9.8%,减轻土壤容重3%,林分虫害明显下降,油松树高、胸径生长量分别提高22.6%、19.8%。
关键词:
油松纯林 改造 主成分分析 生态效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金花 宋红竹 牛正田 张绮纹
以辽宁西部的7个黑杨派优良无性系为试材,以13年生的生长量(胸径、树高、)和材性性状(基本密度、纤维长度、壁腔比和1%NaOH抽提物)为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6个性状在7个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胸径和树高的重复力较高。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与DTOPSIS法对7个无性系进行生长与材性综合评价,47号杨的综合表现最好,这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在无性系优劣排序上基本吻合,但无性系间的Ci值差异十分明显,而灰色关联度差异不大。此外,还对分析中各性状权重的确定进行了探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郝云庆 王金锡 王启和 孙鹏 蒲春林
运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和开敞度参数对柳杉林间伐前后空间结构的变化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间伐后柳杉周围的同种树种相对减少,柳杉的混交度增加;而杉木的混交度变化则相反。柳杉和杉木的大小比数都有所增加,其中杉木最为明显。在角尺度方面,间伐前后林木的分布格局均为均匀分布。开敞度则由于间伐后林木间距的增大而得以提高。由此可见,在人工择伐作业后,单木的优势地位、树种的空间隔离程度,以及所占生存空间的大小都得到了较好的改善;这有利于培育大径级材和乡土树种的侵入。而林木分布格局的调整则明显滞后。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娇娇 朱文旭 杨立新 殷有 张淞著 周永斌
为探讨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混交林造林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以朝阳市建平县白山林场试验区油松纯林(YC)、无植物种植土壤(NP)和油松-侧柏二者的混交林(YB)为研究对象,运用Biolog-Eco技术,对不同造林模式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对不同造林模式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模式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差异显著,总碳源的利用能力(AWCD)的顺序为:YB>YC>NP,油松、侧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袁志华
通过文献研究并结合相关规范,构建商业街区改造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指标,并对指标加以说明。以深圳市坪山区商业街区改造项目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结合问卷数据,构建综合效益评价模型,通过路径系数判定指标间的影响程度,并计算出指标的最终权重。最后通过对项目实施后的区域进行实地调研与数据获取,并对其产生的综合效益作出实证评价研究,结合指标权重,计算出项目实施后产生的综合效益评价分值。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齐锡晶 曹赫 文大棒
首先分析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旧改)的背景及原因,明确旧改的概念,总结国内外改造经验,分析目前旧改现状。然后,阐述综合效益的生成及影响因素,选取适当的指标,利用系统动力学原理构建仿真模型,探究运行的过程并分析存在的问题。示例项目的结果显示,虽然旧改的综合效益良好,但整体经济效益不佳。最后,为提高其综合效益,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运营模式、拓宽融资渠道等优化建议。
关键词:
老旧小区改造 综合效益 评价 优化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芳 妙旭婧 闫国富 李长久
农村电网的改造升级工程关系着我国亿万农村百姓的用电,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网改造的投入力度,旨在打造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坚固耐用且适度超前的现代化农村配电网。在农网的改造升级过程中必须坚持城乡统筹、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推进农村电网的智能化升级,以满足农村经济的长期发展要求。对于农网升级改造工程的效益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投入后产出的经济效益,还要将农网改造所产生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谢阳生 孟京辉 曾冀 明安刚 刘宪钊 贾宏炎 雷相东 陆元昌
[目的 ]以马尾松人工纯林为对象,分析其近自然化改造后森林质量变化和树种发育情况,为此类人工纯林的近自然化经营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方法 ]2007年在广西凭祥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对马尾松纯林开展近自然改造试验并设置样地20块,其中经营样地16块、对照样地4块;于2007年第一次全面调查获得本底数据之后,冬季执行目标树抚育择伐;2008年春执行6个阔叶树种4种组合的林下补植作业;2016年实施第二次目标树抚育伐;2007年后,每2年执行1次样地复测调查,共获取了7期数据。对7期监测数据的重要值指数、平均胸径和纯生长量等指标进行统计,从树种组成、林分结构、林分生长等方面对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近自然化改造的马尾松人工纯林经过13 a后,林分逐步过渡到异龄复层混交林结构。林下补植的6个树种的重要值均处于前10名,林分中出现了安息香、油桐等树种的天然更新。近自然化改造的马尾松林的林木从5 cm起测径阶到55 cm径阶范围内均有分布,呈现出经营措施促进下快速形成混交异龄林格局的发展动态;而未作处理的对照林分依然呈同龄纯林的径级分布。就生长而言,近自然化改造林分生长量显著高于对照林分,并且林分生长量主要集中于较大径阶林木,实现了林分价值的显著提升。[结论 ]人工纯林近自然化改造中,调整树种组成是最关键的经营措施;扩大径级结构分布范围是针叶纯林近自然化改造的基本指标;近自然化改造显著提高了森林的生长量和蓄积量;同时促进了土壤微生物发育,改善了森林土壤和生态系统整体质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常伟 党坤良 武朋辉 李明雨
【目的】确定秦岭南坡油松次生林合理抚育强度,为其生态经营和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秦岭南坡油松林为研究对象,在旬阳坝、火地塘、新矿3个林场设置36块样地,并进行了弱度(5%)、中度(15%)和强度(25%)抚育,同时设置对照样地(未抚育),不同抚育强度样地各9块。间伐4年后,在全面分析不同抚育强度对林分结构、林分生产力、水源涵养及林下植被多样性影响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局势决策理论进行单目标和多目标决策,确定合理的抚育强度。【结果】单目标决策表明,中度抚育在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分生产力方面效果最佳;强度抚育在提高林分涵养水源能力与增加林分生物多样性方面效果最佳;与未抚育林分相比,弱度抚育效...
关键词:
油松 抚育强度 灰色局势决策 综合评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瑞瑞 梁军 谢宪 黄咏槐 王俊 苑晓雯 张英军 张星耀
【目的】解析和定量评价林分因子对赤松赤枯病发生(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为昆嵛山赤松纯林的营林措施和赤枯病的预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昆嵛山区域选取林龄相对一致(约34年)的赤松纯林为研究对象,调查林分密度、郁闭度、树高、枝下高、胸径和冠幅6个林分因子及赤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各项林分因子与赤松赤枯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冗余分析得影响赤枯病发生的关键因子。【结果】赤枯病在赤松林中普遍发生,发病样地占调查样地的96.3%。整体上,高密度林(2 956~4 089株·hm~(-2))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高于低密度林(688~1 822株·hm~(-2))和中密度林(1 823~2 955株·hm~(-2))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疏林(郁闭度70%)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在不同的树高、枝下高、冠幅和胸径分组中,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随着分组值的增大而减小。相关性分析表明:林分密度对赤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r=0.761,P<0.01)。冗余分析证明林分密度和枝下高对赤枯病发生的贡献最大。【结论】松赤枯病在昆嵛山区域发生较普遍但不严重,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在不同林分因子分组中均有差异,且均受各林分因子极显著影响。RDA分析证明,林分密度和枝下高对松赤枯病影响最显著,建议对昆嵛山区域赤松纯林赤枯病的防治工作要以重要因子为主要调控对象,进行合理修剪和间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国 唐敬超 王玉涛 丁士富
利用热扩散式树干茎流仪(TDP)于2010年5~10月对辽宁北票市油松树干液流进行连续观测,测试样木为4株。结果表明:在不同天气条件下,油松树干液流变化规律差异明显,晴天为宽单峰曲线,阴天为尖而窄的多峰曲线,雨天基本无液流活动;6~10月液流速率峰值分别为:33.13 g.h-1.cm-2、27.68 g.h-1.cm-2、33.71 g.h-1.cm-2、30.82 g.h-1.cm-2和24.44 g.h-1.cm-2。6~10月液流活动时间逐渐缩短,6月液流活动时间为15h,10月为10h,与日照规律密切相关。树干液流速率与空气温度、水汽压亏缺和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呈负相...
关键词:
树干液流 环境因子 油松 辽西地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敏 姚顺波
自1999年退耕还林实施以来,在生态恢复以及社会经济方面都产生了显著的成效,探讨退耕还林工程具体实施效益成为当前研究热点。通过从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建立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分析框架及指标体系,并采用客观的Meta分析方法,对220篇关于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评价。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在固土保肥方面的效益得到广泛认可(30.4%),工程实施区土地植被覆盖度得到迅速提高(17.7%),同时在固碳制氧、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效;退耕还林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方面,在
关键词:
退耕还林 Meta分析方法 综合效益评价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国 殷有 孔繁轼 卢国珍 张连生
为了给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标准地调查观测的方法,研究林况、地况因子对辽西半干旱地区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天然更新幼树株数影响较大的因子为微地形、林分郁闭度、坡向和土层厚度,对更新幼树生长影响较大的因子为林分郁闭度、灌木盖度和土层厚度。林分郁闭度为影响辽西地区油松天然更新的关键因子,郁闭度大于0.7时几乎没有更新幼树,郁闭度小于0.3时幼树分布不均匀;坡向与土层厚度构成了辽西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主导立地因子,阳坡天然更新不能成功进行,适宜的立地条件是实现油松天然更新的前提;侵蚀沟对油松天然更新有着显著影响,侵蚀沟内更新幼树株数比正常坡面高160.2%;...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华锋 陈思宇 刘刚 王懿祥
【目的】探讨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lius病疫木采伐对马尾松人工纯林林分结构的影响,对松材线虫病入侵后的马尾松林分的经营管理有理论和实践价值。【方法】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分别选择松材线虫病危害及周边未受害的马尾松Pinus massomiana人工纯林设置样地并进行调查。【结果】疫木卫生伐12 a后的结果表明:与马尾松纯林相比较,卫生伐之后马尾松重要值显著下降,从100.00%降至38.41%;胸径结构由正态分布变为反J型曲线;树高结构由单层林变为复层林;林木大小个体差异显著增加,两级分化显著加剧;林木分布从均匀分布变为随机分布;林木竞争压力增加,6 cm径阶林木竞争压力最大。【结论】卫生伐促使受害马尾松纯林向混交林演替的速度加快,多个林分结构指标发生了重大变化,单层马尾松同龄纯林演替为复层马尾松落叶阔叶树混交异龄林。图2表4参18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