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51)
2023(8569)
2022(7278)
2021(6731)
2020(5425)
2019(12230)
2018(12024)
2017(22686)
2016(12501)
2015(13402)
2014(12949)
2013(12869)
2012(11896)
2011(10670)
2010(10359)
2009(9289)
2008(8711)
2007(7459)
2006(6505)
2005(5486)
作者
(38119)
(31927)
(31584)
(29932)
(19979)
(15752)
(14112)
(12452)
(12229)
(11135)
(10980)
(10769)
(10314)
(9862)
(9784)
(9719)
(9579)
(9272)
(9247)
(8879)
(8222)
(7654)
(7580)
(7242)
(7236)
(6974)
(6973)
(6882)
(6654)
(6354)
学科
(48989)
经济(48945)
管理(32707)
(28722)
(19570)
企业(19570)
(18045)
方法(17865)
数学(16123)
地方(16015)
数学方法(15995)
(13689)
农业(12874)
环境(12657)
中国(11216)
业经(10752)
(10642)
土地(9520)
(9278)
贸易(9275)
(8944)
地方经济(7812)
(7575)
(7467)
资源(7279)
生态(7168)
技术(6915)
(6877)
(6798)
(6064)
机构
学院(169150)
大学(167773)
(64696)
经济(63384)
研究(62728)
管理(62583)
理学(54802)
理学院(54008)
管理学(52997)
管理学院(52704)
中国(46402)
科学(44247)
(43043)
(36683)
业大(34593)
农业(34293)
(33123)
研究所(31002)
中心(29633)
(26155)
(26086)
农业大学(23316)
(23266)
(23196)
师范(22905)
(22584)
北京(22267)
财经(21497)
科学院(21332)
(19886)
基金
项目(128631)
科学(99398)
基金(93038)
研究(86026)
(85940)
国家(85238)
科学基金(70631)
社会(55121)
社会科(52062)
社会科学(52048)
基金项目(51469)
(51278)
自然(48522)
自然科(47191)
自然科学(47174)
自然科学基金(46310)
(43928)
教育(36876)
资助(35396)
编号(33043)
重点(29676)
(29043)
(26718)
计划(26623)
(26513)
科研(25170)
创新(24913)
科技(24203)
成果(23973)
国家社会(23306)
期刊
(70476)
经济(70476)
研究(41287)
(38931)
学报(36548)
中国(34022)
科学(32509)
农业(26726)
大学(25704)
学学(24769)
(18666)
管理(18348)
(14352)
资源(14056)
业经(13919)
(12197)
金融(12197)
教育(10936)
业大(10750)
技术(10724)
(10414)
经济研究(10228)
问题(10057)
科技(9683)
财经(9395)
农业大学(8957)
林业(8346)
(8104)
(7375)
现代(7042)
共检索到239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栾广宇  贾树海  唐磊  张安  张玉伟  
基于RS和GIS技术,以朝阳县为例,研究辽西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结构特征,通过模糊关联度法和多级加权求和模型,生成2000和2010年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图。研究结果表明:10年来朝阳县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居民工矿用地与交通用地大幅增加,水土流失率下降,生态安全有逐渐提高的趋势。生态安全等级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县域中部;生态安全等级中等区域主要分布在县域南部和北部;生态安全等级较低区域主要分布在县域中部少数地区。最后针对生态安全等级的分布格局,提出了生态环境安全的政策建议及改造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类淑霞  郝晋珉  尚韬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态安全的影响,分析北京市朝阳区2001~2008年间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过程,并构建评价体系,对土地生态安全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001~2008年朝阳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耕地、水域等高景观生态功能用地都有不同比例的减少,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又引起土地生态安全性的降低,并且表现出由城市中心向外围逐渐增加的趋势。同时通过土地利用图与生态安全评价图的空间叠置分析,得到了近年来朝阳区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安全调控措施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具体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亚娟  刘小鹏  关文超  
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的预评价更具学术意义和科学价值。文章以宁夏彭阳县为例,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方法为基础,以《彭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为基本数据源,系统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规划期彭阳县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幅度不大,但总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279.25万元;林地的敏感度系数最大,其次是耕地和牧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减少以及各地类敏感度系数的不同变化,就要求彭阳县未来一个时期必须保持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成果、保护耕地,这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青柏  刘明国  肖德平  纪连军  杨玉玲  
【目的】酸枣是辽西朝阳地区重要的生态经济型资源植物,研究其果实性状多样性可为该地区酸枣资源的发掘及利用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研究区51个酸枣种质变异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其果实的21个主要性状进行测定,采用相关性、主成分、聚类和概率分级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果实主要性状的变异较为丰富,变异系数在7.69%~84.36%之间,其中较大的有双仁率84.36%、单果质量68.25%、核纵径66.94%、可滴定酸65.44%等;各主要性状均符合正态分布。2)有21对主要性状之间呈极显著相关、16对主要性状之间呈显著相关,其中单果质量与还原糖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呈极显著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支玲  李怒云  刘俊昌  许文强  
根据工程的特点建立三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取得评价的基础材料,以原州区和朝阳县为例,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3方面对三北工程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在探明实施中制约工程有效性和持续性的社会变量的基础上,提出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欣  刘鹏程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提供的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对京津冀地区2017年—2019年遥感影像进行分类,解译出林地、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等类型,由此发现三年内林地、耕地、草地面积变化幅度最大,其次为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土地利用类型主要由耕地转向林地、草地;土地利用面积的变化导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总值从2017年的3 914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 013.99亿元,其中林地面积的变化起主要作用,而未利用地贡献最低;ESV对三地的生态价值系数缺乏弹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对ESV的影响较小,结果具有可靠性. 研究表明伴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生态服务有所提高,但应当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格局,加强对林地、草地、水域的保护,推进集约用地,合理开发未利用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后建  王学雷  宁龙梅  芦云峰  
分析了1996~2001年武汉市快速城市化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并计算由此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采用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进行计算,结果发现:①在研究期内,研究区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在减少,其中耕地减少最多,达12.32×103hm2,林地、湿地和建设用地在增加,建设用地增加最多,为11.70×103hm2;②ESV由1996年的457.74×107元减少到2001年的456.14×107元,5年减少1.61×107元;③生态系统单项服务功能价值中的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原材料和娱乐文化在增加,气候调节增...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秀芬  蔡慧君  金磊  王平华  张泽秀  刘江  
基于3S技术,利用1980~2010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及相关统计资料,对典型生态脆弱区辽西北地区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在30年间发生了明显变化。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分别增加1601.51km2和332.92km2;林地、水域及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分别减少925.33,207.85,448.43km2;草地面积呈现增(↑159.71km2)-减(↓643.25km2)-增(↑130.77km2)的变化模式。各土地利用类型在1980~1990年相互转换最多,2000~2010年相互转化最少。30年间林地和草地主要流向耕地,建设用地以占用其他各类土地的方式持续扩张,减少的水域面积主要转化为耕地,未利用地的持续减少则是由耕地和城市的扩张占用所致。研究区总体土地利用变化程度不断减弱,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由0.33减小到0.09,且2000年之前的总体土地利用变化程度明显高于后期;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的变化,以草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变化程度较为剧烈。驱动力分析表明,人为和自然两大因素共同驱动了该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两大因素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62.84%和32.42%。其中,干旱化加剧(干燥度年增速率达0.033℃·d·mm-1)是水域面积持续减少及林地恢复较慢的主要驱动因素,人口增加(30年总人口增加了229.16万人)和经济发展(三个产业分别增加了590.58亿元、1523.61亿元和1044.30亿元)及产业经济结构的改变共同驱动了区域内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增加,多个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是驱动林、草地面积变化的主要政策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忆楠  李志军  王东  陈源泉  
为评价灵丘县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采用当量因子法分析2010—2016年该县土地利用及其生态价值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灵丘县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较小,总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建设用地增加163.91 hm~2,增加最多;草地减少137.92 hm~2,减少量最大; 2)灵丘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30亿元以上,7年间生态价值总体有稍微下降趋势,共减少667.02万元,水域生态价值减少幅度最大,减少384.24万元;3)耕地、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负相关,水域、林地、园地、草地及未利用地呈正相关。总体上,灵丘县土地利用未对生态环境造成明显破坏,但也不能忽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的生活方式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该进一步控制建设用地面积增长,保护生态用地,积极探索基于生态保护的生态资产运营模式和机制,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盛晓雯  曹银贵  周伟  成陆  张辉  
[目的]文章旨在研究京津冀地区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差异,为京津冀地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方法]计算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强度指数,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型,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强度的敏感性。[结果](1)2000~2015年期间,北京市以林地和建设用地为主,天津市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河北省以耕地和林地为主;(2)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2000年的4 498.0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 655.65亿元,2015年下降到4 547.64亿元,其中,天津市、唐山市、沧州市和廊坊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为7.16%、15.8%、7.62%和14.73%;(3)土地利用强度的变化对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较小,生态系统能够适应目前土地利用的变化。[结论]应该根据京津冀地区城市特点,制定差异化政策,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主泉  
为研究旅游发展典型区域——阳朔县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当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利用该县1999、2005和2010年以及土地规划中规划年末202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数据为基础,参考Costanza等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估算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损益,并分析旅游产业发展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9年~2005年阳朔县耕地面积缩减980 hm2,林地、水域和湿地都不同程度的增加,而未利用土地减少了约5 262.9 hm2;2005年~2010年间各类型的土地面积都有所增加,林地增速最快,共增加了16 257.7 hm2左右,而未利用土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丽  张蓬涛  周智  
由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可以作为一个反映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效应的重要量化指标。该文参考谢高地等人提出的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系数,对涞水县2001~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1~2007年和2007~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差异较大。2001~2007年,耕地面积有大幅减少,林地、草地面积大幅增加,2007~2010年,耕地、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明显,园地、林地、滩涂和裸地减少;2007~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率明显高于2001~2007年;由于林地、滩涂面积的减少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的增加,使得整个研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黎良财  邓利  吴锐  
以柳州市区为例,采用2000年、2010年ETM遥感影像,通过CART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并根据Costanza提出的方法计算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10年林地面积一直居于首位,耕地面积减少,耕地主要向林地和建设用地转变;林地和水域面积的增加,导致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年均增长率0.68%;从功能方面,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等服务性功能的价值远大于原材料和食物生产的价值;从结构方面,林地占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65%以上。因此,在柳州市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林地的保...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明  吕芳  吴怡璇  
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方法,分析2000、2003、2006和2009年4个时序的大连市甘井子区土地利用数据,研究其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大连市甘井子区作为典型的城市边缘区,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得出城环边缘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特征,对城市边缘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与整理提供科学价值。结果表明,大连市甘井子区2000~2009年土地利用发生明显变化,耕地、园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建设用地、林地、水域面积有所增加,耕地土地利用动态度为-6.10%,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动态度为1.27%;2000~2006年甘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