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69)
- 2023(11844)
- 2022(10570)
- 2021(9946)
- 2020(8363)
- 2019(19554)
- 2018(19405)
- 2017(37804)
- 2016(20623)
- 2015(22815)
- 2014(22685)
- 2013(22616)
- 2012(20919)
- 2011(18727)
- 2010(18554)
- 2009(16874)
- 2008(16220)
- 2007(14143)
- 2006(12488)
- 2005(10799)
- 学科
- 济(83591)
- 经济(83501)
- 管理(56137)
- 业(53561)
- 企(44353)
- 企业(44353)
- 方法(38952)
- 数学(33912)
- 数学方法(33523)
- 农(21726)
- 中国(20940)
- 学(20392)
- 地方(20381)
- 财(19616)
- 业经(17772)
- 农业(14793)
- 制(14261)
- 贸(14163)
- 贸易(14156)
- 易(13604)
- 理论(13281)
- 和(13183)
- 环境(12798)
- 务(12144)
- 财务(12084)
- 财务管理(12062)
- 技术(12032)
- 企业财务(11483)
- 融(11246)
- 金融(11243)
- 机构
- 大学(292942)
- 学院(288947)
- 管理(113906)
- 济(111026)
- 经济(108507)
- 研究(101415)
- 理学(99655)
- 理学院(98404)
- 管理学(96469)
- 管理学院(95991)
- 中国(71819)
- 科学(66928)
- 京(63564)
- 所(52137)
- 农(51613)
- 财(48663)
- 研究所(48137)
- 业大(47394)
- 中心(44835)
- 江(41859)
- 农业(40901)
- 北京(40004)
- 财经(39787)
- 范(39742)
- 师范(39269)
- 院(37328)
- 经(36243)
- 州(33751)
- 经济学(32593)
- 师范大学(32089)
- 基金
- 项目(207052)
- 科学(162008)
- 基金(150444)
- 研究(146261)
- 家(133640)
- 国家(132579)
- 科学基金(112508)
- 社会(90538)
- 社会科(85637)
- 社会科学(85609)
- 基金项目(81130)
- 省(80901)
- 自然(76424)
- 自然科(74616)
- 自然科学(74593)
- 自然科学基金(73291)
- 划(69077)
- 教育(66543)
- 资助(62018)
- 编号(58380)
- 成果(46893)
- 重点(46850)
- 部(44965)
- 发(44263)
- 创(42570)
- 课题(40667)
- 科研(40152)
- 创新(39737)
- 计划(39055)
- 教育部(37858)
- 期刊
- 济(120066)
- 经济(120066)
- 研究(84072)
- 学报(52319)
- 中国(52093)
- 科学(47503)
- 农(45991)
- 管理(40921)
- 大学(38410)
- 学学(36236)
- 财(34589)
- 农业(32394)
- 教育(30797)
- 技术(23622)
- 融(21090)
- 金融(21090)
- 业经(19622)
- 经济研究(19021)
- 财经(18866)
- 业(16367)
- 经(16058)
- 图书(15945)
- 问题(15749)
- 科技(14919)
- 业大(13850)
- 版(13849)
- 理论(13844)
- 资源(13710)
- 技术经济(13640)
- 现代(12918)
共检索到4124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晓舜 张紫雯 王士君
将辽西地区按照县级以上行政单位划分为21个中心地,以辽西地区中心地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综合打分法,测度各城市的中心性,并据此对辽西地区中心地进行等级划分与空间结构、功能关系分析。辽西地区中心地可划分为四个等级,其具有等级间差距大,同级间较均衡的特征。辽西地区中心地的空间结构并不严格属于克氏中心地理论中的任何一种,具有一级中心地与四级中心地南北带状分布,二级中心地沿海—内陆对应分布、结构紧致,三级中心地联结一级中心地与底层中心地的结构特征。其形成主要受到宏观政策、海洋的切割作用、与环渤海其他区域联系的影响。为建立合理、高效的中心地网络,辽西地区应积极参与外部区域的协作和联系;同时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协调区域内部的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巩固锦葫城市群的中心作用;加强底层中心地对中心地网络的贡献。
关键词:
辽西地区 中心地系统 等级关系 空间结构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辉 张沛茹 张新新 张爱平
对2000—2010年辽西走廊区域旅游总体差异演变、区域旅游发展速率差异进行研究。研究显示:辽西走廊旅游发展势头总体比较强劲,但区域整体态势不好,区域旅游合作不佳;区域内盘锦、锦州相对于整个区域旅游发展较快,朝阳、阜新发展相对较慢,并基于"点-轴"理论构建了辽西走廊旅游空间结构体系,藉此对辽西走廊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空间结构 体系 点-轴理论 辽西走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玲,李娟文
旅游中心地作为区域旅游的旅游目的地、客源供给地、旅游集散地和旅游服务中心,对区域旅游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旅游中心地的空间结构,分析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系统的优化对策,是推动区域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介绍了旅游中心地的概念和界定方法,分析了湖北省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的现状和系统构建途径及优化措施。
关键词:
旅游中心地 空间结构系统 湖北省 优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段冰
旅游中心地是旅游目的地系统的核心部分,对区域旅游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分形理论,构建了旅游中心地规模与空间结构的分形模型,并以河南省旅游中心地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将分形理论应用于旅游中心地规模与空间结构的研究是可行的,河南省旅游中心地规模与空间结构具有比较明显的分形特征。在规模结构方面,河南省形成了以郑州市为首位旅游中心地的6个层级的等级规模体系;在空间结构方面,河南省的18个旅游中心地之间是一种比较均匀的空间结构布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静波
本文以中心地理论为指导,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加法合成原理对湖南省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系统进行了定量分析,综合考虑各城市的经济、文化、行政管理、旅游等方面的发展状况,配合旅游功能分区,确定长沙为一级旅游中心地,张家界、郴州、岳阳、邵阳为二级旅游中心地,株洲、湘潭、衡阳、常德、益阳、永州、怀化、娄底、吉首为三级旅游中心地。以此为基础,划分五大旅游区,分别是湘中大长沙都市旅游区,湘西山水风光和民俗风情旅游区,湘北环洞庭湖旅游区,湘东南宗教文化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湘西南丹霞、山地草原景观和侗文化旅游区。最后,提出了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树民
作为探讨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实践活动,林业科学研究离不开正确的方法论作指导。在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今天,尤其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有效地开展林业科研工作,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只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建设 朱翔 徐美
旅游中心地对区域旅游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规模和空间结构是否合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区域旅游发展的效益和质量。文章首次尝试运用分形理论分析区域旅游中心地的规模和空间结构,并以湖南省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分形理论来研究区域旅游中心地规模和空间结构是可行的;分形理论和方法是优化区域旅游中心地规模和空间结构,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有效工具。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永超 吴晓舜 刘洋 王士君
从影响城市与区域发展的交通因素入手,在其变化过程中探讨沈阳经济区中心地结构的演变。以可达性作为度量沈阳经济区交通因素优劣性的指标,通过对1992,2000和2011年3个时段的交通数据计算,得出沈阳经济区各中心地可达性,并通过可达性与中心地空间结构的叠加分析得出沈阳经济区各中心地的发展特征与演化趋势。研究表明:沈阳经济区中心地空间结构中心极化明显,内部圈层中心地体系完整,发达程度高,主要交通轴线上的中心地数量及规模发展较快。在交通因素主导下,可达性与中心地空间相互作用强烈,并引导中心地视图向点轴与圈层相融合的蛛网模式演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士君 王永超 冯章献
利用分形理论中的回旋半径法分别对吉林省中部地区4个级别的中心地进行分维测算和分析,得到不同级别中心地的不同结构特征:一级中心地长春市功能和地位明确、稳定,二级中心地等级模糊且功能缺失,三级中心地结构紧致合理,四级中心地量大但联系松散。进一步通过空间构图的方式,以城镇居民点矢量化数据为基础,构建吉林省中部地区中心地原始空间图景,通过对原始图景的修补和模型抽象化处理,得出结构相对完整的中心地六边形网络体系。进而将其与传统中心地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修补之后的吉林省中部地区中心地属于克里斯塔勒K=3体系。但是从现实发展来看,吉林省中部地区形成合理的中心地体系,需要加快部分三级中心地的发展,并促其部分升级为二级中心地,解决区内二级中心地空间缺失问题;同时,还须解决四级中心地结构松散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修春亮,赵映慧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城市或区域之间的竞争。区域一体化成为地理上相邻的城市谋求共同发展、参与广域竞争的普遍选择。辽西走廊上的锦州、葫芦岛、兴城和凌海四城市间的社会、经济、交通等联系密切,具有发育成"走廊型"城市共同体的天然条件。文章基于辽西走廊城市发展的实态,提出了构建辽西走廊组合城市的设想,论证了必要性,探讨了促进组合城市形成的措施和可能的区域效应。
关键词:
辽西走廊 组合城市 锦州 葫芦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国 唐敬超 王玉涛 丁士富
利用热扩散式树干茎流仪(TDP)于2010年5~10月对辽宁北票市油松树干液流进行连续观测,测试样木为4株。结果表明:在不同天气条件下,油松树干液流变化规律差异明显,晴天为宽单峰曲线,阴天为尖而窄的多峰曲线,雨天基本无液流活动;6~10月液流速率峰值分别为:33.13 g.h-1.cm-2、27.68 g.h-1.cm-2、33.71 g.h-1.cm-2、30.82 g.h-1.cm-2和24.44 g.h-1.cm-2。6~10月液流活动时间逐渐缩短,6月液流活动时间为15h,10月为10h,与日照规律密切相关。树干液流速率与空气温度、水汽压亏缺和太阳辐射强度呈正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呈负相...
关键词:
树干液流 环境因子 油松 辽西地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肖继兵 孙占祥 蒋春光 郑家明 刘洋 杨宁 冯良山 白伟
【目的】为了充分有效地利用辽西地区有限的自然降雨,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促进作物稳产高产,在辽西地区坡耕地进行了不同耕种模式研究。【方法】2012—2015年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阜新旱农试验区进行,试验采用径流小区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天然降雨条件下坡耕地不同耕种模式对土壤侵蚀、土壤水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径流小区长15 m,宽4 m。试验为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坡度,设5°和10°两个坡度,副区为种植模式,分设传统种植(CK,等高土沟土垄)、等高垄膜沟秸秆种植(T1)、等高垄膜沟种(T2)3种处理,3次重复。垄膜沟种沟宽60 Cm,垄宽40 Cm,垄高10—12 Cm。供试作物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青柏 刘明国 肖德平 纪连军 杨玉玲
【目的】酸枣是辽西朝阳地区重要的生态经济型资源植物,研究其果实性状多样性可为该地区酸枣资源的发掘及利用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研究区51个酸枣种质变异类型为研究对象,对其果实的21个主要性状进行测定,采用相关性、主成分、聚类和概率分级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果实主要性状的变异较为丰富,变异系数在7.69%~84.36%之间,其中较大的有双仁率84.36%、单果质量68.25%、核纵径66.94%、可滴定酸65.44%等;各主要性状均符合正态分布。2)有21对主要性状之间呈极显著相关、16对主要性状之间呈显著相关,其中单果质量与还原糖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食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呈极显著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尹洪涛 刘新安 刘寿东 纪瑞鹏
利用辽西地区16个气象台站30年(1971年~2000年)的整编温度资料,对辽西地区主要热量资源的现状和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辽西地区热量资源变得更加丰富,20世纪90年代年平均气温升幅达0.56℃,≥10℃积温30年间增加了158.5℃。借助GIS技术和数学模拟技术,对辽西地区部分重要的热量资源条件进行栅格化,构建了6种气候要素的小网格推算模型,经过小地形订正,生成为100m×100m空间高分辨率的栅格数据库和相应的专题数字地图,以满足多方面的需求。
关键词:
热量资源 网格 空间分布模型 残差订正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志 赵术伟 孔繁信 岳增富
通过对辽宁省西部地区的朝阳市、锦州市、阜新市、葫芦岛市等4个高粱主产区高粱生产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我省高粱主产地区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高粱发展对策。
关键词:
高粱 生产现状 发展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