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45)
- 2023(4419)
- 2022(3694)
- 2021(3469)
- 2020(2965)
- 2019(6374)
- 2018(6377)
- 2017(10536)
- 2016(6159)
- 2015(7100)
- 2014(7130)
- 2013(6629)
- 2012(6095)
- 2011(5540)
- 2010(5824)
- 2009(4847)
- 2008(5002)
- 2007(4627)
- 2006(3949)
- 2005(3529)
- 学科
- 济(21511)
- 经济(21502)
- 管理(20971)
- 业(18861)
- 企(15519)
- 企业(15519)
- 技术(11859)
- 环境(8670)
- 方法(8589)
- 数学(7277)
- 农(7273)
- 学(7072)
- 数学方法(7072)
- 地方(6779)
- 理论(6268)
- 教学(6262)
- 技术管理(6208)
- 生态(5769)
- 农业(5330)
- 划(5098)
- 中国(4923)
- 业经(4895)
- 教育(4372)
- 资源(4271)
- 和(4047)
- 学法(4036)
- 教学法(4036)
- 财(3732)
- 学理(3628)
- 学理论(3628)
- 机构
- 学院(89065)
- 大学(84824)
- 研究(33042)
- 管理(30344)
- 济(28775)
- 经济(27935)
- 理学(25740)
- 理学院(25399)
- 管理学(24654)
- 管理学院(24514)
- 科学(24452)
- 中国(21885)
- 农(20196)
- 京(19488)
- 所(18065)
- 业大(17424)
- 研究所(16845)
- 农业(15766)
- 技术(15148)
- 中心(14738)
- 江(14243)
- 范(13026)
- 师范(12857)
- 北京(12648)
- 院(12574)
- 省(12194)
- 州(11786)
- 财(10833)
- 科学院(10832)
- 农业大学(10140)
- 基金
- 项目(63985)
- 科学(48332)
- 研究(45249)
- 基金(42323)
- 家(39028)
- 国家(38744)
- 科学基金(31734)
- 省(28307)
- 社会(25156)
- 社会科(23773)
- 社会科学(23767)
- 划(23506)
- 基金项目(22863)
- 自然(22000)
- 教育(21798)
- 自然科(21320)
- 自然科学(21311)
- 自然科学基金(20838)
- 编号(18597)
- 资助(16991)
- 重点(15622)
- 发(14647)
- 创(14460)
- 课题(14329)
- 成果(13610)
- 创新(13582)
- 计划(13470)
- 科技(13468)
- 部(12665)
- 科研(11847)
共检索到1320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粱作为中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主要作物,在谷物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淀粉是高粱子粒的主要成分,高粱子粒的淀粉含量及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决定着高粱子粒的品质,并对子粒的出米率、适口性及酿造等方面有重要影响。该项目通过分析高粱子粒淀粉积累规律以及与淀粉积累有关的内(品种)、
关键词:
生态区 高产栽培技术 高淀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伍小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从党 李刚华 李贵勇 夏琼梅 邓安凤 刘正辉 王绍华 凌启鸿 丁艳锋
【目的】检验水稻定量促控栽培技术(RP)的适应性,并探索其增产机理。【方法】于2008—2009年在云南省6个生态区,以当地的主栽品种为材料,设置RP技术与常规栽培技术的对比试验,调查叶龄、茎蘖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在6个生态区RP技术显著增产,2008年籼、粳稻分别增产16.0%和15.8%;2009年分别增产18.3%和15.3%;与常规栽培技术相比,RP技术增加穗肥的用量促进了颖花的分化并降低了颖花的退化,从而促进大穗的形成,提高了穗粒数。【结论】RP技术通过降低基本苗和高峰苗提高茎蘖成穗率,获得更多的有效穗,通过重施穗肥促进大穗的形成,显著扩大库容量,最终获得高产。基于此提出了...
关键词:
水稻 立体生态区 水稻定量促控 增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国军 张秀茹 韩勇 王先俱 李建国 沈枫 刘青云
辽粳9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选育的水稻新品种,于2003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广等特点熏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熏2004年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熏已跃升为辽宁省的主栽品种熏本研究通过对辽粳9号品种的高产性状分析熏提出了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株形结构 稳定性 适应性 生理机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屈会娟 沈学善 黄钢 阎文昭 王大一 谭文芳 李明 吴洁
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栽插密度、栽插期、氮素水平、磷素水平和钾素水平对川中丘陵区高淀粉甘薯新品种川薯217鲜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栽培因素对川薯217鲜薯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素水平>钾素水平>磷素水平>密度>栽插期,在较大栽插密度,适宜栽插期,充足氮肥的前提下,增施磷钾肥可获得高产。川薯217的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措施:密度57 750~60 255株/hm2,6月3日~6月5日栽插,施纯N 56.44~61.56 kg/hm2,P2O5 36.8~43.2 kg/hm2,K2O 53.79~66.21 kg/hm2,可获得37 500 kg/hm2以上的鲜薯产量。
关键词:
甘薯 川薯217 优化栽培技术 正交试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素兰 李育明 杨洪康 黄迎冬
试验以"西成薯007"原种为材料,采用四元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栽培密度和施用氮、磷、钾肥料对"西成薯007"鲜薯和淀粉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鲜薯和淀粉产量的作用顺序为:密度>磷肥用量>氮肥用量>钾肥用量;在较大密度,较多氮、磷肥的前提下,增施钾肥可获得鲜薯和淀粉的高产;"西成薯007"的鲜薯、淀粉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措施:5月下旬至6月上旬栽插密度为3500~4000株/667 m2,667 m2施尿素9~11 kg、过磷酸钙10~14 kg、硫酸钾11~14 kg,立冬前后收获,在中等肥力田块种植即可获得鲜薯2000 kg/667 m2、淀粉500 kg/667 m2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广春 孟维韧 全东兴 陈温福
为了明确水稻高产条件下的栽培模式,增加水稻产量,本研究采用规范化设计,以辽优9466为试材,研究了氮、穗肥施用、播量、插秧穴距和苗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杂交稻产量的影响为施氮量>播量>插秧穴距>插秧苗数>穗肥施量。增施氮肥、适当降低栽插密度是实现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在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栽培措施的适宜取值为:施氮量172.4~177.6kg/hm2,穗肥施量14.1~15.9kg/hm2,播量2.2~2.4粒/钵,插秧穴距484.2~515.8cm2,苗数2.9~3.1株/穴,按此栽培方案,可获得9.97t/hm2以上的产量。
关键词:
杂交稻 产量 栽培措施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白坡 钱银才 潘文贤 蒋小凡 朱炜 程晓建
研究表明 ,翠冠、清香和脆绿 3个梨品种具有适应性强、早果、高产和优质的特性。建园初期增加单位面积株数和拉枝促花结果是早产的主要措施 ,建园第 3年产量达到 1 0 4t·hm-2 ,可收回 84 6%的总投资 ;第 3年的投资回报率达到 363 4%。园地自然生草 ,以草喂羊 ,羊粪还园 ,达到覆盖园地、肥土、壮树和保持水土的良性循环。施用商品有机肥 ,少施化肥 ,果实套袋 ,少喷农药 ,生产无公害的绿色食品 ,减少了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表 6参 4
关键词:
梨 优质 早果 高产 生态栽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家国 谭中和
针对四川的生态特点,提出了四川水稻生态适应性栽培对策:抗灾避灾高产稳产的旱育秧技术;避高温伏旱和耐迟栽的栽培技术以及充分利用晚秋光热资源,提高全年生产力的复种技术。同时,本文总结了大面积高产(7.5t/ha)和超高产(9.0t/ha)的基本技术途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甘霖 丁国祥 刘天朋 倪先林 潘世江 罗利 陈国民
本试验对川东南酿酒(糯)高粱栽培中的品种选用、最佳播种期、移栽苗(叶)龄、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泸糯8号是一个适宜该区域种植的高产、优质酿酒(糯)高粱品种,该品种在4月上旬播种,苗龄30~35 d或叶龄4.5~5.5叶移栽,每667 m2种植6000~7000株,每667 m2施氮10~12.5 kg的条件下可获得较高产量。
关键词:
酿酒 糯高粱 品种 栽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毓珩 张燕之 邹吉承 赵海岩 王昌华 王伯伦 孙国娟
水稻超高产栽培是目前国内外稻作研究的一个热点,作者参与了辽宁省1988年至1991年水稻“丰收杯”竞赛和1990年至1992年“辽河流域水稻高产高效益配套技术开发研究”工作,对产量超过10500kg/ha的超高产田的栽培技术经验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分析了超高产的原因,总结了超高产的经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开阳 蔡明历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了Ⅱ优 5 0 1的生育特点和高产栽培技术 ,结果表明 ,Ⅱ优 5 0 1作中稻栽培 ,具有生育期适中 ,较耐高温、穗大粒多和结实率高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早、大田有效分蘖期短 ,株型较好 ,生物产量、净同化率和经济产量高等特点。生产上宜采用每hm2 2 5 .6万穴 (11.7cm× 33 .3cm)的密度和促蘖保花法 ,培育带蘖壮秧 ,够苗晒田提高成穗率、确保足够穗数是获得高产的关键
关键词:
Ⅱ优501 生育特点 栽培技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冯在根 谢成林 严功林 周长军
应用农业系统工程原理,对影响稻麦机械化高产栽培的几个关键农艺措施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小麦亩产400公斤以上、水稻亩产550公斤以上,稻麦亩产950公斤以上的优化农艺组合,同时研究了稻麦稳定高产栽培的配套技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少援 朱应远 曹林 董发文 朱文亮 邱长吉 张满昌
玉米“四两”高产栽培技术,旨在鄂西北北亚热带与暖温带之间进行熟制改革,改旱地两熟制为三熟制。创建两苗(春、夏玉米营养钵育苗)、两膜(春玉米钵苗塑膜覆盖、中高山玉米地膜栽培)、两定(定产定肥)、两保(保土保水)(即“四两”)的农业系统工程措施,实现年产粮食18134kg/hm2,利润5495元/hm2。与两熟制比,粮食增产10409kg/hm2,净增154%。
关键词:
丹江口市 玉米 “四两”栽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维际 耿昭全 刘元剑 王韵雪 杨健康
昭苦1号是由云南昭通地方苦荞品种大白圆籽荞,经单株集团系统选育而成。通过第七轮国家苦荞品种区域试验,昭苦1号在西南组中比对照九江苦荞增产6.3%,单产在14个参试品种中分别居第2位。2008年通过国家小宗粮豆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适宜在四川康定、四川甘孜,云南昭通、云南中甸、云南丽江,贵州威宁等地及与之相近的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关键词:
昭苦1号 品种 选育 栽培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